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和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稻种进行再生稻的栽培,如高粱稻、秧稻等。
2.地力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再生稻的种植。
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3.根系培养:通过培养强壮的根系,提高再生稻的耐候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可采取浸泡种子、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促进根系的发育。
4.光照管理:再生稻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在幼苗期和抽穗期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采取遮阳网、人工照明等方式来实现。
5.水分管理:合理管理水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重点。
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并逐渐增加水田的水位;抽穗期浇水灌溉要均匀,避免出现湿涝、旱情等。
6.施肥技术:再生稻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适时施肥。
可通过根浸种苗、叶面喷肥等方式,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
7.病虫害防治:再生稻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可通过适时除草、灭虫、施用农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
8.结实管理:合理调控穗位、穗数和穗长,控制淋雨期,有利于再生稻的结实。
可通过修剪、疏穗、拔穗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9.适宜的温度:再生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调控温度,避免高温、低温等极端气温对再生稻的不利影响。
10.幼苗培育:合理培育幼苗对再生稻的高产有重要影响。
可通过温室育秧、浸泡种子、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提高幼苗的质量。
总结起来,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地力准备、根系培养、光照管理、水分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结实管理、温度调控以及幼苗培育等方面,通过综合施策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水稻直播和再生稻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和再生稻栽培技术一、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有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
根据我省稻作实际,主要以水直播为主,可实行人工撒(点)播和机械直播。
直播稻与常规育秧移栽稻相比,具有根系比较发达,但分布浅,有效穗数多但穗粒数减少和个体生长健壮等特点。
水直播是在灌水泡田整地后,田面保持水层或泥浆,直接播种。
其优点是:耕层土壤膨软,田面容易平整,有利于催芽播种、抑草、保苗和防止田底渗漏。
在播种季节雨水多,土质粘重或地势低洼,排水困难的地区或稻田多采用水直播。
其关键栽培管理技术需把好“三关”,即一播全苗关、杂草防除关、防止倒伏关。
(一)精细整地,隔块平田一播全苗是水稻直播夺取高产的基础,为此首先要精细整田,标准达到湿润育秧的秧田标准,“高差不过寸,寸水不露泥”,方可播种。
播种前15天左右耕翻后,浅水诱草,再经耙、耖、平整田面,达到“以水诱草,以土灭草”的效果。
对面积大的田块应根据地势高低,筑田埂隔成小块,再在小块田内每隔2.5米~3.0米,按“川”字或“井”字形和沿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以便灌排畅通,提高晒田和药剂除草效果。
采用免耕直播注意灭茬和土壤软化质量。
(二)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适期播种是保证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
早籼稻宜在常年旬平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2℃~14℃,早粳稻上升到10℃~12℃,就可开始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我省自南向北为4月中、下旬。
中稻品种的播期安排要注意避开抽穗扬花期的高温影响,以4月下旬至5月初为宜。
晚稻播期,要防止“寒露风”,我省要保证在9月10日~15日前能安全齐穗。
要注意种子质量,做好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催芽程度以破胸露白为度。
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及种植密度来综合考虑。
以符合质量要求的干籽计算,我省直播的播种量:早稻常规种每667平方米4公斤左右,中籼常规种2.5公斤~3.0公斤,中籼杂交种1.5公斤~2.0公斤,中粳常规种4.0公斤~5.0公斤,晚粳常规种5.0公斤~6.0公斤,杂交种2.0~2.5公斤。
再生稻栽培技术介绍

再生稻栽培技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再生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能够在水稻生育季节内连续种植两茬以上的栽培方法,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使水稻能够快速生长和恢复,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
再生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良好的土壤管理:再生稻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并且富含有机质。
因此,在种植再生稻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2. 合理的水管理:水是再生稻栽培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避免积水或干旱。
