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8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反馈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3.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4.下列做法中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8.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9.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河面上的冰B.屋檐上的霜C.草叶上的露D.江面上的雾10.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1.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凝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2.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A.任意排放工业废水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_________,摄氏度用符号________表示.14.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应该分别是,甲:____℃;乙:____℃;丙:____℃.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状态.16.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凝华D.熔化4.如图是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5.“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6.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露珠的形成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出现的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11.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是寒暑表,在图甲、图乙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图________,图甲的示数是________℃,图乙的示数是________℃.1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15.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空调电扇,先将空可乐瓶的瓶盖旋紧,去掉瓶底,开口朝上,倒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再将其固定在电扇的后而,打开电扇就能感受到凉风,感到凉风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瓶里的冰熔化_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其中之二是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16.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三、解答题(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3分,21题12分,共49分)18.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装置,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第10 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9.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液体酒精水银凝固点-117℃-39℃沸点78℃357℃(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________.A.a图像B.b图像C.c图像D.d图像(4)结合图表,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20.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和其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1.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海拔高度h/km 0 1 3 6 9 …水的沸点t/℃100 97 91 80 70 …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表所示).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问题】(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 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2)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________(填城市名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一、1.A2.A3.A 4.B5.C6.A7.A 8.A9.C10.D 11.C12.C二、13.乙;甲;38.5;-714.慢;固液共存态;保持不变15.吸热;加快16.不变;放热;凝华17.凝华;升华;吸收三、18.(1)使物质受热均匀(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温度计的读数不是被测物质的温度(3)60;固液共存19.(1)89(2)保持不变(3)B(4)水银20.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种类;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合理即可)21.(1)70.5(2)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3)青山;因为青山所在的海拔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这样就能让水在低于100 ℃时沸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章节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是一种中性墨水笔的笔芯.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运用水笔时,笔中的墨水与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笔尖活动B. 笔尾的油能防止墨水的蒸发C. 橡皮帽对笔尖有维护作用D. 运用水笔时,笔尖上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2.以下物态变化中,需求吸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 秋天,清晨出现的雾D. 冬天,草地上出现的霜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进程中,铜块发作的物态变化是〔〕A. 先升华,后凝华B. 先凝华,后升华C. 先熔化,后凝结D. 先凝结,后熔化4.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 初冬的早晨,空中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构成的C. 固体在熔化进程中,只需不时吸热,温度就会不时降低D.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进程中温度坚持不变5.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规范大气压下),据此判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物质称号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 -38.8[来 1064 1083 1535 3410 -259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在-255℃时氢是固态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D.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6.如下图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B. 该温度计是依据固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C. 在运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与被测物体充沛接触D. 在运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分开被测物体读数7.对以下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结8.保温瓶中装有1500克0℃的水,然后放进5克﹣1℃的冰,盖好瓶塞,那么〔〕A. 有大批水会结冰B. 有大批冰化成水C. 冰、水质量比不变D. 冰、水温度无变化9.如下图,常温下两个烧杯,区分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区分为a、b,过一会儿可清楚看到( )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安康成年人的体温C. 让人觉得暖和而温馨的房间的温度D. 广州市夏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11.以下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替代沟渠输水B.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C.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朝阳、通风处D. 给墨水瓶加盖二、填空题12.为了缓解旱情,停止人工降雨任务业,用飞机大炮向空中喷撒干冰,干冰在空中中迅速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冰晶,冰晶逐突变大即下落,下落进程中熔化成水,下降就构成了雨.13.天津地域一年四季清楚,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________ 构成的〔填物态变化称号〕,冰花应出如今玻璃的________ 侧〔填写〝内〞或〝外〞〕.14.如下图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15.随着科技的开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理想.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________〔填〝吸〞或〝放〞〕热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成小冰粒而下落,下落进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水滴构成了雨.雨后空气清爽,河边的杨柳婀娜多姿,与水中的杨柳对影成双,这里的〝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__构成的.16.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如以下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7.〝我国现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小明觉得‘露结为霜’的说法不正确,为什么?〞四、实验探求题1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窗区分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第二章物态变化(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答案】B【解答】A。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不符合实际;B.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B符合实际;C.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
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
37。
0℃B。
37.5℃ C. 38。
0℃D。
38. 6℃【答案】D【解答】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
1℃,温度计的示数是38。
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
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
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 5℃,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 5℃, 即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8. 5C. "故选:D.3.下列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B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答案】B【解答】A. 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 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 蜡烛是非晶体,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C.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D. 蜡烛外焰的温度3.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冰雪消融B. 露珠的形成C. 霜打枝头D. 冰的形成5.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A. 草叶上的露珠B. 屋檐下的冰凌C. 树叶上的白霜D. 旷野上的白雾7.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8.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 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 冰化成水B. 露的形成C. 雾的形成D. 雪的形成10.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 湿衣服晾干了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 给湿头发吹热风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1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C.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由图象可知固体乙是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14.如图所示高原边防哨所的战士用压力锅煮面条,这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选填“高”或“低”),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的缘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简单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水都是表现为固态的是( )A. 霜、雹B. 冰、雾C. 雪、露D. 雨、雹2、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A. 寒暑表B. 体温计C. 数字式温度计D. 温度计4、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给一高烧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 ℃,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结果示数为39.5 ℃.那么这名病人的体温( )A. 一定为39.5 ℃B. 可能高于39.5 ℃C. 一定低于39.5 ℃D. 低于或等于39.5 ℃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 ℃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 水从89 ℃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 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中b所示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则(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 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 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 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9、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10、如图,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对此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12、“地面的水___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这就形成了________.”对于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液化、凝固、云B. 蒸发、液化、凝华、雨C. 蒸发、液化、凝华、云D. 蒸发、凝华、液化、雨二、填空题:13、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玻璃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是否有关.14、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运动,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__(会/不会)升高,当_________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这种“白气”其实是;而且在较浓。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汽化C. 升华D. 凝华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之不同的是()A. 防虫樟脑消失B. 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C. 香水没用却变少了D. 干冰不见了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
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5.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
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A. 液化现象放热B. 液化现象吸热C. 汽化现象放热D. 汽化现象吸热6.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11778.5铝6602327碘113.5184.4铜10832595水银−38.8357A. 100℃的碘不会升华B. 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D. 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7.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大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 晾晒衣服B. 体育锻炼C. 播种小麦D. 高空作业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初冬的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这是水的凝固现象B. 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9.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10.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