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著名将臣袁崇焕 赤胆忠臣还是叛国汉奸
历史趣谈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 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
导语:在大明朝,提到袁崇焕,很多人持赞赏的态度,认为他赤胆忠心、誓死捍卫大明江山,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擅自杀害毛文龙,导致大清没有了后顾
在大明朝,提到袁崇焕,很多人持赞赏的态度,认为他赤胆忠心、誓死捍卫大明江山,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擅自杀害毛文龙,导致大清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兴兵大明,最后导致大明的灭亡。
赞者,对袁崇焕赞的一塌糊涂,而贬谪,则认为袁崇焕是卖国贼,最后被崇祯杀掉,也是罪有应得。
这是一个负责的人物,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袁崇焕是一个悲情人物,就连死的时候,市民们还生啖其肉,可见恨到了什么地步。
在公众的眼中,袁崇焕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形象,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然而很多史料记载,他竟然多次巴结魏忠贤,还曾为其建立生祠,带着一些人重臣到生祠前参拜。
袁崇焕开始经营辽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
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
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朝灭亡 袁崇焕为什么要负有重大责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灭亡袁崇焕为什么要负有重大责任?
导语:崇祯三年,明朝东北方面军总司令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于北京。
当时的东北方面军(蓟辽军)是明朝最精锐的边防军团,也就是说,名朝末代皇帝崇祯
崇祯三年,明朝东北方面军总司令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于北京。
当时的东北方面军(蓟辽军)是明朝最精锐的边防军团,也就是说,名朝末代皇帝崇祯将自己的王牌军总司令万剐凌迟了!
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观点:一、崇祯杀袁崇焕是蠢猪行为,自毁长城;二、袁崇焕是汉奸,该杀。
小编个人认为,说袁崇焕是汉奸恐怕有点言过其实,但客观的说,明朝之亡,袁崇焕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来看看他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崇祯十三年,决定明朝命运的松锦大战爆发。
在这场关乎两国国运的决战中,明朝总督洪承畴率领的明军“九边精锐”十余万和皇太极的满清全部精华拼死鏖战一年有余,最终,明军除了吴三桂一部外,几乎全军覆没。
明军松锦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明廷最后的精锐武装不复存在,国家再也无力对抗满清和李自成,四年后明朝灭亡。
有人要问,松锦战役和袁崇焕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
因为明军松锦战役的失败,与袁崇焕(包括他的老师孙承宗)的战略部署有极大关系,可以说,正是因为袁崇焕师徒的战略防御体系存在先天的漏洞,才导致明军在二十年对清作战中的被动不利。
对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松锦战役的过程就能清晰的体会到袁崇焕所谓“宁锦防线”的漏洞了。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 以通敌叛国大罪判凌迟处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以通敌叛国大罪判凌迟处死
导语:袁崇焕死后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
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
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
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
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下令将他逮捕下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崇焕的“仇种”
当年,后金的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坚决打败。
从此,努尔哈赤百战百胜的神话破灭,不久后郁郁而终。
后来,皇太极决心替父雪耻。
在宁锦之战的战场上,皇太极为了证明自己,又亲自败给了袁崇焕。
父亲丧命的深仇似海,自己兵败的耻辱奇大。
皇太极决不能就此善罢甘休。
复仇进行。
袁崇焕,皇太极永生不休的仇根。
袁崇焕的被“间”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即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通过蒙古,突破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
袁崇焕奉命驻军在宁远(今辽宁兴城)。
当时,袁崇焕身担的职务就是:明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全称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军务),以为抵御后金军队南进,守卫山海关,保卫北京
生活常识分享。
袁崇焕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评价

