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骔岭镇中心小学简介
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乡中心学校校简介

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乡中心学校校简介织金县鸡场苗族彝乡中心学校位于织金县西部,距离织金县城54公里,校址于织金县鸡场苗族彝乡鸡场村街一组。
鸡场乡教育始于明末清初,当时鸡场属于水城管辖,乡内没有正规学校,只有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合伙请人在家设私馆,教育自己的子弟。
民国时,鸡场划规织金县管辖,部分家长将子女送到织金、郎岱岩脚、贵阳等地读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肖正国在鲊瓦寨办了一、二年级两个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区长李银洪从织金聘谌怡恒任校长,创办了鸡场第一所公立小学,校址在现在的鸡场中心校所在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谢松明任校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李士华任校长。
学生由4个班发展到6个班,教师发展到8名。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第一届鸡场完小毕业生马士凤、李士敏到安顺参加师范升学考试,分别获得第一、二名。
1950年3月至1951年初,时值解放,学校停办。
1951年,群众推选李士华为校长,重新办起了3个班。
1953年学校发展到4个班学生200余人,教师5名。
1954年县文教科调龚闻达当校长,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完小,教师增至8名,学生300余人。
1960年,张宗元任校长,拆周家祠堂修了一幢教学楼。
1962年李士华任校长,学校的32保毕业生中有27名录取了一、二中,其中马定喜等后来成了鸡场第一批大学毕业生。
1963年,学校公办教师分到各生产大队扶持民办学校。
1967年,张芳秀任学校革委主任(主持工作),同年9月“贫宣队”进驻学校,掀起了批斗“走资派”的热潮,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招生工作也终止了。
1968年,姜方学任革委主任,贫管会进驻学校,学校处于半瘫痪状态。
直到1971年鸡场民校才开办起来,学校新修了一栋砂墙教学楼,1972年办起了戴帽初中班。
1973年王明贤任校长,修了鸡场小学第三幢木石结构的教学楼。
这时正遇“批林批孔”,学习“朝阳经验”,公社将全乡机动地调到木底河半坡,赶修了一幢楼房,调民办教师孔德芬、潘祖才任教,办起了鸡场农中(一个班),采取了“农闲多读,农忙少读”的办法,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建校劳动,同时还要完成十几亩地的耕种任务,自给自足。
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新课程探究|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陈媛媛(贵州省纳雍县骔岭镇落冲莲花希望小学㊀贵州㊀纳雍㊀553300)ʌ摘要ɔ㊀近年来,阅读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号召.阅读作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方能形成.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起来,则需借助课内课外两双翅膀.左翅在课内翱翔,右翅在课外翱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打通阅读的壁垒.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盲区.如何让学生既得法于课内,又获益于课外,衔接起二者,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显著难题.ʌ关键词ɔ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ʌ中图分类号ɔG424.21㊀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19)11-0150-01㊀㊀小学作为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下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阅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针对学生阅读面窄㊁阅读速度慢㊁阅读质量低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制定具体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既要得法于课内,也要获益于课外.因而,本文接下来将针对如何衔接起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解说.一㊁寻找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是经过专家组严格筛选校对的,旨在能给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与美的熏陶.古今中外,但凡精彩的文章大多都有一个震撼人心或温暖人心的主题.所以只要找到了它们那一个相似的点,由一个小细节拓展到深层次的内涵思考中去,便可以使得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是讲 白衣天使 叶欣的.我们都知道, 白衣天使 是指代一个具有崇高医德的医生.那叶欣崇高在哪里呢?她崇高在她愿意为了自己的生命而舍弃自己的生命.那为什么普通人做不到呢?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天职的强烈使命感,所以我们才会对她肃然起敬.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请学生分析讨论一下,如果自己要成为一名医生,要具备哪些品质呢?在自己身边有没有叶欣这样的白衣天使呢?对待医生,大家的看法是怎么样呢?在探讨分析中,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还不具备充分说服自己说服他人的能力.由此,她们会产生一种像课外延展阅读的欲望.通过去拓展阅读相关题材,阅读更多的最美医生的故事,学生资助寻找答案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在课内课外阅读中搭建起了衔接的桥梁.二㊁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选择联系性强的阅读材料.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时,应当结合课内文本.由于小学生逻辑归纳能力还比较弱,如果所推荐书目跳跃性太大,学生不仅容易造成阅读的混乱,还会拖慢课内学习的效果进度.