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父子器重东吴惧怕的战神 张辽
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读后感

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读后感
先说说张辽这人吧。
以前对他印象就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可这一场仗打下来,那简直就是猛人中的猛人。
他就像是一颗突然爆发的小宇宙,在逍遥津这块地方,把孙权的大军搅了个天翻地覆。
孙权呢,带着一大帮子人,想着能轻松拿下合肥这块地儿。
他肯定觉得自己是胜券在握的呀,毕竟人多势众嘛。
可他万万没想到,会碰上张辽这个硬茬子。
张辽可不是那种会被对方人数吓倒的主儿。
他就像是一只闯进羊群的猛虎,带着八百死士,直接就冲向孙权的大军。
这就好比一个人单枪匹马地闯进了一群巨人的包围圈里,还特别勇猛,一点都不带怕的。
这八百人在他的带领下,就像八百个小旋风,横冲直撞,把孙权的军队阵脚全给打乱了。
这一战里,张辽那是浑身都散发着一种霸气。
他左冲右突,在敌军里杀进杀出,感觉就像是在自己家后院溜达一样自在。
而且他特别聪明,知道怎么利用敌人的慌乱来制造更大的混乱。
他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在人群里专门挑那些重要的目标打,把孙权的那些将领打得晕头转向的。
这时候的张辽,在我眼里简直就是个战神啊。
从这一段故事里,我还感觉到了一种勇气的力量。
张辽的八百人对比孙权的大军,那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可是他们却靠着一股无畏的勇气,创造了奇迹。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看起来很强大的困难,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
但如果我们能像张辽一样,鼓起勇气,勇往直前,说不定也能把这座大山给撼动呢。
张辽忠勇双全三国演义中的忠诚骑将

张辽忠勇双全三国演义中的忠诚骑将张辽:忠勇双全,三国演义中的忠诚骑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小说中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
其中,张辽作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以其忠诚、勇猛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文将重点探讨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揭示他作为忠诚骑将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一、忠诚与信仰张辽是魏国的将领,他对曹操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信仰。
曹操奉天子命,平定天下,而张辽则是曹操最为亲近和信任的将领之一。
张辽在曹操身边,始终尽忠职守,为曹操出谋划策,屡建战功。
他始终秉持着忠诚的信念,将曹操视为自己的主君,无私地为其效力。
忠诚的品质使得张辽在战争中毫不畏惧,敢于担当重任,并且始终保持一颗赤诚的心。
二、无畏勇猛的战斗精神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以其勇猛的战斗精神而闻名。
他是曹操最为出色的战将之一,战场上的英勇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许多重要战役中,张辽都以身先士卒的姿态奋勇杀敌,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毅力。
他在战斗中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展现出了一个忠诚勇猛的将领所具备的特质。
三、捧心事忠诚不二张辽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忠诚的精神,同时也在政务之中展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受命镇守汉中,并在此期间积极开展治理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成果。
他不满足于临时的成功,而是竭尽全力地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着想,保护百姓的安居乐业。
他的忠诚和勇猛并没有局限于战场,而是展现在了各个方面。
四、以忠为荣,无私奉献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张辽的忠诚代表了忠臣的典范。
他以身作则,力戒私心,始终将国家和主公置于第一位。
无论是面对外敌的入侵,还是考验自身忠诚的诱惑,张辽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他的忠诚赢得了曹操的深深信任与赞扬,也让后世的读者们为之敬佩。
五、忠诚骑将的时代价值张辽作为三国时期的忠诚骑将,代表了一种忠诚与勇猛的品质,展现了忠臣的时代价值。
他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忠诚与信仰,为国家和公义而奋斗。
曹魏名将张辽的故事

曹魏名将张辽的故事张辽,东汉时期曹魏政权的武将,合肥之战,以八百破十万,令人闻风丧胆,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AAAA,希望对你有帮助。
