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品质,提高繁殖成功率。
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1 2 3
适应气候
动物通过迁徙、换毛、冬眠等行为来适应不同的 气候条件,如极地动物在冬季会进行迁徙或冬眠。
适应食物来源
动物通过寻找和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来满足自身 营养需求,如草食动物适应草地、肉食动物适应 捕猎等。
适应生态环境
动物通过行为来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如水生动 物适应水下生活、树栖动物适应树上生活等。
05
总结与思考
本章重点总结
动物的运动方式
介绍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如行走、奔跑、跳跃、飞行等, 以及这些运动方式的生理机制和进化基础。
动物的行为类型
解释了动物行为的定义,并分类介绍了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 它们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性
探讨了动物如何通过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包括寻找食物、逃避天 敌、繁殖等行为。
03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类型
先天性行为
动物出生后即具备的一系列固定 行为,如觅食、逃避天敌等,由
遗传基因决定。
学习行为
通过后天模仿、经验积累等方式获 得的行为,如鸟类学唱歌、猴子学 习使用工具等。
社会行为
动物在群体中表现出的行为,如分 工合作、等级制度等,有助于群体 生存和繁衍。
动物的行为与环境
学习收获与思考
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本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动物 在运动方式和行为上的多样性,以及这些 多样性背后的生理机制和进化逻辑。
对学习行为的思考
在学习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中,我开 始思考学习行为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重要 性,以及学习行为与本能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生物中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
1. 动物的运动方式:
- 游泳:水生动物如鱼、鲸等利用泳鳍或鳍状肢体在水中移动。
- 水平爬行:蛇、蜥蜴等动物通过腹面与地面接触来进行水平爬行。
- 垂直爬行:蜘蛛等动物利用特殊的器官或附着结构垂直爬行。
- 跳跃:草h企鹅、青蛙等动物通过强力腿部肌肉的收缩来进行跳跃。
- 飞行:鸟类、昆虫等动物通过翅膀的扇动来实现飞行。
2. 动物的导航和迁徙:
- 借助地标:动物常常利用地标如山脉、河流等作为引导,实现导航。
- 嗅觉和视觉:动物利用嗅觉和视觉的感知来识别和记忆环境和路线。
- 地磁感应:一些动物如候鸟、海龟等能够感应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
- 内部钟表:动物可能拥有内部钟表来感知时间,辅助导航和迁徙。
3. 动物的行为:
- 群居行为:某些动物如蚂蚁、蜜蜂组成群体,每个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协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效益。
- 进化行为:一些动物通过物种的进化发展出特定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如迷彩、攻击和防御等。
- 社交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如打招呼、领地争夺、婚配等来交流和维护社交关系。
- 孵卵和育儿行为:某些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表现出孵卵和照顾幼崽的行为。
这些知识点是关于八年级生物学中动物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你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并进行拓展。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PPT课件

防御行为
维持个体的 生存和种群 的延续
生殖行为
繁衍后代, 增加个体数 量
迁徙行为
随季节变化, 通过迁徙来 寻找合适的 栖息地。
动物的多种多样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 应性表现。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二、动物的社会行为
根据91页内容,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心跳、血液循环等内部生理活动不属于 动物的行为。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3、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目的:说出蚂蚁的觅食行为 推荐器材:糖、面包、辣椒酱、醋、纸盒、放大镜 探究指导:
1.学生4人一组,课前捕捉20只蚂蚁,放在纸盒备用。 2.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蚂蚁觅食行为的问题。 3.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小组讨论并制订探究方案。 4.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二、动物的社会行为
(1)觅食行为 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熊捕鱼
蜜蜂采蜜
响尾蛇红外感受器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美洲乌鸦取食海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保护色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青
蛙的体蜥蜴变色龙桦 尺 蛾雷 鸟
变
色桦
把体表的颜色改变 为与周围环境相似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防御行为 、 生殖行为 和 迁徙行为 等。 3.动物的多种多样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
适应性 表现。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课时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

一二三四五
三、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1.概念: 同种 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 食物 、
配偶 、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
为。
2.特点:
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
3.意义:有利于个体的 生存 和种族的 延续 。
一二三四五
四、领域行为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1.意义: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 取食 、 繁殖 、抚育后代 。 2.举例:动物通常使用 姿态 、 气味 、 鸣叫 等方式来 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1
2
3
5
6
7
1.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攻击行为 B.领域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关闭
C
答案
2.下列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狮子追捕羚羊 B.母猪哺育小猪 C.乌贼遇敌害释放墨汁 D.秋后大雁南飞
1
2
3
4
5
6
7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3.雄性犀牛总是在它活动地区的周围排出一些粪便,这种行为属于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一二三四五
一、动物行为的分类 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分类:先天性的 本能行为 和后天 性的 学习行为 。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类: 取食行为 、 攻击行 为 、领域行为、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和 社群行为。
一二三四五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领域行为 D.取食行为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8.1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课件(36张PPT)

问题:
1.你看到了哪几种蚂蚁?
