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级干部级别排序

合集下载

军衔大全

军衔大全

一杠一星少尉一杠二星中尉一杠三星上尉两杠一星少校两杠二星中校两杠三星上校两杠四星大校金色的松枝加一颗金星少将金色的松枝加二颗金星是中将金色的松枝加三颗金星上将金色的松枝加三颗金星是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正军职:少将、中将;副军职:少将、大校;正师职:大校、少将;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副团职:中校、少校;正营职:少校、中校;副营职:上尉、少校;正连职:上尉、中尉;副连职:中尉、上尉;排职: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中将: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正军职的辅助军衔少将: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大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军衔上校: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中校: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少校: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的辅助军衔上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中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少尉:排职的主要军衔列兵通常在新兵连的授予,是你军旅生涯的第一个军衔。

上等兵一般是入伍第二年授予的。

没什么要求,时间到了就给。

下士通常是当完两年义务兵按自己意愿和部队需要,选取的。

每个部队名额不一样,有些名额多。

有些名额少。

但现在的现象是有些部队想留留不下来,塞了钱也没办法,名额有限。

有些部队是名额编制都招不满,班长连长排长天天给你做思想工作让你留队。

中士通常是下士当道头,按照自己意愿和部队需要选取的。

下士当到头是第五年兵、中士兵是5到第八年,一共三年,下士也是三年,是2到第五年。

中国官员级别(参考)

中国官员级别(参考)

中国官员级别(参考)中国官员级别(参考)中国官员级别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公务员的层级和职权定位,是衡量一个人在政府组织中的能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官员级别一般分为九大等级,从最高级到最低级依次为: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级、办事员级和乡科级。

正厅级是最高的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最高层正职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包括部长、委员、副部长、总干事、代理部长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

副厅级是次高的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副职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包括副部长、副委员、副总干事、副代理部长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副职领导干部。

正处级是次之的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正处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部门的处长、处级科长、处级办事员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正处官员。

副处级是第四级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副处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部门的副处长、副处级科长、副处级办事员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副处官员。

正科级是第五级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正科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部门的科长、科员、办事员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正科官员。

副科级是第六级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副科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部门的副科长、副科员、办事员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副科官员。

科员级是第七级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科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部门的科员、办事员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科员。

办事员级是第八级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办事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部门的办事员、文员、助理等,一般是省级、市级及以上机关的办事员。

乡科级是最低的官员级别,是中央政府机关乡科官员的称谓。

此类官员一般包括各乡镇的办事员、文员、助理等,一般是县级及以下机关的乡科官员。

中国官员级别分为九大等级,每一等级都有其特定的职权定位和职责划分,是衡量一个人在政府组织中的能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中国干部行政级别

中国干部行政级别

中国干部行政级别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副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中国行政级别共分24级行政级别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共分24级行政级别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共分24级行政级别划分中国行政级别共分24级行政级别划分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

除国家级以外,其他三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

行政级别中是没有股级的,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是一种习惯的称呼。

公务员划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的行政级别按,1994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如下规定: 第三章职位分类第八条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等的依据。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

1 1/13页第九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是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第十条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

第十一条国家公务员的级别,按照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因工作需要,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确定。

职务与级别(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2 2/13页机关干部行政级别划分中国行政级别,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

党政干部行政级别介绍

党政干部行政级别介绍

21:29:10
25
副部级高校
北京(7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 学 天津(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陕西(3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
21
二、兵器(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三、船舶(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四、电子(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21:29:10
副部级央企
八、发电(5)
十、煤炭(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一、信息(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十二、汽车(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十三、电信(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八至十一级: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
九至十二级: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四级:科员
十至十五级:办事员
21:29:08 3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全国政协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
委书记
地、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
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21:29:10
10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下属部、委、办、直属国家局的下属司、局、办
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
的直属机关副职,副厅级机关正职

中国官员等级排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官员等级排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官员等级排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官员等级排序表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这个排序表是根据官员的职务级别和权力地位进行排列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府部门中的官员等级体系。

它对于了解中国政府的结构、官员的职责和权力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官僚体制中,官员等级分为多个层级,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等不同的行政区划层面。

每个层级都有相应的职位和权限范围,根据职务级别的高低来决定官员在政府中的地位和权力。

编制和更新官员等级排序表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其公正和准确性。

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决策,并结合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来进行。

官员等级排序表的制定和更新旨在使政府的组织结构更加清晰、高效,并为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官员等级排序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晰的政府组织结构图,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