AAAA:攻破袁氏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咸有功劳,行中坚。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曹军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叠,久攻不下。
曹操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使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迁徙其民至河南。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军又再攻邺,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
然后张辽从攻袁谭。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袁谭破后,又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允平贼从钱等。
曹操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
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收复东莱诸县后张辽引军还邺城,亲自出迎张辽,更与辽共载一车,封辽为荡寇,其见任如此。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张辽复别击荆州,平定江夏诸县,率军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其后从征袁尚于柳城前,张辽谏曰:“许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会。
今公远征塞北,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
”曹操策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遂继续出征。
[14]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
张辽壮气奋发,劝曹操即时赴战,曹操壮其行为,亲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张辽。
辽遂引军突击,大破敌兵,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AAAA:平定叛乱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
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
此时张辽顾谓左右道:“不可惊动。
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
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
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张辽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
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
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
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
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
攻袁氏而转战河北。
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驱逐辽东大将柳毅。
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
进军江淮击灭陈兰、梅成。
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袭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皆披靡。
在东吴撤军时,张辽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差点活捉孙权。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
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
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
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人物评价:曹操: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
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罗贯中: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
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曾国藩: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轶事典故:张辽止啼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虽然孙权带领十万大军,以及吕蒙、甘宁、陈武、徐盛、宋谦、潘璋、贺齐、凌统、蒋钦等众多的东吴名将一起进攻合肥。
