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集乡中心小学简介300字(1)
袁集小学合唱兴趣小组 计划和活动记录概要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2013-2014年第一学期)小组名称:合唱小组辅导教师:蔡园园朱毅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2013年9月合唱兴趣小组学生名单合唱兴趣小组学生名单合唱兴趣小组学生名单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舞蹈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成立学校合唱兴趣小组。
二、学生情况分析: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四五六年级,小学生在音乐修养还比较差,声音的艺术性训练起来比较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制定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能基本统一学生的声音,提高他们的音色及乐感。
三、活动设想、措施。
1.基本功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2.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学习艺术歌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能够辨别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什么音乐是不好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声部和谐训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声音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所以分声部的训练难度比较大,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训练。
4.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训练方法: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
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1)、呼吸。
(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2.音准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余集镇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商城县余集镇第一完全小学学校简介一、学校概况商城县余集镇第一完全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始建于1981年,经历合班并校迁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771名,教职工33名。
学校占地面积17815平方米,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学校的投入。
先后于2013年9月投资100万元新建16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栋,投资56万元建起了标准的学生营养食堂,图书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安装远程教育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
投资1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硬化,使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园式学校。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及路面硬化。
二、办学特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办学精神更会成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品牌。
在传统中继承和突破,在反复思辨中,学校提出了“品行端正、人格健全、思维活跃、发展协调、特长初露”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基,为孩子未来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围绕“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教育特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积极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
三、教学教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让教师尽快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进行微机操作、课件制作,并经常应用于课堂教学。
引导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习《人民教育》等刊物上的优秀理论文章,促进教师前瞻远视,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
教育科研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学校的学术氛围、教师的教研意识十分浓厚。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老师们清新活泼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欢迎,课堂上,学生大胆提问、讨论,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学的质量反而提高了。
新集乡民小学解说词2008.3

新集乡中心小学简介新集乡中心小学位于新集乡西南部,学校始建于1936年,1990年被乡党委、政府定为乡中心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878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40平方米,生均4.3平方米,校园硬化面积为160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19人,其中女学生120人。
专任教师14人。
2006-2007学年度,适龄儿童总数188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15周岁24人,完成率100%,小学毕业生30人,毕业率100%。
学校布局合理,教学设备较为齐全,现有图书室、仪器室、电子备课室、电教室。
我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多年来,区、市、县乡各级领导多次深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的同时还教学生如何做人,特别是“三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有温情。
我校突出强德育,抓养成,用媒体,促质量的办学特色。
形成了“爱岗敬业,文明有志,争创一流”的校风和“勤奋好学、勇于探究”的学风,坚持“构建和谐,管理育人”的宗旨,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绩名列全乡前茅。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
我们全体教师认真钻研新课标,利用远程教育建立校园局域网,实行电子备课,加强校本培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组织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活动。
上街宣传党的政策、教育法规、环境保护、安全教育等,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在校内组建了绘画、手工等兴趣小组。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开展“一二一”读书活动,即每周读一本好书,背两句格言或好诗,每学期写好一本读书笔记。
面向新世纪,创造新辉煌,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96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先进“手拉手联谊学校”,2003年被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人武部政工科、团县委评为“彭阳县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两次被中共彭阳县委、彭阳县人民政府评为“普初、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学校,也曾被教体局多次评为“全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县教学统考成绩第一名等,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市级县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始建于1905年的安场镇中心小学位于安场镇安场社区,距县城12公里,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学校。
前身为一座寺庙,名为“八圣宫”。
解放前夕,曾有两名川东地下党员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为学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学校列为义教工程项目学校,经过改扩建,已初具规模。
现在的xx小学,占地面积33500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9575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
2014至2015学年度有教职工79人,在校学生1872人,共28个教学班。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自然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一应俱全。
学校领导班子在教育改革中“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围绕“办出特色、形成风格、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辉煌业绩,谱写了安场教育的新华章。
一是重视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办学至今,总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学校政教处组织的道德讲堂为载体,歌颂身边的人和事,传播正能量,激发师生的正气,构建和谐校园。
少先队在政教处的领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2010年,学校荣获“贵州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2011——2013年连续三年荣获“正安县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二是狠抓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在狠抓德育育人的同时,重抓教育教学管理,形成一套严密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从2005年至今,学校连续十年荣获正安县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奖。
三是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迅猛发展。
学校成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后,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200多平米微机室1间、购置电脑70多台、活动投影仪1套、远教设备1套、多媒体教室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2间;有可借阅光盘600余张、书籍及已经装订成册的文字资料400余册;每年开展大手牵小手近1500人次,远教资源得用率达98.4%。
袁集小学少年宫简介

