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样例)

大庆师范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 基于VHDL自动售货姓名: 杨浩北学院: 物电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08级(2)班学号: 200801071425 日期 2011年5月24日—2011年6月4日指导教师:目录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1.1设计指标 (2)1.2设计要求 (2)2.系统方案论证 (2)2.1程序设计 (3)2.2模拟仿真波形 (4)2.3模拟仿真波形分析 (5)3实验总结 (5)4参考文献 (5)自动售货机设计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本设计要求使用VHDL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完成货物信息储存,进程控制,硬币处理,自动找零等功能,判断钱币是否够用,当投入一元五角时输出货物,当投入两元时输出货物并找五角钱1.1设计指标1. 有两种硬币:1元或5角,投入1元5角硬币输出货物。
2投入2元硬币输出货物并找5角零钱。
1.2 设计要求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Moore型状态机设计,完成自动售货机VHDL设计。
要求:有两种硬币:1元和5角,投入1元5角硬币输出货物,投入2元硬币输出货物并找5角零钱。
状态定义:S0表示初态,S1表示投入5角硬币,S2表示投入1元硬币,S3表示投入1元5角硬币,S4表示投入2元硬币。
输入信号:state_input (0)表示投入1元硬币,state_input (1)表示投入5角硬币。
输入信号为1表示投入硬币,输入信号为0表示未投入硬币。
输出信号:comb_outputs (0)表示输出货物,comb_outputs (1)表示找5角零钱。
输出信号为1表示输出货物或找钱,输入信号为0表示不输出货物或不找钱。
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得到状态转换图如图所示。
状态S0、S1、S2、S3和S4;输入state_inputs(0,1);输出comb_outputs(0,1);输出仅与状态有关,因此将输出写在状态圈内。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时钟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院: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刘柳指导教师:楚岩课设时间:2009年6月21日—2009年6月26日一摘要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诸如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启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的自动启用等。
这些都是以数字时钟作为时钟源的。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目前,数字钟的功能越来越强,并且有多种专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供选择。
经过了数字电路设计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特别经过了关于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设计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能力,借由本次设计的机会,充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一个有时、分、秒(23小时59分59秒)显示的电子钟2.该电子钟具有手动校时功能三方案论证与选择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
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的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
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
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
“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
“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
此时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到数字显示器,使“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计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电路的组成原理;2. 学会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如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3. 掌握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常见编码和译码方法,了解数字显示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数字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与仿真;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完成数字电路的搭建和测试;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项目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数字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倡导绿色消费。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数字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逻辑基础:逻辑函数、逻辑门电路、逻辑代数及化简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2.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组合逻辑电路3. 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时序逻辑电路4. 数字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流程、仿真软件使用、简单数字电路设计实例。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字电路设计5. 数字显示技术:LED显示技术、LCD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第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电子1412姓名:孙玮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电子1412 学号:14200106214姓名:孙玮指导教师:潘欣裕2016年07月03日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电子1412姓名:孙玮一、基础部分(共55分,利用下列芯片,构建出具有验证其逻辑或时序功能的系统,实现仿真电路,并附详细参数计算及说明)1.1、基于74138、74148编码、解码系统。