但是,张辽率领800人冲阵东吴十万大军,使得孙权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张辽突出重围之后,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围的将士们而再次冲进入东吴十万大军。
历史名将张辽是现在哪里人

历史名将张辽是现在哪里人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那么张辽是现在哪里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张辽是现在哪里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张辽是哪里人据传,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张辽本来姓聂,是大将聂壹的后人,在史书《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张辽是聂壹的后人,不过后来为了规避仇家的怨恨,隐姓埋名,改姓张。
聂家本来是马邑的豪门,经常住在长安,后来聂壹因为自己得罪了匈奴,被视为破坏了匈奴与大汉的和平,为怕皇室报复,便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
张辽是马邑人,现在在我国的山西朔州朔城区,虽然张辽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但是张辽仍然受到聂壹等先辈的影响,自小崇尚武学,熟读兵法,排兵布阵,而且张辽自幼聪慧,对兵法的运用活灵活现,经常出其不意、战其不备取得多场战争的胜利。
在解白马之围时,张辽以少胜多,深的曹操的重视,又在合肥之战中,大放异彩,挥师直抵孙权大营,仅用八百余人战胜了十万余人,从此,名声远播,大震天下,甚至连小孩子吵闹时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乖乖听话。
张辽是山西朔州朔城区人,那里民风淳朴,生活朴素,生活环境也养成了张辽在大军中义气豪迈的性格,他为人直爽骁勇善战至今仍被山西人们悼念。
张辽是怎么死的这得从张辽被曹操留在合肥驻守说起,这一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汉中的张鲁,守卫合肥一代的兵力非常少,于是吴主孙权便率领10万大军攻打合肥。
张辽自己只有不到一万人马,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毅然主动出击,结果打的敌军伤亡惨重,最后有趁孙权撤退的时候,带人追杀,结果打败吴军,差点俘虏孙权。
此后张辽威震东吴,东吴一直不敢进攻。
最后张辽一直驻守此地,当然人都会有一死,张辽最后生病了,还带病打退了吴军大将军吕范。
第二年张辽病重,在江都去世了。
所以张辽和张郃,典韦等武将结局不是一样的,不是马革裹尸战死的,而是死于重病。
张辽先后追随过董卓吕布等人,最后归顺了曹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有趣的一点是,在张辽病死的那一年,曾经成就了他威名的吴主孙权也在这一年病死了,真所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三国著名将领张辽是怎么死的

三国著名将领张辽是怎么死的张辽是怎么死的三国时期是我历史一个诸侯并立,群雄争霸的时期,他们彼此之间攻伐不断,普通百姓自然是饱受战乱之苦苦不堪言,最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然这个时期也是军事将领辈出的年代,比如曹魏的许褚、徐晃、张辽、乐进、张郃、于禁等等,但不得不提的是,虽然他们都武艺高强,战功卓著,但张辽却是他们之中少有的有勇有谋的武将。
也有人说武将的下场都是马革裹尸还,那么名将张辽怎么死的呢?张辽像这得从张辽被曹操留在合肥驻守说起,这一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汉中的张鲁,守卫合肥一代的兵力非常少,于是吴主孙权便率领10万大军攻打合肥。
张辽自己只有不到一万人马,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毅然主动出击,结果打的敌军伤亡惨重,最后有趁孙权撤退的时候,带人追杀,结果打败吴军,差点俘虏孙权。
此后张辽威震东吴,东吴一直不敢进攻。
最后张辽一直驻守此地,当然人都会有一死,张辽最后生病了,还带病打退了吴军大将军吕范。
第二年张辽病重,在江都去世了。
所以张辽和张郃,典韦等武将结局不是一样的,不是马革裹尸战死的,而是死于重病。
张辽先后追随过董卓吕布等人,最后归顺了曹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有趣的一点是,在张辽病死的那一年,曾经成就了他威名的吴主孙权也在这一年病死了,真所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张辽死后,魏帝曹丕叹息不已,追封他为刚侯,这也算是对他一生战功的肯定吧。
张辽和关羽是什么关系张辽和关羽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同的是,张辽是曹操麾下的名将,关羽是刘备的猛将,张辽和关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三国演义》张辽剧照两人在战场是敌人,下了战场却都是英雄好友。
关于张辽和关羽的关系有几种说法。
奇异,张辽和关羽是同乡,古人是很讲同乡之情的。
在古代人生三大喜事中“他乡遇故知”就占了其中一条,关羽和张辽都是山西人,张辽是雁门马邑人,关羽是河东解良人。
其二,英雄之间难免惺惺相惜,在各自为主公的征战中产生了互为惋惜的情感。
张辽曾经因为吕布恩将仇报,篡夺徐州而故意放过了关羽、刘备等人,关羽对他心存感激,对他的人品大为赞赏。
乱世英雄张辽的成名之战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乱世英雄张辽的成名之战是什么?
