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2

合集下载

7.有机化合物(知识清单)-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7.有机化合物(知识清单)-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1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一、有机化合物概念(1)定义: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指的是含碳化合物。

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及其盐(CaCO3等)、氰化物(如KCN)、硫氰化物(如KSCN)、氰酸盐、金属碳化物(如CaC2)、SiC等。

(2)组成:有机化合物除了含C元素外,常含有H、O,还含有P、N、S、卤族元素等。

(3)分类:分烃和烃的衍生物等。

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4)常见的有机物:①燃料中的液化气、沼气、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等;②建材中的木材、黏合剂、涂料、油漆等;③日用品中的塑料、橡胶、纤维、清洁剂等;④营养素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组成和结构及表示方法种类实例含义应用范围分子式CH4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多用于研究物质组成最简式(实验式) CH4①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式子;②由最简式可求最简式量有相同组成的物质电子式用小黑点等记号代替电子,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多用于表示离子型、共价型的物质结构式①具有分子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映物质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或排列顺序的式子,但不表示空间构型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②由于能反映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常用结构式表示结构简式CH4结构式的简便写法,着重突出结构特点同“结构式”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化学键,展示空间构型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立体形状)空间充填模型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空间构型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结合顺序结合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模型看出: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4个顶点上。

分子中的4个C—H的长度和强度相同,相互之间的夹角相同,为109°28′。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南京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1学期高一年级十月段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2 Mg24 Al27 S32 Br80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17题,每题3分,共51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氨水B. 4CHC. 熔融NaOHD. 3CH COOH2. 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 石硫黄()S :“能化……银、铜、铁,奇物” B. 石灰()CaO :“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 金()Au :“虽被火亦未熟”D. 石钟乳()3CaCO :“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3. 用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g 金属钠由原子完全变成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为A 0.1N B. A 0.2N 个硫酸分子与0.2mol 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g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A ND. A N 个氧气分子与A N 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1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B. 反应物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C.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电解质均要写成离子形式D. HCl 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5.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酸碱盐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24H SO NaOH 3CaCO 2H O CaOB HCl()2Ca OH4NH Cl CO MgOC HCl KOH3KNO3SO23Fe OD3HNO()Mg OH Cl 2MgCl 2COCuO6. 在4℃时,向100 mL 水中溶解了22.4 L NH 3(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B.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C.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7. 国产航母001A 等舰艇的船底都涂有含Cu 2O 的防污涂料,制备Cu 2O 的一种方法为Zn +2CuSO 4+2NaOH=Cu 2O +ZnSO 4+Na 2SO 4+H 2O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h4 GIS数据处理 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h4 GIS数据处理 2

点S(x,y)到直线段(x1,y1),(x2,y2)的距离d 的计算公式为:
33
3、面的捕捉
实际上就是判断光标点S(x,y)是否在多边形内, 若在多边形内则说明捕捉到。 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的算法主要有垂线法或转角 法。 垂线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光标点引垂线(实际上可以 是任意方向的射线),计算与多边形的交点个数。 若交点个数为奇数则说明该点在多边形内;若交点 个数为偶数,则该点在多边形外。 加快速度的方法:
例如给定一个结点吻合的容差使该容差范围内的结点自动吻合 在一起,并建立拓扑关系。给定悬挂弧段容差,将小于该容差的短 弧自动删除。在Arc/info中用Data Clean 命令,在Geostar中选择 整体结点匹配菜单。
30
4、撤消与恢复编辑 Undo,Redo功能是必要的。但功能的实现是困难的。当 撤消编辑,即恢复目标,要恢复目标的标识和坐标、拓扑 关系。这一处理过程相当复杂. 因此,有些GIS不在图形编辑时实时建立和维护拓扑关 系,如Arc/Info等,而在图形编辑之后,发Clean 或 Build命令重新建立拓扑关系。这样,在每次进行任何一 次编辑,都要重新Clean 或Build,对用户不便。
3
4.1 数据编辑
• 又叫数字化编辑,指对地图资料数字化后 的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主要目的是在改正 数据差错的同时,相应地改正数字化资料 的图形。
图形编辑 属性编辑 窗口显示及操作 交互过程是GIS编辑的特色
• GIS的图形编辑系统
4
4.1 数据编辑
• 一、窗口操作 • 窗口是沟通用户与GIS数据之间的桥梁, 窗口操作是交互式图形编辑系统的重要工 具,一般包括全图显示、移动窗口显示、 放大、缩小等。 • 开窗显示就是按用户制定的空间范围, 进行图形子集合的选取,这个制定范围称 为“窗口”。有正开窗和负开窗之分。

