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益母草,也称为腊梅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其功能与主治包括以下方面:
1. 益母养血:益母草具有滋补作用,可补充失血后的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产后恢复身体健康。
2. 调经止血:益母草可调理月经不调和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助于缓解痛经、经血过多等症状。
3. 温经通络:益母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缓解冷凝痛、寒湿痛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4. 增强子宫收缩力:益母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增强子宫的收缩力,有助于促进宫颈开口和顺利分娩。
5. 提高免疫力:益母草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6. 清热解毒:益母草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疮、湿疮等皮肤感染疾病。
7. 缓解痛风症状: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和利尿作用,可用于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水肿。
8. 消肿散结:益母草还能够消肿散结,对乳房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虽然功效多样,但不适用于孕妇和月经过多的人群。
在使用益母草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遵循适当的用药剂量和方法。
益母草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益母草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功能主治益母草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被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其主要功能和主治有:1.活血化瘀: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因此,益母草常被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调理经血:益母草可以调理经血,促进经血的顺利排出。
对于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问题,益母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3.滋补子宫:益母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滋补子宫,增强子宫的功能。
对于子宫虚寒、子宫脱垂等问题,益母草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4.缓解痛经:益母草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疼痛。
研究表明,益母草中含有一些成分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痛经的程度。
应用范围益母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妇科疾病:益母草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十分常见。
常见的应用包括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问题。
可以通过口服草药、外用药膏等方式进行应用。
•产后调理:益母草在产后调理中也有较好的效果。
它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
同时,益母草还可以帮助缓解分娩带来的疼痛和不适。
•美容养颜:益母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改善气色,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因此,益母草常被用于美容养颜产品中。
如何使用益母草的使用方法因人而异,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剂师的建议进行。
一般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煎汤饮用:将益母草煮沸后,取出草渣,留下草汤,可以用来饮用。
一般建议每次服用10-20克,可以分2-3次服用。
2.外用药膏:将益母草制成药膏,可以外用于皮肤上。
对于一些局部疼痛和不适,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帮助缓解症状。
3.泡浴:将益母草用来泡澡,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一些妇科问题引起的泌尿系统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在使用益母草治疗妇科疾病或其他问题时,最好在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进行。
安全性与副作用益母草属于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对益母草的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益母草,又名广藿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益母草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益母草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脾胃虚弱、腹泻等疾病。
此外,益母草还可以作为调味品使用,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一、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1. 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益母草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健脾和胃、止泻:益母草对于脾胃虚弱、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3. 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益母草对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经期不适、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 抗菌消炎:益母草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二、益母草的食用方法1. 益母草煲猪肺汤:将益母草10克、猪肺250克一起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此汤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的人群食用。
2. 益母草炖瘦肉:将益母草15克、瘦肉250克一起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此菜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合于脾胃虚弱、体质虚弱的人群食用。
3. 益母草煮粥:将益母草10克、大米10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粥状,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此粥具有调理肠胃、止泻的功效,适合于腹泻、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
4. 益母草泡水:将益母草适量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盖盖焖5分钟后即可饮用。
益母草泡水有助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经期不适,也可作为日常饮品饮用。