通常采用稻田灌溉的方式,保持适宜的水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3. 适宜的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再生稻栽培的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应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以确保再生稻的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4. 合理的施肥措施:再生稻生长迅速,对养分需求较高。
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通常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5. 适时的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
可以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间作种植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
相比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可以使土地在同一季节内连续种植两茬以上的水稻,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效益。
此外,再生稻栽培技术还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再生稻栽培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再生稻的生长周期较短,要求农民密切关注并及时管理,否则容易出现生长不良或产量下降的情况。
其次,再生稻对土壤和水分的需求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和水资源保障。
最后,再生稻栽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对农民的技术要求较高。
中稻-再生稻高效栽培技术

中稻-再生稻高效栽培技术中稻-再生稻高效栽培技术是包括选用生育期适宜的中稻品种、合理安排播插期、科学运筹肥水管理、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是一项一种两收的高产高效模式。
(1)中稻栽培技术。
①适时播种:中稻品种选择生育期135天左右,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抗性优、丰产性好和再生力强的品种,如丰两优1号、天两优616、两优6326 等。
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适当早播。
②培育壮秧:播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建议采用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适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③适时移栽:机插秧秧龄20天以内,株距调整到4寸左右,每亩插足基本苗6-8万左右。
④科学管水:头季稻除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外,其他阶段均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
适时晒田,收获前切忌断水过早。
⑤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机插秧稻田在移栽后 5 -7 天追施返青肥。
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重施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10天内每亩施用尿素7. 5-10公斤和氯化钾5-7. 5公斤。
⑥病虫防治:重点防治好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⑦及时收获,合理留茬:头季水稻黄熟末期收获, 机收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碾压毁克。
根据头季稻的高度和收割时间确定适宜的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与倒二叶叶枕平齐为宜。
(2)再生稻栽培技术。
①科学管水: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水护苗,提高倒2倒3节位芽的成苗率。
再生季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
②适时追肥:头季稻收割后2-3天施用提苗肥,每亩施尿素3-5公斤。
再生稻始穗期用“920”促进再生季抽穗整齐和灌浆。
③病虫防治:主要注意防治稻飞虱、叶蝉等危害, 重点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
④再生季收获:黄熟期择晴收割。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再生稻是一种可以实现多季播种收获的水稻品种,自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引种后,由于其高产、高效、高效益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再生稻的生长特点、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水稻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再生稻的生长特点再生稻,又称多季稻,具有多季播种收获的特点。
一般而言,再生稻每年可以进行2-3次甚至更多次的播种收获,从而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再生稻生长周期短,一般为90-100天左右,适应了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增加了稻米的产量。
再生稻的株型矮、穗大、分蘖多,种植密度大,生育期短,抗倒伏性强,适应力强。
再生稻在水肥管理上较传统稻谷更加灵活,可减少用肥量,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1. 优质种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实现再生稻高产的首要条件。