袁集小学少年宫简介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乡镇少年宫建设概述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始建于1959年,坐落于淮阴区西郊的袁集乡集镇上。
学校教学环境优雅,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272人,入学率、巩固率皆达100%,教职工74人,学历达标率100%。
袁集乡中心小学虽然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但他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该校一直以“尊重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灵性”为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作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淮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经过多次调研,与学校进行多次磋商,该校乡镇少年宫于9月份正式开始建设。
少年宫建设是建立在学校基础之上的,实现“一校两用”、“一室两用”、“一桌两用”的使用机制。
充分体现“四性”:一是公益性,即全部免费为农村孩子提供场所和设施,免费施教。
平时面向所有在校学生,节假日(寒暑假)面向周边少年儿童开放;二是基础性,即通过开展各项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对广大农村少年儿童进行艺术、体育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实效性,即主要依托少年宫现有的设施、师资等资源,使现有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长效运行;四是发展性,即让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项目,努力打造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
为了让乡村少年宫建设规范有序,确保各活动室正常运作,学校制定了各活动室的管理制度及教师职责,为了进一步激发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奖励评价机制,对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辅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有效促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
今日的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文化气息浓厚,新建了塑胶足球场、篮球场、综合楼。
电脑室、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功能室内的教学设施配备齐全。
区文明办根据少年宫建设情况适时为该校少年宫添置了足球队训练服装器械、象棋、图书、电子钢琴、鼓号器材、音响设备等,使得少年宫得以快速发展,并成为淮阴区首屈一指的乡镇少年宫。
(完整word版)袁集小学2015_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全面贯彻区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四风”建设,秉承“依法治校、规范立校、质量兴校、特色荣校”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和精细化意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发展校园足球项目。
广大教职工不断更新观念,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和谐共进,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使我校再一次创造了办学史上的辉煌,刷新了袁集小学的历史。
一、深入开展“四风”建设,践行“三严三实”,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模范作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
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
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聚焦“四风”找准找实问题,践行“三严三实”,全面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严肃认真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座谈交流和走访调研活动。
支部党员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写了个人体会。
向全体教师、全校家长、全体学生发放征求意见书,征求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职工之间谈心交流指问题活动,通过交流谈心,共同查摆问题,诚恳地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表现,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学习、交流和调研,在工作思想上、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在工作环节流程上积极改进,在工作效果和质量上不断优化,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在学校工作的始终。
把群众路线作为党支部工作的力量源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争创“创新型”、“务实型”支部。
学校简介

民权县老颜集乡中心小学——学校简介老颜集乡中心小学原名颜北小学,创建于1950年,现座落在民权县老颜集乡富民路东段。
2005年,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老颜集乡中心小学新校舍落成,学校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拥有8所教室,2所多媒体教室,1所图书室,1所电脑室,音乐室1所,实验室1所,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活动场各1座,图书5000余册,各种器材配备齐全。
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学生400余名,教职工17名。
学校素以教风正,学风盛,教学质量高而著称。
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玉民,宁陵县政府副县长朱韶,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赵自国,人民日报社会版副主编李智勇,等多位俊杰在此就读。
颜小多年来致力于建设一支“严谨、创新、立德、塑魂”的教师队伍。
本科以上学历近45%,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有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1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
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创优质教育品牌”为办学目标,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路,以“五心”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逐步探索形成了“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和谐发展”的办学模式。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多年努力,学校现在已形成“博学、审问、明辨、笃行”的学风,和“求真臻美”的教风。
学校先后荣获“民权县示范小学”、“民权县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为了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老颜集乡党委政府、县教育局统筹安排,2013年将在老颜集乡初级中学北,教师公寓以东,地块新建老颜集乡中心小学,该校区规模为24个班级。
我们将继续秉承学校原有的办学特色,并在继承江东实验小学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增强实验小学的教育力量,壮大实验小学教育队伍,繁荣和发展实验小学的教育文化,开创实小教育的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蔡园园时间飞逝,一转眼一学期就过去了,在本学期中我担任六年(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虚心向经验丰富和具有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不断进步。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的回顾与总结:一、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们逐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向40分钟要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素养及语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效果显著。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
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鼓励他们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
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集乡中心小学简介
东临城中,西依淮水,南枕运河,北眺六塘。
汲河水之灵气,传母爱之文化;扬恩来之精神,塑杏坛之俊秀;焠足球之特色,成江淮之名校,此乃袁集小学也。
戊戌五八,始创学堂;甲申调整,基固业兴;己丑更新,筑梦辉煌。
励精图治,造学子欣往之学府;呕心沥血,树教育发展之榜样;凝心聚德,酿探学求真之气场。
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之理念,尚“明礼、诚信、健康、快乐”之校训。
承教法于古宗,创新法于潮流。
师道殷殷,传道、授业、解惑,期春风化雨之功;学子莘莘,自主、合作、探究,圆蟾宫折桂之梦。
倘徉学苑,神清气爽。
枇杷茂盛,香樟摘云;月季绽放,鸟语花香;晨曦校园,书声琅琅;图书开放,慧润心肠;微机广播,激荡脉搏;艺术长廊,集乐橱窗;文化墙壁,镜鉴华章。
梯台楼道,悬圣言以养德,披墨宝而弥香;绿茵场上,带球传球,闪展腾挪,一派朝气蓬勃。
社团活动,赏诗伴舞,笔走龙蛇,画石玩泥,皆是天工巧夺。
淮阴袁小,治校有方。
素质教育,大放光芒;常规管理,节节向上;校园足球,名播他乡;质量提升,省市中奖;佳绩频传,百姓颂扬;天道酬勤,翘楚一方。
美哉!淮阴袁小!赞哉!淮阴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