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4.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7.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8.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10.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2023-2024学年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秋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3、课堂发言的同学声音一定要洪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4、(双选)发生地震时会有地震波产生,地震波的频率一般都小于2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可以听到地震波B.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5、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6、如图所示是科技进校园活动中某同学体验“无皮鼓”的情景。
参与者只要用手在无皮鼓空虚的鼓面上敲击,就能听到铿锵激昂的鼓声,关于“无皮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皮鼓的鼓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无皮鼓的鼓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无皮鼓鼓声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同学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7、“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8、剧场或大礼堂的墙壁表面往往装一层凹凸不平疏松的材料,这是为了()A.美化墙壁B.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C.防止声波减弱D.无法判断9、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C.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D.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10、用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则发出琴声的声源是()A.琴弦B.手指C.空气D.弦柱11、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气温在0℃时(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为()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态都有可能2.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A.B.C.D.3.某类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A.雾B.水蒸气C.水D.雪4.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
该残图物的主要成份是()A.乙烷乙烯B.丁烷丁烯C.戊烷戊烯D.丙烷丙烯5.小明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温度不变,但不吸热 B.冰熔化吸热,温度不变C.冰熔化、沸腾各用4min D.图中DE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淞是()现象.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B.A是非晶体,B是晶体C.物体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A加热7min时是固态8.崆峒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美丽,如图所示。
关羽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从崆峒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9.泰州引凤路河边的树“生病”了,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输液,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药液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原因是()A.提高了地面上液体的温度 B.增大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少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凝固点是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11.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C.酒精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13.天然气汽车储气罐内的天然气是经多级加压后变成液态的,燃烧前变为气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汽车在行驶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C.天然气从储气罐释放出来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储气罐内天然气的压强大于大气压14.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沿海地区的温度变化比城区小——水的比热容大B.灯泡用时间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现象C.夏天在屋子中放冰块后会感到凉爽——冰熔化和水汽化均吸热D.抛起的皮球会落向地面——皮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16.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一组为()A.冰变成水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碘变碘蒸汽C.雾的形成冬天人哈出白气 D.水结冰液态铁浇铸零件三、实验题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15.一切、、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中传播,不能传播声音。
16.请你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声音的频率完成以下填空:能够听到次声的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B)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B)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3.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B)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B.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C.工人用电钻钻墙D.路旁安装隔音板墙4.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控制噪声产生的6.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采取措施的三种方法。
图中属于在人耳处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是( A)A.比赛时戴防噪音耳罩B.禁鸣喇叭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7.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D)A BC D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8.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
甲、乙相比( D)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2.3声的利用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同步测试题1.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渔网里,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
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4.王伟春节放鞭炮时将自家的玻璃震碎了,从声音的作用考虑,说明声音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超声探查6.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7.如图甲所示,超声碎石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如图乙所示,B超检查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____。
8.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几种说法中,不能用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西瓜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铁路工作人员用锤子敲铁轨10.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元测试题: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运动,因此不存在静止的物体B.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C.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D.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2. 下列关于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3.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D. 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成正比4.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5.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C. 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00m,所用时间为______s。
7. 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80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8.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0m/s,运动了5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9.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运动了4s,速度为______m/s。