在种子种植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处理和储备工作。
选择具有高产性、耐旱抗倒伏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可以保证再生稻的高产。
2. 合理的田间管理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播种前进行充分的田间准备工作,包括田块整理、施肥、水稻直播、灌溉等工作。
合理施肥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期,科学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3. 种植密度的合理选择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种植密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
一般而言,再生稻的种植密度应该比传统稻谷略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密植也有助于遮荫,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
再生稻的水肥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水肥管理上,可以采用积肥管理或滴灌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要坚持旱育湿揉、浇灌频繁、保持土壤湿度适中,促进再生稻的生长壮苗。
5. 病虫害防治在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剂、化学农药等手段,保持水稻的健康生长。
水稻直播管理全过程,直播后多少天晒田

水稻直播管理全过程,直播后多少天晒田1、整地:耕翻后灌水,耙平田面(高低落差控制在3cm以内),开沟做畦。
2、选种:稻种要求株高不超过80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
3、播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C以上时,进行播种,每亩地的用种量为2-2.5kg左右,同时在播种前,需要晾晒种子2-3天,并进行浸种催芽。
一、水稻直播管理全过程1、整地(1)播种之前,进行耕翻,然后灌水耙平田面,高低落差控制在3cm以内。
(2)开沟做畦,畦宽约为2-3m。
畦沟作为工作行,方便后续施肥,喷洒农药。
2、选种水稻直播一般选择株高不超过80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适宜密播的稻种。
3、播种(1)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3天,然后采用三浸三滤法进行浸种催芽,即浸种8小时(10g强氯精兑水5kg,浸种6kg),滤8-12小时,如此不断重复,直至80%种子破胸露白。
滤种期间,使用稻草进行保温,温度控制在20-25°C左右。
(2)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C以上的时候,进行播种。
(3)每亩地的用种量一般为2-2.5kg左右,如果天气较差,不利于出苗,应当适当增加播种量。
4、施肥(1)基肥:每亩地施加25-30kg高浓度复合肥作为基肥。
(2)追肥:二叶期时,每亩地追施7.5kg尿素。
六叶期时,每亩地追施7.5kg尿素,10kg钾肥。
穗肥,每亩地追施10kg高浓度复合肥,5kg尿素。
5、水分管理(1)播种之后,保证田间土壤湿润,但又没有积水。
晴天时,平沟水。
阴天时,半沟水。
雨天时,排干沟水。
(2)齐苗至3叶期之前,灌跑马水。
3叶期后,建立浅水层。
(3)当苗数达到预期苗数的80-90%左右时,放水起搁。
(4)生长中后期时,干湿交替,湿润灌溉。
二、水稻直播后多少天晒田1、晒田时间(1)水稻一般在分蘖末期,拔节初期的时候晒田。
(2)1-3叶期,湿润灌溉。
3-5叶期,浅水勤灌,期间多次露田。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在早稻收获后,通过种植晚稻或中稻,使水稻在同一年内生育两个以上的个体。
这种种植方式优势明显,可以大幅提高水稻产量。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苗期管理1种子浸种:选用大于93%的熟种子,清水浸泡24小时,沥干后在双层湿布中30度恒温下发芽1号幼芽发育良好,颜色绿润、长度1T.5厘米,无病虫害。
2.分苗栽植:在分苗前加草灰,浸种3小时,取出洒清水浸泡30分钟,分离成每穗9-10个苗子栽入种植基质或直接栽入水田中。
每亩用种子不超过300克,株距25厘米X15厘米。
二、生长期管理1.残茬根连栽:重茎秧或矮秧播种前,在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在修整土田面,弄平、耙细的基础上,可根连栽稻缸直接移植在田中。
稻秧成活率高,密度均匀,极早进入抽穗期。
株距宜小于常规插秧栽培。
2.肥料施用:再生稻的生长速度快,平均日增长速度高达0.45-0.57厘米,需要大量养分。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生长期需求,采用施足施全肥的原则,酌情增施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
3.合理施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增加,同时生长周期长,季节急转直下,气候条件易诱发间作生物干扰。
故及时开展预防性治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收获期管理1.分期清理杂草:从拔苗期开始,要分期分层率先清理杂草,保持肥力、水分及氧气的供应。
2.留叶缩茬收割:在筱米期结束后,留2-3层叶子,直接据草割掉枯茬和叶子,保留基部和嫩芽,并且可以增加下个生长阶段抗逆性,加快成穗、抽神的速度。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合理地施行这些方法,可以让农民们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益,是值得推广的。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将水稻的秧苗移栽到田间后,保持茎、叶的生长,促使秧苗再次分蘖,形成多穗多粒,从而实现一季内多次收获的稻米生产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再生稻的生长特点和再生能力,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一、良种选用再生稻的高产离不开良种。
在选择再生稻良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育性、抗逆性、抗病性、秧苗质量等因素。
