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积的末尾0的个数判断易出错。
误区点拨:(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和两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补上一个0,才是算式的结果。
有时会忘记补上这个0。
(2)乘数末尾没有0,但积的末尾却可能有0,如25×4=100;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易错点2:笔算乘法容易出错。
误区点拨:(1)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各个数位上的数相乘的结果对位容易出错。
(2)笔算乘法时,用乘数哪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个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在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时,结果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哪一位相乘结果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要加上这个进位数。
为了防止漏加,可以把进位数写在相应数位的右下角。
易错点3:估算时只用“四舍五入”法取整十数。
误区点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估算不能死板地用“四舍五入”法。
有时需要将乘数看大些,如估计需要多少钱时;有时也需要将乘数估小些。
这些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
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单位之间的换算。
误区点拨:(1)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因记不清单位之间的进率而计算错误。
(2)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应该乘进率1000;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应该除以进率1000。
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解决问题时数量关系不清。
误区点拨:(1)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常犯急于求成的错误,不能准确找出间接条件。
(2)从条件出发,思考能得出什么,再解决问题,或从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找出间接条件,再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计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时,运算顺序不正确。
误区点拨:(1)计算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或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不管算式中乘法、除法在前还是在后,常会错误地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2)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运算顺序,或者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计算它们。
易错点2:计算时漏写符号或漏写数。
误区点拨:1)在写算式时,容易漏写加减乘除符号,导致计算错误。
2)在计算过程中,也容易漏写数,导致结果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多检查几遍计算过程,或者使用计算器。
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读题不仔细,理解不清。
误区点拨: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因为读题不仔细,或者理解不清题意而导致答案错误。
2)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多读几遍题目,理解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并且画出图形或者列出算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
加法和减法以及乘法和除法都是同级运算,需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但是在两步式题中,比如乘法和加减法或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有括号,需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容易犯的错误是忽视运算顺序,先算看起来简单的步骤。
在解决混合运算式题时,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对于括号内的运算,不能以是否简便为标准,一定要遵循正确的运算顺序。
容易犯的错误是漏写括号或者不加括号导致运算顺序不符合题目要求。
在记忆大月和XXX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年中除了7个大月外就全部是小月,而忽略了2月的特殊性。
一年中有12个月,其中有31天的是大月,有30天的是小月。
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因此2月既不是XXX也不是小月。
判断闰年和平年时,公历年份如果不是整百数的,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就是平年。
公历年份如果是整百数的,则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比如2100年虽然是4的倍数,但不是400的倍数,因此不是闰年。
在转化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容易出现错误。
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下午时刻加12小时。
24时记时法转化成普通记时法时,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加上时间词,12时以后的时刻要加上时间词后再减去12时。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的A4格式可直接打印版本。
这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数学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助研究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随老师的讲解,还可以在复和自主研究时更加高效地回顾和消化所学内容。
希望《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能成为学生们研究数学的有益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二位数和三位数的认知及其大小的比较。
包括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章节主要涵盖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的乘法十位数与个位数相乘的结果都是两位数。
乘法运算可以使用列竖式进行计算,逐位相乘并逐位相加。
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乘法运算的变换。
两位数乘一位数先将十位数与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可以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乘法运算的变换。
两位数的除法将除数和被除数进行比较,从高位开始逐位进行除法运算。
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除数的位数,则商为0,余数为被除数。
可以利用乘法和除法的逆运算关系进行除法运算的变换。
三位数的乘法三位数的乘法运算可以利用列竖式进行计算,逐位相乘并逐位相加。
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乘法运算的变换。
三位数的除法将除数和被除数进行比较,从高位开始逐位进行除法运算。
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除数的位数,则商为0,余数为被除数。
可以利用乘法和除法的逆运算关系进行除法运算的变换。
实际问题本章节还包括了一些与乘法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应用乘法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重要的运算法则,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了数和计算、几何图形、时、空和物尺度、数据和图表等几个知识点。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1、数和计算: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表、乘法的概念和计算、除法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学会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乘法计算,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几何图形: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在平面图形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正方形、矩形、圆、三角形等形状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辨认。
在立体图形方面,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并区分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并能够简单计算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时、空和物尺度: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时间、周、月、年等时间的认识与计算,学生需要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空间,学生还需要学会简单的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国地图的认识和简单的方位的判断。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称量器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并学会简单物尺度的认识与计算。
4、数据和图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能够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简单的概率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总的来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主要涵盖了数和计算、几何图形、时、空和物尺度、数据和图表等几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在数学方面建立起一定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油!。
完整版)苏教版三下数学知识点

完整版)苏教版三下数学知识点1、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式子中同时包含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
2、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步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混合运算中的小数运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计算即可。
小数乘法:先把小数中的数位数相加,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最后进行普通的乘法运算即可。