袁崇焕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评价袁崇焕,明朝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评价备受争议。
有人称他为“忠臣”,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袁崇焕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评价。
首先,袁崇焕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他的军事才能来评价。
袁崇焕在明朝末年的抗倭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他以巧妙的战术和灵活的战略,成功地击败了倭寇,并保卫了沿海地区的安全。
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当时朝廷的高度认可,被任命为浙江、福建两地的防守总指挥。
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明朝政府得以保住了一片疆土,这无疑是他作为将领的一大功绩。
然而,袁崇焕的形象也有一些阴暗的一面。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贪婪的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在抗倭战争中,他曾经向倭寇勾结,以此获取巨额财富。
这一行为被一些人视为他的背叛,使得他的形象受到了质疑。
此外,袁崇焕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也表现出了残暴的一面,他采取了严酷的手段,大规模屠杀百姓,以震慑叛乱。
这一行为使得他在民间的声誉大幅下降,被人们称为“屠夫”。
袁崇焕的形象与历史评价还与他的政治立场有关。
在明朝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明朝内外交困。
袁崇焕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效忠明朝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他坚守忠诚,不为外族所动,这使得他被一些人视为“忠臣”。
然而,也有人认为他效忠的是明朝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朝廷,他的忠诚并非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这一立场使得他被一些人视为“汉奸”。
袁崇焕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评价还与历史背景有关。
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袁崇焕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
他的一些决策和行为可能是出于无奈之举,而非他本人的真实意愿。
因此,在评价袁崇焕的人物形象时,需要考虑到历史背景对他的影响。
综上所述,袁崇焕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评价是复杂而多样的。
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于明朝政府的选择使得他被一些人尊重和称赞。
然而,他的贪婪和残暴的一面也使得他备受质疑和指责。
卖国贼还是民族英雄

卖国贼还是民族英雄?崇祯剐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的思考袁崇焕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明末将领,很多人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对于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一事,也很多人认为崇祯多疑、脾气急躁、中了反间计、自毁长城云云,甚至提起此事咬牙切齿,对崇祯愤恨不已。
袁崇焕在民间之所以名声大噪,其一是由于清朝修《明史》时对袁崇焕极为推崇,大大抬升袁崇焕,原因很简单,因为袁崇焕是崇祯皇帝干掉的,抬高了袁崇焕就能够让民间百姓对崇祯皇帝深恶痛绝,从而有利于清朝的统治。
金庸曾撰文《袁崇焕评传》,金庸的评价让袁崇焕形象瞬间高大上,论兵法可比孙吴,论冤屈可比武穆。
那么袁崇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到底是卖国贼还是民族英雄?1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
袁崇焕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地方,在乡试以前都相对比较顺利。
但于到北京参加会试时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因为大家想想全国人才济济,要想在会试中考中那何止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明朝录取进士的考试三年才举行一次,每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就是差不多在150人左右,平均到每一年差不多每年的录取人数也就50人左右。
这跟现在的高考一年录取数几百万人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因为进士录取后是直接任命官职的,所以明朝的进士考试,我们可以将之比较为现代的高考+全国公务员考试+县级领导选拔。
我们比较完明朝的进士考试现在大概知道为什么一个地方如果有人中了进士,那是可以在本家族中流芳百世,凡是中了进士的家族都会在本家族的祠堂中悬挂“进士及第”、“进士”等镀金牌匾,以供后世瞻仰、学习。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袁崇焕在广西桂林丙午科乡试中,考中举人。
这年他23岁。
第二年起袁崇焕就开始进京参加“春闱”考试,即会试。
结果很不顺利,连续考了12年,即四次会试屡考不中,均名落孙山。
此时的袁崇焕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相信换作任何一个人,连考四次没有中进士,多少都有些心灰意冷。
但袁崇焕还坚持着他的进士梦,终于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第五次参加会试后以三甲第四十名的身份勉强挤进了进士行列。
为什么很多人说袁崇焕是汉奸?

