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NICU真菌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NICU真菌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及 时用药 , 可 提高生存 率 , 降低 致 残率 。
【 关 键 词】败 血 症 ; 临床 表 现
【 中 图分 类 号1 R 7 2 5 . 4

【 文 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1 6 7 2 — 5 6 5 4( 2 0 1 3) 0 9( a) 一 0 0 7 3 — 0 2
表1 发 病后 的 临 床 表 现
l 0
血培养 阴性, 脑脊液培养 阳性 血培养 、 导管末 端培养阴性, 脑脊液 阳性
1 0
2 O
血培养 + 关节腔培养阳性 血培 养+ 深静脉置管培 养阳性
血培养 + 脑脊液+ 深静脉置管 培养 阳性
1 0
1 0
40
注: 其中l 例为住院期间反复做 脑脊液培养均 阴性 , 后因脑 积水转 院治 疗后再 做脑脊 液培养发现 白色念珠 菌。
养及广谱 抗 生 素, 其 中深 静 脉 置 管8 例, 最常 见 的感 染菌 种 为白色 念 珠菌 ; 主要 临床 表 现 为在 原 发病 的基 础 上 突然发 热、 肤 色苍 白或 发 绀 、 呼吸暂 停 、 腹胀、 喂养不 耐受 、 反应差、 关节 肿胀 , 活动受 限等 , 不能 以原发 病解 释 ; 实 验 室检 查白
留置 时 间为 7 ~ 2 3 d 。 1 . 2发 病 后 临床 表 现
在 原 发病 的基 础 上 突 然 发 热 、 肤 色 苍 白或 发 绀 、 呼吸暂停 、 腹 胀、 喂养不耐受、 反应 差, 关节 肿 胀 、 活动受限, 颈 部 及 腋 下 淋 巴结 肿 大等, 不 能 以原 发 病 解 释 。 其他 表现有关节肿胀、 脓 肿, 脑 积 水 单 纯血培养 阳性 等。 见表1 。

5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52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提示结脑患儿脑积水出现早 , 且发病率高 , 隋严重, 疴 可为 早期诊断提供参考。由此可见 , 没有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
3 ) / k d , 日 1 肌注 , 个月 后改 为隔 日 0 mg (g・ )每 次 1

1次 , 总疗程 不超过 3个 月 ; 烟肼 (0 0 m / k 异 1  ̄2 ) g ( g d, ) 疗程 1  ̄1 2 8个月 ; 福平 ( F ) ~6 月 。治 利 R P3 个
维普资讯

74 ・ 0
西南 国 防医药 2 0 0 8年第 1 8卷第 5期 1次, 5 仅两次阳性 。由此可见 , 脑脊液 、 、 腹水 尿液沉渣抗
2 结果
酸染色阳性率很低 , 即便是 P R法查 T C B- 抗
阳性率也
所 有病儿 均用 SRZ方案 治疗 , 霉素 ( M) (0 I 链 S ,2
脊液 、 腹水及尿液 T B一
[ 3 代国知 , 燕 , 超 , 结核 抗体检 测诊 断肺外 结核 病 3 郭 杨 等.
的临床应用 E] 衡 阳医学 院学报 ,00 2 () 5 —6. J. 2 0 ,8 1 :9 O [3 许绍法 , 木宏谨. 4 端 肺外 结核 的诊断 和治疗 E - 中华结 J1 .
疗过程 中 3例病儿 出现轻 度谷 丙转 氨酸 升 高 , 进行 护 肝治疗 , 并将利 福 平与 RF P用 量减 为不 超 过 1 / 0mg
( g・ ) 均能 耐 受治 疗 。疗 程 中无 药 物相 关 听力 损 k d,
害 。2 7例结脑 治愈 8例 , 转 1 好 0例 , 亡 4例 , 死 自动 出院 5 ; 例腹 腔结 核均治 愈 ; 干酪 性肺 炎幼 儿 例 5 1例 虽 经手术治 疗存 活 , 已成植 物人 。 但