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构建起一个联系紧密的课内外阅读体系.比如,三年级下册有一篇«我爱故乡的杨梅»,老师可以从作者进行推荐,推荐学生去读鲁彦的其它书籍文章,或者是了解鲁彦这个人的一些创作故事㊁成长故事.也可以从主题入手,推荐大家去读与 故乡 相关的书籍,去读与 杨梅 相关的书籍.建设教室阅读角.由于一般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无法给学生购买更多的书籍,加之学校班级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因而,学校教室应当主动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教室读书角.在教室的文化栏下摆放一些书籍,鼓励大家将自己的书分享出来,共同建设一个多元的书目阅读库.大家由只拥有自己的一本或少量几本书,变成了拥有全班的数目众多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大家无书读㊁不知读何书的困惑,也给大家在课内教室中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从而构建起了一个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体系.三㊁构建课内外阅读档案为了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将阅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形成良性互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构建一个课内外阅读档案.以一个学期为期限,100分为满分,每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记录5分基本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效果,在5分的基础上再相应提高分数或降低分数.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阅读档案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老师也不能只是根据学生打的分数进行评定.由于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就所阅读的书目进行简单的概括,并用几句话抒写自己阅读过后的感受.针对概括与感受部分,可以先由小组互评,再由老师来评定最后的分数,以此形成一个积分表,计入期末成绩中去.例如,学生在阅读完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再寻找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如高尔基的«童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效果进行打分;再由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其撰写的简介与感悟进行打分,最后由老师进行评定.由此,一个强大的激励机制就形成了,这将可以从体制上提高阅读在学生的地位,使学生不仅可以得法于课内,还可与获益于课外.结语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能力,必须先从衔接策略入手.首先要寻找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其次便是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最后还要构建课内外阅读档案,由此方可帮助学生既得法于课内,又能获益于课外,实现课内外阅读对小学生人格塑造与思想成长方面的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帮助与借鉴.参考文献[1]㊀梁冬梅.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速读(下旬),2018(1).[2]㊀徐敏美.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J]语文教学通讯,2014(9).[3]㊀徐敏美.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9).051。
阳长镇阳长小学学校基本情况

阳长镇阳长小学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状况
阳长镇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纳雍县境南部,东与中岭接壤,南与六盘水的比德乡毗邻,镇政府距县城30千米,全镇山坡、河谷、沟壑交错,山峦起伏,纳水公路横穿南北。
全镇总面积108.3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0个村民组。
我校地处全镇中心地段,字库村三组,田坝路口与菜市场交接处。
服务于字库村、街上村和跳花坡村三个村34个居民组,三个村总人口有八千多人。
多数人口主要散居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交通不方便,资源短缺,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面积较大。
二、教育状况
我校现有学生857人,18个教学班级,39名教职工,所有老师业务素质过硬,兢兢业业,工作态度认真,历年来各项工作及教学成绩均列全镇前茅,2018年教学成绩语数单科成绩超三分之一进入全镇名次,第一名占5个,第二名占3个,第三名占4个,得到了周边老百姓及众多社会人士的赞赏,现在学校新领导班子成员将致力带动全校老师努力提质改造,立争树立阳长教育形象,争取几年内跃进全县教育前列。
纳雍县阳长镇阳长小学
2019年4月15日。
纳雍县寨乐镇中心小学教师分工一览表

64
龙宗俊
杨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办学理念: 为人处事奉献服务和谐双赢办学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简介:市镇中心小学,地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刘大水库东南侧,是一所标准化农村中心小学。
学校始建于1997年,现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现设36个教学班,学生922名,教职员工98人,专任小学高级教师90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42人,中师学历21人,岗位合格率100%。
大市学科带头人 4 人;大市骨干教师 14 人;曾经多人次被市评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课改先进个人。
如今在张金政校长的带领下,建有一支和谐向上、充满战斗力、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奉行“为人、处事、奉献、服务、和谐、双赢”的办学理念。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走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发展之路。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总体工作跃上了新台阶,迈开了新步伐。