总之,益母草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不仅可以作为中草药使用,还可以作为调味品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虽然有多种功效,但并不是人人适用,特别是孕妇、儿童和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
益母草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益母草的功能主治及用量功能主治益母草,又称益母草或倍至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益母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益母草的主要功能主治:1.调理月经:益母草对女性月经调理具有显著效果。
它可以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经痛和其他与月经相关的不适症状。
益母草还可以帮助调节女性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
2.保胎止血:益母草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具有保胎止血的效果。
它可以增强子宫收缩力,减少子宫出血,从而预防流产和早产,并能帮助胎儿安定。
3.促进受孕:益母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改善女性的生理环境,增加卵子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受孕几率。
对于一些不孕不育问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益母草可以帮助实现受孕愿望。
4.调节子宫功能:益母草可以增强子宫壁的肌肉收缩力,有助于处理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
它还可以缓解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对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缓解更年期症状:益母草对更年期的妇女也有一定的帮助。
它可以缓解潮热、出汗、心悸、情绪波动等更年期症状,增加体力和心理的稳定。
一些更年期妇女在注重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量使用益母草,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用量益母草的用量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而定。
在使用益母草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以下是一般使用益母草的用量范围:1.冲剂饮片: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煎煮成水煎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剂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但一般不超过每日30克。
2.茶剂:一般每次使用5-10克益母草,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盖紧杯盖,浸泡10-15分钟后饮用。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增加口感。
3.酒剂:每日服用30-50毫升益母草酒剂,分2次饭前饮用。
酒剂可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调整,但不宜超过每日100毫升。
4.膏剂:适量涂抹在腹部或其他需要的部位,每日1-2次,按摩轻揉至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使用时需遵医嘱。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益母草,又名益母子、益母草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益母草性温味苦,归肝、胃经,具有活血调经、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
在中医药中,益母草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此外,益母草还可以作为食材,有着独特的食用方法。
本文将对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进行介绍。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1. 活血调经,益母草能够活血调经,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通过煎煮益母草来饮用,或者搭配其他药材一同煎煮,具有良好的调理效果。
2. 理气止痛,益母草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将益母草研粉后加入温水中饮用,或者煎煮后服用,可以缓解不适。
3. 润肠通便,益母草还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便秘、干燥型肠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可以将益母草煎煮后饮用,或者将其研粉后加入食物中食用,有助于改善肠道情况。
益母草的食用方法。
1. 益母草茶,将适量的益母草干燥后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一会儿即可饮用。
益母草茶具有调理身体、缓解疲劳的作用,尤其适合女性朋友饮用。
2. 益母草粥,将适量的益母草和大米一同煮粥,加入适量的水,煮至米烂粥稠即可食用。
益母草粥有助于调理肠胃,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3. 益母草炒蛋,将益母草洗净切碎,和鸡蛋一同炒制,加入适量的调料调味即可食用。
益母草炒蛋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助于调理月经不调等问题。
总结。
益母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其活血调经、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备受青睐。
此外,益母草还可以作为食材,有着独特的食用方法。
通过益母草茶、益母草粥、益母草炒蛋等方式食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状况,还可以享受美味。
因此,适量食用益母草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益处。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益母草

益母草【中药概述】益母草,别名:益母蒿、萑、野天麻、野油麻、猪麻、旋风草、鵻、蓷、辣母藤、土质汗、大札、小暑草、月母草、火炊、扒骨风、田芝麻棵、四棱草、苦草、郁臭苗、郁臭草、苦低草、油耙菜、坤草、细叶益母草、突厥益母草、地母草、茺蔚,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辛,微苦,微寒。
归心、肝、膀胱经。
1.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净。
如(益母草膏)、(<医学入门>益母丸)。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等。
可与白茅根,车前草,黄芩等配伍。
3.凉血消疹:用于疹痒赤热,可单味应用,亦可配合凉血解毒、祛风止痒药同用。
外用或内服。
【药物形态】1.鲜益母草: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
花前期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O.2~O.5cm;表面青绿色;质鲜嫩,断面中部有髓。
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
气微,味微苦。
2.干益母草: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
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
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
切段者长约2cm。
【药效鉴别】益母草为妇科良药,功能与泽兰相近,配伍能增强活血祛瘀调经作用。
