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软实力_王双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软实力构建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软实力构建

标题: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软实力构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关系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硬实力,如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

相反,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软实力是文化和价值观等非物质资源的吸引力,它可以塑造人们对国家、民族和组织的理解和看法,进而影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能够为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更深层次的支持,并促进国家间的和谐与理解。

一、文化多样性的力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传统、艺术和价值观,还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可以为国际关系带来活力和新鲜感,从而促进不同国家间的理解和沟通。

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越大,其文化软实力也就越强,这将有助于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积极的形象。

二、传播文化的战略手段文化的传播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电影、音乐、艺术、文学和体育等都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

通过这些途径,一个国家可以向世界展示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同时,对于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开放态度和包容精神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这需要国家制定积极的传播策略,鼓励本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交流。

三、教育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教育是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一个国家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从而增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吸引力。

四、尊重和理解是关键在构建文化软实力时,尊重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构成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因此,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只有通过尊重和理解,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从而促进全球和平与繁荣。

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软实力

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软实力
第 4期 2 1 年 7月 01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论 坛
F r m f o l c n mis & P ic o u o W r E o o c d olis t
No 4 .
J 12 1 u. 0 l
国际公共产 品与中国软 实力
王 双

要 因美 国霸 权 力 量 的 相 对 衰 落 、 球 治 理 难 题 、 的 公 共 产 品 的 需 求 全 新
( ) 8 58 5 4 :4 —6
世界 经济与政治论 坛
第 4期
注国家为何遵守 或违 背国际协议 的问题 , 多数研究都集 中在跨政府 间的合 大
作。 9 ④ 0年代 以来 , 随着 全球 化 的出现 , 国际公共 产 品概念 又逐 渐分 化 为 区域 性 和全 球公 共物 品两类 。 国际公共 产 品对 国际政 治经 济秩 序 的稳 定 和正 常运转 至关 重要 。 当今世 界 所关 注 的 国际公共 产 品更加 多元 , 几乎 囊括 了政 治 、 经济 、 军事 、 文化 等人 类活 动
① K oa eR O f r ee o y C o e ̄o n i o ew r ot a eoo .P n e n N : ehn .At gm n : opr inadds r i t o dpli l cnmy r ct , J eh c d nh l ic i o
在国内。 美国的“ 衰落” 更多地是在其软实力的弱化。伊拉克战争不但消耗了其 大量 的军事和经济资源 , 更重要的影响是该 问题使其长期陷入 国际社会 的指责
和 国 内政 治纷 争 , 国名誉受 到 巨大损 伤 。引发 金融 危机 的美 国 自由放 任 、 乏 美 缺
监管的管理模式饱受世人的批判和反思 , 危机 中美 国政府不负责任的财政货币 政策更是加剧 了人们对美国霸权及其维持 国际经济稳定的信任危机。软实力的 削弱无形却深刻地损害 了美 国的形象 、 公信力和 国际领导力。这就使得美 国领

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分析

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分析

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分析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关系也日益复杂。

传统的大国角逐已经不再是国际关系的全部,除了实力的对抗和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通过软实力来实现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目标。

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一、什么是软实力?本质上,软实力就是一种能够通过符号、价值观、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手段来实现吸引力的能力。

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可以说是一种温和的影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降低战争和其他冲突的风险。

二、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1、软实力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影响方式传统的大国角逐通常都是通过军事力量和财政实力来实现,这两种方式都比较暴力和强制性。

但软实力的出现则使得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展开影响,例如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

2、软实力可以让国家赢得更多人心软实力往往是通过吸引力来实现的,可以使得国家赢得更多的友谊和支持。

这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活动中非常重要,可以极大的增加国际影响力。

3、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形象非常有帮助诸如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活动可以在国际上获得更多关注,帮助国家塑造更加正面的形象。

同时,软实力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国家建设正面的形象提供有力支撑。

三、软实力的主要表现方式1、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软实力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这可以包括艺术、音乐、电影、文学和传统文化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可以极大的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外交外交政策也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并且取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例如,外交人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演讲和交流来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

3、旅游业旅游业也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表现方式。

通过吸引国外游客的到来,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同时还可以从旅游业获得丰厚的收益。

四、如何提高国家的软实力1、加强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交流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让其他国家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公共外交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表现形式,它是基于不同文化这一共同的基础而形成的。