要选用产量稳定、抗倒伏、抗病虫害、水稻品种;同时注意选择早熟、高产、耐寒、适应性强的优质稻谷品种。
二、适时移栽再生稻的移栽时间要合理,一般在主茬稻割场后移栽。
适时移栽能提高再生稻的成活率,增加产量。
一般在水稻割茬后,保持田间水分充足,再生株系生长繁茂,促使再生稻的生长,增加穗、粒数。
三、密植栽培再生稻密植栽培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之一。
适当的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地均产量。
但密植的同时也要注意留足养分和空间,避免水稻间互相遮光、争养分。
一般建议每亩密植3万—4万株。
四、施肥技术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科学施肥是关键环节。
在再生稻的生长期内,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长期需求,科学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抽穗期要适时施肥,促使再生稻的强势生长。
五、水肥一体化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水肥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施肥应结合灌水,遵循“规时、适量、均匀、选品、准法”的原则,确保水肥充足,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长。
六、合理管理再生稻的管理对于保证高产也至关重要。
包括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合理的田间管理等。
定期对水稻进行清茬、轮耕、松土,保持充足透气性和灌溉水分。
七、关注气温变化再生稻要高产,对气温的要求非常高。
冷、热是再生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做好预防工作。
在气温骤降时注意防寒,及时做好保暖措施;在气温升高时应注意防热、通风换气,避免水稻返青及秧苗升高过快。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直播和再生稻栽培技术
一、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有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
根据我省稻作实际,主要以水直播为主,可实行人工撒(点)播和机械直播。
直播稻与常规育秧移栽稻相比,具有根系比较发达,但分布浅,有效穗数多但穗粒数减少和个体生长健壮等特点。
水直播是在灌水泡田整地后,田面保持水层或泥浆,直接播种。
其优点是:耕层土壤膨软,田面容易平整,有利于催芽播种、抑草、保苗和防止田底渗漏。
在播种季节雨水多,土质粘重或地势低洼,排水困难的地区或稻田多采用水直播。
其关键栽培管理技术需把好“三关”,即一播全苗关、杂草防除关、防止倒伏关。
(一)精细整地,隔块平田
一播全苗是水稻直播夺取高产的基础,为此首先要精细整田,标准达到湿润育秧的秧田标准,“高差不过寸,寸水不露泥”,方可播种。
播种前15天左右耕翻后,浅水诱草,再经耙、耖、平整田面,达到“以水诱草,以土灭草”的效果。
对面积大的田块应根据地势高低,筑田埂隔成小块,再在小块田内每隔2.5米~3.0米,按“川”字或“井”字形和沿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以便灌排畅通,提高晒田和药剂除草效果。
采用免耕直播注意灭茬和土壤软化质量。
(二)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是保证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
早籼稻宜在常年旬平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2℃~14℃,早粳稻上升到10℃~12℃,就可开始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我省自南向北为4月中、下旬。
中稻品种的播期安排要注意避开抽穗扬花期的高温影响,以4月下旬至5月初为宜。
晚稻播期,要防止“寒露风”,我省要保证在9月10日~15日前能安全齐穗。
要注意种子质量,做好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催芽程度以破胸露白为度。
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及种植密度来综合考虑。
以符合质量要求的干籽计算,我省直播的播种量:早稻常规种每667平方米4公斤左右,中籼常规种2.5公斤~3.0公斤,中籼杂交种1.5公斤~2.0公斤,中粳常规种4.0公斤~5.0公斤,晚粳常规种5.0公斤~6.0公斤,杂交种2.0~2.5公斤。
播种方法有撒播、点播和条播。
大面积的直播可用机条播。
播种时宜采用与湿润育秧田泥浆播种相同,关键是要确保均匀度。
点播的每667平方米不少于2.0万穴。
播后轻蹋谷入泥,视天气保持畦面湿润、半旱状态或上浅水护芽。
(三)搞好水管,培育壮苗
播种后至三叶期的水、肥管理是保证全苗的关键。
对浸种催芽的,播后应保持田面湿润,不使开裂,使种谷既不缺水又不缺氧气,有利发芽整齐,根、芽协调生长,促使幼芽粗壮,根系下扎。
早稻见芽后,若遇寒潮,宜灌水层保温护苗。
晚稻见芽后不能有水层,以防烫死幼芽。
至幼芽一叶一心时结合早施“断奶肥”灌水,建立浅水层,此后随着秧苗长高,保持5厘米左右水层。
(四)平衡施肥,浅湿灌溉,防倒伏
直播稻的施肥必须针对其生育特点,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
为了克服直播稻种于地表,根系分布浅,容易倒伏的缺点,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即结合稻田耕翻,使腐熟的有机肥分布于10厘米的土层中,并将50%~60%的氮肥、100%的磷肥、70%~80%的钾肥在耕地前一次性施入达到全层施肥,以促使根系向下伸长,有利防倒。
由于直播稻分蘖早、分蘖多,幼穗分化与抽穗早等生育特点,苗期追肥要及早施用。
一叶一心期和四叶期分别追施一次氮肥(占氮肥量30%),余下10%~20%的氮肥和20%~30%的钾肥作穗粒肥(拔节后、抽穗前)施用。
为了有效地防止倒伏,应采用浅湿灌溉,分次烤田的方法。
即除早期进行浅水勤灌外,在分蘖末期到幼穗分化前进行排水晒田,烤田宜分次轻晒。
孕穗至抽穗期应间歇灌溉,以后常灌“跑马水”,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熟到老。
同时能缩短叶长和茎基部节间长度,防止披叶,坚强茎秆,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
(五)综合治理,防除杂草
