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A. 汽化或升华B.汽化或凝固C.液化或凝华D.液化或凝固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太阳将积雪晒化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4.新冠期间,医院的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5.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 体温计示数降到0℃B. 体温计示数仍为38℃C. 体温计示数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无法读数D. 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B.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大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9、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袋通过细管连到了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02(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02(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下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会出现小水珠,使得杯壁变得模糊。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B.甲杯中水珠是液化现象,乙杯中水珠是汽化现象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2.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A.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B.在沸水中煮20分钟左右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D.上述做法都可以3.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过程不属于物态变化()A.火炉中,一个铁球被烧红了B.电热吹风下,湿的头发干了C.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D.夏天,放冷饮的玻璃杯“冒汗”了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0℃B.是非晶体,没有熔点C.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D.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质是固态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温度,在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3、“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4、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5、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秋天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草叶上常挂有霜,霜在形成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 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41℃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2.(2021·扬州江都区月考)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8℃.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7℃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 39℃B.37℃ 40℃C.38℃ 40℃D.39℃ 39℃3.(2021徐州邳州期中)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4.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5.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A.均吸收热量B.干冰吸收热量,水放出热C.均放出热量D.干冰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6.严寒的冬天,小华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如图.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凝固现象。

需要吸热 B.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凝华现象,需要放热7.(2020深圳中考)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8.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小江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污水杯中的污水最终可变成洁净水收集杯中的净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液化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9.(2021镇江期中)已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C.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10.(2021无锡江阴月考)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人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该是12.(2020·扬州江都区月考)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内盆中,冰的量变多B.内盆中,冰的量不变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夏日炎炎,李明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吸热他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凉快,是由于冰棒吸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2021盐城东台月考)狗身上没有汗腺,烈日下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样狗可以通过舌头上唾液蒸发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唾液的快速喘气可以加快唾液表面的这些都可以使唾液蒸发加快.16.下面是一些固体的熔点表钨3410℃铁1535℃银962℃铜1083℃金1064℃铝660℃铅328℃锡232℃萘80℃海波(硫代硫酸钠)48℃冰0℃干冰(固态二氧化碳)-580℃固态水银-39℃固态甲苯-95℃固态酒精-117℃固态氮-210℃固态氧-218℃固态氢-259℃由以上熔点表可知,通常情况下温度为1000℃时,金、银、铜、铁四种金属中,处于固态的有 -30℃时的水银处于态.白炽灯工作时,其灯丝温度高达2200℃左右,你认为应选择表中的金属作灯丝.在寒冷的北方(最低温度可达-50℃),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宜选择 (填“水银”或“酒精”)17.(2021·南京期中)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形成小冰晶,有的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8.(2021·泰州海陵区期末)在研究不同液体的凝固情况时,小芳用四个玻璃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水、糖水、牛奶和食盐水,然后将它们放入冰箱冷冻室,每隔20min打开电冰箱观察它们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的状态不同,这说明四种液体的(填“凝固点”或“沸点”)是不同的.接着她配制了浓度分别为10%、20%和30%的食盐水,并分别取等量三杯食盐水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发现20%的食盐水完全凝固时间最长,30%的食盐水其次,10%的食盐水最短,由此应选用浓度为(填“10%”“20%”或“30%”)的食盐水作为防冻液较好.19.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是因为(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20.根据图像回答温度温度20.根据图像回答:(1)反映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2)(2)图中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图中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3)把A和C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假设它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先熔化,在温度降低过程中,先凝固.三、解答题(共36分)21.(2分)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22.(2分)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热棒(中空的铁棒),如图所示,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里面灌有液氨. 请解释热棒是如何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的.23.(3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细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水槽中,使细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兴趣小组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温度/℃17 19 21 23 25 27高度差/m 30.0 24.9 19.7 14.6 9.4 4.3(1)实验中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cm.(2)若在细管上标记对应温度值,则细管上的温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变(3)当h=40.3cm时,对应的温度t= ℃.24.(4分)小雯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接着她在科技小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在相同环境下,向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蒸发皿内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水(蒸发皿内水的表面积相同),然后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在甲玻璃蒸发皿上方吹风(此操作没有改变甲蒸发皿内水的表面积,且没有对乙蒸发皿内水造成影响),同时记录两蒸发皿中水全部蒸发所用的时间tm 和t乞.她根据实验数据te<t艺,得出实验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上方气流速度大小有关.(1)请你写出小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你针对小雯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给出改进的方法25.(4分)(2019南京中考)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26.(5分)(2020·哈尔滨中考)同学们利用图中装置探究“晶体熔化”的实验.(1)小聪用手握冰块,一会儿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觉手很凉,据此体验.请你提出一个与熔化相关的猜想(2)实验中,小聪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在安全前提下,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请你说明原因(3)要研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收集哪些数据:(4)小聪又研究了海波的熔化,对比冰的熔化实验在熔化过程中:海波与冰相同的规律是,能观是察到的不同现象是27.(8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如图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28.(8分)(2020·盐城东台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的形成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作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2020年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B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4.夏天,加在鲜榨西瓜汁中的冰块化成水,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 B .汽化 C .熔化 D .液化 5.下列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B .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C .金秋,清晨的雾气在太阳照射下渐渐散去D .寒冬,美丽壮观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6.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时间/minOD时间/min OC时间/min OA时间/min OB7.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8.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凝固D.熔化9.图中花叶上有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10.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冰水热水甲乙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12.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气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13.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B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 .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14.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 .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15.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A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A .大雨B .冰雹C .霜冻D .雾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测试——2章物态变化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测试——2章物态变化