文化软实力的活跃表现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更加深入的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公共外交是通过各种外交政策和传播方式,为了达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目的双方开展的对抗,最终实现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软实力是公共外交的基础和出发点。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互影响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积极推动自身的优秀文化和艺术去国际化,尤其是日本经济起飞后,通过旅游和文化交流来表达日本作为平和国家的形象;法国通过佳士得艺术拍卖和高档酒店业将自己延展到具有高收入阶层买家的度假地等对外文化传播之间,也成功的塑造着它自己的软实力形象。

甚至在中国,电影、电视剧、时尚、音乐等文化产品,不断地向外输出,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公共外交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

公共外交是因文化软实力而存在的。

在国际社会中,公共外交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来增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中央发动战争或引领国际贸易似乎是在传达国内和国外的意愿,这背后的实际需要是建立在对外宣传和影响力的基础上的。

通过公开讲演、国际会议、媒体查询、文化访问等途径,深度挖掘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并跨越国界,推动文化传播和创新应用,最终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同时,在当前的世界中,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公共外交的互相支持是十分关键的。

在文化传播中,国家的国际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凸显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全球创新者的地位,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内在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带来全球化的机遇,从而提升国家或企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国际和平共处。

总的来说,文化软实力和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合理利用文化软实力推动公共外交,可以树立一个国家积极融入和参与全球化的新形象,影响国际社会,并推动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软实力的形成机制

中国软实力的形成机制
f
史的“嵌入性”, 过往人们根据中国是否符合西方规范标准来评判中国外交政策实践的日子已经一去不 复返。(3)中国的软实力是由中国规范形成并通过得到认可的中国规范扩散来推动和增强的,是中国在国 际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21 世纪,我们从关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采纳了国际准则的辩论,转向它 能够在多大范围内重塑全球秩序,从而涉及它所嵌入的多边机构的准则和规则。这一点在由中国领导的 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名为“新丝绸之路基金会”(连 接中国与各地区的古老贸易路线)的区域发展基金的倡议中凸显。
a
视为规范性软实力。 与 Nye 单方面强调软实力的作用不同,我们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相辅相成不可割
b
裂。 尽管软实力泛指意识和认知观念,但也是建立在实践、原则和教条的基础上的,具有物质属性和制 度 属 性 ,软 实 力 建 立 在 硬 实 力 的 物 质 基 础 上 ,而 硬 实 力 是 软 实 力 充 分 发 挥 潜 力 的 前 提 。 对 于 硬 实 力 与 软
b Nye, J,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5, pp.75-84. c Gramsci, A,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71, pp.94-106. d Ramo, J C, The Beijing Consensus, London: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2004, pp.47-56. e Li, X (ed.),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Capitalist World Order, Surrey, UK: Ashgate Publisher 2010, pp.84-92. f Li, X,“Conceptualizing the Dialectics of China’s Presence in Africa”In A. Arkhangelskaya, & J. van der Merwe (eds.), Emerging Powers in Africa: A New Wave in the Relationship,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6a: pp. 77-106.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国际传播研究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国际传播研究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国际传播研究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崛起,中国的软实力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与国际传播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不仅反映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需求,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软实力是指通过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以及国际形象等方式,吸引他国赞赏并倾向于与之合作的力量。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中国意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软实力的提升。

首先,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

例如,中国的电影、音乐、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传播,提升软实力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

中国政府在国际传播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成立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孔子学院、推动新闻媒体海外版块建设等。

这些措施旨在增加中国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话语参与者和文化生产者。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事务,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国际传播研究还需要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研究方面,学者应该深入探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传统和创新,分析中国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同时,还需要研究中国国际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加强对于国际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懂得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持。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争

国际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争

国际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争在国际关系中,软实力和硬实力经常是两个相互竞争但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软实力指的是通过吸引力和说服力来影响他国或他民众的能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国际形象等方面;而硬实力则指的是通过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际力量来影响他国或他民众。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国际中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竞争。

首先,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以文化为例,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的流行音乐、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都是各国主动推广的软实力手段。

通过弘扬自己的文化,国家可以让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和接受自己,从而获得友好合作的机会。

另外,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是其软实力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强大和和平的形象,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那么它的软实力将能够获得全球的认可。

然而,硬实力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作为软实力的补充,硬实力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实际影响力。

军事力量是硬实力的代表,拥有强大军力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除此之外,经济实力也是硬实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如果在经济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能够带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进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软实力可以为硬实力提供合法性和道义支持,而硬实力可以为软实力提供保护和支持。

一个国家要在国际中获得更多的软实力,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同样,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软实力的辅助。