学校近几年来在市政府和教育局及有关单位支持赞助下,校容校貌和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学校的环境建设有划、有档次。
学校先后建成了设施一流的计算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和多媒体会议室。
并且在2021年9月配备了先进的班班通工程。
这些设施的建成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的教学工作本着务真、求实、进取的的原则,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
在本学期教育局举行的六年级学生质量抽测中,我校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研修一体、推进课改”多次在“原野行动”、村小校长培训等活动中展示,学校教师有3人获国家级优秀课;30人获优秀课;34人获市优秀课。
学校启动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多彩的舞台,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在这里成长、起飞!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常规、促发展。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常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正在彰显特色。
学校的学生社团工作正在热烈的开展之中。
我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岭镇中心小学简介

高岭镇中心小学简介高岭小学创办于1909年,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镇府南面的狮子岭下,西临210国道,与水南公路高岭段相望,东傍澄江河,校区占地面积约22500㎡,现全校建筑面积为8118㎡。
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清洁美观。
学校教学楼壮观实用,秀美玲珑的绿化带,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立体折射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书室、阅览室、自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于2017年建成了足球场、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是学生求学的宝地。
学校现开设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38人。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素质精良、争创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全校教职工有62人,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47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小学一级教师14人;教师合格率为100%,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八级5人,九级7人,十级9人,十一级25人,余下为十二级。
在高岭小学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办学理念,开齐开足课程,严谨治学,始终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始终挺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由于学生基础打得好,他们升到初高中后成绩保持优秀,先后有7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自2009年自治区常规管理检查评估以来,高岭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全方位开展常规管理工作,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在滚滚教育大潮中勇当弄潮儿。
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区、市、县级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学校师生参加各项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2017年秋季学期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田径运动会,并承办了全镇第三届学生运动会暨第七届教职工运动会和高岭镇小学生迎新文艺汇演,均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高岭小学已成为一所人文底蕴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教学质量一流的名校。
今后,我们将以“现代化、精品化、个性化”为目标强化管理,力争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纳教人字〔2011〕5号-关于付洋等同志工作调动的通知

纳 雍 县 教 育 局 文件 纳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纳教人字〔2011〕5 号纳雍县教育局 纳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付洋等同志工作调动的通知各乡(镇)中心学校、中学、县直各校(园) : 因工作需要,经研究: 调水东乡红江小学付洋到老凹坝乡平寨小学任教; 调锅圈岩中学朱家龙到维新中学任教 ; 调百兴中学朱仁秀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水东乡老包小学林丽到张家湾镇杓坐小学任教; 调新房乡新联小学陈训到曙光乡加科小学任教; 调左鸠戛乡老屋基小学李梅到骔岭中学任教; 调化作乡中心学校李贵菊到中岭镇海雍小学任教; 调县特殊教育学校罗耀阳到雍熙镇第一小学任教; 调雍安育才高级中学李艳到纳雍二中任教;1调骔岭中学高璇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中岭镇海雍小学刘江到骔岭中学任教; 调锅圈岩中学袁锐到维新中学任教; 调羊场乡保卫小学马冀虎到百兴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姑开乡箐口小学刘江到中岭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百兴镇纳雍河小学马冀彪到百兴中学任教; 调锅圈岩中学郭庆到乐治中学任教; 调猪场中学李鸿到昆寨中学任教; 