导语:张辽成名一战乱世造英雄,三国时期,英雄比比皆是,张辽的成名一战又是什么呢?张辽是我国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就是因为张辽的成名一
张辽成名一战
乱世造英雄,三国时期,英雄比比皆是,张辽的成名一战又是什么呢?张辽是我国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就是因为张辽的成名一战,让他深受曹操信任,随后随曹操四处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张辽虽然善战,但一直庸庸碌碌,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可以算是张辽的第一次成名之战。
白马之围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张辽临危受命,在战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凭借灵活的指挥能力、致命的突袭,曹操一方首战大捷,不仅杀敌无数,还抢夺了大量的战备物资,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张辽一站成名后,才开始被曹操重用。
最让张辽大放异彩的是赤壁之战以后。
曹操赤壁之战败退,孙权派十万大军趁机攻打曹操,此时,曹操军队士气低落,伤员多,可以调动的兵力少,军队危在旦夕,张辽挺身而出,率领八百人的队伍,突袭了孙权的先锋,杀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击退了孙权的先头部队。
天公作美,孙权军队感染了瘟疫只得退后。
张辽英勇果敢,断了张辽军队必过的桥,乘胜追击,差点活捉了孙权。
张辽成名一战后,击退孙权的战役让他名震天下,张辽也被曹操封为了征东将军。
张辽成名一战,天下闻名,据传,在江东地区,只要谁家的小孩子哭闹不听话的,父母只要提张辽的名字,小孩子就会被吓唬到不敢再啼哭了。
张辽厉害吗。
三国演义之曹操与张辽

三国演义之曹操与张辽曹操与张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两位备受瞩目的重要人物。
他们以智勇双全、军事才能出众而成为故事中的亮点。
这篇文章将重点讨论曹操与张辽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曹操与张辽的关系紧密且充满了信任。
曹操对张辽的智谋和勇气赞赏有加,多次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张辽也对曹操言听计从,忠诚不二。
他们之间的默契无可置疑,这是他们能在乱世中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
曹操的智谋是众所周知的,而张辽也同样有过人之处。
他在战场上善于识别敌人的弱点,制定出冷静而高效的战术。
在许多与敌将的交锋中,张辽都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机智。
他具备了超凡的军事才能,因此曹操对他寄予厚望,并多次任命他为重要职位。
在战场上,曹操和张辽展现了卓越的指挥和战斗能力。
他们的联手征战,无往不胜。
他们善于利用敌军的弱点攻破敌方阵型,并以出奇制胜的战术获得战斗的优势。
无数次的胜利使得曹操的势力愈加强大,也让张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神。
尤其是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和张辽的精妙合作将敌军打得溃不成军。
他们紧密配合,给敌人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曹操以出色的指挥才能统领全军,而张辽则在前线奋勇杀敌,给予了曹操坚实的支持。
这场战斗的胜利彻底确立了曹操在北方的统治地位,也展现了曹操与张辽之间无与伦比的默契和智勇。
然而,尽管曹操与张辽的合作默契无间,但他们之间并不完全没有矛盾。
在《三国演义》中,有时曹操的命令与张辽的判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然而,他们能够以开放的态度进行沟通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这种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精神体现了真正的领导者与智谋将领之间的理想关系。
总之,曹操与张辽是《三国演义》中令人佩服的重要角色。
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彼此信任,合作无间。
曹操以其卓越的智谋为基础,而张辽则通过勇敢和机智的战斗为曹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他们的合作和默契使得曹操能够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使得张辽成为了一位备受敬佩的战神。
他们的故事展示了真正的领导者如何与智勇双全的将领合作,取得巨大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父子器重东吴惧怕的战神
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打头的就是张辽。
魏武王曹操曾经上表献帝,称赞张辽“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评价非常高。
张辽之所以勇猛善战,每战必胜,与曹操的知人善用分不开。
张辽本不姓张,姓聂,《三国志》上说他本是聂壹的后人,聂壹是汉武帝时雁门关时的豪绅,以布衣之身而忧国忧民,曾经因诈降而诱击匈奴,后因计策被汉奸出卖,举家迁往长安。
张辽改姓,可能是家族为了避祸而不得已为之。
张辽这个人弓马娴熟,既勇猛又熟知兵法韬略,还特别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