烷烃燃烧方程式汇总从甲烷到戊烷的完整燃烧反应

烷烃燃烧方程式汇总从甲烷到戊烷的完整燃烧反应

烷烃燃烧方程式汇总从甲烷到戊烷的完整燃烧反应燃烧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能量转化的方式之一。

在有机化学中,烷烃是碳氢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类别,它们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烷烃的燃烧反应方程式是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时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从甲烷到戊烷逐一介绍各种烷烃的完整燃烧反应方程式。

1.甲烷燃烧反应方程式:甲烷(CH4)是最简单的烷烃之一,它的燃烧反应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方程式中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是典型的燃烧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2.乙烷燃烧反应方程式:乙烷(C2H6)是由两个碳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烷烃,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C2H6 + 7/2O2 -> 2CO2 + 3H2O在乙烷燃烧反应中,每个乙烷分子与7/2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3.丙烷燃烧反应方程式:丙烷(C3H8)是由三个碳和八个氢原子组成的烷烃,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C3H8 + 5O2 -> 3CO2 + 4H2O丙烷燃烧反应中,每个丙烷分子与5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二氧化碳分子和四个水分子。

4.丁烷燃烧反应方程式:丁烷(C4H10)是由四个碳和十个氢原子组成的烷烃,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C4H10 + 6.5O2 -> 4CO2 + 5H2O在丁烷燃烧反应中,每个丁烷分子与6.5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四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五个水分子。

5.戊烷燃烧反应方程式:戊烷(C5H12)是由五个碳和十二个氢原子组成的烷烃,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C5H12 + 8O2 -> 5CO2 + 6H2O戊烷燃烧反应中,每个戊烷分子与8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五个二氧化碳分子和六个水分子。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烷烃燃烧反应的一个特点是产生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反应方程式计算燃烧反应的化学计量比例,以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变化。

Ch4-2 再结晶

Ch4-2 再结晶

高纯Pb中微量Sn的影响
2.异常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
• 现象:继正常、均匀长大后发生的晶粒不均匀长大
• 特点:
– 晶粒尺寸相差悬殊,少数大晶粒择优生长
– 少数大晶粒相当于核心——二次再结晶
• 驱动力:界面能的降低
– 不是靠重新产生新的晶核,而是以一次再结晶后的某些 特殊晶粒作为基础而长大的。
• 基本条件:
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时的变化过程
4.2.1 回 复
回复——在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 变化的阶段 • 在较低温度发生
1. 特点:

• • • •
组织不变化——保持变形状态的晶粒
宏观一类应力全部消除,微观二类应力大部消除 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强度、硬度稍有降低,塑性稍 有提高 物理性能有较大变化——电阻率显著降低,密度增大 变形储能部分释放
–正常晶粒长大——大多数晶粒几乎同时逐渐均匀长大 –异常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少数晶粒突发性的 不均匀长大(形核—长大)。
1.正常晶粒长大
• 晶粒长大的微观过程——大角度晶界的迁移 – 晶粒界面的不同曲率是造成晶界迁移的直接原 因
• 晶界总是向着曲率中心的方向移动——降低能量 • 三晶粒交界,界面交角120°,界面张力平衡——规 则六边形晶粒 • 边数>6,内凹晶界——长大;边数<6,外凸晶 界——缩小
• 所有影响晶界迁移的因素均对晶粒长大有影响
a. 温度
– 温度越高,晶粒的长大速度也越快
• 因为晶界的平均迁移率与exp(-Qm/RT)成正比
– Qm为晶界迁移的激活能或原子扩散通过晶界的激
活能
b. 时间
– 时间加长,晶粒的长大速度也越快
c.分散相粒子

2.2.2 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层练习)(解析版)高一化学同步课件沪教版2020必修一

2.2.2 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层练习)(解析版)高一化学同步课件沪教版2020必修一

第二章海洋中的卤素资源2.2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1.下列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主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古法炼铁B .粮食酿醋C .煅烧贝壳D .火药爆炸【答案】C【解析】A .炼铁从含铁的化合物生成单质铁,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符合题意;B .粮食酿醋的酿造存在从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再转化为乙酸的过程,有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C .煅烧贝壳是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元素化合价均没发生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 符合题意;D .火药爆炸发生反应3222S+2KNO +3C=K S+N +3CO ↑↑,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