(10分)图1图2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电子1412姓名:孙玮图1为编码器电路,图2为解码器电路。
他们的逻辑转换表如下所示。
图3图4 74HC148在S=0电路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允许I0~ I7当中同时有几个输入端为低电’’平,即有编码输入信号。
I7的优先级最高,I0的优先级最低。
当有多个输入时,编码器只’’’会对优先级最高的进行编码,优先级较低的不会进行编码。
当出现Y2、Y1、Y0都为0时,’’’可以用Ys和Yex的不同状态来区分。
只有当S为0时。
编码器才会工作,不为0 时,编码’’器不工作,输出均为1。
有输入时Ys为1,Yex为0,当使用两片接成16-4编码器时,第一’’片的Ys连到第二片的S。
’’ 74HC138只有当S1=1,且S2=S3=0时才会工作。
数据由S1段输入,由A2A1A0来确定输出口,所以S1成为数据输入端,A2A1A0为地址输入端,以反码输出。
将73HC148的输出作为74HC138的地址输入可以实现完整的编码解码电路。
’’’1.2、基于74161或74160的计数电路。
(10分)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电子1412姓名:孙玮图5 图5所示为基于74HC161的计数电路。
该电路是由两片74HC161级联实现的256进制计数器。
完整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3篇

完整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场景,掌握各类数字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实现3. 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使用方法4. 数字电路的应用场景及其实现方式三、教学重点1. 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实现3. 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使用方法四、教学难点1.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其实现方式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示范法3. 实验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现代科技产品离不开数字电子技术?2. 理论讲授2.1 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是以数字信号为信息载体的电子技术,也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数字信号是由一系列固定幅度的脉冲构成,与模拟信号不同。
数字电路利用固定的电子元器件来处理、传输和存储数字信号。
数字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控制、测量等领域。
2.2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实现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常见的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各种逻辑门的逻辑功能可以实现所有的逻辑运算,因此能够完成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
2.3 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使用方法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包括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
这些元器件具有高速度、高可靠性、小尺寸、低功耗等特点,可以满足数字电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3. 实践操作实际操作是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电路原理和应用。
3.1 逻辑门电路实验请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搭建方法和实现原理,并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逻辑运算。
3.2 数字电子元器件实验请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数字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元器件选择和搭配实现复杂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学会分析常见的数字电路,如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掌握数字电路的绘图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并解读数字电路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搭建简单的数字电路并进行调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数字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数字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数字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其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数字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字电子技术概述2. 数字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的类型、功能及真值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3. 触发器与计数器:触发器的种类、工作原理与应用,计数器的设计与功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 触发器与计数器4. 数字电路绘图:逻辑符号、连接方式及绘图规范,能够正确绘制数字电路图。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字电路绘图5. 数字电路实践:搭建简单的数字电路,进行调试与优化,分析实际应用案例。
数电课程设计(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设计题目:血型遗传分析电路院系:指导教师:专业:学号:姓名:年月日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第一章设计目的1.本实验设计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培养学习专业知识能力。