10.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10m/s²,下落了2s,速度为______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 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2.夏天的早晨,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15℃ C.25℃ D.40℃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③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④读数时为看得清楚,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1/ 75.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6.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到晒得发烫的柏油马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爆晒,温度很高B.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热量C.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大,身上的汗较难蒸发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舞台效果,这种雾实际上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而形成的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B.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9.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晶体的是( )A.玻璃、铁 B.海波、蜂蜡 C.松香、玻璃 D.铝、萘10.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11.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蒸发 B.沸腾 C.汽化 D.液化1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3 / 7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1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C .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14.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 .表面积大小有关B .温度高低有关C .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 .种类有关15.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形成的水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夏天喝饮料时,常会在杯里加入冰块儿,冰块儿会变小,不久杯壁会出现小水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 .熔化C .液化D .汽化17.近几年,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小明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写了一首题目为《莒州春晓》的小诗﹣﹣“朝登屋楼迎朱炎,俯瞰冰水舞彩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15.一切、、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中传播,不能传播声音。
16.请你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声音的频率完成以下填空:声音频率/Hz 声音频率/Hz人能听到的声音20~20000 海豚能听到的声音150~150000狗能听到的声音15~50000 人能发出的声音64~1300人敏感的声音1000~3000 钢琴上的最高音4096人最敏感的频率2000 长笛或哨子5000~8000钢琴上的最低音狗的叫声450~1080 鼓或大提琴100~200 钢琴的中央C能够听到次声的动物:。
能够听到超声的动物:,。
表中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它们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17.将录音机的喇叭卸下来(它与录音机之间的连线没有损坏)后,在喇叭上撒一些很小的泡沫粒,放响录音机后可以看到泡沫塑料会;若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关开大,这时还会看到,这说明发声体的越大,响度越大。
18.防止噪声的思路与防控传染病是相似的,都是从产生、传播、接收着手,那么控制噪声应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的是。
19.太阳和地球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收缩,这时会产生“呼吸”的声音,若用仪器在地球上进行探测,则仪器“听到”地球的声音,“听到”太阳的声音。
(填“能”或“不能”)20.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若声音被多次反射,则在原声消失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教室内的回声比空旷的原野要(填“大”或“小”),歌剧院的设计考虑混响问题(填“需要”或“不要”)。
三、简答题(2×5分)21.当声源朝着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当声源远离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低。
那么你能根据火车的汽笛声来判断火车是进站还是出站吗?22.着名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却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音乐界的神话,他在演奏时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的共鸣箱上,以此来鉴别琴声,你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吗?四、探究创新题(4×4分)23.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扣击声或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什么呢?24.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5.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把钢尺。
则橡皮筋粗的一根的音调比细的那根要;钢尺短时比长时的音调要;若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不同。
这里要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6.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的汽水瓶设计出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到哪些器材?(2)他的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五、计算题(2×7分)27.科研人员为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秒后收到返回的声信号,请你计算出此处海沟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28.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另一艘船在4s后收到声音信号,两船相距6120m,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第一章(A)一、选择题1.C2.C3.D4.C5.C6.A7.A8.C9.B10.A11.D12.B13.A二、填空题14.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15.固体、液体、气体,介质,真空。
16.狗,狗、海豚,钢琴。
17.振动;振动加剧,振幅。
18.消声、隔声、吸声,消声。
19.能、不能20.回声,混响,大,需要。
三、简答题21.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则火车正在进站,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则火车正在进出站。
22.利用了固体传播声音。
四、探究创新题2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气体中传播要快。
24.水灌得越满,则上方空气柱的长度越短,故音调将会越高,据此可以判断瓶内水的多少。
25.低;高;响度。
控制变量法。
26.略五、计算题27..1530m/s 。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不能体现父母对子女真爱的是()A 、母亲告诉儿子不要在外面贪玩,要按时回家做作业。
B 、孩子成绩下降了,父母帮他分析原因。
C 、家庭虽然经济不宽裕,但是父母对孩子买手机、MP5等过分要求是有求必应。
D 、孩子欺负别的同学,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2、“民族之间的较量,就是母亲与母亲之间的较量”,“好母亲低得上一百个教师”,“成功的人生其实是从母亲那里开始的”。
这一切都说明()①母亲的爱对我们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②只要有了母亲就会成功③父爱与母爱相比,父爱的影响非常小,对我们起不了什么作用④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下列哪些行为与爱父母的要求相违背()①考试成绩不理想,以个人隐私为借口,不让家长知道②把脏衣服留给妈妈洗,自己却躺在床上睡懒觉③给劳累一天的妈妈洗脚④利用星期天,帮父母做家务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③④4、“乌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养育子女②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义务,子女也应该照顾和关怀父母③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该得到爱的回报④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A 、相等B 、甲高于乙C 、甲低乙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A 、先下降后上升B 、上升C 、下降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时间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 凝固、液化、凝华B.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熔化、汽化、升华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 、凝固B 、升华C 、先升华后凝华D 、凝华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 、液化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B 、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