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副卷判词

合集下载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判词解析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判词解析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判词解析(1)香菱(甄英莲)(情呆)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金陵十二钗副册,原书只提到一人,就是香菱。

其余十一人为后人根据《癸酉本石头记》第108回中情榜上所展现而得出。

副册“判词”只有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指的是香菱。

“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里“根并荷花一茎香”是指香菱就是甄英莲(即真应怜)。

“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

“一茎香”就是同根同类之意。

“平生遭际实堪伤”,寓意香菱一生的坎坷遭遇,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

后来薛蟠娶了个又贪又嫉、又狠又毒的泼妇夏金桂,香菱受尽虐待含恨而死。

“自从两地生孤木”,用拆字法解,两个“土”字加一个“木”字,合成一个“桂”字,暗指“夏金桂”。

后两句判词暗指香菱的结局,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薛蟠之妾,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甄士隐的女儿。

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

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

《红楼梦》书中有著名的“香菱学诗”一节,并入选中学课本。

后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改名为秋菱,险遭谋害。

高鹗续书中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并遗留一子(这可以通过最后一回中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对话中得知,是由甄士隐亲口所述)。

一说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照画面与后二句判词,香菱的结局当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续书写香菱最后被“扶正”,似与曹雪芹的原意相反。

(2)薛宝琴(情壮)薛宝琴是皇商之女,小时跟父亲跑过不少地方。

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

她长得十分美貌,生性活泼可爱。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曲子和结局,让人不禁惋惜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曲子和结局,让人不禁惋惜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曲子和结局,让人不禁惋惜林黛玉判词—钗黛合一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子—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花。

简介: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贾宝玉同住。

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贾母等人待她极好。

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不屑于仕途经济。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薛宝钗判词—钗黛合一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子”—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花名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牡丹花简介: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诗号蘅芜君。

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心思缜密。

父亲早亡,有母(薛姨妈)和一兄(薛蟠)。

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不久搬出。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后来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婚后不久,宝玉对黛玉念念不忘,最终出家。

薛宝钗独守空闺,孤独地死去。

贾元春判词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注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只写了晴雯和袭人的判词,如果您在其他地方看到所谓的判词,难免是他人创作不符合作者原意。

1、晴雯宝玉房中小丫环。

一生十分凄惨,她心比天高,却身兼低贱。

在晴雯斯扇一分散,她敢于跟主子宝玉责骂。

最后王夫人把她逐出园子。

她monoclonal重病凄惨死。

将晴雯放在金陵十二又副册之首可以窥见曹老存有多么钟爱晴雯,更能够意谓曹老钟爱黛玉。

2、袭人-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的大丫鬟,原名花掉珍珠,她已经开始时服侍贾母,因贾母喜开怀他心地善良,所以把迎人给了宝玉。

宝玉将珍珠改名为迎人。

后来迎人娶蒋玉函。

3、平儿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

她就是个极精明、极瘦硬的女孩儿。

虽就是凤姐的心腹,必须本明凤姐甜点事务,但她为人较好,心地善良,常背着王熙凤搞些好事。

4、鸳鸯她自重自爱,从不以此高傲,仗势欺人,因此甚得上下各色人等的好感和认同。

她紫带蜂腰削肩,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贾赦看上她,非要萨她为妾,使邢夫人、鸳鸯的哥嫂去力劝她,胁迫她,但她极力不从,誓言说道∶ “我这一辈子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T5800我,一刀子涂死去了,也无法轻举妄动!”贾母死后,她奈何逃不过贾赦等人的操弄,悬梁自尽。

5、紫鹃紫鹃原来就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为鹦哥,后来林黛玉入贾府以后,贾母使鹦哥回去侍奉黛玉,并更名为紫鹃。

后来就变成了黛玉身边十几个女仆当中,地位最低的一个。

6、莺儿薛宝钗的丫头。

原名黄金莺,因薛宝钗疑拗口,Puiseaux莺儿。

她甚是调皮,薛宝钗在观赏通灵宝玉,默念玉上所镌之文“莫失勿忘,仙寿恒昌”时,她马上想起这和小姐项圈上的两句话就是一对儿。

她手特巧,擅于踢络子、编成花篮等,还颇懂得色彩的配搭。

薛宝钗娶宝玉后,她就变成了薛宝钗的陪房丫头。

7、玉钏与姐姐金钏同为王夫人房中丫头,她与姐姐感情很深,金钏被逼跳井自杀,她晓得与贾宝玉有关,心中甚恨宝玉。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人物评析(1)晴雯(情勇)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是情榜上十二个女子的名单。

原作中提到晴雯,袭人。

其余一干人原为后世推测,但后来随着《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公布,其他人物均已在此书中查明。