每临战,往往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攻城拔寨,是曹操将星云集中一员难得的儒将,曹操非常器重他。
张辽的前半生如同东汉末年的天下大势,动荡不安,空负一身绝世本领却难遇明主,这段时间内,张辽的主要任务是找准主子,先后跟随过并州刺史丁原,外戚权臣何进,以及枭雄董卓,后又隶属吕布,乱世无义战,先前的主子都因各种原因而身死,直到遇见曹操,张辽才算得遇明主。
曹操初见张辽,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毫不吝啬的封其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辽亦不负重望,屡立战功,先后平定山东内乱,与关羽解白马之围,《三国演义》中说张辽与关羽交好,绝非空穴来风,可能与这段经历有关。
张辽智勇双全,孤胆忠心,在与夏侯渊东海围攻昌豨一役中充分显现,因久攻不下,兵老师疲,粮草告罄,张辽单枪匹马深入敌阵,以曹操名义劝降昌豨。
为此曹操曾经责怪张辽,孤身一人,身陷险地,恐被其害,此非大将所为。
张辽据理分辨,因为我观察到昌豨巡城时总是向我凝视,似有降意,加之城中弓箭越来越稀少,必不能长久,曹公仁义威名远扬,我奉您旨意招降,昌豨必不会加害于我。
瞧瞧,张辽这EQ多高呀,而曹操这哪是责备,分明满满都是爱呀。
此后,张辽破邺城,击袁尚,克阴安,败贼寇,战功赫赫,回到邺城后,曹操亲往迎接,而且和张辽同坐一辆车,进封荡寇将军,一时恩宠无比。
在与袁尚的联军作战时,张辽曾经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此后又登天山,踩险峻,攻取袭杀了叛将陈兰、梅成。
奠定张辽一世英名,勇冠三军,并让江东闻风丧胆的合肥之战发生在公元215年,此前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之后,留下张辽、乐进、李典等人率领七千士兵守合肥,孙权为了拔掉这颗钉子,趁曹操亲征张鲁之际,带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临敌急函授命,如果孙权来犯,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
以七千人敌十万之众,将军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曹操为什么要让他们主动出击,以寡敌众,岂非以卵击石?只有张辽心知肚明,窥破了曹操的良苦用心,救兵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待敌军尚未合围,我军集合精锐之师,挫敌锋芒,才能以安众人之心,据城坚守,否则不战自溃,成败在此一举。
张辽精挑细选了八百名敢死队员,杀牛设宴犒劳士卒,然后身披盗甲,手持长戟,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正所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手刃数十人,斩将两员,
然后高呼,我是张辽,谁敢接战?单枪匹马杀入孙权指挥旗下,孙权不敢接战,下令将张辽重重包围,张辽左冲右突,杀出重围。
随后眼见自己的士兵还在包围圈中拼死奋战,于是又拨转马头,再次杀入重围,救出了剩余兵士,孙权兵马闻风溃散,江东将士无人敢上前抵挡,东吴锐气大减,孙权围攻合肥十余天,久攻不克,士气低迷,就在孙权无望的撤军返回时,张辽又率军追击,差点活捉了孙权。
此一战,为三国时著名的逍遥津大战,张辽以八百骑奇袭掩杀东吴十万大军,杀得江东将士闻风丧胆,一战威震江东。
后世有诗赞曰“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
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江东小孩夜啼,乳母吓唬道,张辽来了,小孩立马不敢哭了。
此虽为小说家之言,但张辽用他的勇猛善战,让江东一提起他来胆战心惊却是不真事实,张辽成为孙吴最为忌惮的曹魏大将。
后来曹操征讨孙权,来到合肥后,巡视张辽征战的战场,犹自感慨良多。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张辽转任前将军,晋升爵位都乡侯,孙权重新反叛后,文帝派遣张辽回军驻守合肥,曹丕把张辽当作了对抗东吴的一枚定海神针,张辽也不负重望,在与东吴交手中一生从未败绩。
文帝曹丕对张辽非常恩宠,把曾经皇帝座过的车驾转送给张辽的母亲,又派兵将张辽的家眷送到驻守的地方,并且下诏,凡张辽母亲所到之处,一律仪仗迎接,百官跪拜,此举让张辽感激涕零。
文帝登基后,曾手抚张辽询问昔日征战东吴大败敌军的情景,感叹的赞道,张辽
就是古代的勇士召虎呀。
张辽不幸染疾病倒后,文帝亲自到府上慰问,并赐其御衣,派宫人送给张辽皇帝的饮食,张辽不等痊愈,重回驻地。
张辽以羸弱患病之躯,仍然让江东将士不寒而栗,孙权再次反叛后,文帝派遣张辽和曹休乘船抵达海陵,来到长江之滨,孙权遥望张辽须发皆白却威风凛凛的英姿,想起合肥之战的狼狈,心怀畏惧的告诫众将,张辽虽然患病,仍然勇不可挡,众将须谨慎小心应战。
这一年,张辽再次击败孙权大将吕范。
此战过后,一代曹魏名将,曹家两代敬重的战神张辽病情加重,不治而亡,卒年五十四岁,文帝流泪安葬,死后谥号刚侯。
张辽一生戎马倥偬,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
在曹魏众将中,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明人毛宗岗是对话本《三国演义》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他评价“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
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
"诚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