75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75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于晚发组 )O0 )】 < .5 。两组新生儿败 血症 的临床表 现见 表 1 。
例(o o) /
标准 ,于笔者所 在 医院儿 科 的新生 儿病 房和重 症监 护 室接 2 结 果
受 治 .’其 中男 4 例 ,女 3 例,早产儿 1 例 ,足月产儿 疗 O 5 5
5 ,过 期产儿 5例,患儿 出生体 重 2 5例 O例 < 0 0g 0例 2 0 ,5 2 0  ̄ 8 0 ,5例 ≤3 0 。 自 0 0 30 g 8 0g 然分娩 5 例 ,剖宫产 2 5 0例 。 其 中早发组 3 0例 ,发病 时 间 0 8d ~ ,晚发组 4 5例 ,发病 时 间 9 3 。本组 7 例 新生儿 败血症 的临床 表现为,2 病 — 0d 5 4例 理 性黄疸 ,l 5例发热 ,7 呼吸道 感染 ,8 出现腹胀 以及 例 例
经验体会 J g a t u 中 医 创 》 9 i y ni i 国 学 新 第 卷第2期( 第2 期 2 2 n h 《 4 总 3 )0 年8 4 1 J q
7 例新 生儿败 血症 临床特征分析 5
任 娜 芳①
【 摘要 】 目的 : 新生儿 败血 症的 临床 特征 进行分 析,探讨 其临床 诊治措 施 。 法 : 21 年 3 一 02 3 对 方 对 01 月 2 1 年 月笔者所在 医院收 治的
表1 早发组和晚发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 表现比较
3 讨论
理干净, 预防脐部和皮肤感 染, 可以防止新生儿败血症 的发生。
新生 儿败血症 是严重的儿科 感染性疾 病,病死率高 ,特 别是 在出生后 的一周内,发病死亡率 最高 。对孕 妇进行 健 康宣传,可 以预防宫 内感染 以及早产,在生 产时要 预防感 染, 对新生儿 皮肤要保 持清洁,不要 挤新生儿 的乳头,把脐 带处

新生儿败血症2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25例临床分析
1922
吉林 医学 2012年3月 第33卷第 9期
新 生儿 败 血症25例 临床分 析
曾春英 (广东省博罗县妇幼保健 院 ,广东 博罗 516100)
【摘 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新生儿败血症 的临床资料 。结果 ;5年来新生儿败血 症血培养 阳性的患儿中,病原菌以革兰 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苯唑西林 的耐药性较高 ,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及耐 甲 氧西林 的金葡菌感染增多 ,对万古霉素敏感较高 。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 ,对亚胺培南、氯曲南高度敏感 ,对第三代头孢 菌素敏感性较高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韵治疗 ,宜正确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根据m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 败 血症 的有 效途 径 。
例,克雷 白氏杆菌2例。 2,3 药敏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索 、苯 唑西林 耐药 ,对万古霉素 、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对氨苄霉素 、庆大霉素耐药 ,对亚胺培南、氨 曲南高度 敏感 ,对第三代头孢 、碳青霉烯类 (泰能 )高度敏感。其 中1株 克雷伯低杆菌检 出超广谱 日呐 酰胺酶 ,它只对碳青霉烯类 (泰 能 )敏感。本组病例中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 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 ,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 2,4 治疗 ;24例患儿根据m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给予敏感抗生 素治疗 ,并积极 治疗并发症 ,给予合适 的保暖 、供氧 、维持 内 环境 的稳定 ,加强 支持疗法。 1例患儿因对它只对碳青霉烯类 (泰能 )敏感,给予转院治疗。治愈22例 ,死亡2例,死亡率为
[关 键词 】新 生 儿 ;败血 症 ;临床 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循环 ,在血液 中生长 、繁 殖 ,产生毒素 ,使全身各 系统产生严重病变 【1]。是新生儿期的 一 种危重病症 ,发病率 约占活产婴儿 的0.1% 一1%。病死率 为 10%~50%,存活者可 留有后遗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3。为探讨 新生儿败血症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对收治的25例新生儿败血 症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现 报告 如下 。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标准观察及护理效果评价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标准观察及护理效果评价