2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B.C.D.2.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小明对云的成因感到很好奇,于是他查阅了一段资料: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会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颗粒很小,能被空气中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有此可知,云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汽化B.升华、凝华C.凝华、汽化D.液化、凝华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霜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凝固成的小冰晶B.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内侧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水沸腾后,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4.如图中甲、乙、丙、丁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甲.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乙.铁丝网上出现霜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丁.草叶上出现露珠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B.C.D.6.下列自然现象中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相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了B.夏天的清晨,小草上出现了露珠C.春天,冰雪消化D.在我国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有时会出现冰花7.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们分别属于()。

A.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B.气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C.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D.液化、凝华、升华、融化、气化、固化8.物体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见有白气冒出来,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9.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分析中,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天空中出现的雾﹣﹣液化、吸热B.夏天,杯子里的水很快干了﹣﹣汽化、放热C.秋天,早晨挂在草上的露珠﹣﹣熔化、吸热D.冬天,北方人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吸热10.济南四季美景宜人,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大明湖面,冰雪消融B.夏天,趵突泉上,云雾润蒸C.秋天,千佛山上,菊花傲霜D.冬天,泉城广场,滴水成冰二、填空题11.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热现象,如:①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③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其中是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选填序号)12.在下列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发生____急速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变为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变为小水珠,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下落过程中冰粒又_________变成水滴:水滴降落形成了雨13.白炽灯泡灯丝在正常工作时温度可达2 000 ℃左右,长期使用,发现灯泡壁变黑,原因是灯丝在高温下___成钨蒸汽,然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壁又____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上.14.将干冰倒入装有冷水的盆中,会发现令人惊讶的现象: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常温下会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气体形成气泡从水底上升,引起了水的翻滚,形成了水“沸腾”的假象.由于这一过程中干冰需要_________热,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雾.15.大雪纷飞时,用雪堆成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3.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4.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小水滴D.两者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升华现象B.寒冷的冬天,从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6.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7.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8.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B.把鱼埋在冰粒中是利用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的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的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渠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二、非选择题9.如图是插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10.如图所示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11.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是2 ℃,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 ℃,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 ℃,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如图1中a、b所示,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剪裁合适的是(填“a”或“b”),理由是.(2)在烧杯中倒入约80 ℃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3)如图2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13.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第3 min时,海波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壶口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深秋霜降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2.B 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实现制冷,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3.C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是液化得到的热水对金属盘二次加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故D正确.4.B 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A错误;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错误;加湿器产生的“白气”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发生了物态变化,两者形成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5.C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调器里喷出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成的小水滴.故选C.6.C 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7.C8.C 自制冰箱是利用液体蒸发时吸热来保存食物的,A不符合题意;冰块的温度较低,且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因而能达到保鲜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冬天菜窖里的水凝固成冰,此过程对外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C符合题意;水在地下渠中流动时,避免了阳光直射,水的温度较低,而且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很小,减慢了水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汽化导热性10.35.8 14 -1611.25 5012.(1)a b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13.(1)45 (2)晶体不变(3)固液共存状态。