调纳雍二中郭永忠到纳雍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调水东乡金子小学刘杰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骔岭中学卢丽萍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姑开乡乐园小学龙尚峰到勺窝乡希望小学任教; 调曙光乡坐拱小学尚芳到百兴中学任教; 调阳长中学蔡必祥到中岭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新房乡以角民族学校何燕玲到沙包乡青杠小学任教; 调左鸠戛乡营盘小学陈明刚到龙场镇贵仁希望小学任教; 调羊场乡奢嘎小学周啟刚到寨乐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厍东关乡中心学校李萍到维新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新房乡以角民族学校蔡丹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张家湾镇补作小学邹正远到张维中学任教; 调百兴中学赵庆文到中岭中学任教; 调水东中学陈勇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昆寨乡建新河小学林晶到寨乐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锅圈岩中学夏敏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纳雍二中杨琼到纳雍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2调百兴镇第二小学张春燕到阳长镇阳长小学任教; 调新房乡新联小学张迪到勺窝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水东中学李付元到曙光中学任教; 调水东乡中心学校江兰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水东乡木城小学伍魁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水东乡木城小学周芸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水东中学陈玲到新房中学任教; 调龙场镇杓座小学陈亚飞到乐治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董地乡玉龙小学王梅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羊场乡麻嘎小学郑丽到骔岭中学任教; 调左鸠戛乡营盘小学陈东吴到龙场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张家湾镇普洒小学宇龙到张维中学任教; 调左鸠戛乡中心学校龙丹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纳雍二中陈婕到纳雍一中任教; 调羊场中学王天文到东关中学任教; 调厍东关乡箐脚小学吉冬梅到东关中学任教; 调厍东关乡白泥小学陈谊铖到东关中学任教; 调左鸠戛中学路遥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新房乡中心学校盛春瑜到阳长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羊场乡麻嘎小学杨登勇到左鸠戛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新房乡以角民族学校胡鑫到百兴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中岭镇坡嘎小学蒙雪到沙包乡永安小学任教; 调化作乡中心学校张习昌到昆寨乡长春小学任教; 调阳长镇红艳小学何芳到沙包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阳长镇海座小学王祥到中岭镇中心学校任教;3调曙光中学何桔到沙包中学任教; 调董地乡朴德小学肖琳到董地中学任教; 调董地乡中心学校宋丽到董地中学任教; 调百兴镇中心学校汪婕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羊场乡中心学校黄梅到乐治镇第二小学任教; 调姑开中学赵铖到东关中学任教; 调张家湾镇补作小学蔡青云到张维中学任教; 调雍安育才高级中学殷权到纳雍一中任教; 调羊场乡新联小学王杏到锅圈岩乡中山小学任教; 调张家湾镇群联小学吴显银到张维中学任教; 调昆寨乡建新河小学张佼到曙光中学任教; 调张家湾镇杓坐小学刘超到中岭镇铁厂小学任教; 调勺窝乡希望小学吴冰到勺窝圆玄中学任教; 调新房乡黄家屯小学杨昌艳到勺窝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阳长镇海座小学唐丽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曙光中学张伦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昆寨乡长春小学熊剑平到龙场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姑开乡法都寨小学张娟到老凹坝乡武佐小学任教; 调猪场乡弯子寨小学吴道全到曙光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水东乡箱子小学袁黎到水东中学任教; 调水东乡猫寨小学胡昌义到水东中学任教; 调水东乡老包小学李园到水东中学任教; 调新房乡中心学校陈光灿到新房中学任教; 调阳长镇海座小学龙忠文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雍熙镇拉嘎小学徐海波到拉嘎中学任教;4调乐治镇第三小学史琳到董地中学任教 调老凹坝乡中心学校罗青松到阳长镇海座小学任教; 调新房乡中心学校丰华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老凹坝乡坝子小学王艳梅到寨乐乡革新小学任教; 调雍安育才高级中学桂丽华到纳雍一中任教; 调阳长镇海座小学曾林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龙场镇中心学校郭太菊到沙包乡龙古小学任教; 调羊场乡繁荣小学金龙到姑开乡姑开小学任教; 调曙光乡法杓小学何鹏到曙光中学任教; 调曙光乡河溪小学王苏显到曙光中学任教; 调新房乡营盘小学勾雪到百兴镇第二小学任教; 调勺窝乡希望小学杨华到沙包中学任教; 调乐治镇中心学校史琦云到乐治中学任教; 调骔岭中学刘冬梅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水东乡箱子小学魏方到乐治镇三新小学任教; 调昆寨中学宋海燕到寨乐中学任教; 调王家寨镇中心学校赵海燕到寨乐乡中心校任教; 调羊场乡法窝小学史洪伦到寨乐乡寨乐小学任教; 调龙场镇贵仁希望小学徐已钦到沙包乡扯瓜河小学任教; 调羊场乡鸠盖小学翟旭到寨乐乡英底小学任教; 调昆寨中学余维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化作乡中心学校学熊倩到寨乐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骔岭中学王鹏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龙场中学张磊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昆寨乡中心学校肖娟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5调阳长镇海座小学熊艳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羊场乡凹梳小学罗品到姑开乡姑开小学任教; 