此外,官员等级排序表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特别是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对于官员选拔和管理来说,官员等级排序表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个参考框架,以便在选拔和任用官员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考察其职务级别和工作经历。

这有助于确保官员的能力和素质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相匹配,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

综上所述,官员等级排序表在中国政府体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政府组织结构和官员职责的工具,还为政府决策和官员选拔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官员等级排序表是必要且具有意义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的主要目标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述和理解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文章将首先概括介绍中国官员等级排序表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官员等级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官员等级排序表的制定和更新。

我国干部级别划分

我国干部级别划分

我国干部级别划分(以政府和军队为例,不含党委、人大、政协)国家级: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二级)国务院常委(三级)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副厅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副处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

中国公务员职务级别对应关系

中国公务员职务级别对应关系

中国公务员职务、级别对应关系领导职务级别非领导职务1、中共中央总书记;2、国家主席;3、中央军委主席;4、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5、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家级正职(总理级、国家级)6、全国政协主席;7、国家副主席;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2、中央纪委书记;3、中央书记处书记;4、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国务院副总理;二到三级:国家级副职(副总理级)6、国务委员;7、最高人民法院院长;8、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9、全国政协副主席。

1、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2、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3、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三到四级:省部级正职(正部级、正省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4、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1、中共中央纪委常委;2、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3、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四到五级:省部级副职(副部级、副省级)政协的副职领导人;5、省纪委书记;6、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7、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8、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9、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1、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2、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五到七级:厅局(地)正职(正司级、正厅级)巡视员4、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5、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6、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7、省署高校党政正职1、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下属司局室副职;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副职;3、副厅级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六到八级:厅局(地)副职(副司级、副厅级)助理巡视员委、人大、政府、政协下属机关正职;4、各地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副职、纪委书记;5、国有副厅级企业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6、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级干部级别排序
1956年国务院明文规定军地级别对应关系:
1)行政1--3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大元帅(国家级正职)。

2)行政4级是十大将,国家副职。

3)行政5--7级涵盖大军区,部,省,兵团,司级的正副职,对应上将,中将军衔。

4)行政8--10级为少将正,副军级,正厅,正地级。

5)行政11--13级为正,副师级,副厅,副地,正处,正县级,对应军衔为大校,上校。

6)行政14--16级为正,副团级,副处,副县级,对应军衔中校,少校。

7)行政17,18级为正,副营级,正科级,对应大尉军衔。

8)行政19,20级为正,副连级,副科级,对应上尉军衔。

9)行政21--24级为正,副排级,科员,办事员,对应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当时正部长级为行政4级,与大军区正职平级。

正省级是行政5级,与正兵团级平级。

正军级定为行政7级。

附加说明:
文革前军队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分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2年前, 这一阶段军队与地方干部级别一一对应,即部委与大军区同级,大军区军衔是大将,部委级别上限是四级;兵团级是上将,省级上限是五级(省级分大省和小省)。

1956年国务院发文规定,军队职级:大区正职、大区副职、兵团正职、兵团副职、准兵团职、正军职、付军职、准军职、正师职。

地方对应级别:三级(国家级)四级(正部级)五级(正省级)六、七级(小省正省级)八、九、十、十一级。

1956年国务院 54号文规定:地方职务级别如下:部委级上限四级,下限八级;省级上限五级,下线九级;地级上限十级,下线十三级。

1957年国务院33号文规定,军队师级以下与地方级别对照如下:正师级11级,副师级12级,准师级13级,正团级14级,副团级15级,准团级16级。

1962年为支援地方工作,军队转业干部级别高套一级,即在1957年国务院33号文基础上向上套一级:正师级10级,副师级11级,准师级12级,以次类推。

第二阶段1965年后军队取消军衔制时中将以下,全部在1962年的基础上高套一级,也就是说这时的军队级别比56年地方干部同级高套两级。

这才有了少将七、八级,大校九、十级。

为缩小这一差距,1965年地方地厅以下干部大部分向上调一级,但十级以上不动,这才有新十级老十级之分。

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准军级以上干部没有动级别,比军队同级干部少两级。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 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

行政级别共分23级。

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20级准营,19 级副营,18 级正营,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
3级正野战军,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

需要说明的是军队
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

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

后来因为毛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

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

此干部级别自 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
以后一直未变。

高干的概念:13 级以上是为高干,到文革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

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中央文件传达到县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