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

°C010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姓名 班级【要点1】物质的三态1.水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冰、雪、霜、雹_,液态有_水、雾、雨、露_,气态有水蒸气_。

2. 通常情况下,所有物质一般都有三态: 。

【要点2】酒精灯的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a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_____加热。

b 、绝对____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____禁止盖灭,不能吹灭。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______盖灭。

【要点3】温度1. 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

云、雨、露、雾、霜、雪、雹就是水的状态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 有关。

2. 温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要点4】温度计1.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测量的。

(测温液体是水银、酒精、煤油。

)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看清、四要、一不)(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________(测量范围)、________(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____。

(3)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_________。

3.操作过程:(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等温度计的系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5)取出温度计 (6)整理器材【例题1】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

图21020℃℃3837(a)(b)【例题2】下列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请你将正确的实验顺序填写在横线上A. 取出温度计B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C. 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D .估计被测水的温度E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例题3】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

《第二章_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二章_物态变化》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1.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A.物质的三态(2)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器具.①如右图所示,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内焰和焰心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只有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②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因为倾斜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着火.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使灯焰与空气隔绝,绝不能用嘴去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人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④灯帽应竖直放在桌上,防止滚动.不用的酒精灯应盖严灯帽,否则,不但酒精容易挥发,而且由于酒精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酒精变稀.⑤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温度①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物体较热,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温度较低.②单位:摄氏度(℃)摄氏温标是以l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时℃,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在这两个温度点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为l℃.D.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它的构造为一根内径很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管外壁上标有均匀的刻度.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使用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离开被测液体,要待示数稳定相平.(1.估 2.看 3.选 4.测 5.读 6.记) (2)体温计(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的原理与常用温度计相同.它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由于它的玻璃泡和直管连接处有一段非常细且弯曲的缩管,当管内水银遇冷收缩时,缩管将两处水银分开,使管内水银无法自动回到玻璃泡里,所以它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下,使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2.汽化和液化 A.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②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③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致使未能汽化留下的液体和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④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2)沸腾①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沸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越高.③液体沸腾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之比较B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1)气体液化时会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的方法还不能使之液化,还必须使之降到一定的温度(临界温度),才能设法使之液化.不同气体的临界温度不同.临界温度高的气体,在常温下对它们稍加压缩就可以液化;临界温度低的气体,要使它们液化,要有很高的低温技术.3.熔化和凝固 A.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B.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如冰、萘、食盐、海波、明矾和各种金属等;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2)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熔点是晶体的物理属性之一.(3)晶体熔化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熔液凝固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C. 熔化、凝固的应用和防止示例(1)应用①冷冻(使水凝固)食品可以保鲜;②冬天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水降温放热和凝固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③高烧病人利用冰袋中的冰熔化吸热以降温;④夏天吃冰棒,由于冰棒熔化吸热,人感到凉快;⑤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塑料盆;⑥家用电器修理工先用电烙铁将焊锡熔化在焊接处,然后让其凝固.(2)防止①夏天为防止公路面上沥青熔化影响交通,可向公路面上洒水以蒸发致冷;②冬天为防止路面上的积水凝固影响交通,可及时清除积水,也可向水中撤一些盐以降低凝固点;③冬天为防止水管中的水凝固而冻裂水管,可在水管外面缠绕草绳以保暖;④冬天为防止汽车散热管中的水凝固而影响散热,可在水中加一些酒精以降低凝固点.4.升华和凝华 A. 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放热.B.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这些是升华现象.冰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既可先液化后再凝固成冰,也可以直接凝华成霜.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灯泡发黑,这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C人工降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是种常用的致冷剂,它无副作用,可用来冷藏食品,制造舞台白雾和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干冰会很快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利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讲义)教学内容:温度的测量;三类物态转换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类物态转换知识梳理: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比如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的转变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温度的测量进行学习。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物体温度高,冷物体温度低。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 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摄氏度。

例题:(1)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温度:令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

(2)下面对0℃的说法正确的是()A、0℃是指没有温度。

B、0℃是指最低的温度。

C、0℃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无法确定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到“两看清,一注意”。