2.通过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的设计,使学生在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参数选择、电路制作、系统调试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具有进一步发挥的余地。
3.根据遗传学中血型遗传规律,设计一种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
使用时,只要按钮输入一组父母的血型,仪器能立即显示出子女可能的血型第二章设计要求1、根据电路设计指标的要求,本次设计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考虑由常用的TTL集成电路设计,由译码电路、按钮控制输入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等组成,用探针作为显示指示灯,显示子女的可能的血型。
图1 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设计方框图方案: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由两片74LS138译码器,若干与非门完成;方案材料表序号元器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 3,8线译码器74LS138D 22、方案要经济实惠,还要更加直观方便的实现电路的功能,元件尽量少,连线布置更简单,维修方便。
第三章总体方案本设计用两片74LS138 线译码器以及逻辑门设计了一种血型遗传分析电路,电路中用单刀双掷开关控制输入端的高低电平来表示父母的血型情况,用灯泡的亮灭代表子女的可能的血型。
实现了输入父母血型就可以实现子女可能血型的设计。
通过用multisim的逻辑电路的仿真成功完成了电路测试。
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总原理图如图所示:图2 血型遗传电路原理图其主要功能为实现血型遗传规律的电路设计,电路主要由单刀双掷开关、3,8线译码器、与非门、探针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AB 代表父亲血型,CD代表母亲血型,则一共有16种血型配对的可能,所以本实验采用两片74LS138(译码器)级联,可完成4输入16输出功能血型配对真值表如下:在电路设计上,我们从子女的血型可能性入手,设计输出六组信号,每一组代表在父母的血型影响下孩子可能出现的血型根据设计指标中提供的血型配对表格,可多得到以下结果:实验电路图中对应的 ProdeX1 代表——B型和O型。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册
班级:
姓名:
学号:
唐山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2年3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五)
实验名称555定时器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
姓名合作者
实验人
学号实验小组第组
实验性质□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
实验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一.555型集成时基电路芯片介绍见实验指导书
二.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
按下图连线,输入信号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预先调好v S的频率为1KHz,接通电源,
逐渐加大vs的幅度,观测并绘出输出波形,同时测绘电压传输特性,算出回差电压△U。
vo
vi
三.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
按下图接线,用双踪示波器观测v c与v o的波形,测定频率;并绘制出vc、vo波形。
vc
t
vo
t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六)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七)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八)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九)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十)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十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光控计数器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指导老师:***2012年6月5日一、设计课题光控计数器给定主要器件:555 4片 74LS74 1片74LS191 2片 74LS478 2片数码显示器 2只二、设计任务设计一个主要利用光线的通断来统计进入实验室人数的光控计数器。
三、设计要求本设计主要是利用光线的通断来统计进入实验室人数。
要求设计两路光控电路,一路放置在门外,另一路设置在门里,当有人通过门口时(无论是进入或走出房间),都会先触发一个光控电路,再触发另一个光控电路,要求根据光控电路产生触发脉冲的先后顺序,判断来人是进来还是离开实验室,当有人进入时实验室时令计数器进行加计数,当有人离开时实验室进行减计数。
要求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容量为99人,并用数码管显示数字。
四、设计分析与设计过程根据设计任务及设计要求,我们可以将该光控计数器分为五个部分:光控电路、触发脉冲、加减计数、显示译码和数码显示,其工作原理框图如下:光控电路触发脉冲加法计数显示译码数码显示数码显示手动复位光控电路触发脉冲减法计数发挥部分蜂鸣器首先由光控电路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由555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和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触发脉冲,输出计数脉冲信号。
再通过计数器和译码器,在数码显示管上显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实现自动计数的功能。
具体原理图请见附录。
各模块分析如下:一:光电转换电路由左边电路图可知,该模块(光电转换电路)是由两个施密特触发器和两个单稳态触发器组成,且上下对称,电路结构完全相同。
光敏电阻处于光照时,电阻阻值较低,单稳态输出低电平。
当遮住第一个光敏电阻光时,电阻升高,单稳态触发器输出高,进入暂稳态,维持1.1s (维持时间:Tw=RCln3 = 1.1s )。
施密特触发器一个555定时器芯片、R1(阻值40欧左右)、RG(光敏电阻),当RG有光照时,电阻下降。
随之,TH端电压下降,输出端3口输出高电平。
反之,RG弱光时,电阻升高,TH端电压升高,3输出低电平。
单稳态触发器也是由555定时器组成,当从施密特触发器3输出,单稳态触发器2(TR)输入高电平,3端立刻输出低电平。
随之,当2输入低电平,3随即输出高电平。
然而,当2马上输入高电平时,3输出将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暂稳态。
二:时序控制电路时钟控制器:由74LS74和两片与非门构成,结构简单,但作用相当大,其控制后面的191计数芯片的运作。
当上端3输出由低到高的电平,高电平维持1.1s,在其维持的时间段中,给下端3输入一由低到高的电平,给D触发器CP一上升沿。
