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1抗日战争
第六讲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第六讲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讲四个个问题: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全民族抗战的形成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路线与正面战场概况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路线及抗战发展概况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全民抗战的发动(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日本要称霸亚洲,必先征服中国,而要征服中国,必先占领满洲;要占领满洲,必先夺取朝鲜,即以占领朝鲜为渡满洲的桥梁。
2、日本侵略中国原因(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日本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
而十九世纪列强已将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瓜分完毕。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条件已基本成熟:a.1904年日俄战争,其势力已伸进长春以南的南满地区。
b.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日韩合并条约》。
c.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日本在华经济支配地位迅速增强,超过英、法、德、美,占据首位。
(3)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工人失业增多,国内矛盾激化。
3、日本侵华事件(或侵略中国计划的实施)(1)1931.9.18“九·一八”事变,四个月时间里占领了二百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口的满洲。
(2)1932.1.28“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3)1932.3伪满洲国事件,年号“大同”。
(1934.3称“满洲帝国”,年号“康德”)。
(4)1933年1-3,侵占热河。
(5)1935年夏——秋,华北事变(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
两个步骤,一是迫使国民党中央势力和军队退出平津和河北,削弱国民党中央对华北五省的统治,如1935年7月“何梅协定”,1935年6月“秦土协定”。
一是策动汉奸搞华北五省脱离中华民国的自治运动。
(6)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抗日战争ppt优秀课件

精神支持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 抵抗和民族精神,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评价
抗日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不仅使中 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 不屈,最终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地道战与地雷战: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地道战的战术运用
地道战是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游击战方式,通 过挖掘地道,利用地道进行战斗和生活。
地雷战的威力
地雷战则是人民群众利用自制地雷打击敌人的一种有效方式,给敌 人造成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综合实力。
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要不断进 取,不断进步,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就
会落后于时代,遭受挨打的命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给人 类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和平 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
和平发展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国 家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落后
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02
抗日战争的历程
战争的爆发与初期阶段
战争爆发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 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国民政府在初期采取不抵抗政策,导 致东北、华北等地迅速失守。
初期阶段
中国军队在战争初期未能有效抵抗日 本侵略,导致大片国土沦陷。
抗日战争课件

人教版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中国中小学 教材的主要出版机构。
历史背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开始了局部的战争,是 广义上的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02
抗日战争的起因
05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独立
国际地位提升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独立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 的角色。
国家统一
战争结束时,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 一,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课件(人教 版)
目录
• 引言 • 抗日战争的起因 • 抗日战争的过程 • 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 •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 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历时14年,是中华 民族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 立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次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
详细描述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 1000余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台儿庄战役
总结词
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对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取 得胜利。
03
抗日战争的过程
战略防御阶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概述: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三条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一、教学目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专题一: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演变及其胜利的重要意义思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史实或事件:1874 年:进犯台湾1895 年:发动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0 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1904 年: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 年:出兵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1928 年5 月: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7 年7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其中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近现代史 第六讲 日本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 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 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 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 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
1.扶植傀儡政权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 亡3500多万人;按照1937年的比值计算, 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 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 月): 对日作战较努力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1年12月 ): 出现一股妥协、反共逆流;抗战不努力,但还是坚持
(三)战略反攻阶段(1941年12月—1945年8月) : 由被动挨打转向主动反攻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 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 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 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 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 好的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第六章历史

第六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A.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一•二八事变2.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是()。
A.淞沪会战B.豫湘桂战役C.南昌战役D.武汉会战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的时间是()。