益母草活血祛瘀之功较强,且能利水消肿。
【应用与配伍】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
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名。
可单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
亦常配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加强活血调经之功,如《集验良方》益母丸。
近代以本品配马齿克治妇科产后出血有较好疗效。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有利尿消肿之功。
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
可单用,亦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
近代用治肾炎有效。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益母草,又称益母草子、益宫草、决明子,为脂麻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种子。
中医认为益母草味苦、性平,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血、通络定痛的功效。
下面详细介绍益母草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事项。
益母草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活血化瘀:益母草含有丰富的芸香素,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痛经等症状,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2.温经止血:益母草具有散寒、温经的作用,能够用于治疗寒凝经络、经血不畅、痛经等症状。
它能够温暖子宫,促进血液流动,调理月经,使经血正常排出。
3.增加子宫活动能力:益母草能够刺激子宫收缩,并增加子宫收缩的力度,因此常用于促进分娩、恢复子宫收缩等相关应用中。
4.通络定痛:益母草还具有通络定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如瘀血经闭、产后疼痛等。
它具有舒筋活络、减轻疼痛的效果。
除了上述功效外,益母草还具有一些辅助作用,如调节血压、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痛经等。
不过,使用益母草需遵守以下禁忌事项:1.孕妇慎用:益母草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孕妇分娩前不能随意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2.孕期禁用:益母草对宫缩的影响可以导致流产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孕早期的时候,非常容易引发流产,所以孕妇禁止使用。
3.月经周期:益母草会影响月经周期,所以在月经期间不宜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益母草与一些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需注意。
5.过敏反应:对益母草过敏的人应禁用,常见过敏症状包括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等,严重过敏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慌等严重反应。
总之,益母草作为一种中药草药,具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但是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禁忌事项。
特别是孕妇、经期女性及对其过敏者应慎重使用。
在使用益母草及制剂时,最好经过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照适当剂量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新鲜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新鲜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益母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草药。
这种草本植物拥有许多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和食疗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新鲜益母草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食用它。
一、新鲜益母草的功效和作用1. 去痰止咳新鲜益母草有去痰止咳的功效。
如果你患有咳嗽、痰多、气喘等病症,可以试着吃一些新鲜的益母草。
2. 淡化妊娠纹新鲜益母草还可以淡化妊娠纹。
妊娠期间,经常涂抹益母草汁液可以有效地淡化妊娠纹,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3. 降低血糖新鲜益母草还可以降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食用益母草能帮助降低血糖,有助于控制病情。
4. 促进消化益母草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食入肚子里,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蠕动频率,让食物更快地通过胃肠道吸收到营养。
5. 减轻痉挛新鲜益母草还可以减轻痉挛。
对于腹部肌肉痉挛、痛经等症状,经常食用益母草有助于缓解。
6. 改善心情新鲜益母草还可以改善心情。
经常食用益母草能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况,让心情更加舒畅。
二、新鲜益母草的食用方法1. 直接食用新鲜的益母草可以直接食用。
在清洗、除去杂质和泥沙之后,将益母草切成小块,再加入适量的清水,和糯米和红枣一起煮成粥或者炒成菜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疗法。
2. 熬汤在中国传统的熬汤中,经常会加入一些益母草来增强营养和口感。
可以将新鲜的益母草切成小段,与其他配料一起熬成汤,味道非常鲜美,口感香甜。
3. 榨汁新鲜的益母草可以榨汁来饮用。
将益母草剪成小段,放入榨汁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榨出益母草汁后,可以直接饮用或者加入其他饮品中饮用。
4. 制成茶益母草可以制成茶来饮用。
将新鲜的益母草放入沸水中煮沸,然后再用文火煮3-5分钟即可。
益母草茶味道具有一定的苦涩,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和葡萄糖来调味。
三、注意事项1. 益母草有一定的祛瘀作用,如果有严重贫血或者气血不足的病人不宜食用。
2. 益母草和药物一起食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需要遵医嘱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到益母草,就有一个不得不讲的感人故事。
相传有一个叫茺蔚的小孩,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且多年不愈,几年以后身体越来越虚,乃至卧床不起。
小茺蔚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暗下决心,要把母亲的病治好。
于是他外出为母亲求医问药,然而历尽艰辛却未能如愿。
一天,他借宿古庙,庙内老僧见他一片孝心,就送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草药。
诗云“草茎方方似麻黄,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
”小茺蔚沿着河岸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
母亲服用后不久竟痊愈了。
由于这种草是小茺蔚为医治母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妇女,于是人们就把它取名为益母草,它的种子就叫茺蔚子了。
益母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包,肝经,具有去淤生新,活血调经的功效。
因其常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的治疗,被视为“妇科经、产要药”。
