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2010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专门针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种考试。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几个方面介绍相关知识点。

一、认知心理学知识点1. 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

2. 概念和范畴:人们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共同属性进行抽象的心理表征。

3. 语言和思维:语言在思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运动、认知和语言发展等方面,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心理特点,如身体变化、性别认同、自我认同等。

3. 成年期心理发展:成年期心理危机、角色转换、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心理发展情况。

三、学习理论知识点1.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学习理论,通过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来形成条件反射。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斯金纳提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结果,通过奖惩来调节行为。

3. 认知学习理论:由皮亚杰提出,关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过程,注重认知结构的变化。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知识点1. 心理评估的意义:通过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方法,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问题,为干预提供依据。

2. 测量的可靠性与效度:衡量心理测量工具的质量,可靠性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效度指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构建主义等,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

2. 学习者特点与教学策略:了解学习者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教育评价与反馈:评估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提供指导性反馈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点主要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心理评估与测量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正确运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学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个人在心理活动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动力性特征,及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个性特征。

气质受生理素质影响较大。

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性格则有。

性格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能力与气质的表现和发展。

3、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应知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1)构造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研究意识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认为一切心理现象(经验)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经内省而得到的经验即为意识)(2)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本世纪初创立。

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像结构主义那样,只研究意识的组成元素。

研究方法:除了内省法以外,还引入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代表人物还有斯金纳(B.F.Skinner)。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学科。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 教育机智(新加)——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4 学生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从事自己的过程。

人类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 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存在三种状态:一初始状态,二中间状态,三目标状态。

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7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8 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有道德健康。

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完全健康。

9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10发现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不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或发现而获得。

11接受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直接呈现,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2、意识的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3、心理现象的构成答: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部分组成。

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性构成离心力发展的动力因素。

心理过程包含: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注意是独立的心理特性,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

4、心理的实质答: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与实践活动:发展、制约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得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任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师的教学行为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为标志7、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1)教育任务:高专2)教育对象:大学生 3)教育职能: 三大职能4)教育地位作用:最高层次、经济政治文化5)培养方式不同:科研引入教学、教学方法特殊性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的比重逐渐降低,教师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增加;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究式转化;③教学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化,由注重教知识向注重教思维方式转化;④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

8、理解并能与实际相结合阐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其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第三,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三种心理过程的概念及其关系※答: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即,是为了搞清楚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称为认识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驱动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P11211、科尔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即()水平、()水平和()水平。

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处于()水平。

P295 12、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六级。

P3731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原则。

P3514、研究者提出了始终反思方法,反思日记、()()和()。

P6115、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和()两个部分。

P12216、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评价)四个阶段。

P24017、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是(选择)(赞赏)(行动)。

P30018、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和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习活动的选择)等基本功能。

P3731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原则。

P3520、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而产生的()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P822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识)(审美)和(创造)需要。

P12422、知识可以分为()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后者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P20623、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社会)(心理)。

P26724、教学测量与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

P3952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原则。

P3526、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

P9727、班杜拉吧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和(自我)三种形式。

P30728、根据记忆存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区分为(瞬时)()和()P18129、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监控)和(调节)三种。

P20930、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P37331、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和()的教学风格。

P463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和()的联系。

P1073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和()三个维度。

P12334、记忆包括(识记)()(再现)三个环节。

P17835、态度与品德的两个区别是()()。

P29236、测量与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施行的测验时()测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时()测验,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时()测验。

P4053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和(个人教学)两个方面。

P513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和(),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和(意义)。

P1013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内驱力和()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P11340、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P17841、一般认为,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即()()和()。

42、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四种类型。

P4643、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

P9744、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P1124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和()。

P14546、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

P29247、大学生新生入学后,校方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进行分班教学,需要运用()测验。

P405二、名词解释(有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先行组织者P103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认知内驱力P113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3、定势P150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4、程序性知识P20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简洁推出其存在的知识。

5、社会自我P268所谓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是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6、形式训练说P142形式迁移说吧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7、皮格马利翁效应P47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我们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8、自我效能感P1259、遗忘的干扰说P19910、任务分析P37811、教学效能感P5112、陈述性知识P20513、消极强化P9714、理想自我P26815、社会助长P31616、教学风格P4617、功能固着P24918、遗忘的同化说P20019、附属内驱力P11320、行为目标P37521、从众P32122、形式训练所P14223、程序性知识P20524、遗忘的衰退说P19825、投射自我P26826、社会助长P31627、遗忘的动机说P20028、迁移P13829、陈述性知识205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3231、教学监控能力P6132、社会惰化P31833、原型启发P25034、相同要素说P14235、自我强化P30736、先行组织者P10337、自我意识P26638、教学风格P4639、定势P1504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32三、简答题(有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P96-97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惩罚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例如在教室里随地吐痰罚款五元就是称为,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

例如妈妈对李明说期末成绩上90分就免去他每晚洗碗的家务。

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如何?255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P295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包括: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其中有包括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其中包括了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其中有包括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多数青年的道德水平处在习俗水平。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P343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特定的社会角色,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5.具有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简述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P3781.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而不应纯属教师的行为。

2.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知识、认知策略、心智技能等3.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6、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P2467、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

P1458、如何合理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P201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P31110、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P33111、简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P10212、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

P22113、简评形式训练说。

P14214、遗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9915、简述行为目标及其条件。

P37516、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

P5817、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P21018、简述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P30019、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的指导?P35520、简述任务分析的内容。

P37821、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哪些?P6122、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如何?25523、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

P2212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P34325、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P2922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4627、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P96-9728、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P31129、简述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P37830、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特点是什么?P33131、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25932、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0433、简述讲授法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