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卵出蚕前再消毒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桑蚕卵催青后卵面消毒时期和技术的研究

桑蚕卵催青后卵面消毒时期和技术的研究

桑蚕卵催青后卵面消毒时期和技术的研究桑蚕卵浴消时,蚕卵还处于滞育状态,对消毒药的耐受性较高,经过催青桑蚕卵滞育解除、已经发育,出蚕前3天已经成型,对消毒药物的耐受性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出蚕前卵面消毒药物、药液适宜浓度和时期进行试验,探讨适宜药物种类,浓度和时期。

2013年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桑蚕原种、普通种作催青后的卵面再次消毒试验,对消毒时期和消毒技术进行探讨。

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青松原种、皓月原种、青松X皓月普种(均由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桑蚕实验研究室提供)。

(二)试验方法1、催青后卵面消毒时期的测定。

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每个处理各设3区,每区200个卵。

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为对照,不做消毒处理,各设3区,每区200个卵。

出蚕前1、2、3、4、5天,药物消毒处理方法:一是用2%甲醛22°液消毒30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二是用0.33%漂白粉22°液消毒10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然后入催青室继续催青至孵化,调查各区孵化率。

2、催青后卵面消毒技术的探讨。

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每个处理各设3区,每区200个卵。

各设3区对照,不做2次消毒处理。

出蚕前2天进行卵面消毒实验。

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分别用6%、4%、2%甲醛22°液消毒30min,用清水洗净晾干,继续催青至孵化,调查各处理区平均孵化率。

因为青松、皓月平附种用漂白粉液消毒,易造成蚕卵脱落,仅对青松X 皓月分别用1%、0.5%、0.33%漂白粉22°液处理1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入催青室继续催青至孵化,调查各处理区平均孵化率。

3、催青后养蚕及防病效果。

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每个处理各设3区,每区300卵。

各设3区对照,每区300卵。

出蚕前2天用2%的甲醛22°液处理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各个区30min,用0.33%的漂白粉液处理青松X皓月3区10min,青松、皓月、青松x皓月各设3区对照。

谈谈柞蚕制种中蚕室蚕具消毒问题

谈谈柞蚕制种中蚕室蚕具消毒问题
( ) 三 缺乏 消毒工具 目前 消 毒 中 的最 大 问 题 是 消 不 透 、 消
消 时, 对柞蚕脓病 、 软化病 、 微粒子病 的病原有 不 匀 、 不 全 。其 主 要原 因是 没 有 喷雾 器 , 强烈的消毒作用 , 操作方法简便 、 价格低 , 是 多数都是用苕扫来洒的, 这就很难做到消毒 完全 彻底 。 目 前农村消毒的最好药物 ,
4消毒时间 : . 须在使用前 7天做完 , 防 止蚕 儿 中毒 。

使用“ 消散” 毒 消毒的步骤和福尔马林 水倍 数 相 同 , 同之 处 , 尔 马林 是 配成 药液 , 不 福 喷到 例 : 尔 马林 原 液 浓 度 为 4 %, 加 水 蚕室 、 福 0 求 蚕具上 , 毒消散” 而“ 消毒 , 先计算 出蚕 倍 数 室的体积 ,长 x x高 ) ( 宽 =体积 ( 立方米 ) , (0 2 ÷ = 9 4 — ) 2 1 倍。即是一斤福尔马林 , 按每立方米 3克药量 , 放人薄铁片上或铁器 加 1 斤水 , 8 充分搅 拌 即成 。 内, 再将 铁 器放 在炭 火 盆上 或小 火炉 上 。使 ( ) 配好 的药 均 匀 地 喷 到 蚕 室 蚕 具 之 发烟 , 四 将 火力 不 要过 大 , 防止 着火 , 否则 不起
二是 重 视 浓度 不 重 视 药量 , 有 因怕 也 备 以下三 个条 件 : 消毒 彻底 、 本低 、 成 方法 简 不 足 , 多加水 量 , 导致 浓度 不准 , 量不 药 便。 根据 这三 个要求 , 目前农村 消毒 用药 , 应 蚕 种 中毒 ,
以福 尔马林 、毒 消散 ” 主 , “ 为 在买 不 到 药 的 够 , 这样就不能达到消毒 目的 , 因为浓度大
( ) 好 蚕 室 墙 壁 所 有 的 缝 隙 ( 要 二 糊 不