医疗医务标准化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标准观察及护理效果评价■ 赵萌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观察标准,并评价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14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对147例新生儿分为两组,其中基于临床观察标准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74例新生儿为针对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73例新生儿为常规护理组。

针对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我院治疗与护理的时间均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

统计分析针对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同时记录对比针对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针对护理组的总体护理效果>常规护理组,针对护理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护理组,并且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

结论: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效果不同,基于临床观察标准给予新生儿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更佳,更有利于减少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标准,护理效果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8.043Clinical Standard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Effect Evaluationof Neonatal SepticemiaZHAO Meng-meng(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standard of neonatal sepsis, and to evalu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neonatal sepsis. Methods: Totally 147 cases of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147 cases of newborn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74 cases of newborns receiving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clinical observation standard as the targeted nursing group, and 73 cases of newborns 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nursing group and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nursing effect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nursing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nursing of neonatal sepsis.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clinical observation standard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nursing of neonates,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dverse reactions.Keywords: neonate, septicemia, clinical criteria, nursing effect基金项目:本文受安徽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20byzd227sk)资助。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随着重症医学的进展,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在不断提高,但院内感染亦呈上升趋势并构成对住院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严重威胁,已成为所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面临的主要挑战。

由于环境因素、广谱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还有各种有创诊疗手段的广泛开展,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感染机会较多,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旦出现新生儿败血症,不少患儿危及生命,多数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大大增加住院费用。

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特点,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现将我院nicu2008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nicu 诊治的3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包括细菌性败血症和真菌性败血症)患儿。

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资料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早产儿24例(80.0%),足月儿6例(20.0%),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63.3%),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5例(50.0%),正常体质量儿11例(36.7%)。

留置picc20例(66.7%),气管插管19例(63.3%)。

败血症发病时间为人院后5-35d,平均(15.3±9.75)d,临床表现发热10例(33.3%),体温不升8例(26.7%),纳差28例(93.3%),面色苍白或灰暗25例(83.3%),反应差28例(93.3%),腹胀25例(83.3%),体重不增23例(76.7%),黄疸加重15例(50.0%),反复呼吸暂停15例(50.0%),胃肠道出血5例(16.7%),肝脾肿大5例(16.7%),气促6例(20.0%),皮肤瘀点、瘀斑4例(13.3%),皮疹2例(6.7%)。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介绍
案例一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现与治疗
案例二
复杂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综合治疗
案例三
免疫缺陷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经验总结与教训分享
01
02
03
04
05
早期诊断与及时 治疗是关键
个体化治疗方案 的重要性
综合治疗措施的 应用
重视免疫缺陷型 患者的治疗
指导家长
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护理技 巧,如如何正确喂养、更 换尿布等。
注意事项
提醒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 的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清洁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减少细菌滋 生的机会。
通风换气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消毒措施
对婴儿的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定 期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05
03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静脉注射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以达 到有效抗菌和预防感染扩散的效
果。
抗真菌治疗
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 症,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伏立康唑等,以抑制真菌繁殖
并清除体内的真菌毒素。
当前研究热点问题探讨
早期诊断与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
耐药性菌株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成为新生儿败 血症治疗的重要问题。研究耐药性菌株的流行病学、致病 机制和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免疫功能与疾病关系
教训分享