为什么很多人说袁崇焕是汉奸?南明为袁崇焕平反是现代广东人伪造的,他们还伪造张家玉的诗,说崇祯为袁崇焕平过反。
袁崇焕的功都是后世满族学者编造出来的,现在满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关于后金要求袁崇焕杀毛文龙的记载除了清修《明史》之外可谓比比皆是,但是现在有关部门不允许宣传,谁说就属于犯错误。
根据明朝史书的记载,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皇太极提出的议和条件,二是毛文龙破坏议和。
“建虏以扼其背,甚忌之。
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
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
”——《国椎·卷九十》译文:满清因为毛文龙扼住其要害,非常害怕他,所以与袁崇焕暗中议和,请求杀害毛文龙。
袁崇焕中了满人的计策还自己不觉得。
真是可惜啊。
这个是说杀毛文龙是满清方面的议和条件的。
==============================================“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於宁远捷后,即令番僧往清军中唁问,意欲议和。
会罢归,未就。
迨再出,陛见日,许上五年复辽;既而惧上责效,欲复修款议。
恶文龙扰之,乃决计斩文龙……”——《崇祯实录·卷二》译文:袁崇焕到了宁远,一心议和,宁远获胜以后,就派喇嘛去清军中吊丧,想和清军议和。
因为被撤职,没有成功。
复出以后,对皇上夸口五年还辽,后来又害怕皇上责问,想重新议和,害怕毛文龙破坏议和,所以决定杀了他。
这个是说毛文龙破坏议和的。
==================================================“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
大清主从之。
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
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
”——《明季北略·卷四》译文:降将李永芳鲜计策给努尔哈赤:“大兵入侵中原,肯怕毛文龙要抄后路,所以要通书袁崇焕,让他把毛文龙杀掉,假装答应归还辽东作为条件。
”努尔哈赤采用这个计策,袁崇焕回书答应了,后来因为免职回家,阴谋没有得逞。
历史趣谈崇祯为何要将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被冤杀的袁崇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崇祯为何要将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被冤杀的袁崇焕导语: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
“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
“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起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自毁长城冤狱,其回响会伴随中华历史,即使千年也依旧余音袅袅,让人悲愤痛惜。
袁崇焕坐的是叛逆罪,所谓“磔”即是分尸,比之岳飞遭遇更惨。
赵构杀岳飞,虽为求苟安,毕竟是其私心作祟。
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地地道道的自毁长城,“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观崇祯其人的作为,并非如历史上以往的亡国之君那么昏庸荒淫,也没有坐视国事日非而不顾及,“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
”一度被朝野誉为“明主”,面对危难时局,一心励精图治,“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既然崇祯是一个勤于政事的勤勉皇帝,为何会作出此等不智之举呢?这和崇祯的性格和心理有关。
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刚愎自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按现代心理学,所谓偏执症状是指带有妄想性的信念,通常是被迫害性的。
至于偏执性人格指对于事实上或想象出来的羞辱,常有过分的敏感和自我牵连,故常有为此给予反击等想法。
此种偏执性性格,人格相对完整,很少出现精神衰退现象。
主要症状是妄想,但这种妄想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被3543刀凌迟处死的袁崇焕 到底是忠还是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被3543刀凌迟处死的袁崇焕到底是忠还是奸?
导语:提到晚明时代,有一个人的身份很不好定位,那就是袁崇焕;一直以来对于其身份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明季之后,袁崇焕的身份定位更加困难。
历史
提到晚明时代,有一个人的身份很不好定位,那就是袁崇焕;一直以来对于其身份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明季之后,袁崇焕的身份定位更加困难。
历史上认为其大忠者有之,大奸者亦有之,对于其身份的定位一直都有很多困难,他曾力挽狂澜,扶起明朝北边;他也曾率性妄为,毁掉了明朝的边防,对于他而言,定位也许真的很复杂。
今日我不再叙述袁崇焕的战功与事迹,而是通过一些侧面来表述袁崇焕独特的一生。
忠与奸——袁崇焕在明末的独特形象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
明末时期对于袁崇焕就分为了两派,一派以朱舜水、计六奇、张岱等遗民为主,他们坚决主张袁崇焕是卖国贼。
奴虏种类,原自不蕃。
先年李宁远以奴隶儿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长养内地,知我虚实情形;又加以龙虎将军名号,使得控崇别部,狡焉启疆,失于防御,遂灭北关、白羊骨诸种,益致彼猖。
又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朱舜水《阳九叙略》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
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魇也。
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亦犹之毛文龙以么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著名将臣袁崇焕赤胆忠臣还是叛国汉奸
导语: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
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
那么,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
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
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
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
在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时,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也得到了皇帝以及很多的朝廷重臣的重视,官阶不断的上升。
在这些外力的帮助之下,袁崇焕的官场之路也是顺风顺水。
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前,就已经由一个七品官员成为了正二品的兵部右侍郎,最终更是成为了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十分赏识袁崇焕的军事以及政治才能,令袁崇焕担任督师一职,负责管理宁远边境以及收复被清军占领的辽境。
袁崇焕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赏识,也许下了承诺,要五年之内收复辽境。
这一个承诺在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袁崇焕充分了解了努尔哈赤带兵打仗的方法,克敌制胜,取得了很多场胜利。
但是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位,最终使用反间计调拨了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关系,还给袁崇焕扣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使得崇祯皇帝十分的愤怒,明朝百姓也相信袁崇焕叛国,对袁崇焕恨之入骨。
在袁崇焕下令处死袁崇焕时,明朝百姓为了泄愤,皆分食袁崇焕的肉,悲惨之至。
袁崇焕真相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