小数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10、100、1000等倍数,使它们都变成整数,然后进行普通的除法运算,最后把商的小数点往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即可。
4、混合运算中的分数运算: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计算即可。
分数乘法: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然后把得到的积化简成最简分数即可。
分数除法:把除数倒数,然后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倒数,最后按照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运算即可。
5、混合运算中的单位换算:先把所有的单位都换算成同一种单位,然后按照普通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计算即可。
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平年有365天,2月有28天;闰年有366天,2月有29天。
每4年有3个平年和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而整百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前一年12月和后一年1月。
3、一年分为四个季度,分别是1、2、3月的第一季度,4、5、6月的第二季度,7、8、9月的第三季度,以及10、11、12月的第四季度。
6、各类节日包括元旦、植树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国际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和国庆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8年是69周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习题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习题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知识点(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二、经典例题1、一种连环画每套18本,售价72元。
一位售货员一天卖出56套这样的连环画,一共卖了多少元?一共卖出多少本?2、平湖小学的50位老师带领40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45人,电影院1860个座位够坐吗?3、三(1)班32位男同学和三(2)班23位男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
三(1)班男同学租了4条船正好全部坐满,还剩余下3条船,够三(2)班男同学用吗?三、随堂练习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1.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重8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除法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472÷4=118 472 ÷8=592.一位数除多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2位,不够商一0占位,除数当姐余当妹。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08÷2=104 315÷3=105 217÷3=71 3、0乘任何数都等于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 1 ) 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用遮0法,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再数数2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添在积的后面。
20×30 想2×3=6 20×30=600(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因数分别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再把两次乘出来的积相加。
24×32 想24×2=48 24×30=720 720+48=768 (3)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估第一个因数,也可以估第二个因数,还可以两个因数都估。
4 [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6、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第二单元年月日1 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一二月、11月)(4个)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
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8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 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8年是59周年。
(2008-1949=59) 8、计算天数[分月计算] 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90天,闰年91天,一个月最多四个星期,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91天一个月最多5个星期日,最少4个星期日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92天平年52个星期零1天,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闰年52个星期零2天。
平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天数一样91天,上半年:1、2、3、4、5、6月闰年第一季度比第二季度少1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不论哪一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天数一样92天,下半年:7、8、9、10、11、12月,三、四季度总比一、二季度多,无论平年还是闰年都是184天永不变。
下半年总比上半年多。
10小华到13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闰)年的()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平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平移。
汽车前行是()现象,车轮转动是()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拧水龙头、汽车方向盘的转动、旋转门的转动、开门、翻书、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打算盘、升国旗、光盘的放映、拉开抽屉、三第四单元乘法[本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应用。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连乘应用题。
38页第6题、39页第4题等。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5 ×4=20 5 ×8=40 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2 ×10=420 10 ×42=420第六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进率:1千米=1000米Mm cm dm m km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g kg t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圆形(无数条)、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四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单位“1”----- 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分数:把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者几份。
分数比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分子、分母相同就是整数1、分子是0的分数就是0.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如:100个桃子的五分之三是多少?100÷5×3=60(个)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用同一张纸分别去量比出它们的大小。
2.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3.教室的面积约是54平方米。
课桌的面积约是44平方分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4.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5.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生活中:指甲面的面积、物体按键面的面积、一个田字格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生活中:手掌面的面积,文具盒面的面积,粉笔盒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生活中:四个小朋友围起来的大小,讲桌面的面积,五六小黑板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6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7、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也就是数字末尾补两个0)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也就是数字末尾去掉两个0) 8、★86页思考题(动手分)9、 甲图形的面积比乙图形的面积大。
但是他们的周长相等。
10、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1、公式:(见表格)8、用20个1厘米的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用2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两种情况不一样)长 方 形 正 方 形 面 积 长×宽=面积边长×边长=面积周 长(长+宽)×2=周长 边长×4=周长边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 周长÷2 — 长=宽周长÷2 —宽=长周长÷4=边长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20÷2=10长+宽的和)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利用口诀解决问题)长宽周长面积长宽周长面积20 110 25 4第十单元统计1、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2、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2、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运动后人的脉搏会加快。
休息几分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起始格可以代表任何数。
(2)统计图有横轴、纵轴。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将所有数字相加,再除以人数,便能求出平均数。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先读写整数部分再写上小数点最后读写小数部分)读作要大写,写七作要小写。
4.5读作:四点五八点九写作:8.9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的加减法。
(1.数位要对齐2.小数点要对齐3.先加减小数部分,满十要向前前一位进1,最后加减整数部分)0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