2.反应24222C 2H SO ()CO 2SO 2H O 浓∆+↑+↑+中,作还原剂的是A .2CO B .C C .24H SO D .2SO 【答案】B【解析】还原剂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C 元素由0价升高为+4价,还原剂为C ,故选B 。

3.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则Na 2SeO 3的作用是A .还原剂B .氧化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以上均不是【答案】A【解析】活性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亚硒酸钠(Na 2SeO 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因此亚硒酸钠具有还原性,与活性氧反应时,亚硒酸钠作还原剂,答案选A 。

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粒子是A .H 2OB .Na +C .Cl -D .O 2【答案】A 【解析】A .H 2O 中H 元素为+1价,是该元素最高价态,具有氧化性,O 元素为-2价,是该元素最低价,具有还原性,因此H 2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 选;B .Na +中Na 元素为+1价,是该元素最高价态,具有氧化性,故B 不选;C .Cl -中Cl 元素为-1价,是该元素最低价,具有还原性,故C 不选;D .O 2中氧元素为0价,一般情况下只能被还原,表现出氧化性,故D 不选;综上所述,答案为A 。

甲烷的化学式燃烧方程式

甲烷的化学式燃烧方程式

甲烷的化学式燃烧方程式甲烷是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4。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甲烷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甲烷的燃烧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H4 + 2O2 → CO2 + 2H2O这个方程式可以进一步解释如下:1. 反应物:甲烷 (CH4) - 甲烷是一种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氧气(O2) - 氧气是一种气体,是大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在甲烷的燃烧中,氧气是作为氧化剂的存在,提供氧原子供甲烷进行氧化反应。

2. 生成物:二氧化碳 (CO2)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是甲烷燃烧的主要生成物之一。

它是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水 (H2O) - 水是甲烷燃烧的另一个生成物。

它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在甲烷燃烧过程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3. 反应过程:甲烷和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甲烷的碳原子与氧气中的氧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二氧化碳。

甲烷的四个氢原子与氧气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水。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 反应类型:甲烷的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甲烷被氧气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是一种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甲烷的燃烧方程式描述了甲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的产物。

这个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一个简化表示,告诉我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它也显示了反应类型和能量变化。

甲烷的燃烧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不仅在自然界中发生,也在人类活动中广泛应用,如燃烧炉、炉灶和汽车引擎中的燃烧过程。

了解甲烷的燃烧方程式对于理解能源转化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Ch4测量技术_2

Ch4测量技术_2

Q=
LC RS
幅度基本不受影响 由于并联电容很小(0.5pf),阻抗随频率变化很小,分压比(21:1)是一个稳定值。
中国科大 快电子学 安琪
17
n BNC电缆连接器的上升时间
假定我们使用的是一个50Ω的BNC电缆连接器,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点将引入串联 电感。串联电感与离散电容会带来额外的上升时间。表4-2-1给出了几种典型的BNC同 轴电缆连接器的串联电感值和可能产生的上升时间值。 表4-2-1 BNC电缆连接器的上升时间(10∼90%)
但是,如果测量点靠近一个32bit的总线,并且出现32位数据线同时从低电平跳到 高电平,或者同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的状态。总的干扰电压是不能忽视的, 12mV×32 = 384mV。 这样的电压噪声信号可能给观测信号带来严重的误差,而且电压噪声信号从幅度 和时间上都是随机出现的。
中国科大 快电子学 安琪
探针本身的上升时间(tr)很小:仅206ps。比较先前的例子: 带6in长地线的普通探针:4.8ns(P87) 用刀片直接接地的普通探针:550ps(P97) 若信号的上升时间为600ps。则观测到的信号上升时间应为:
t r = t r21 + t r22 = 600 2 + 206 2 = 634 ps
中国科大 快电子学 安琪
8
三个影响因素
负载效应主要由容性负载引起,体现在三个方面: 信号幅度变小。 信号的上升时间变慢。 信号的振铃被减少(唯一有利的方面)。 当使用示波器探针测量一个实际的电路时,负载效应的影响程度取决 于三个因素: 被测电路信号的最高频率成分(膝频率) 在膝频率下被测电路的等效阻抗(Source Impedance) 在膝频率下示波器探头的输入阻抗。 信号的最高频率成分越高,探针的等效输入阻抗就越小,信号幅度损 失就越大; 被测电路的等效阻抗越大,与示波器探针输入电容构成的时间常数就 越大,造成的上升时间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 力矩是使动量矩发生变化的原因
★ 定理中的 M 和 L 都是对同一给定点而言的
★ 微分形式 ★ 积分形式
《工科物理教程》
Mdt dL d(r mv )
Mdt 为冲量矩