2020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0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上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液体蒸发,错误的说法是()A.液体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小,蒸发越快C.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D.0℃的水也可以蒸发2.小明测体温时,忘了甩体温计,也没有读体温计的示数,直接用这个体温计去测体温,测量结果是37.50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0CB、他的体温一定高于37.50CC、他的体温可能是37.50C,也可能低于37.50CD、他的体温可能高于37.50C3.如图所示的四种“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4.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5.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6.诗人笔下包罗万象,多彩、多姿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诗词中也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7.两支温度计A和B,在同样的室温条件下,温度计A的玻璃泡外包有酒精棉花球,温度计B的玻璃泡外包有被水浸湿的棉花球,则两温度计A和B()A.示数相同,都显示室温B.温度计A的示数高于温度计B的示数C.温度计A的示数低于温度计B的示数D.无法判断8. 关于沸腾现象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水只有在100℃时才能沸腾B.水可以在85℃时沸腾C.水达到120℃时一定沸腾 D. 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增大C.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温度大小相等D.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都不断增大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眼镜上有灰尘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1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3) B.(2)(4) C. (1)(2) D.(3)(4)1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2.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A.36.5℃,40℃B.都是40℃C.都是39℃D.39℃,40℃3.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4.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6.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8.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1.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13.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a)(b) (c)_______14.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甩好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则甲的体温 39.5℃,乙的体温 39.5℃,丙的体温 39.5℃。

(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15.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C B.35~42°C C.—20~50°C D. 0~50°C(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__ (2)若要来测量宿迁气温应选__________(3)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物的温度;C、让玻璃泡跟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整理器材;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也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是℃,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1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7.如图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__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_____沸腾。

(能/不能)18.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和。

(选填图中“a”、“b”、“c”或“d”)19.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20.云、雨、雹、雪、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其中露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这两种物态变化形成时都要___________。

21.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

(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0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2.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经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边帮忙的小明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珠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_ ,这个过程是_________ 热的(选填“吸”或“放”).当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23.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24.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_____________.几种物质的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 物质沸点(℃)水100 甘油290煤油150 酒精7825.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填物态变化)2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27.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________(选填“会”、“不会”)熔化;如果烧杯和试管中的冰全部都熔化成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温________(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_ (选填“会”、“不会”)沸腾。

三、实验题(每空1分)28.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9.如下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①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2)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一种。

(3)图②测量温度的三种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

(4)图③中表示水正在沸腾情景的是图。

(5)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④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6)通过这次实验小明总结发现了水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请你帮他写出:①②。

30.为了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

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回答:(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4)本实验中所用到的重要物理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31.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哪个实验小组的方案好?并说明理由:(2)下表是某一个实验小组的测量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中绘出“温度-时间”的图象.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温度/℃63 68 73 77 80 80 80 80 83 87 92(3)根据所绘制的图象判断此固体(选填“是”或“不是”)晶体,其理由是熔点是(4)通过探究可得出此类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是:32.如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