儿科护理之新生儿败血症

儿科护理之新生儿败血症

疼痛管理
对于因治疗和护理操作引 起的疼痛,采取适当的疼 痛缓解措施,如安抚、药 物止痛等。
基础护理与观察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儿有无发 热或体温过低的情况,及时处理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和破损,特别注意脐部和臀部的护 理。
喂养与饮食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安排喂 养时间和量,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 营养。
该患儿表现出典型的新生儿败血症症状,如体温不稳定、黄疸
加重和喂养困难。
诊断依据
03
血液培养阳性结果证实了败血症的诊断。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该案例表明新生儿败血症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 预后至关重要。
启示
加强产前检查和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 识和警惕性。同时,对于有感染症状的孕妇应尽早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 险。
发病机制与原因
发病机制
细菌或真菌通过血液传播,引起全身 性感染。
原因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皮肤 、黏膜等屏障功能较弱,易受外界病 原菌侵袭。常见感染途径包括宫内感 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体温不升、反应差、喂养困难、黄 疸加重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肤出血点、休克等严重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的案 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儿情况
一名出生后3天的新生儿,因发热、黄疸和喂养困难入院。
症状表现
体温不稳定,皮肤黄疸加重,喂养时哭闹,反应较差。
诊断结果
血液培养阳性,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案例分析
感染途径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d u c t i o n o f P L T a n d r i s e o f C RP a p p e a r e d i n p r o p h a s e . a n d g o t b a c k t o n o r ma l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F l u c o n a z o l e . B u t t h e W BC h a d n o a p p a r e n t c h a n g e . Co n c l u s i o n N e o n a t a l f u n g a l s e p t i c e mi a h a s n o s p e c i i f c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d i a g n o s e a n d t r e a t t h e s e p a t i e n t s i n e a r l y s t a g e , i n f e c t i o n s y mp t o ms ,i n f e c t i o n i n d e x a n d G —T e s t
新 生儿 真 菌 性 败 血症 的 临床 分 析
陈 均 , 陈 健, 陆俏 群
( 茂 名 市妇幼 保健 院新 生儿科 , 广东 茂名 5 2 5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新 生儿 真菌性败血症 的临床特点 , 指 导该病 的预防 和治疗。 方法 选取广 东省茂 名市妇 幼保
健 院新生儿科 2 0 1 1— 0 1 ~2 0 1 3— 0 l治疗 的 4 2例新生儿真菌性 败血症患儿 , 对其 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比较治 疗过程 中感染指标 的变化 , 如血 常规 的白细胞 ( WB C ) 、 血 小板 ( P L T ) 以及 c反应 蛋 白( C R P ) 等 。同 时分 析 G一试 验报告 。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 首发症状往往 缺乏特异性 , 常见者包 括少 吃、 少 动、 少哭 、 反应差 、 发热 、 呼吸暂停等等 ; 所选病例的 G一试验都为 阳性 ; 感染指标 的变化 出现在大多数 患儿 , 早 期可 见血小板减少和 C R P升高 , 经氟康唑治疗后 可恢 复正常 , 但 白细胞无 明显 变化 。结论
Cl i n i c a l a na l y s i s o f n e o na t a l f un g a l s e p t i c e mi a
C H E N J u n , C H E N J i a n , L U Q i a o — q u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o n a t a l , M a o m i n g Mu n i c i p a l Ma t e r n i t y a n d I n f a n t H e a l t h I n s t i t u t e , Ma o m i n g 5 2 5 0 0 0 , C h i n a )
i e d, s u c h a s W BC, P LT a n d CRP a n d t h e G —Te s t s a l s o .Re s ul t Ca nd i d a a l b i c a n s wa s t h e ma i n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 o f n e o n a t M f u n g a l s e p t i c e mi a . The p r e s e n t i n g s y mp t o ms ha d n o s pe c i f i c i t y, s u c h a s l a c k o f e a t i n g,mo v e me n t a n d c r y i n g, po o r r e s p o n s e, f e v e r, a p n e a, e t c . Al l G —Te s t s we r e p o s i t i v e . Th e i n f e c t i o n i n d e x h a d c h a n g e i n mo s t c a s e s .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4 2 e a s e s wi t h n e o n a t a l f u n g l a s e p t i c e mi a we r e t r e a t e d i n NI C U f r o m J a n —
关键词 : 败血症 ; 真菌 ; 新生儿 ;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 7 2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2 6 3 9 ( 2 0 1 5 ) 0 2— 0 0 5 3— 0 2
新生儿真菌性败 血症无特
异性临床表现 , 对有高危 因素者须密切观察感染相关症状并及时查感染指标和 G一 试验 , 力求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n e o n a t a l f u n g a l s e p t i c e mi a i n o r d e r t o g u i d e t h e p r e v e n -
u a r y , 2 0 1 1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3 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c o l l e c t e d f o r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i n d e x we r e s t u d —
第1 3卷第 2期
2 0 1 5年 6月
延安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报 ( 医学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S c i )
V0 l _ 1 3 No . 2
J u n . 2 0 1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