A.1932年4月15日B.1935年8月1日C.1935年12月9日D.1937年7月8日4.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举行,中国解放区代表()出席了会议。
A.董必武B.林伯渠C.周恩来D.王若飞5.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6.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指()。
A.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B.1935年华北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C.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D.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7.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左权8.()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忻口会战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B.保存富农经济C.减租减息D.没收一切土地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11.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12.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A.大陆政策B.中立政策C.均衡政策D.门户开放政策13. 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背景(1)日本①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②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企图发动对外战争以摆脱经济危机。
(2)中国: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概况(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
(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4)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3.罪行(1)屠杀中国军民:如南京大屠杀等。
(2)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并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5.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将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它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旗帜。
三、国共合作抗日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时间:1945年春。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
第六章 抗日战争ppt课件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中的不抵抗
原因: 弱国意识,民族失败主义情绪 寄希望与国际社会的调解 对共产党作战,无暇北顾,攘外必先 安内。 张学良难辞其咎
七七事变中日军炮轰我军阵地
2、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7月17日蒋
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决心抗战:“如
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
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 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侵 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 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日军仅仅用了4个多 月的时间,就侵略和攫 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 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3倍 的中国领土。
日军装甲车侵占沈阳城
策动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华北 “特 殊化”,策划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 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防共自治 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日之责
任”。
9月23日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
话》,国共合作实现,抗战表庐山讲话,决心抗日
九一八事变
3、 国 民 党 四 次 大 会 战
七七事变 太 原 会 战 徐州会战
一二八事变 重庆
武 汉 会 战
南 京
八一三事变、淞 沪会战
现代大学的内迁
抗战前夕,全国有高等院校108所,到日 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未经迁移而在原址 授课的,只有新疆的新疆学院,许多学 校一再搬迁。 1944年,大学注册人数达79000名,远远 超过1936年的42000名
建设西南联大
设在遵义子弹库的临时浙江大 学本部(1940年)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抗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 的现代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主要内容
"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局部 九一八"事变, 侵略;卢沟桥事变, 侵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 战争.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 战争.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从局部抗 战到全面抗战,历经八年浴血奋战, 战到全面抗战,历经八年浴血奋战,终于 打败了穷凶极恶的, 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 西斯,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西斯,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 场民族解放中, 场民族解放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 柱的作用; 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 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结果. 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结果.
1931年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 23日 蒋介石发表《 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鼓吹: 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鼓吹:"惟攘外应 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 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 1932年 蒋介石在庐山召集"清剿" 1932年6月,蒋介石在庐山召集"清剿"会 正式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议,正式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蒋介石的国内对手: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的国内对手: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内各种反蒋势力. 国民党内各种反蒋势力.
东北三省沦陷
在"不抵抗政 策"下,东北 1932年3月1日,关东军发表伪满洲国 建国宣言" "建国宣言".3月9日,在长春举行了溥 就职典礼" 溥仪粉墨登场, 仪"就职典礼",溥仪粉墨登场,就任执 政. 1932年 1932年9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承认 15日 伪满洲国.1934年 伪满洲国更名为" 伪满洲国.1934年,伪满洲国更名为"满 洲帝国" 洲帝国".
1929——193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法西斯分子鼓吹战争—— 法西斯分子鼓吹战争—— 石原莞尔: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出路, 石原莞尔: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出路, 为消除国内的不安,需要对外进出(发动战争). 为消除国内的不安,需要对外进出(发动战争). 大川周明:满蒙是日本生命线. 大川周明:满蒙是日本生命线.
一 ,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 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的大陆政策:征服中国的台湾——征服朝鲜 日本的大陆政策:征服中国的台湾——征服朝鲜 ——征服中国的满蒙 ——征服中国的满蒙——征服中国大陆——征服 征服中国的满蒙——征服中国大陆 征服中国大陆——征服 世界
"一 二八"事变 二八" (1932) 1932)
1932.5.5日 1932.5.5日,签订 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
1932年 1932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军签署《淞沪停战协定》 日国民政府与日军签署《淞沪停战协定》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
1933年春,日军 攻占热河,察哈尔 及冀北大部,进逼 北平,天津.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1931年八月, 中村事件"发生. 1931年八月,"中村事件"发生. 年八月 9月18日夜,柳条湖事件发生. 18日夜 柳条湖事件发生. 日夜, 事发后,由于张学良奉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事发后,由于张学良奉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1932年 日军攻占哈尔滨. 至1932年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相当 于日本本土三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东三 于日本本土三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东三 省国土沦入敌手. 省国土沦入敌手.