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又副册“判词”之一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月难逢”:雨过天晴时的明月叫“霁月”,点“晴”字,喻晴雯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艰难。

“彩云易散”隐指晴雯的横遭摧残而寿夭。

“彩云”寓“雯”字。

“身为下贱”,指晴雯身为女奴,地位十分低下。

“多情公子”,指贾宝玉。

从这“判词”来看,晴雯属于“又副册”中人。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

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

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

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抄检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

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

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

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

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

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

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

(2)袭人(情箴)袭人是《红楼梦》中人物,原名花珍珠(另一说蕊珠)。

金陵十二钗判词

金陵十二钗判词

金陵十二钗判词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二木为林,指林黛玉),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花相: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

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人用“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对封建制度叛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同时也指出贾宝玉对其的牵挂。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贾元春画:一张弓(为“宫”的谐音),弓上挂着香橼(“元”的谐音)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梦归。

象征物:炮竹(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作品注释: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

古代宫廷花园多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意,寓意宗门人丁兴旺,香火永继。

据红楼专家讲,贾元春应该是在怀孕的之后受到皇帝较多好感和宠幸。

其腹中子估计没有出生就夭折了。

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判词以及解释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判词以及解释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判词以及解释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判词以及解释1、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2、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

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

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3、正册判词之迎春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迎春是贾家二小姐,当然是金闺花柳了。

可结果如何?仍是走向反面,不如人意。

恶狼是孙绍祖,迎春之夫。

贾家对他家有恩,他却忘恩负义,虐待迎春。

不足一载,迎春被折磨而死。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曹雪芹用11幅画结合11首判词高度概括了“金陵十二钗”的人生际遇。

1、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这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树木上悬挂着一围玉带,树下有一堆积雪,雪下有一股金簪。

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引用了古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中的两个故事,意思是像谢道韫那样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和像乐羊子妻子那样奉劝丈夫读书求取功名的薛宝钗都令人叹息怜悯。

判词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运用谐音和双关,“玉带林”中的“带”谐音“黛”,把“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挂”既指玉带悬挂在两株枯木(双木为林)上,也暗示着贾宝玉总是牵挂着林黛玉;“雪”谐音“薛”,暗含着薛宝钗结局的冷落与凄苦。

2、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弓”谐音“宫”(宫闱),“橼”谐音“元”,指贾元春被选进宫里,先做女史,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被加封为“贤德妃”,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一样辉煌灿烂,但是贾元春透过表象,明白了皇权的实质。

虽然贾元春的荣耀超过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但是,贾元春却在20几岁就暴病而亡,正像那“一声震得人方恐,回收想看已成灰”的爆竹,刹那光华转瞬即逝。

3、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个放风筝的人,一片汪洋大海,一条大船,船上有一个女子正在掩面泣涕。

画面与判词后面两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相同,暗指贾探春在清明时节离开贾府,像断线风筝一样远嫁到千里之遥的海边,一去不返,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

虽然贾探春精明能干,志向高远,但是因为她生长于封建王朝末期,她的命运偏偏越来越不济。

4、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判词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判词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判词袭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

性格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

而对于袭人的判词是什么你了解吗?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那就来下面看看吧!红楼梦袭人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袭人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

袭人原名珍珠(程乙本作“蕊珠”),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原是跟着贾母,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命她服伺宝玉。

性格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

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

身份:原叫花蕊珠,是金陵十二钗中“又副册”的女子,从小就被卖给贾府做丫环。

她一开始服侍贾母,后服侍史湘云。

因贾母恐宝玉之婢不中使,又把她给了宝玉,是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因姓花,故宝玉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之意赐此名,是宝玉第一个性经验对象,后成为贾宝玉的侍妾(通房丫头或屋里人)。

命运小时候,家里穷的没饭吃了,就将她卖了几两银子活命。

她原是服侍贾母之婢,为贾母房中八大丫鬟之一。

也服侍过史湘云。

因贾母溺爱宝玉,觉得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恐宝玉之婢不足使,就将她与了宝玉。

结局:因为原本遗失,袭人的结局有众多猜测。

脂批给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袭人出嫁是在宝玉还在的时候,二是袭人与丈夫蒋玉菡在贾家落难后一起奉养宝玉宝钗夫妻。

而在续书中为:宝玉出家,袭人有实无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最后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但是相对于那些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命运,她已算是有始有终。

典型事例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百度上差不多都有自己整理一下就能用了查袭人百科里有不少袭人人物介绍袭人,姓花,原名珍珠,先是贾母之婢,贾母喜其心地善良,能尽职,遂与了宝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