蚁后 专职产卵 雄蚁 与蚁后交配
工蚁 建筑蚁巢、喂养幼蚁
2.它们各自的职能是什么?兵蚁 保卫蚁穴
蜂王 产卵、生育 后代
蜜蜂群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 生活。
社会行为
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 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 为。
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
蜂鸟吸食花蜜
鹰抓鱼
觅食行为 ——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
松鼠觅食
猎豹捕食
防御行为
保
变色龙
护
色
警
松毛虫
戒
拟
枯叶蝶
态
长鼻角蛙 金凤蝶幼虫
兰花螳螂
大叶虫 章鱼
树皮蚱蜢
防御行为
——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
的延续。
装死的蟑螂
缩成一团的刺猬
象群抵御外敌
生殖行为
交配
交配筑巢 育雏
哺乳育仔
求偶
动物的生殖行为有利于繁衍后代,增加个 体数量。
迁徙行为
鸟类迁徙
鸟类迁徙就能获取食物
迁徙后能生活在适宜的环 境中,筑巢、孵卵、育雏
鱼类Hale Waihona Puke 游大马哈鱼洄游鱼类洄游
生殖 索饵
越冬
哺乳类迁徙
角马迁徙
迁徙行为 ——避开不良的生活环境
驯鹿迁徙
节律行为
昼伏夜出
青蛙冬眠
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考点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有韧带由结缔组织组成) 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肌腱(位于两端由结缔组织构成) 肌腹(位于中间由肌肉组织构成)★每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其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由多块骨骼肌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
【考点2】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社会行为、(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小贴士】1、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提重物和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4、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5、常见动物的通讯方式:蜜蜂跳舞—动作 黑长尾猴—声音 蚂蚁—气味 蝶蛾类昆虫—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放松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 屈肘伸肘 关节的结构 3.肌肉2.关节的结构气味(性外激素)。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上第六单元17.2《动物的行为》课件(24张)(共24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C&C08 iNET
原则上产品都要用右边的符号,但对于无法用符号表达的就用此色块示意,标上名称即可。
路由器
SGW 信令网关
ATM交换机
策略管理服务器
GK
Soft X (CS)
MD
MPLS
特点: 无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动态过程。 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意义: 认识、保护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练习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吃牛奶
先天性行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举例:蜜蜂采蜜、鸟育雏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叫学习行为。 举例:蚯蚓走迷宫、猩猩取香蕉
区别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适应范围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
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 A 、蚯蚓 B、大山雀 C 、黑猩猩 D 、牛 5、有一种雌性萤火虫很奇怪,它能准确的模仿另一种雌性萤火虫的信号,吸引该种的雄性个体前来。那么,雌性萤火虫的这种行为可能是 (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C、诱骗不同种异性以取食 D、对不同种异性表示友好
八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类型

条件反射
例如,狗通过训练学会听 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社会学习
例如,猴子观察其他猴子 的行为,学会使用工具获 取食物。
04 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定义
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群体中与同 种或异种动物通过各种相互关系
而发生的行为。
社会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 成和遗传下来的,是动物适应环 境、生存和繁衍的一种重要方式。
节律行为的特点
周期性
节律行为表现为周期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时 间规律。
环境依赖性
节律行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 等。
内外因相互作用
节律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内在机制与环境因素相 互作用的产物。
节律行为的例子
日行性
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这些动物 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随光照变化 而呈现规律性行为。
习等都是社会行为的表现。
适应性
04
社会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社 会行为,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
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社会行为的例子
蜜蜂采蜜
猴子互相梳理毛发
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会分工合作,有 负责采集花蜜的工蜂,有负责制造蜜 蜂巢的工蜂等。
猴子之间会互相梳理毛发,这是它们 之间的一种社交行为,可以加强彼此 之间的关系。
。
02
动物本能行为
本能行为的定义
本能行为是指动物在出生后或很短时 间内就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些行为是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 ,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本能行为包括寻找食物、逃避天敌、 繁殖等基本生存活动。
本能行为的特点
1 2
3
固定模式
本能行为通常具有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是经过长时间的自 然选择而形成的,能够使动物最有效地完成某一生存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野兔数量无限增多B。野兔数量相对不变
C.草场退化D。农牧业发展迅速且持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什么叫生态平衡?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我在我就不能循环
B。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循环起促进作用
C.动物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教学提示:
思想教育、资
料来源、图例、
批注、反思、
“一二三”
方略落实
二、课堂学习:
教学难点
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以及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
(一)导入
课
时
目
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4.下列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B.生殖季节雄*鱼的腹部变成红色
5.通过蚂蚁通讯的探究活动,有哪些体会?