调化作乡以麦小学符林志到龙场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化作乡以麦小学杨岚到龙场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张家湾镇河尾小学谭晓娥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曙光中学李梅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百兴镇中心学校彭益艳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老凹坝乡中心学校李玉良到沙包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锅圈岩中学张志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羊场中学肖梅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百兴镇坐脚小学李杰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化作乡中心学校郭振阳到曙光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骔岭中学刘奇娟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曙光乡金能小学徐立彬到百兴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龙场镇贵仁希望小学郭玲到沙包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羊场乡麻嘎小学蔡虎到董地乡沙落小学任教; 调昆寨乡长春小学江玲到老凹坝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水东乡中心学校谭丽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昆寨乡中心学校郭一川到沙包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龙场镇贵仁希望小学高健到老凹坝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张家湾镇普洒小学龙玲到老凹坝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化作乡中心学校陈俐君到沙包乡中心学校安排任教; 调雍熙镇老地小学刘登麾到和平中学任教; 调老凹坝乡中心学校王栋栎到王家寨镇碗厂小学任教; 调老凹坝乡武佐小学唐庆怀到王家寨镇碗厂小学任教;6调老凹坝乡果比小学陈杨文到乐治镇三新小学任教; 调老凹坝乡果比小学汪湘琴到乐治镇三新小学任教; 调百兴中学王健到骔岭中学任教; 调左鸠戛乡中心学校吴鹏到龙场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寨乐乡中心学校黄怀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姑开乡法都寨小学张敏到寨乐乡革新小学任教; 调化作乡林场小学龙宗俊到寨乐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纳雍一中龙飞到纳雍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调雍熙镇海坝小学曾洁到和平中学任教; 调雍熙镇中寨小学宋忱到拉嘎中学任教; 调雍熙镇第五小学郭连海到纳雍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调龙场镇地伟小学刘艳华到百兴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老凹坝乡新厂小学彭娟到阳长镇海座小学任教; 调化作乡以麦小学叶成果到寨乐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猪场中学张华到沙包中学任教; 调羊场中学尚金学到寨乐中学任教; 调厍东关乡中心学校杨丽娟到勺窝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新房乡以角民族学校罗阳到乐治中学任教; 调新房乡以角民族学校罗锐到阳长镇海座小学任教; 调寨乐中学吴勇到居仁中学任教; 调锅圈岩乡中心学校谭伊玟到中岭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董地乡罗嘎小学彭堞到厍东关乡猴场小学任教; 调新房乡中心学校李新松到乐治镇第二小学任教; 调张家湾镇二道河小学张艳琴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安排 任教;7调新房乡以角民族学校周珍梅到中岭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老凹坝乡武佐小学龙菁到王家寨镇法那小学任教; 调阳长镇海座小学熊壅到阳长中学任教; 调左鸠戛乡坡其小学邹亚诗到沙包乡中心学校任教; 调羊场乡鸠盖小学肖钰到勺窝乡希望小学任教; 调新房乡中心学校黄奎到曙光乡第二小学任教; 调龙场镇关寨小学吴柏村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阳长镇海座小学方易到王家寨镇中心学校任教; 调雍熙镇和平小学张美荣到和平中学任教。
同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骔岭镇同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骔岭镇同心小学成立于1975年,服务于2个行政村,学校体育活动场地面积约2639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9平方米。
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学校设有仪器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科学教室、多功能室均达到二类配备标准。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教职工13人,其中小学一级教师4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
在校学生294名,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我校多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二、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1.校舍建筑面积:1425.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83㎡。
达标。
2.体育活动场地面积2639㎡,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8.94 ㎡。
达标。
3.学生宿舍面积:无寄宿生。
达标。
4.图书:6075册,生均图书20.59册。
达标。
5.实验仪器值:3.8万元。
