五年级语文金色的脚印
小学五年级听课笔记:第11课《金色的脚印》

小学五年级听课笔记:第11课《金色的脚印》小学五年级听课笔记:第11课《金色的脚印》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板书:11 金色的脚印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小组讨论)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小狐狸喂奶放生咬木桩喂食老狐狸正太郎拯救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
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
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
“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金色的脚印(5篇)

金色的脚印(5篇)金色的脚印(5篇)金色的脚印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详细的。
2、方法与过程:引导自读自悟,沟通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2、揣摩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详细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阅历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同学简洁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1、汇报初读状况。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
(2)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关心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索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详细的。
三、自主探究,争论沟通。
1、依据自学提纲独立思索,勾画圈点作批注;思索完毕可与小组同学沟通。
2、集体争论沟通:(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化“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沟通,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宏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同学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课文《金色的脚印》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课文《金色的脚印》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的脚印》,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温暖亲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的脚印》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亲情、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的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将所涉及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准备教材:课文《金色的脚印》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感受故事情节。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入手,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狐狸一家在雪地中行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金色的脚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金色的脚印》。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入手,谈谈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的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情感。
第四步:价值观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将所涉及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的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情感。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金色的脚印作文

金色的脚印作文金色的脚印作文必备[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脚印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色的脚印作文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
那天鹅毛大雪在天上翩翩起舞,开小卖部的张三正准备关门。
忽然他看见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艰难的行走着。
突然妇女倒下去了,但她还是紧紧的抱着孩子,她不经意间看见了张三,于是吃力的对他说:“快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了。
”她那发紫的嘴唇微微的抖动了一下,脸很憔悴,头发也乱糟糟的,身上穿的破破烂烂。
张三很同情她,他刚要走过去帮她。
这时一阵刺骨的寒风向他袭来,他打了个喷嚏。
他停住了脚步,想:“这么冷的天,我干嘛要多管闲事,还是回去算了。
”他望了望倒在雪地里的母子俩,最终选择了离开。
他走了没多久,又一阵风向他袭来,他又停住了脚步,这阵风好像让他明白了什么,他立刻又跑了回去。
他看见了那对母子俩,他冲了过去背起妇女,抱起孩子,向医院出发。
风像刀一样割着他、雪像冰一样冻着他,但这些没能阻止他前进。
他的脸冻的通红,他没有放弃,咬紧牙依然前进,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流下来他嘴里不停的喘着气。
忽然间他脚下没留意一下子跌倒了,他已经没有力气了。
寒冷像一个魔鬼一样折磨着他。
他站起来了,他还是站了来,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她们。
风还是照样在刮,雪还是照样在下,他依然在前进。
“到了!到了!到了!”他心里默默的想,“再坚持一下!”他吃力地走着,身子摇摇晃晃,好像随时就要倒下去似的'。
他到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他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一个个脚印里隐藏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脚印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金色的脚印作文2前几天,我们学了《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
至今,那浓浓的情谊还感动着我。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推测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2)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和回报。
(3)培养学生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通过课文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金色的脚印》为例,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的脚印》全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作者及背景。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可以随时提问。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堂讨论:(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推测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金色的脚印》 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懂得珍惜友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3)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金色的脚印》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合作讨论小组分组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金色的脚印》的大致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4. 细节描写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节描写。
(2)学生通过举例分析,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金色的脚印》。
(2)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3)思考本节课所学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举例。
课文《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理解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1.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1.3.2 培养学生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3.3 培养学生对家庭、友谊和勇气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故事。
2.1.2 故事发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主人公小男孩阿力与一只金色的狐狸建立了特殊的友谊。
2.1.3 故事通过阿力与狐狸的互动,展现了家庭、友谊和勇气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2.2.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2.2 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金色狐狸的好奇心。
3.1.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2 阅读理解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2.3 学生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看法。
3.3 人物分析3.3.1 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3.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4.1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4.1.1 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1.2 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1 通过学生观察和分享,评估学生的人物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金色的脚印》5.2 课文插图或实物展示5.3 相关文学作品或视频资料,用于拓展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色的脚印》的背景及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展示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金色的脚印》的认识,观看该片预告片或
讲述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金色的脚印》:学生分小组阅读《金色的脚印》,了解故事
情节和角色特点。
3.角色扮演: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自编对话,并进行小组
间的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讨论,如:为
什么你选择了这个角色?你将如何展现这个角色的特点?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件与电影主题相关的物品进行展示,并
向全班介绍该物品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绘图、口头表达等方
式展示。
5.学生反思:学生可以写一篇短文,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
表现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你学到了什么?你在小组中的表现如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金色的脚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
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学生锻炼了创造力
和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了引导者
和组织者的角色,可以通过提问和反思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发挥
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当然,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和扩展,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创作一幅原创海报或写一篇剧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