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显微鉴定

合集下载

益 母 草

益 母 草

附件3.4:中药材注释模板-益母草益母草YimucaoLEONURI HERBA别名:茺蔚、益母、益母蒿、坤草、红花艾、益母艾、月母草。

益母草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能。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名茺蔚,列入草部隰草类。

陶宏景谓:“今处处有,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

”。

经核对《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茺蔚及附图,与现代所用的益母草相符〔1〕。

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以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为主产区,以野生为主,少量种植,生长于荒野山地、田埂路边、河边等地。

本品先后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益母草药材中收录了鲜益母草和干益母草,鲜益母草主要作为制剂的原料。

干益母草的采集时间与品质有较大关系,应为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经调查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童子益母草,主要作制剂原料,一般为春季幼苗期采割,其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有部分省份的炮制规范中已收载童子益母草,如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因与习惯使用规格不同,童子益母草是否收入药典有待后续研究。

【来源】拉丁学名: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原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120cm。

春季幼苗期叶基生,拔节后茎直立,方形,单一或分枝,被微毛。

叶对生,基生叶具叶柄,叶片略呈圆形,叶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的叶具短柄,3深裂,中央裂片常3裂,两侧裂片常再1~裂,小裂片披针形或近线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顶端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

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花冠唇形,淡紫色或淡红色,长9~12mm,上下唇近等长,花冠外被长绒毛;雄蕊4枚,2强,子房4裂,柱头2裂。

小坚果4枚,三棱状,褐色。

花期6~9月,果期9~10月。

【性状】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以茎细、质嫩、叶多、色绿者为佳;质老、枯黄、无叶者不能入药。

每天学一味中草药——益母草(彩图)

每天学一味中草药——益母草(彩图)

每天学一味中草药——益母草(彩图)益母草是中医家族中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药,它能活血调经,也能加快女性身体内淤血,排出并能补益气血,其实除了这些功效以外,益母草还有一些其他功效存在,平时它也能当保健食材供人们食用。

下面是对它功效以及食用方法的详细介绍,想了解益母草的人可以重点看一看。

益母草《名称》红花艾、红花益母草、枯草、油耙菜、坤草高60~100厘米。

生于田野,路旁、河边草丛中。

茎直立四棱形,有细毛。

根出叶有长柄,叶片近圆形,5~9浅裂:茎下部叶通常掌状3裂,两侧裂开再1~2裂,最上部叶狭长不分裂。

夏季开淡红或紫红色小花,簇生于叶腋,层层排列。

小坚果褐色,三棱形(茺蔚子)。

冬春采幼苗多鲜用,称“童子益母草”。

花开时采花,并割全草,切段晒干。

秋采种子,晒干。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性味》辛、微苦,微寒。

茺蔚子:甘,微寒。

《功能》活血调经,祛癖止痛,利水退肿。

《主治》童子益母草:养血祛风,凉肝明目,降血压。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产后血瘀腹痛,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尿血。

外用治:疱疡肿毒。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1、保护心血管益母草除了能活血调经以外,还能保护人类心血管,它能提高人类心脏功能,并能营养心肌,稳定心率,对维持人类心脏功能正常有极大好处,另外它还能让血管扩张,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对人类经常出现的动脉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都有良好预防作用。

2、美容养颜益母草还是一种能美容养颜的中药材,它能滋养细嫩肌肤并能补益气血,能让人类皮肤保持红润健康状态。

益母草对女性子宫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让女性子宫兴奋,并能促进子宫收缩和加快子宫中淤血排出,对女性在生小孩以后出现的产后淤血和产后腹痛都有明显治疗作用,能让女性产后身体尽快恢复正常。

益母草的食用方法1、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可以和鸡蛋搭配在一起煮着吃,在做的时候需要准备新鲜益母草300克,鸡蛋三克猪瘦肉100克,把准备好的益母草洗净以后切成段状瘦肉也要洗净切成片状,把鸡蛋外壳用清水洗净,与益母草和瘦肉一起入锅,加清水煮开再煮半小时左右,把鸡蛋取出,蛋壳去掉,重新放到锅中一起煮,再煮半小时左右加适量食用盐调味,调匀就能食用。