以李顿为首的国联调查团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声称: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声称: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不是"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不是"此一邻国以武力侵犯 彼一邻国边界之简单案件" 而是有"赤色危险" 彼一邻国边界之简单案件",而是有"赤色危险" 的 复杂问题,硬说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冲突的重要因 复杂问题, 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 素,"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根本性 因 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素,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为 日本侵略辩护. 日本侵略辩护. 报告书》既不承认"满洲国"现状, 《报告书》既不承认"满洲国"现状,也不赞成 恢复九一八事变前的形势, 恢复九一八事变前的形势,提出中日军队均应退出 东北,并由外国教官协助组成特别宪警, 东北,并由外国教官协助组成特别宪警,由国际合 作的顾问会议建立名义上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的自治 政权. 政权.
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
日本军部和关东军战争准备
九一八事变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
九一八事变主谋板垣征四郎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土肥原贤二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与伪满洲国的建立 1931年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 年 月 日 伪 满洲国"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控制 九一八"事变前,
日俄战争后到20世纪 年代末 日俄战争后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已经确立了对中国东北 世纪20年代末, 南部的半殖民地统治地位. 南部的半殖民地统治地位. (1)在政治上,强占旅大租借地,并改称"关东州",辖大连, 在政治上,强占旅大租借地,并改称"关东州" 辖大连, 旅顺,金州三个行政区.控制了1135公里长的南满 安奉( 公里长的南满, 旅顺,金州三个行政区.控制了1135公里长的南满,安奉(今丹 ——沈阳 两铁路.铁路沿线成了"国中之国" 沈阳) 东——沈阳)两铁路.铁路沿线成了"国中之国".并在占领地进驻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 (2)经济上,到1930年,日本所需之64%的煤炭,46%的 经济上, 1930年 日本所需之64%的煤炭 46%的 的煤炭, 铁以及76%的大豆都来自东三省 同时, 的大豆都来自东三省. 铁以及76%的大豆都来自东三省.同时,日本大量的工业品则销往 东北,东北成了日本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东北,东北成了日本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1930年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戴蒋介石, 18日 张学良通电拥戴蒋介石, 东北军大举入关,反蒋联军溃败,蒋介石统一中国. 东北军大举入关,反蒋联军溃败,蒋介石统一中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风光无限 ——风光无限? 风光无限?
+
蒋介石(总司令)与张学良(副总司令) 蒋介石(总司令)与张学良(副总司令)
1895年 1895年:《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1900年 参与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 条约》 条约》;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 ----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侵占辽东 半岛,建立关东州,派驻1个师团和独立守备队, 半岛,建立关东州,派驻1个师团和独立守备队, 1919年正式成关东军 年正式成关东军. 1919年正式成关东军. 1914年 1914年:出兵山东 1915年 1915年:《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国回到几个帝 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判处绞刑的惟一 文官: 文官:广田弘毅
(1)扩军备战 军队人数:1931年 23万人 1936年 军队人数:1931年,23万人 ; 1936年 56.4万人 1937年增至107.8万人 年增至107.8 56.4万人 ;1937年增至107.8万人 陆军:17个常设师团 陆军:17个常设师团 海军:200余艘舰艇 总吨位77 余艘舰艇, 77万吨 海军:200余艘舰艇,总吨位77万吨 陆海军航空兵91个中队,2600余架飞机 91个中队 陆海军航空兵91个中队,2600余架飞机 (2)对青年的军国主义教育
李杜,冯占海: 李杜,冯占海:哈尔滨保卫战
蔡 廷 锴
蒋 光 鼐
宋哲元与二十九军的长城抗战
喜峰口抗战(1933春 喜峰口抗战(1933春)
宋哲元与二十九军大刀队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前敌总指挥的中共党员吉鸿昌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 年 月 日 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月 日被杀害 在刑场上慷慨陈词: 日被杀害, 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 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 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 我得坐着死. 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 我为抗日死, 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 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 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 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 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 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壮烈牺牲,时年39岁 "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 岁.
1937年 1937年6月4日,近卫内阁上台. 近卫内阁上台.
近卫文麿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工人,农民,青年学生, 运动. 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工商界的抗日救亡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