①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②使用温度进行测量时,要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了,再来读数;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 ③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例题:(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内颈细一些B.玻璃管内径粗一些C.玻璃泡容积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2)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杯中少许,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有问题,请你把它找出来()A、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放在水中读数(3)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 B.-6℃.C.6℃ D. 16℃(4)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刚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里提出, 数。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 、、;(2)三态的特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书本、课桌等;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如空气、氧气等.(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叫作物态变化.2.温度(1)温度的含义:表示物体的.(2)摄氏温度①单位: ,符号: ;②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3.温度的测量(1)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和;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和.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3)体温计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的状态从态变为态的过程,汽化需要热量;(2)两种方式: 和;(3)实例:湿衣服晾干、额头擦酒精降温等.2.蒸发(1)定义:只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它在温度下都能发生.(2)影响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和有关.3.沸腾(1)定义: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2)条件:温度达到沸点、;(3)现象: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4)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4.液化(1)定义: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液化需要热量;(2)方法: 和.(3)实例:烧水时壶嘴的白气、雾和霾的形成等.考点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热量;(2)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热量.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点(或点),如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3.熔化和凝固规律(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2)凝固规律: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不断热,温度;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时,不断热,温度.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升华,升华需要热;(2)实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碘变成碘蒸气等.2.凝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凝华,凝华需要热;(2)实例:冬季的霜、窗户上的冰花、雾淞等.考点五水循环1.自然界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收热量的的三个过程是、、.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放出热量的过程是、、.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2.如图所示,方框内是水处于三种状态时的名称,请根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温度与温度计.例1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例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乙是稳定时的温度计示数,那么液体的温度是℃.【技法点拨】(1)对于温度的估测:应熟记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物体的温度值以及常见晶体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沸点.要多注意日常积累.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人适宜的洗澡水温度是40℃左右,南京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为40℃左右,冬天的最低气温是–10℃左右,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5℃.(2)对干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然后看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最后从零刻度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即是温度计的示数.若温度计的零刻度没标记,则让液柱变静为动来判断温度值是“零上”还是“零下”.若刻度值随液柱的升高而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值,否则为“零下”温度值.重难点二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例3(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例4(2018.盐城)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技法点拨】(1)物态变化的判断①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②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2)吸、放热情况的判断①根据物态变化判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②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沿固态→液态→气态的方向变化是吸热过程;沿气态→液态→固态的方向变化是放热过程.(3)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以及吸、放热的情况,具体如图所示:重难点三物态变化图像例5 ( 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同时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 min,甲比乙吸热多B. 4~8 min,甲不吸热C. 0~10 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 0~10 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技法点拨】表1水的沸腾图像表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重难点四 生活现象的分析例6 ( 2017·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探究·常考实验实验一 观察水的沸腾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最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4)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加大酒精灯的火焰,选用初温较高的水,给烧杯加盖子,减少水量;(5)水开始沸腾的判定: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如图所示);(7)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排除偶然性;(8)绘制温度一时间图像;(9)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判断沸点;(10)根据沸点判断当地的大气压;(11)实验中产生的“白气”的状态及其成因;(“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例1(2016·泰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 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选填“C”或“D”)图;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二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量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选用微小颖粒的固体: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5)水浴法加热:使固体受热均匀;(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7)绘制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的状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盘的变化关系: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非晶体则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例2( 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里“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蔡在AB段状态的萘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干”)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分类练习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 2016·扬州)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2. ( 2017·苏州)如图,温度计示数是℃.考点2 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及吸热、放热3. ( 2017·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 )A.熔化B.液化C汽化 D.凝华4. ( 2018·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5.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6. ( 2018·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7. ( 2016·南通)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 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D.寒冬,滴水成冰8. ( 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9. ( 2018·南京)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10. (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温度.11. (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12. (2016·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顺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考点3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3. (2018·泰州)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考点4 固体熔化、凝固特点14. (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 )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15. (2015·常州)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6. (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态,此过程中物质(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17. (2018·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0~2 min升温比5~10 min快,原因是.(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回答一点即可).考点5 物态变化综合题18.(2015·宿迁)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9. (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再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 (1)固态液态气态(3)另一种状态2. (1)冷热程度(2)①摄氏度℃②冰水混合物水沸腾时3. (1)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充分接触容器壁容器底稳定相平(3 ) 35℃~42℃0.1℃可以考点二1. (1)液气吸收(2)蒸发沸腾2. (1)表面任何(2)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3.(1)内部表面(2)继续吸热(4)高4. (1)气液放出(2)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考点三1. (1)固液吸收(2)液固放出2.(1)熔凝固3. (1)吸不变吸升高(2)放不变放降低考点四1.(1)固气吸2. (1)气固放考点五1.熔化汽化升华增加凝固液化凝华减少2.如图所示突破·重点难点例1 D 例2 D -9例3 A 例4 D例5 C 例6 D探究·常考实验例1 (1)A(2)68(3)①99 ②C③如图所示例2 (1)80(2)液态(3)小于(4)萘的质量太小分类练习1.D2. 363. B4. D5. C6. D7. D8. B9.D10.液化放出降低11.吸收熔化12.升华熔化凝华13. (1)乙(2)自下而上(3)99 小于移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14. C 15. D16晶体液吸收17. (1)-2(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 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18.C 19.A。

期末复习《物态变化》(第二章)

期末复习《物态变化》(第二章)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一)、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⑴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步骤:a、估:;b、选:;c、放:;d、读:;e、记:。

常见温度计的种类:。

体温计的最小分度为,量程为,读数特点为。

⑶摄氏温度:0 ℃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

100℃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常见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人体最舒适的温度;以及本地区冬天气温约;夏天平均气温约。