益母草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益母草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益母草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益母草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根据查阅文献可知,益母草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

益母草中的化学成分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益母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益母草药理作用临床作用不良反应前言: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a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益母草经常被临床用于治愈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痈肿毒[1]等疾病。

还有文献表示益母草除了上述作用还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和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等诸多作用[2-3]。

所以对月经不调,产后瘀痛、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查看了这些文献,所以本文就益母草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益母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益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1.1生物碱类许多文表明益母草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益母草里面的生物碱也有许多种,例如有益母草碱(1)、水苏碱(2)、益母草啶和益母草宁等,其中的主要是成分益母草碱和水苏碱。

有文献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益母草碱中的胍基结构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因此常用作质控指标[5]。

并且表示在营养期和花初期益母草中的生物碱成分含量最高,而果熟期益母草碱含量最低。

益母草的制作工艺简单类似于烘干切割,有效成分也比较稳定,所以有文献说产地对药材质量影响很大。

通过测定一些不同产地益母草中生物碱的含量,实验结果为不同地区益母草生物碱含量差别比较大,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是北京,新疆。

1.2黄酮类益母草中另一个主要有益成分是黄酮类,其中有3,4,5,5,7,-五甲氧基黄酮(3),汉黄芩素(4),大豆素(5),洋芹素苷-O-葡萄糖苷(6),檞皮素(7),芦丁(8)益母草酮A(9),益母草酮B(10)等。

成品药材益母草质量标准

成品药材益母草质量标准
【炮制】 干益母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状】呈不规则的段。茎方形,四面凹下呈纵沟,灰绿色或黄绿色,切面中部有白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轮伞花序腋生,花黄棕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苦。
【鉴别】 取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ml,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丙酮-无水乙醇-盐酸(10: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15分钟,放冷,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10:1)混合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益母草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30µg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益母草碱(C14H21O5Biblioteka 3·HCL)不得少于 0.040%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µl、10µl,供试品溶液10~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水苏碱(C7H13NO2·HCL)不得少于 0.40% 。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形态特征益母草(学名:Leonurus japonicus),为唇形科益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益母草又名九节草、益气草、益子草等,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

益母草的形态特征可以从其根部、茎、叶和花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益母草的根部为短粗的块状根,具有发达的根系。

根部颜色呈灰白色,表面较光滑,有时会有一些分枝。

根部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消炎、抗菌等作用。

其次,益母草的茎直立,高度一般在30-90厘米左右。

茎表面光滑,有时有一些分枝。

茎的颜色为浅绿色到淡红色,有时会有一些紫色斑点。

茎部含有丰富的黏液质,有助于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益母草的叶片为对生或互生,呈掌状复叶。

叶柄长而细,叶片通常有3-7个裂片,裂片宽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状的细齿。

叶片颜色为浅绿色到深绿色,有时会有一些紫色斑点。

叶片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药效。

最后,益母草的花为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序长而疏松。

花冠为唇形,花色多为淡紫色或白色,有时会有一些红色斑点。

花期一般在夏季,花朵开放的时间较短。

花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总结起来,益母草具有短粗的块状根、直立的茎、掌状复叶的叶片和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等形态特征。

它的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茎和叶,其中根部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

益母草在中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除此之外,益母草还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和观赏植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中药学_益母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益母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贮存: 干益母草置干燥处;鲜益母草置阴凉潮湿 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相关疾病症状:
胞衣不下、崩中、崩中漏下、产后血晕、 产难、浮肿、活血调经、急性肾炎、利尿 消肿、难产、尿血、破血、蛇毒、生新血、 肾炎水肿、水肿尿少、胎衣不下、聤耳、 小便不通、下水、行血、行瘀、行瘀血、 养血、痈肿疮疡、瘀血腹痛、痔疾。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性状鉴别:
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微, 味微苦。
干益母草: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 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 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 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段者 长约2cm。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炮制: 鲜益母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 干益母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润透, 切段,干燥。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性状鉴别:
鲜益母草: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 边缘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花前 期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 纵沟,长30~60cm,直径0.2~0.5cm;表 面青绿色;质鲜嫩,断面中部有髓。叶交 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 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 状深裂或浅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性味: 苦、辛,微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归经: 归肝、心包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 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 炎水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用法用量: 9~30g;鲜品12~40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益母草
益母草 中医药用价值

