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学)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简单枚举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简单枚举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简单枚举(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简单枚举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简单枚举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练习题,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目录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第三讲乘法的巧算第四讲配对求和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第七讲数图形第八讲分类枚举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第十讲填数游戏第十一讲算式谜(一)第十二讲算式谜(二)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第十八讲推理第十九讲循环第二十讲最大和最小第二十一讲最短路线第二十二讲图形的分与合第二十三讲格点与面积第二十四讲一笔画第二十五讲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第二十六讲上楼梯与植树第二十七讲简单的倍数问题第二十八讲年龄问题第二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第三十讲盈亏问题第三十一讲还原问题第三十二讲周长的计算第三十三讲等量代换第三十四讲一题多解第三十五讲总复习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

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

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

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

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

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

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

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

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教)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教)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第30讲-一题多解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S 归纳总结教学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授课日期及时段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解析】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

所以,一共有:8×2+6×2=28棵。

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综合算式:1800×(60÷15)=1800×4=7200(个)。

方法三: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设1小时能打字x个。

x∶60=1 800∶15x=x=7200答:1小时能打字7 200个。

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解析】方法一:先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再求航行270千米需要几小时,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108÷4=27(千米)270千米需航行多少小时?270÷27=10(小时)共需多少小时?10+4=14(小时)综合算式:270÷(108÷4)+4=270÷27+4=10+4=14(小时)。

小学奥数三年级奥数30移多补少

小学奥数三年级奥数30移多补少

例4、小方有15支蚕宝宝,给小 明3支后两人的蚕宝宝同样多了, 小明原来有多少支蚕宝宝?
பைடு நூலகம்
例5、有甲乙两筐西瓜,从甲筐 取出4个放到乙筐后,甲筐还比 乙筐多3个西瓜。原来两筐相差 多少个西瓜?
例6、有个两层的铅笔盒,共放 了12枝铅笔,从上层拿出2枝放 到下层,两层的铅笔就同样多了。 原来下层有多少枝铅笔?
例7、红盒子里有52个玻璃球, 蓝盒子里有34个玻璃球,每次从 多的盒子里拿3个玻璃球到少的 盒子里,拿几次才能使两个盒子 里的玻璃球个数相等?
例8、书架的上层有25本书,下 层有27本书,爸爸又买来10本书, 要怎样放才能使两层的书同样多?
• 练习:1、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后两人的铅笔同 样多了,哥哥原来比弟弟多几支铅笔?
移多补少
例1、小华有10张图片,小红有6张图 片,小华给小红几张后,两人的图片 同样多?
例2、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玻璃 球,哥哥比弟弟多10个,要使两 人的玻璃球同样多,哥哥应该给 弟弟几个?
例3、两棵树上各有一些小鸟,如 果从第一棵树上飞出4只小鸟到第 二棵树上,两棵树上的小鸟就同 样多了,原来两棵树上相差多少 只小鸟?
• 2、明明有12块糖,给妹妹3块后两人的糖同样 多,妹妹原来有多少块糖?
• 3、甲借给乙2本书后,两人的书就同样多了。 乙原来有10本书,甲原来有多少本书?
• 4、有甲乙两堆萝卜。如果从甲堆拿出9个放到 乙堆,甲堆比乙堆还多2个,原来甲堆比乙堆多 几个萝卜?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拓展孩子思维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拓展孩子思维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拓展孩子思维第一讲:错中求解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做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2、XXX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3、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题目时,把某数乘以3加20,误看成某数除以3减20,得数是72,某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是多少?4、XXX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以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呢?5、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做2,乘得结果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几?16、XXX在做一道两位数乘法时,把乘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5,乘得的结果是875,正确的结果是805,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多少?7、XXX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37当作173,结果商比正确结果大了4,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8、XXX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比原来少9,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9、XXX和XXX同时做一道被减数是四位数的减法时,XXX计算时在这个四位数的左端错添了一个5,而XXX在这个数的右端也错添了一个5,结果两人所得的差相差,求这个四位数。