直播栽培往往草苗齐长,造成严重草荒,引起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消灭杂草主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把杂草消灭在未发或初发阶段。
要采取综合措施,如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种子;结合耕翻、整田、诱发表土杂草;结合补苗、匀苗,进行拔除;实行水旱轮作,减轻杂草及大田搞好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
有效的药杀可概括为一封二杀三补:即在整耕前7天左右,对于前茬为荒田或杂草极易滋生的田块喷灭生性除草剂封杀,41%的农达或3%飞达或20%克无踪任选一种。
播种后至四、五叶期,可喷施1~2种广谱
性除草剂,推荐的除草剂有17.2%优卡可湿性粉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30%丁苄可湿性粉剂、96%禾大壮乳油、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等,生产上以这次化除为重点;中后期必要时,再用选择性除草剂二甲四氯或禾大壮、灭稗王等除草剂补施一次。
最后再进行人工除杂拔稗1~2次,彻底根除残余的杂草杂株。
各种除草剂的使用量、浓度及注意事项,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六)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治方法和技术可按照常规的水稻病虫防治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直播稻根系与分蘖节常有裸露,所以在施药防治中一定要掌握浓度适当,讲究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二、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指在头季稻收割以后,在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下,利用稻桩上的腋芽,加以培育,再生出分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
由于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优点,是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不足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关键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用
再生稻要求头季稻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能保证再生稻在秋季低温来临前安全齐穗,正常开花结实成熟,且品种(或组合)的再生能力强,高产潜力大。
以早熟中籼品种为主,或部分迟熟早稻,适宜区为江淮南部、沿江和江南地区。
两熟全生育期为180天~200天。
(二)种好头季稻
1.适时早播如果早春气温低,可以通过薄膜覆盖旱育秧等措施,提早播种,培育壮秧,以实现头季稻早播、早栽、早收,保证再生稻有足够的生长时期。
早稻播期在3月下旬至4月初,一季中稻播期在4月上中旬,必须使头季稻的成熟收割期江淮地区8月15日前、沿江和江南地区8月20日前,从而保证再生稻在9月15日前安全抽穗。
2.合理密植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的分蘖成穗数,我省早稻作头季稻,栽插密度以每667平方米2.5万~2.8万穴,中稻作头季稻,栽插密度以每667平方米1.8万~2.0万穴为宜,实行宽行窄株,有利于争取较多的再生稻有效穗。
3.平衡施肥,追好攻芽肥头季稻根据产量目标和测土结果,实行平衡施肥,注意增施有机肥,实行N、P、K配合,健身栽培。
在齐穗后15天-20天内追施“促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公斤~15公斤,这是再生稻高产的最关键措施,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加少量尿素,以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
4.科学管水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后,适时排水搁田,及时上水长穗,后期干干湿湿,施“促芽肥”时灌一次浅水,然后自然落干,再生稻栽培大忌是头季稻长期淹水。
5.防治病虫草害病虫害防治应做好“三虫三病”的防治,即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综合防除杂草。
6.适时收割头季稻头季稻最适宜的收割期,为九成至十成熟之间,具体应根据品种特性而定,早发型品种再生芽萌发早、生长快,收割期可早些;迟发型品种的再生芽生长比早发型品种差,收割期应迟些。
(三)培育再生稻
1.头季稻留桩高度头季稻适宜的留桩高度要根据品种再生芽特性,再生稻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以及肥水管理水平而定。
一般株高较高的品种,留桩高度在35厘米~40厘米较适合,矮秆品种留桩高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好,以保留倒2、倒3节位为准。
在晴天上午按留桩高度要求收割头季稻,割后移到田外脱粒,尽量避免踩、压稻桩,便于再生苗速发、快长和整齐。
2.肥水管理要及时施用“发苗肥”,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1天-2天内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5公斤,肥力水平低的稻田可多施2.5公斤。
在苗期和破口期采用根外追肥和喷施生长调节剂,如喷施磷酸二氢钾,在低温来临前未齐穗的喷施“九二0”等,有利
于促进再生分蘖生长、茎秆伸长,穗形增大,穗粒数多。
在水份管理上,根据再生稻怕淹怕干的特点,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灌一次浅水,结合追施“发苗肥”。
再生稻其他生育期应经常保持湿润,切勿长期淹水。
3.病虫害防治再生稻的病虫害防治应从防治头季稻的病虫害着手,减轻头季稻的病源和虫口基数,尤其要加强对头季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和飞虱的防治。
4.及时收获再生稻因各节再生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成熟期也参差不齐,青黄相间,不能收割太早,也不要收割太迟,以免影响产量。
一般在90%以上芽穗成熟时即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