t2
t1
Mdt L2 L1 (r mv 2 ) (r mv1 )
设 t 时刻质点的位矢 r 质点的动量 mv
O
运动质点对O点的动量矩 (或角动量) L r p r mv
★ 动量矩大小:
r
m
mv
L rpsin rm sin v
位矢 r 和动量mv 的矢积方向
★ 动量矩的方向: 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即
dp dr F p0 dt dt dp r F r dt dp ① M r dt dL d dp dr (r p) r p dt dt dt dt dL dp r ② dt dt dL d M (r mv ) dt dt
★ 质点绕圆心作圆周运动时
L mvr

★ 同一质点的运动对不同参考点的角动量是不相同的 Q 《工科物理教程》 e R ↑
第4章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M
二. 外力对定点的力矩
◇ 定义 设 t 时刻的作用力为 F 质点的位矢为 r 作用力 F 对定点O的力矩
O
r
d
F
由图知
srsin 2A
r (t t )
由于行星运动时,动量矩守恒,则
L 2m dA dt
= 不变量
dA dt
不变量
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 T 的二次 方正比于行星椭圆轨道长半轴 a 的三次方, 且它们的比值为一常量,即
《工科物理教程》 R
Q
a T
3 2
C

e

第4章
五. 动量矩(角动量)守恒与行星运动
◇ 开普勒行星定律
第一定律:每个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椭 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 地球
太阳 太阳
木星 火星
水星 金星
r (t ) A r (t t )
《工科物理教程》
ssin p s
土星
第二定律:行星运动时,太阳到行 星的径矢 r 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为常量,即所谓面积速度不变。
讨论 ★ 当合力 F 0 时,M 0 ,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
★ 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运动,动
量矩守恒;
★ 质点绕点作圆周运动,动量矩守恒
r
F
L pr mvr = 常量
例题链接:【例题】
《工科物理教程》 R
【例4.2.1】 Q e


第4章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 行星不会掉到太阳上去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是有心力,行星在运动中的动 量矩守恒。因为在太阳系形成时,具有一定的动量矩,太阳系 中的所有行星都受到太阳有心力的作用,整个太阳系动量矩守 恒。则整个太阳系就不可能坍缩到一块。 ◇ 潮汐
月球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 性的升降或涨落运动,是月 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以及 地球自转所致。
地球

《工科物理教程》
R
Q
e



m
M r F
★ 力矩的大小:
M Frsin Fd
力臂d :作用力线到参考点O的垂直距离 d rsin
★ 力矩的方向:
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即 位矢 r 和力 F 的矢积方向
e
↑ ↓
★ 同一力对不同参考点的力矩是不相同的
《工科物理教程》 R
Q
第4章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R
Q
e


第4章
若 M 0 ,则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L r mv 常矢量
四. 质点的动量矩(角动量)守恒定律
dL d M (r mv ) dt dt
质点的动量矩守恒定律:如果对于某一固定点O,质点所 受的合力矩为零,则此质点对该定点的动量矩保持不变。
Q
R
e


第4章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动量矩的大小为 L r p rpsin rmvsin s 由于 v lim ssin t 0 t p s srsin 则 L lim m r (t ) A t 0 t
e
↑ ↓
三. 质点的动量矩(角动量)定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用位矢 r 矢乘上式两边得
即 将动量矩的定义式两 边对时间求导,得

比较式①和式②, 则有
《工科物理教程》 R
Q
第矩守恒
d dt (r mv )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对某定点的力矩等于 质点对该定点的动量矩的时间变化率。
§4.2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主要内容:
1. 质点的动量矩(角动量) 2. 外力对定点的力矩 3. 质点对定点的角动量定理 4. 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5. 角动量守恒与行星运动(选)
重庆科技学院物理系
R
Q
e


第4章
§4.2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
一. 质点的动量矩(角动量)
◇ 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