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材)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0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永中中学邵朝进【文本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莎莉文老师以她的大爱和智慧,引领着迷航的海伦,驱散了黑暗和寂静,拉着海伦的手一步步来到温暖的阳光下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再塑生命的人》这样的记叙文,有了一定学习基础。

在生活经验上,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对老师们各有千秋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同的认识。

但海伦·凯勒是一个盲孩子,她的内心世界是黑暗的,对于这些,学生难以感知出来。

另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默读,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默读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个要求相对有点难度。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所做的事。

2.通过分析文中“我”有收获后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能体会莎莉文的形象。

3.通过品味文中重要语句,分析海伦成功的原因,能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学习海伦坚忍不拔的毅力。

4.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说说“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探究】【任务1】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哪些事,完成下列表【设计分析】:第三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全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莎莉文老师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感受“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 体会莎莉文老师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感受“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作者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 —1968),19世纪(国家)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着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美国的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她的主要着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背景链接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着作,最着名的是其自传《》。

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人,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精品】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新人教版1

【精品】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新人教版1

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理解、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4.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4.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的代表作。

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统编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截.然不同()感慨.()搓捻..()疲倦.不堪()绽.开()小心翼.翼()不求甚.解()争执.()混.为一谈()惭愧..()悔.恨()恍.然大悟()激荡.()奥.秘()油然.而生()捡.()拼凑.()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企.盼()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有所感触而慨叹。

()②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

()③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④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⑤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⑥领会;理解。

()⑦因受冲击而动荡。

()⑧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⑨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⑩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11盼望。

()○12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

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13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14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15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16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7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8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19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20所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

()○21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2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任务二:知作者1.作者名片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速读能力和从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及其对海伦的爱。

2.体会海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难点:品味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能欣赏到红花绿草,能够聆听鸟兽虫鸣。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去见证这个奇迹,去认识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海伦·凯勒,学习她写的文章《再塑生命的人》。

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3-4段,读后思考:在见到莎莉文老师以前的六年时间里,我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以前的生命状态:黑暗、迷茫、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渴望光明2、思考:写这些文字有何作用?层层铺垫,烘托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与后文我现在的生命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影响。

3、学生朗读11-13段,读后思考: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帮助下,我现在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现在的生命:拥有光明、希望、快乐、自由和幸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第 2 页第 3 页【知识链接】: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19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第一课时一、准备活动(一)初读课文、批注感知。

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

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银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搓捻:()繁衍:()迁徙:()遐想:()觅食:()激荡:()小憩:( ) 惭愧:()譬如:( ) 遨游:( )浸满:() 迁徙:()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美不胜收:()花团锦簇:()疲倦不堪:()2、解释词语:感慨:企盼:繁衍:迁徙: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小心翼翼:第二课时一、感悟内容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具体事物不求甚解:油然而生:恍然大悟:混为一谈:3、用心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再塑生命的人”在文中指的是谁?她“再塑”了谁的生命?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步骤:先独立思考和作答,后小组讨论,统一看法)1、梳理文章脉络,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

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些事?阅读文章,然后简要概括。

【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1887年3月3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

在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海伦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第 4 页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第1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三维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1.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二、人物介绍(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2.完成以下词语积累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譬.如()枝桠.()栖.息()小憩.()绽.开()搓捻..()..()疲倦.()小心冀冀惭槐..()..()觅.食()繁衍.()花团锦簇遨.游()迁徙.()企盼.()煎熬.()冥.思()B.解释以下成语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美不胜收:。

3.根据材料内容填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作者_________,她是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1964年获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是_________________,她的作品有《》、《》。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安妮•莎莉文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2.根据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前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截然不同”的变化,填写下面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10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难点;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

,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走近作者:
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国女、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19个月就因病致哑,失聪失明。

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完成了十四部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荣获“”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析字正音
搓捻
..()企.()盼繁衍.()迁徙.()
遐.()想觅.()食绽.()放惭愧(
...).
花团锦簇.()疲倦不堪.()截()然激荡.()
(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
迁徙:
繁衍: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感慨:
疲惫不堪:
油然而生:
3、自主学习,理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我”的感情在老师来之前以及在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断变化,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句。

(2)行文脉络: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
相识前:(1-5)
莎莉文老师(6-7)
相识:莎莉文老师(8-9)
“我”和莎莉文老师(10-13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__________的过程,赞扬了,表达了_。

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析人物形象——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
1、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用“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盼望
迁徙:迁移。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只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只不深入了解情况。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3.(1)安静的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

(1-5)
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3)认识事物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含蓄的照应文章的标题说明“沙利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表达了海伦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感激。

3.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