因此,也有人说,益母草是专为女人而生的草,有“坤草”之别称。
痛经者不妨试试益母草煮蛋
痛经是女性朋友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年轻妇女。
其主要症状是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下腹疼痛,并伴有腰酸,呕吐等不适。
痛经在医学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经妇科检查未发现病理变化者;继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生殖系肿瘤,盆腔炎症等。
继发性痛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
原发性痛经虽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其实,原发性痛经的朋友除了月经前及月经期要注意避免劳累、受凉、情绪紧张等因素外,还要坚持饮食疗法,其中用益母草煮鸡蛋就是不错的选择。
益母草煮鸡蛋不仅取材方便,而且烹调方法也非常简单。
具体做法为:取鸡蛋两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
经前1天~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天~7天。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痛经的发生与淤血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
方中鸡蛋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的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
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需要说明的是,益母草煮鸡蛋并非对所有的痛经患者都有效。
根据痛经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中医将痛经分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五种证型,而益母草煮鸡蛋最适合于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食用。
这类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天~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
除了坚持吃益母草煮鸡蛋外,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
其他类型的痛经患者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食疗。
药流后阴追出血,单味益母草来帮忙
药物流产现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阴道流血量多、流血时间长等并发症是目前药流的主要问题和缺点。
中医学认为,流产可致冲任受损及胞宫留淤、产后虚损,不能固摄,淤血阻滞导致血不归经,日久不净,“虚和淤”是病机的要点,故在治疗上遵循“虚则补之,淤则行之,热则清之”的原则,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祛淤止痛作用,特别适合流产后的患者服用。
因此,药物流产者在孕囊排出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母草能够促进子宫肌肉持久收缩,使子宫黏膜下微小血管闭合。
子宫黏膜下微小血管停止出血,有利于子宫黏膜功能层迅速再生,覆盖整个子宫腔,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益母草又有调经的作用,可治疗因药物流产所致的月经紊乱。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人工流产后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益母草水煎剂,因为子宫收缩可能导致环的位置移动等。
产后调理,益母草大显神通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以及苯甲酸、氯化钾等成分。
益母草浸膏及煎剂对子宫有强烈而持久的兴奋作用,不但能增强其收缩力,同时还能提高其紧张度,正适合产后妇女服用。
服用方法为:益母草15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或者服用益母草的成药,一般是6克~9克,每日两次。
而对于产后常见的腹痛、恶露不尽等症状,益母草更是能大显神通。
产后腹痛:孕妇分娩后,由于子宫的收缩,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日~2日出现,持续2天~3天自然消失,医学称之为“宫缩痛”、“产后痛”,属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
若腹痛阵阵加剧,难以忍受,或腹痛绵绵,疼痛不已,影响产妇的康复,则为病态,应予治疗。
中
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气血两虚、淤滞子宫,对于因气血两虚所引起者,宣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药膳或药物,而对于淤滞子宫所引起者,则要采取活血化淤、温经止痛的治疗方法,这类患者常常表现为产后小腹疼痛,触按腹部后疼痛加剧,食用温热的食物后疼痛缓解;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面色青白,四肢发凉。
益母草具有祛淤止痛的作用,因此,比较适合于产后淤血阻滞子宫所致的腹痛,但因益母草性微寒,因此,最好与其他温热性的药物一起使用,这样,既能发挥益母草祛淤止痛的作用,又能避免其性寒对腹痛产妇的不良影响。
因此,因淤血阻滞所致的产后腹痛患者可取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
干姜10克,米酒适量,以上3味水煎取汁,加入米酒搅匀饮服。
每天1次,连用7天。
亦可取益母草3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红糖1 5克,水煎服。
每天1剂。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医学上称之为“产后恶露不绝”。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虚,血淤、血热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益母草性微寒,具有祛淤生新的作用,对于血淤,血热所致的产后恶露不绝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产后由于胎盘娩出后子宫内有许多创面,创面血管破裂容易引起大出血,这时益母草收缩子宫肌肉的作用,会收到压迫止血的功效,并能促进恶露的恢复。
因此,产后恶露不尽者可取益母草30克,赤小豆1 00克,黄酒50毫升。
益母草用纱布包好,和赤小豆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煮,待赤小豆烂熟后取出药包,加入黄酒搅匀,吃豆饮汤,每天1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益母草性微寒,尤其适合于血色红、怕热的产妇。
而对于产后怕冷、小腹冷痛、恶露不尽、血色黯淡的产妇,经中医辨证属于血虚、血淤挟寒引起的产后腹痛,则可以使用药性偏热的生化汤。
生化汤来自著名的《傅青主女科》,是清代著名医家傅山所创。
中医认为,淤血不祛,新血不生,本方能化淤生新,所以取名为“生化汤”。
生化汤性质偏热,由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干姜(炮黑)2克,炙甘草2克组成。
从产后第3天开始,水煎服或酌加黄酒同煎。
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3剂~7剂即可。
本方可以养血祛淤,温经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生化汤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抗贫血、抗炎及镇痛作用。
孕妇禁用益母草
益母草主要含有益母草碱甲、乙及水苏碱、油酸等,能显著增强子宫肌肉持久的收缩和紧张性,这种持久的收缩和紧张会减少胎盘的血供,加速胚胎的娩出,在妊娠早期会增加流产的
危险,在晚期就会出现早产,故孕妇应当禁用。
此外,因本品性微寒,故脾虚腹泻、大便溏薄者也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