10、把3写在某个三位数的左端得到一个四位数,把3写在这个数的右端也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是1071,求这个三位数。

2第二讲用对应法解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2、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3、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要多少元?4、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公斤,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公斤,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几何公斤?5、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几何只?36、XXX和XXX共12岁,XXX和XXX共17岁,XXX 和小名共13岁,三人各几何岁?7、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

小学三年级奥数试题集锦六(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试题集锦六(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试题集锦六(含答案)第一讲速算与巧算1.用简便方法求和:①536+(541+464)+459 ②588+264+148③ 8996+3458+7546 ④567+558+562+555+563解答:① 536+(541+464)+459=(536+464)+(541+459)=2000② 588+264+148=588+(12+252)+148=(588+12)+(252+148)=600+400=1000③ 8996+3458+7546=(8996+4 +(3454+7546=9000+11000(把3458分成4和=9000+110003454)=20000④ 567+558+562+555+563=560×5+(7-2+2-5+3)(以560为基准数)=2800+5=28052.用简便方法求差:① 1870-280-520 ② 4995-(995-480)③ 4250-294+94 ④ 1272-995解答:① 1870-280-520=1870-(280+520)=1870-800=1070②4995-(995-480)=4995-995+480=4000+480=4480③4250-294+94=4250-(294-94)=4250-200=4050④ 1272-995=1272-1000+5=277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① 478-128+122-72 ② 464-545+99+345③ 537-(543-163)-57 ④ 947+(372-447)-572解答:① 478-128+122-72=(478+122)-(128+72)=600-200=400② 464-545+99+345=464-(545-345)+100-1=464-200+100-1=363③ 537-(543-163)-57=537-543+163-57=(537+163)-(543+57)=100④ 947+(372-447)-572=947+372-447-572=(947-447)-(572-372)=3004.计算下面各题:①23×1010101 ②4568×100010001③72×125 ④45×99 ⑤75×36解答:①23232323 ②456845684568 ③9000 ④4455 ⑤27005.计算下面各题:①77×83 ②56×64③134×73 ④9×11×101解答:①6391 ②3584 ③9782 ④99996.计算:9×17+91÷17-5×17+45÷17.解答:9×17+91÷17-5×17+45÷17=9×17-5×17+91÷17+45÷17=(9-5)×17+(91+45)÷17=4×17+136÷17=68+8=76第二讲数列求和1.求首项是5,末项是93,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的和。

三年级奥数专题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计算提高(学生版)

三年级奥数专题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计算提高(学生版)

学科培优数学等差数列的认识和计算提高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

要求学生熟记等差数列各个公式,并在公式中找出对应的各个量进行计算。

知识梳理一、等差数列的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注:一般情况下,等差数列是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有时会出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此时可以改变数列顺序,从而让数列变为从小到大,并避免出现公差小于零的情况。

二、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通项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平均数公式:平均数=(首项+末项)÷2注:第一个公式中,有时会遇到求中间项、而非末项,此时可以截取一个新的数列,把该项作为“新的末项”,即可继续用此公式。

三、重点难点解析1.找出题目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2.必要时调整数列顺序。

四、竞赛考点挖掘1.找到数列规律。

2.适当调整数列顺序。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2,5,8,11,14……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串数,第21项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计算1+2+3+4+5+6+7+8+9+10+11+12【试题来源】【题目】计算11+12+13+14+15+16+17+18+19【试题来源】【题目】计算100+99+98+97+96+95+94+93+92+91+90【试题来源】【题目】把比100大的奇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其中第21个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第9项等于131,第10项等于137,这个数列的第1项是多少?第19项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体育课上老师指挥大家排成一排,冬冬站排头,阿奇站排尾,从排头到排尾依次报数。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二)三、乘法分配律数学智慧园(一)四、等量替换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七、和差问题数学智慧园(二)八、图形空格填数九、归一问题十、和倍问题十一、差倍问题数学智慧园(三)十二、两积之和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30讲-一题多解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例3、 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例9、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例1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
(Summary-Embedded)——归纳总结
名师点拨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学霸经验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