C.蚯蚓在雨后爬出洞穴D.工蜂跳8字舞
二、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第25页
教学过程
作业题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7.人类连接动物通讯有什么作用?
(2)蚂蚁之间靠传递信息,当侦察蚁发现食物后
,会在返巢的路上留下,回巢后向其他蚂蚁作
出动作,其它工蚁受到这种信息后会沿
路寻着去搬运食物。
8.你能说出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动物的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
(3)蚂蚁是靠头部的触角嗅到气味的,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
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原因是
。
(4)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
行为特征的动物。
(四)小结:略
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
组,对照组叶是组。
⑤最可能的结论是
(四)小结
写出本节课知识网络:
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形成
适应特征
意义
本节课学完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一定去问老师或同学:
(五)作业
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你认为本节课老师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A.大雁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饮牛奶
写出本节课知识网络:
(五)作业
1.可用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的是()
①动物的动作②动物的声音③动物的气味
④动物的体温⑤动物的分泌物
本节课学完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一定去问老师或同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2.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吴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蚂蚁
你认为本节课老师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导学稿
科目
生物
第册第课
撰写人:窦伟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第1课时
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型
(三)师生共同讨论下列问题
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对一些动物行为的判断
教学提示:
思想教育、资
料来源、图例、
批注、反思、
“一二三”
方略落实
1.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二、课堂教学:
学习所得:第15页
教学过程
作业题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7.真菌能引起哪些皮肤病?
2.细菌和真菌方解有机物的产物中()
A.一部分可以作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B.所有的成分都是植物生长发育所能够利用的
8.菌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C.有许多成分对自然界环境造成污染
D.有大量的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有机物
2.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兔鹰蛇蜥蜴
你认为本节课老师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食草籽的鸟
绿色植物蚱蜢
A.蜥蜴、蛇、兔和食草籽的鸟的数量将随之减少,但是鹰的数量不一定减少
请家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签字(有何建议):
B.兔和食草籽的鸟失去了竞争者(蚱蜢)数量空前增多
学习所得:第12页
导学稿
科目
生物
第册第课
撰写人:窦伟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第1课时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型
新授
(一)导入
教学重点
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
教学提示:
思想教育、资
料来源、图例、
批注、反思、
“一二三”
方略落实
(二)学习新课:分析44-45页的资料,解答下列问题
5.链球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和蘑菇有什么不同?
B.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的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4.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6.真菌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A.根瘤和植物B.藻类真菌
C.藻类细菌.D原生动物与根瘤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猫捉老鼠、黄牛犁地、老马识途
二、课堂学习:
6.怎样对菜青虫的卵进行隔离饲养呢?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习所得:第23页
教学过程
作业题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7.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局限选择?
(2)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采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否属于先天性
D。只有分解者才能促进物质循环,动物不起作用
4.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角色?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态
3.鬼针草的表面有刺毛,可以黏附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香甜的浆汁,能诱使动物吞食,其种子就可以随着动物粪便的排出而传播,这表
明()
①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②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
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一个白蚁群中由哪种白蚁组成?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4.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下列各项不是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3.在狒狒群体中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又是什么?
A.一群狒狒组成严格的等级社会
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蜂群中的蜂王有工蜂喂养
A.动物作为消费者,不起什么作用
B.只有生产者植物才起作用
(三)课堂小结: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D.动物作为消费者,也参与了物质循环
下列问题: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
4.下列动物的行为对植物不利的是()
A.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B.蚜虫吸收农作物的汁液
课型
(三)师生共同讨论下列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教学提示:
思想教育、资
料来源、图例、
批注、反思、
“一二三”
方略落实
1.动物的社会行为有何特征?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交流讨论探究活动的结果
课
时
目
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3.对此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A.蚯蚓熟练的走迷宫B。大山雀偷饮奶瓶中的牛奶
C.小鸟在池塘边喂养小金鱼D。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2.下列关于动物“尝试与错误”是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形小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多于体形大的动物
3.真菌和细菌是怎样生活的?
C.被猫挖走了D。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2.确切地说对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A.病原菌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
4.链球菌和炭疽杆菌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D。大肠杆菌
3.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D。白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巢
2.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你认为蚂蚁进行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
4.什么是动物的通讯?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义是什
A.声音B.气味C.动作D.颜色
么?
3.下列选项不属于狒狒首领特点的是()
A.在群体中是长胜冠军B.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C.在群体中只享有权利没有任何义务D.优先选择筑巢场所
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把剑
自刎。原来这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项羽不知是计,而中计
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பைடு நூலகம்与蚂蚁的食性有关,蚂蚁喜
请家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签字(有何建议):
欢。
学习所得:第26页
导学稿
科目
生物
第册第课
撰写人:窦伟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材料准备及操作过程
课
时
目
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通过学习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情感
2.对此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
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B。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吗?
C.“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先天性行为
D。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多少之与刺激强度有关
3.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