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配合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才能在国际中取得更好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然,软实力和硬实力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在一些国际关系领域,有人认为软实力的影响力更重要,认为通过软实力可以赢得更多的友好合作;而另一方则认为硬实力才是最根本的因素,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才能在国际中立足并取得更多的收益。

可见,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争议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软实力和硬实力在国际关系中常常形成一种相互竞争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有没有一种有效的策略和能力去管理,分配和改变其文化、价值观和信息,以及能力去影响和支配外部的实力。

现代国家的软实力不仅仅在国内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国家的国际地位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首先,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增加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的软实力通过让国家更多地接近国际社会和全球市场来增加全球影响。

国家的软实力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增加它的国际地位,从而带来大量外国投资和机遇,这将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其次,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帮助国家了解国际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外交沟通。

国家的软实力有助于它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互动。

国家的软实力不仅仅是政策和法律,而是增强国家国际交流的实际工具,包括语言、文化、媒体、宗教等。

此外,国家软实力有助于国家发展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国家的软实力有助于政府向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和环境,以及提升经济效率和有效率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的软实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国家的软实力有助于构建更良好的政治机制和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期 2011 年 7 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No. 4 Jul. 2011
国际公共产衰落、全球治理难题、新的公共产品的需求 涌现以及观念创新滞后等原因,当今的国际社会物质与理念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 提供均难以为继。为构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需要在中华文化传播、维 护国际经济稳定繁荣与创新发展模式,以及维持国际公共领域开放和世界新秩序 ( 理念) 建设等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提升自身软实力。本文试图在中国硬实力 不断增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日益期待的背景下,从国际公共产品的 角度来发掘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中国软实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其四是传统国际关系准则及理念受到挑战,发展模式受到质疑,却未有新的 范式和模式替代之。
国际关系准则是指导国家行为及其互动关系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全球化 的不断深入和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加深,作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支柱的主权原则 在现实国际社会中屡屡遭到侵蚀和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往往以民主、人权、人 道主义为幌子实施与主权原则相悖的“新干涉主义”行为。此外,国家主权还受
关键词 中国 国际公共产品 软实力
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及供应现状
公共产品属是经济学范畴,指一种商品、服务或资源,一方的消费并不妨碍 他者的消费。萨缪尔森最早提出“公共产品”的概念,并阐述其外部性、非排他 性、非竞争性的性质,其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限于国内层面。针对国际问题的“公 共产品”概念的运用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①,逐渐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 要概念。美国经济学者曼瑟尔 . 奥尔森( Mancur Olson) 于 1971 年在《集体行动 的逻辑》一书最早提出了“国际公共产品”这个概念,并详细分析了供应中集体 行动的困难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Charles Kindleberger) 将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引入国际关系学,此后在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学者们关
会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方面缺乏有效协调和集体行动。 从能源到气候变化问题,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到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从国际金融系统的稳定到跨国宏观经济协调,政治、经济、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世 界越来越陷入动荡不安。而在应对此类问题时,作为主要全球治理机构的联合 国有着诸多的缺陷。全球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与民族国家为主体的治理结构的权 力分散性呈现出尖锐的矛盾。由于全球化进程带来国际行为体的多元化和权力 的分散,即使最有实力的国家也无法单独完成各种复杂的跨国问题的治理,导致 国际社会在提供全球治理和稳定秩序等国际公共产品方面难以有效协调,采取 集体行动。
国际 影 响 力 和 领 导 力
注:* 对于四种技术手段的供应方式界定与区别可参见 Kanbur R,Sandler T,Morrison K M. 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on Pool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ODC Policy Essay,May 1999( 25) : 65-70
① Nye J S,Jr. Recovering American Leadership. Survival,February / March,2008,50( 1)
18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4 期
到来自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形形色色非国家行为体的全面的挑战。 传统安全观已 不 再 适 用 于 当 今 的 国 际 安 全 形 势,国 家 安 全 受 到 来 自 所 谓
第4 期
王双: 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软实力
19
表 1 国际公共产品类型与中国软实力
简单加总 供应方式*
( Summation)
最优环节 ( Best - shot)