(二)、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1)完成下列框图:(前面括号填物态变化名称,后面括号填吸热还放热)a、放在衣橱中樟脑丸越来越小;b、寒冷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c、夏天,刚才冰箱里取出来的冰棍会冒“白气”;d、春天,河中的冰块消融;e、洒在地上的水变干;f、倒在模具的铁水变成铸件;g、大自然中的雾、露形成;h、严寒的冬天,雪、霜的形成。

(2)熔点和沸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冰的熔点是,只要冰达到熔点就能熔化吗?。

还需要的条件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只要水达到沸点就能沸腾吗?。

还需要的条件是。

我们在街上常常能吃到炸得香香的、脆脆的油炸食品,是因为油有较高的(选填“熔点”、“凝固点”、“比热容”、“沸点”)(2)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其熔点和它的凝固点温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冬天的雪天,为了防止路面结冰,交通部门常在路上的洒盐,是因为洒盐可以凝固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把-5℃的冰放在20℃房间里,冰能否立即熔化?为什么?把一块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它能否熔化?为什么?图1 (3)蒸发和沸腾:比较 蒸发 沸腾不同点 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条件 发生剧烈程度影响快慢的因素 /相同点 物态变化 吸、放热方式(4)使气体液化气的方式有 和 ;家里面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利用 方式使液化气变为液态储存在液化气罐中的。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注:水蒸气是气态的,是肉眼看不见的。

“白气”和“雾”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能看见。

3、其它物质也有三态如:液态铁水、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等。

4、物质的状态与什么有关物质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

5、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标(C):单位:摄氏度℃(瑞典摄尔西斯)3、摄氏度的规定:(1)0℃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2)100℃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1℃的规定: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注:①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就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是不可靠的。

②任何物体都有温度,不能说0℃的物体没有温度。

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测量的工具: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2、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1)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测温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3)温标:C 表示摄氏温标,单位为:摄氏度(℃)(4)使用: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5)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注:①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液体有酒精、煤油和水银等,根据比较被测液体温度和玻璃泡中测温液体的沸点或凝固点,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原则:不能让测温液体汽化或凝固。

②温度计读数要看清是零度以上还是零度以下,因为温度计上的数字是不标正负的,液面与0刻度间有液柱,则温度为零上;若液面和0刻度间没有液柱,则温度为零下。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

导学提示例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问题。

变式是体温计的使用特点第二章《物态变化》学习目标: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一、【自主学习】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二、【课堂导学】【例1】小虎用一只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右图所示。

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①;②。

后经改正,得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则温度为℃。

【拓展变式】如右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在不甩的情况下,用这支体温计先后测量实际体温为38 ℃、37.5 ℃两位病人的体温,则前后两次的示数分别是()A、38℃、37.5℃B、37.5℃、38℃C、38℃、38℃D、37.5℃、37.5℃导学提示 例2复习物态变化的几种现象 变式是生活现象的解释,分析要由浅入深,要触及其他的现象解释。

例3是关于沸腾的实验。

要拓展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解释和问题解决。

例4是晶体与非晶体,要考虑问题的覆盖。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学年:20232024学年版本: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二章《物态变化》的复习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以及温度、压强等条件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3. 物态变化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制冷、制热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

难点: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冰棍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以及物态变化的条件。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如冰棍融化的过程、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原理。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观察冰棍融化的过程、观察水蒸气凝结的过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定义: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2. 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过程: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条件:温度、压强等。

七、作业设计:(1) 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会冻裂?(2) 夏天,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会结霜?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1) 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水管冻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知识整理:1、温度(表示的物理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

②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它们之间分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___,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__________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表面相平。

练习一:1、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2、请指出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①;②。

3、(1)在实验室里,三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_______.(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_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________。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20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2、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图141、熔化和凝固(1)熔化:a.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固体的分类:(ⅰ)晶体物质:熔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熔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非晶体物质:熔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e .晶体熔化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 固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凝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凝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凝固的条件:⑴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练习二:1、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 吸热汽化 吸热凝华 放热2、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信息一: 。

信息二: 。

3、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人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 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2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4、 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a )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 .图(b )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 .图(c )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 .图(d )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5、2008年元月底,郴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冰灾”,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

对交通而言,冰雪使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护路工人常常往路面上撒盐,避免路面结冰,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有同学猜想撤盐后水的凝固点可能会降低。

就“盐水和清水凝固点的高低”问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外,冰灾时期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说明你的理由。

(写出一条即可) 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物质凝固后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⑴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象: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条件: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沸点与气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液化: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升华和凝华:(1)升华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升华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华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1.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形成的.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3.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在这蒸 发 沸 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 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80℃的酒精是液态B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 铅的凝固点是-328℃ 5.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 .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6. 如图所示,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B .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C .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D .易拉罐被压瘪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7.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8.下列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9.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