达标。
6.教学用计算机:18台。
达标。
7.专任教师:13人,师生比1:22,达标。
8.班班通:0套,不达标。
9.班额:平均班额49人。
达标。
我校用于达标项: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寄宿学生宿舍面积、图书、实验仪器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专任教师、班额。
三、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我校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雍县骔岭镇中心小学简介
我校始建于1962年5月,前身为“中岭国营煤矿子弟小学”,位于纳水路15公里处。
有教学楼5栋,操场1个。
后因煤矿搬迁,于1976年从丫口田小学抽部分教师到原子弟小学任教,至此,“国营煤矿子弟小学”正式命名为“中岭小学”。
当时设有8个教学班,小学一至五年级各1班,初一至初三各1班,有学生350人,教职工16人,第一任校长龚文干。
由于地形变动,风雨的侵袭等诸多原因,原校舍全部变成了危房,当时学生多次撤出至丫口田小学上课,1989年初与丫口田小学合并,原校只保留了小学部。
1991年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新建了1栋教学楼,位于街上东侧、纳水路14公里处,1995年又建综合楼1栋,1998年“普六”验收时又新增添了几个教室,2003年“普九”期间再增建几个教室,校园占地总面积7600多平方米。
学生搬进新教学楼后,第一任校长赵德义,当时有小学生200多人,初中学生100多人,共有300多学生,有教师18 人。
办学条件仍然非常艰苦。
第二任校长彭建余,第三任校长张习奎,第四任校长王德会,第五任校长张习奎。
多年来,在党委、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协作下,我校基本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管理,此时,有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学生人数从小学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设小学班12个,有教师40多人,办学条件较好,有标准校门1个,标准旗台1个,行政办公室1个,图书仪器
室1个,远程教育收视、播放室1个,水泥球场2个,旱厕(24个蹲位)1个,门卫室1个,校园内多处建有花池。
由于地质原因,我校教学楼多处出现裂缝,经过多方争取,在党委政府的进一步关怀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2007年重新选址中岭小学,位于纳水线(S307)14里处,中岭粉磨站往下500米,小宏发煤矿旁,占地26680平方米。
于2010年3月,修建了教学楼1栋,共有26个教室,办公室8个,水冲式厕所1个,水泥球场3个,跑道2条,有门卫室1个和2米高围墙800多米,教学班18个,学生食堂1间,现有图书室1个,图书14000多册;音乐室一个;美术室1个;有小学二类教学仪器1套,体育器材基本达使用标准。
至今待交付使用的4层学生宿舍有2栋,教师周转房1栋5层20间。
2015年4月,学校由第六任校长赵庆优同志领航。
2016年春学校新增3412.3平方米校园面积。
2016年下半年班级增加到20个班,增设“班班通”开始使用。
在建5层办公楼1栋,锅炉房1间,厕所1个,学生食堂1间。
学校拟建塑胶球场已在3年前完成了招投标。
学校“五化三园”建设初具规模,校容校貌较好,学校管理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教师工作积极性高,已成为全镇的教研、教学示范中心。
2017年7月改名为骔岭镇中心小学,2017年9月因地质灾害原因,合并了丫口田小学和官寨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
现学校占地面积2668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3944㎡,行政办公用房246㎡,生活及其他用房2810
㎡(其中学生宿舍1158㎡,校内教师周转宿舍,1540㎡)。
教学仪器设备1套,班班通21个班;图书20000册。
我校设有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保管室、仪器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教研室等功能室。
2017年6月,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按级要求修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现已完全投入使用。
目前有21个教学班,1425余名学生,每班均为大班额;73位教师。
教师中有县级骨干教师带头人10余人;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5%,其中本科学历占30%以上;是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有力教师队伍。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地处农村,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师资队伍、生源素质等,相比在很多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1)教师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到位,危机意识也不够强烈。
在激烈的竞争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承担任务,勇挑重担。
(2)名师数量太少,学校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目前有县级骨干教师带头人10余人,教师之间团队精神、进取精神还要进一步加强。
(3)居住人员复杂,家长素质相对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4)教育硬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尤其是教学区的校舍改造迫在眉睫,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施还比较薄弱。
(5)校园显性文化匮乏,与“中小”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是不相符的。
我校正着眼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创建名校”作为我校的办学方向,以“高境界办学、高效率管理、
高素质教学、高效果育人、高品位建校”为办学目标,用新理念指导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探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和实践的新途径。
全校教职工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践,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