最弱联系 ( Weakest - link)
加总权重 ( Weighted - sum)
最有影响 供应者
全体平均 最强( 大) 者
最弱者
国际公共产品作为软实力的来源:类型与要素
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也在积极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和义务, 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在与国际社会交 往不断加深的同时,中国也认识到软实力对于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重要性,积 极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崛起。
1. 国际公共产品供应的难以为继 如今,必要的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未来的需求将更加紧 张、更加具有跨国性②。原因主要有四点: 其一是因为美国霸权力量的变化。国际公共产品是霸权稳定论的一个核心 概念。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家出于自身意愿和利益维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 应,但是由于“搭便车”现象的普遍性,国际公共产品一直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 之中。当霸权国家实力衰落,或者在成本支出发生逆转而获益丧失殆尽的情况 下,霸权国会根据其自身利益判断,削减公共产品支出,减少或中断国际公共产 品的供应,这就将引起国际秩序的动荡甚至崩溃。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引起了关 于美国霸权衰落的论战。显而易见的是,经济力量的相对衰弱使美国不得不做 出必要的战略收缩,减少在国际公共产品上的投入,而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专注 在国内。美国的“衰落”更多地是在其软实力的弱化。伊拉克战争不但消耗了其 大量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更重要的影响是该问题使其长期陷入国际社会的指责 和国内政治纷争,美国名誉受到巨大损伤。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自由放任、缺乏 监管的管理模式饱受世人的批判和反思,危机中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财政货币 政策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美国霸权及其维持国际经济稳定的信任危机。软实力的 削弱无形却深刻地损害了美国的形象、公信力和国际领导力。这就使得美国领
利益最关切方
气候变化 国际公共产品
环境保护
优秀文化的创造和 传播共同市场共同 繁荣
国际 航 道 安 全 通 畅 国内政治生态优化
和平维持( 国际稳 定与国际秩序) 能 源安全( 油价稳定、 有效供应)
中国软实力
塑造负责任 价值观吸引力发展 大国形象 动力及发展模式
改变“搭 便 车”形 象 通过 自 我 发 展 造 福 人类的自信形象
“野蛮部族”、恐怖势力、甚至无形的网络等不对称力量的持续威胁。与此同时, 仍然以国家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却未能创造出适合国际形势和时代现实的新的合 理的国际关系准则和范式,在国际秩序理念上,世界进入一个缺乏主导意识形态 与范式创新的时代。当世界领导者( 美国) 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世界秩序混乱并 且自身已处于名誉沦丧的边缘之时,世界各国急于找寻更有效的发展道路和发 展模式。总之,一个思想观念混乱的时代无法提供可被广泛接受的国际秩序理 念、发展模式等观念层次的国际公共产品。
*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通信作者及地址: 王双,上海市卢 湾 区 顺昌 路 622 号; 邮编: 200025; E - Mail: world1919@ 126. com。
① Hardin 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162,December1968: 1243-1248; Russett B M, Sullivan J D. Collective Good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utumn,1971,25 ( 4) : 845-865
16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4 期
注国家为何遵 守 或 违 背 国 际 协 议 的 问 题,大 多 数 研 究 都 集 中 在 跨 政 府 间 的 合 作。①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出现,国际公共产品概念又逐渐分化为区域性 和全球公共物品两类。
国际公共产品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当今世界 所关注的国际公共产品更加多元,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人类活动 的所有方面。
其三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实力的大国未能有效把握层出不穷的新的全球公 共产品的需求紧迫性及其变化形势。
约瑟夫·奈论述道,在美国公众看来,传统的三种国际公共产品包括国际稳 定、开放市场以及全球公共领域在美国的领导下达到了合理的协调。但美国在 国际新的公共领域领导———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濒危物种、外层空间的利用 以及虚拟的网络空间的管理等领域———却是失败的。他指出,美国还需在三个 新的公共产品领域作出贡献: 一是美国需要在国际合法性机制的维持与发展担 当领导并且解决除贸易和环境问题外的诸如武器控制、维持和平、人权和其他关 切; 二是美国需要将国际发展作为更优先的考虑; 三是作为一个具有压倒优势国 家,美国应该作为一个调和者和联盟的召集人来提供公共产品,避免屈从于诱 惑,让棘手的冲突恶化①。
然而正如一些学者指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还存在 诸如国内制度不完善、研究投入缺乏、国家形象、国家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的下降, 国家形象远未完美、文化贸易逆差以及缺乏软实力大战略等问题①,中国的软实 力仍不能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软实力的建设任重道远。
① Li Mingjiang. China Debates Soft Power.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08( 2) : 287-308
② Weiss T G. What Happened to the Idea of World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2009,53 ( 2) : 253-271
第4 期
王双: 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软实力
17
导下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难以为继。 其二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诸多新的国际全球治理难题的出现,国际社
① Keohane R O.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Krasner S 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NY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6; Gilpin R.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Mayer P,Rittberger V,Zurn M. Regime Theory: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s / / Rittberger V,Mayer P,eds. 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oject on Integrating National Economies Series. Washington DC. ,1994-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