这时,D触发器工作Q′=D′=0,同时两与非门的输出由低到高变化,给了下一模块一上升沿。
电路如下所示:三:计数及数码管显示部分该部分电路如下所示:当14(CP)来上升沿时,191(1)开始计数,分为两种情况,U′/D输入为0,则进行加法计数,U′/D输入为1时,进行减法计数。
同时,2和7接与非门,输出端接置数端LD′和191(2)CP,191(1)的2和7输出1时,(2)CP为0,下一状态为1,上升沿到,进位计数两个译码器和两个数码管用于接收计数脉冲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单独的信号输出并显示。
当47译码器3端接地,数码管全部显示。
五,调试过程及调试结果分析调试过程及步骤为了更有效的检测电路连接的正确性,本次设计性实验采取了边连接边测试的方法,总共测试了三个部分,及上面所述的三个模块。
一:光电转换电路部分该部分主要测试电路中涉及到的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D触发器。
施密特触发器的测试:按图接好电路,接通电源,将3端接到发光二极管。
对光敏电阻进行光照处理,二极管为暗,V o为低电平,进行遮光后,二极管依然处于暗的状态,分析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特性,2、6端的电压一直大于2/3Vcc 。
电位器R1阻值过小,通过调节电位器R1的大小,光敏电阻受光照时,电阻下降,二极管为亮,遮光时,二极管变暗,延迟时间合适,施密特触发器调试完成。
第二个触发器的调试,同上述操作。
单稳态触发器的测试:按图接好电路,将2端输入稳定的可控高低电平,对3端接到发光二极管测试。
当2端输入高电平时,3输出低。
2端跳变到低电平,3端输出高,同时延迟1.1s。
表示单稳态触发器调试良好。
第二块单稳态触发器,同上述操作。
调试完成后,将其与施密特触发器按图连接。
然后对光敏电阻进行光照与遮光处理,观察单稳态触发器第3端输出,与调试结果相同,则正常。
二:时序控制电路部分该部分用到了D触发器与与非门,因此必须检测他们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D触发器与与非门测试:D触发器的1、4端输入高电平信号,检测Q`=D`。
与非门按有“0必出1,11为零”的原则检测。
检测完成后,将其接入电路。
三:计数及数码管显示部分按图连好电路,将191芯片5端连接可靠的高低电信号,第一片191芯片14端输入单脉冲,观察数码管显示结果,当5端输入高电平时为减法,5端输入低电平时为加法。
调试完成后,按图将其接入总电路。
调试结果分析1:对光敏电阻进行光照和遮光处理时,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端未出现变化,经过反复调试,发现施密特触发器的R1电阻阻值选择不合适,调整为68KΩ后,输出结果明显,延时正常。
但虽然能够输出正常结果,效果却时有时无,经过检查后认定这是光敏电阻不够灵敏的缘故。
经过老师指导,与对光敏电阻的研究,我将光敏电阻稍稍拔高一些,发现灵敏度果然提高不少。
2:计数部分调试时,将191芯片5端不论接高电平或低电平都只做减法运算,对5端输入高低电平检测时均为可靠的高低电平,但对芯片引脚进行检测时发现始终为高电平,得出结论为引脚与面包板接触不良导致引脚悬空,因为此芯片为TTL芯片,引脚悬空为高。
3:对计数部分进行调试时,发现数码管不能正常显示数字,将47芯片的3脚可靠接地后未出现数字8,得出结论数码显示管已经损坏。
后来换了一个数码管发现,其中显示个位的数码管显示数字相反,不符合常规,检查后发现是数码管装反了。
拔出数码管重新连线后,问题得以解决。
4:进行功能检测时发现数码管显示数字时没有按照要求的显示,而是乱码,经过对电路重新检查,发现在时序控制电路模块中的两个与非门没连接在一起。
连接后,电路得以解决。
5:连好电路后,连接电源处理时。
发现每当负极接地时,试验箱的所有发光的二极管的亮度减半,光控计数电路不工作。
经指导发现面包上的正负极相连,将电源和地都确认可靠接电源和地后,解决该问题。
六,设计心得与体会数字电路的设计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提升对数电课上知识的理解,并能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调试过程是痛苦的,调试电路是需要非常强的理论作为基础的,但也是最能提升能力的部分,只有通过亲自调试电路,发现电路存在的问题,思考产生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加深对自己设计电路的认识。
在摸索电路问题所在及调试其功能时,学到了很多技巧。
同时,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
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因此在调试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宝贵的,会终生受用。
经过三天的实验,使得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例如,通过本次实验我对74SL74、74LS47、74LS191、74LS00、555等芯片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增加了对电路的分析,连接,调试,错误分析等能力,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虽然已经有设计总电路图,但实验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问题,反复检测电路,其过程相当烦琐,可能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调试,却仍未发现问题所在。
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都抱着积极的心态,专注于电路的调试和纠正,不断的探索,认真的体会实验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其中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自认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一些常见问题是平时提及过的,但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却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还体会到耐心,与坚持、毅力的重要性。
在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时序控制电路的连接及电路的细节设计上,时序控制电路所用到的四个与非门,仅仅在两片芯片上,连接时要特别注意分清各个管脚。
经过查找资料并仔细比较分析其原理以及可行的原因,使整个电路可稳定工作。
课程设计过程中,我还深刻的体会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可能相当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未免有点灰心,有时还特别想放弃,此时更加需要静下心,查找原因。
此外,团队精神和老师的指导对我本次课题的完成也是相当重要。
总体来说,这次实习受益匪浅。
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收获颇丰。
最后,感谢邓文娟老师在电路调试过程中给予的真诚指导和帮助。
七,附录(1)元器件清单试验箱(含面包板) 1块NE555 4片74LS74 1片74LS00 1片74LS191 2片74LS47 2片数码管(共阴LED数码管) 2个光敏电阻 2个电阻:10K欧姆 2个电位器:50欧姆 2个瓷介电容:0.01µ F 4个电解电容0.01µF 2个(2)电路设计总图(3)电路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