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益母草的药理研究现状综述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药用部分是干燥或新鲜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

益母草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着作均有记载。

益母草性微寒、味辛、微苦,归心、肝、膀胱经,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之功效。

古时常用于妇科疾病,故名为益母。

现代医学表明,益母草还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等诸多作用。

近年来,对其研宄逐步加深,拓宽了其临床应用,也增加了其保健美容的功效。

这里对益母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益母草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1化学成分益母草的化学成分是益母草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因素。

益母草中主要含有的化合物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环型多肽等,并含有锌,铜,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生物碱类生物碱一直被认为益母草属植物的有效成分。

益母草含总生物碱,其中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啶和益母草宁等,其中益母草碱和水苏碱为主要成分。

有实验证明益母草碱中的胍基结构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因此常用作质控指标。

研宄表明益母草碱在营养期、花初期生物碱成分含量高,果熟期含量最低。

由于其有效成分稳定,炮制简单(烘干切割),所以产地是决定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对不同产地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各地区生产含量差别很大,其中以北京,新疆,辽宁总碱最高。

黄酮类主要有3,4,5,5,7,-五甲氧基黄酮(3),汉黄芩素(4),大豆素(5),洋芹素苷-O-葡萄糖苷(6),懈皮素(7),芦丁(8)益母草酮A(9),益母草酮B帖类型为半日花烷型。

在这之中,根据C12上连接的五元环类型,其结构可分为5种类型;呋喃环型(I)(13),二氢呋喃环型(11)(14),内酯环型(III)(15),A,B不饱和内酯环型(IV)(16),四氢呋喃环型(V)(17)。

中草药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显微鉴定.

中草药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显微鉴定.

中草药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显微鉴定【摘要】目的对中药益母草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研究。

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olympus BX60显微镜观察。

结果益母草根为二原型(diarch),内皮层无明显凯氏点;次生结构中木质部占整个根的绝大部分,木质部的组成以管胞为主;茎近方形,四个棱角处厚角组织明显较多,维管束主要分布于四个棱角处,髓占据茎绝大部分,叶为异面叶。

结论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可以作为生药鉴定的主要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益母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益母草Leonurus artenisia (Lour.) S.Y.Hu为唇形科益母草属(Leonurus)植物。

其地上部分入药,为中医妇科临床常用药,素有血家圣药、经产良药之称。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1],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2]。

1954年楼之岑与沈圆[3]做了叶和茎的生药鉴定方面的研究,后朱兆仪[4]也对本属习作药用的6个种的茎、叶组织构造及叶表面特征进行了观察。

但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基础研究较弱,至今没有完整的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且由于以往显微摄影条件的限制,其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均为手绘简图,在生药鉴定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益母草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为合理开发、利用益母草及其生药鉴定提供进一步证据。

1材料益母草植株和种子于2009-09采自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境内,经尚富徳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artenisia(Lour.) S.Y. Hu。

标本存放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实验室。

2方法叶、茎和根的次生结构部分直接来自所采植株,根尖获取方法是将种子在培养皿中培养,待其萌发,主根长至约1 cm时,切取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

将叶片沿主脉切成5 mm×5 mm 小块,根、茎切成5 mm的小段,固定于FAA 溶液中,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手动旋转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8~10 μm,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番红-固绿对染, 中性树胶封片,Olympus BX60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显
微鉴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薛愧玲, 韩远记,朱倩,尚富徳
【摘要】目的对中药益母草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研究。

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olympus BX60显微镜观察。

结果益母草根为二原型(diarch),内皮层无明显凯氏点;次生结构中木质部占整个根的绝大部分,木质部的组成以管胞为主;茎近方形,四个棱角处厚角组织明显较多,维管束主要分布于四个棱角处,髓占据茎绝大部分,叶为异面叶。

结论益母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可以作为生药鉴定的主要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益母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
益母草Leonurus artenisia (Lour.) S.Y.Hu为唇形科益母草属(Leonurus)植物。

