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合集下载

轻叩诗歌大门15篇

轻叩诗歌大门15篇

轻叩诗歌大门轻叩诗歌大门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轻叩诗歌大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轻叩诗歌大门1这次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周来的种种活动历程,有着许许多多的事情令我回味。

这一周来,我阅读欣赏了大量的诗歌:中国古诗有《诗经》的采薇、杜甫的《春夜喜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等等。

现代诗有俄国诗人叶塞宁的《白桦》、艾青的《太阳的话》、儿童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等等。

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们就用诗歌表达情感了。

比如:一个人老了,可用青丝变白发来形容。

在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山穷水尽疑无路是最好的修饰。

现在我很喜欢背诵古诗。

我还学会了写诗。

我尝试着写了一首儿童诗,诗的名字叫《致小狗》。

这首诗是我模仿课文上的《致老鼠》来进行改写的。

首先,我把小狗们的外貌特征都描绘了出来: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而透彻。

一副好好的心肠,忠实而善良。

接下来。

我写了希望和小狗们交朋友的想法。

假如有一天我能精通它们的语言,要教会他们讲究卫生、见面要有礼貌。

还会教会他们其它动物的语言,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最后我做了个总结:我喜欢你们,小狗。

我写的这首小诗虽然很幼稚,还是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是讲评并在家长会上展出。

我们还举行了一个是个诗歌汇报的活动,我们几个小同学上台向大家朗读了一首诗,李白的将进酒。

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展示了一首诗最后,我想说的是:生活处处有诗歌。

轻叩诗歌大门21、《春》春天啊,我欣赏你——我欣赏你千姿百态的云我欣赏你绿绿的草我欣赏你清新的空气我欣赏你春暖花开的美貌春啊春你的美丽让我们喜欢我喜欢你柔和的阳光我喜欢你温暖的春风我喜欢你五彩缤纷的颜色我更喜欢你绿色的心情你不像夏天那般的火热你不像秋天那般的冷漠你更不像冬天那般的冷冰冰2井底之蛙,你自鸣得意时,小鸟飞了过来,池塘的水,已经干涸,你却永远住在井里。

部编版四年级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受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通过收集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等多种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诵、创作、收集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策略1.联系以前学过的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2.迁移已习得的阅读策略:诵读、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利用“小贴士”指导朗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收集诗歌▶课时目标1.了解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找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明确主题1.回顾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生齐读单元主题。

2.引导回顾本单元诗歌。

(1)生分小组有感情地诵读本单元4首诗。

(2)师引导: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3)示例: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3.探讨喜欢的诗歌。

(1)师引导:除了这几首诗,你还读过哪些现代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生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自己对不同诗歌的喜爱。

4.揭示主题。

(1)师导入:诵读着这些诗歌,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歌的世界。

走进诗歌之中,我们的心也会沾染文学的气息;走进诗歌之中,我们的心也会如诗般纯净动人。

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王国,轻叩诗歌大门。

(2)课件出示主题:轻叩诗歌大门。

(生齐读)【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诵读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轻叩诗歌大门”这一主题活动的目标。

板块二确定任务1.明确小组任务。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根据生的情况进行现场分组。

师给出“喜爱的诗人”“中国现代诗”“外国诗”“叙事诗”“抒情诗”这五种选择。

(2)课件出示选组规则。

选组规则:●每组限六人,超出的同学请自行换组。

●自由推选组长,呼声最高的同学为所在组组长。

●限时两分钟。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概念,明确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让学生能够朗读诗歌,并能理解、感受、欣赏诗歌的意境。

3.让学生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激发创意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感受、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激发创意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诗歌《小鱼儿》,请学生仔细听,想象诗歌中的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感受环节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朗读、理解并表演诗歌。

3. 创作环节
1.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发挥想象力,以“春天”为题,共同创作一首诗歌。

2.学生分组表演自己所创作的诗歌。

4. 总结环节
教师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诗歌与散文、小说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诗歌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如何才能朗读、演绎好一首诗歌?
四、教学安排
本次教学为一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环节时间
导入5分钟
感受15分钟
创作25分钟
总结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是,在创作环节,由于学生对于诗歌的创作较为陌生,教师需要给予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下一次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轻叩诗歌大门》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韵律美、诗歌的情感表达以及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形式、韵律、节奏等。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诗歌的欣赏和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教具学具准备1. 诗歌教材:《轻叩诗歌大门》2. 诗歌选集:用于课堂欣赏和课后阅读3. 诗歌创作本:用于学生进行诗歌创作4.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教学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简短的诗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基本知识讲解:介绍诗歌的形式、韵律、节奏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诗歌欣赏: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4.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设计1. 《轻叩诗歌大门》2. 诗歌基本知识:形式、韵律、节奏3. 诗歌欣赏:韵律美、情感表达4. 诗歌创作:想象力、创造力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诗歌欣赏和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为教材,围绕“轻叩诗歌大门”的主题,通过诗歌的阅读、欣赏、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学会欣赏和创作简单的诗歌。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的基本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诗歌朗诵,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诗歌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对诗歌有基本的了解。

3. 诗歌欣赏:让学生阅读并欣赏一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4.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境。

2. 诗歌的基本形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 诗歌的创作方法:观察、想象、表达。

作业设计1. 创作一首诗歌,题目自拟,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阅读、欣赏、创作,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诗歌的创作方法:观察、想象、表达”。

诗歌创作方法详解1. 观察诗歌创作首先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这一单元,共安排了3课,分别是《短歌行》、《江南春》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有对诗歌形式的基本了解,也有对诗歌意境的深入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学生在诗歌方面的阅读量相对较少,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和解读古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古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欣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欣赏和解读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提问,了解学生对古代诗歌的了解程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意境等。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定义及特点。

2.能正确朗读《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首诗歌,理解其中的意义。

3.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激发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增加学生们的诗歌素养。

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其中意义。

2.了解诗歌的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增加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诗歌时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了解诗歌所展现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教法策略:1.学生一起跟随老师朗读这首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

2.利用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诗歌。

3.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欣赏这首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张关于诗歌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

2.以“诗歌是什么”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二、教学1.老师带领学生们朗读《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2.老师讲解诗歌的定义及特点,在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后,带领学生欣赏这首诗歌。

3.结合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媒介,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输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巩固1.老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发言和心得体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文章。

2.让学生们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背诵并做读后感。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增强。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输出等形式的教学,可以发现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习题和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习题和答案

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3、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有趣。

4、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试题检测:一、朗读阅读材料的六首诗歌,完成下列练习:朗诵①《诗经·采薇》②《春夜喜雨》③《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天净沙·秋》⑤《太阳的话》⑥《白桦》1.以上六首诗,属于古代诗歌的是(只填写序号)_____,其中____是唐诗,是宋词,______是元曲,属于现代诗歌的诗______。

这六首诗,大部分是描写______的。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写的一首古诗。

()3.如果按时间分类,《白桦》这首诗属于现代诗。

()4.《天净沙·秋》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心情。

()5. 《诗经·采薇》描写的是战士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7.“路转溪桥忽见”与“风吹草见牛羊”中“见”读音一样。

()8.诗歌按照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9.“绝句”,每首八句,五言简称五绝,七言简称七绝。

()10.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全组设计:重庆市石桥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全组评改: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李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一、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设计: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