其地上部分入药,为中医妇科临床常用药,素有血家圣药、经产良药之称。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1],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2]。

1954年楼之岑与沈圆[3]做了叶和茎的生药鉴定方面的研究,后朱兆仪[4]也对本属习作
药用的6个种的茎、叶组织构造及叶表面特征进行了观察。

但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基础研究较弱,至今没有完整的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且由于以往显微摄影条件的限制,其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均为手绘简图,在生药鉴定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益母草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为合理开发、利用益母草及其生药鉴定提供进一步证据。

1材料
益母草植株和种子于2009-09采自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境内,经尚富徳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artenisia(Lour.) S.Y. Hu。

标本存放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实验室。

2方法叶、茎和根的次生结构部分直接来自所采植株,根尖获取方法是将种子在培养皿中培养,待其萌发,主根长至约1 cm时,切取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

将叶片沿主脉切成5 mm×5 mm 小块,根、茎切成5 mm的小段,固定于FAA 溶液中,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手动旋转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8~10 μm,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番红-固绿对染, 中性树胶封片,Olympus BX60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3结果
3.1叶的结构上、下表皮细胞各1 层,长方形或类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上表皮未见气孔分布;表皮细胞外具角质层,表皮上表皮毛多见,并有腺毛分布。

叶片较薄,叶肉组织不发达,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构成,排列整齐紧密,海绵组织疏松。

主脉处,上表面下陷、下表面明显突出,下表皮细胞内侧有
2~3 层厚角组织细胞及3~5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疏松,细胞间隙明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为扇形。

见图1。

1.表皮 2.栅栏组织 3.表皮毛 4.中脉维管束 5.皮层薄壁组织图1益母草叶横切
3.2茎的结构茎类方形,四个棱角明显突出。

表皮细胞一层,类长方形或类圆形,多纵向延伸,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化不明显,在四个棱角处可见表皮毛脱落留下的痕迹。

表皮细胞内侧均有厚角组织分布,但是在四个棱角处厚角组织明显多于其它部位,约6~8层细胞。

皮层不发达,细胞较小。

维管组织主要分布于茎的四个棱角处,茎的四侧仅有少量的小的维管束存在。

维管组织外韧型,韧皮部不发达,形成层不明显。

髓部发达,占据整个茎的绝大部分,细胞较大,排列紧密,多边形。

见图2。

1.厚角组织 2.表皮 3.髓
4.皮层
5.木质部
6.韧皮部
7.表皮毛图2益母草茎横切
3.3根的结构
3.3.1根的初生结构表皮细胞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外侧无角质层,根毛较长。

皮层占居根的80%,6~8层,外皮层仅一层,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大小介于表皮和皮层薄壁细胞之间;皮层薄壁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内皮层明显,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凯氏点不明显。

二原型根,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
列,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发育。

见图3。

3.3.2根的次生结构益母草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
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

周皮不发达,仅有3~5层细胞组成。

根的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占比例较大,约占整个横切面的4/5,其中导管数量较少,散布于根的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较厚,胞腔相对较小。

见图4。

1.表皮2.根毛3.初生木质部1.周皮2.次生韧皮部3.次生木质部4.内皮层5.初生韧皮部6.皮层4.管胞5.维管形成层图3益母草根初生构造图4益母草根次生构造
4结论
综上所述,益母草的根为二原型,内皮层凯氏带上凯氏点不明显,根的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发达,次生韧皮部占很少的部分,木质部的组成以管胞为主,导管较少。

茎近四方形,茎中绝大部分是髓,在茎的四个棱角处,厚角组织较发达,增强了对整个植株的支持作用,维管束占据茎很少一部分,主要分布于四个棱角处,在髓的外侧,厚角组织的内侧。

叶为异面叶,叶表皮上有表皮毛和腺毛分布,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这些特征都可以作为益母草生药鉴定的主要解剖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晁志,周秀佳.益母草类中药的研究概况和进展[J].中草药,1998,29(6):41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3.
[3]楼之岑,沈圆.益母草的生药学研究[J].药学学报,1954,2(2):129.
[4]朱兆仪,郭艳文,周远鹏,等.益母草类的研究[A].楼之岑.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编),第1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