柞蚕种特殊温度下卵面消毒技术

柞蚕种特殊温度下卵面消毒技术

柞蚕种特殊温度下卵面消毒技术靳春成【期刊名称】《《吉林农业C版》》【年(卷),期】2012(000)004【摘要】柞蚕生产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柞蚕成功放养不仅可以提供人们需要的生丝和丝织品,还可以为我们的餐桌上提供营养丰富的柞蚕蛹食品,是我国柞林丰富的山区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好产业。

柞蚕放养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卵面消毒技术,通过卵面消毒处理,把附着在卵面的各种病毒、细菌、原虫杀死,以免在出蚕时被蚁蚕吃下,感染蚕体,引起蚕期发病。

我们现在应用的卵面消毒技术,主要是用福尔马林(俗名甲醛)化学试剂进行浸泡,具体技术要点是:用福尔马林原液36%的试剂,对水11倍,配成3%浓度的消毒溶液,溶液温度是23℃-25℃,消毒时间(即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漂洗3次,放阴凉处晾干。

蚕卵消毒技术的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成为我们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

【总页数】1页(P126)【作者】靳春成【作者单位】吉林省磐石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站吉林磐石13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相关文献】1.桑蚕卵催青后卵面消毒时期和技术的研究 [J], 张永君;张芳秋;岳红;王丽丽2.催青期中蚕种的卵面消毒 [J], 谭艳清3.3种转青卵面消毒处理对蚕种孵化率和蚁蚕生命率的影响试验 [J], 黄扬玉;虞崇江;陆俣伽4.新型消毒剂"蚕消安"进行蚕种卵面消毒安全性试验 [J], 陈列辉;郑祥明;陈智毅;杨琼;李青兵;邹宇晓;黄炳辉5.二化性蚕种冷藏浸酸特殊处理技术系列研究——Ⅰ,滞育卵提早(中途)出库的处理技术(初报) [J], 李丽珍;劳成辉;邱国祥;余炳球;陈锦汉;阳朝斌;白碧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柞蚕养殖技术探讨

柞蚕养殖技术探讨

柞蚕养殖技术探讨作者:赵智福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9期摘要:柞蚕作为辽宁省多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项目之一,近年来在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支持下不断为农民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

本文就柞蚕品种选购及柞蚕放养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广大柞蚕养殖户进行参考。

关键词:柞蚕生产;品种选择;放养技术柞蚕生产和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早期发明之一,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做出了贡献。

柞蚕茧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我国柞蚕茧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发展柞蚕生产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加强国防建设,出口援外,增加人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农村经济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等都有重要意义。

一、选购优良的柞蚕品种和优质柞蚕种卵严格把好蚕种选购关,保证蚕种质量。

选购蚕种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到具备有繁种资质的蚕种场购种。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通过蚕业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购种,为秋蚕丰收奠定良种基础。

二、做好蚕场规划及时更新蚕场蚕场每年冬春应计划对4-5年生以上柞树进行更新,根据自己蚕场的情况安排好蚁蚕场、二把场、窝茧场。

秋蚕收蚁时期正是高温多雨季节,蚁蚕场尽量避免安排在窝风向阳的地方,防止闷热诱发蚕病。

窝茧场尽量安排在山脚下向阳的山坡,有利于蚕吐丝营茧化蛹。

蚁蚕场、二把场、窝茧场的面积划分标准如下:蚁蚕场占总面积的20%。

用当年的芽棵养小蚕,芽棵水分多,糖分多,蛋白质含量高,叶质嫩有利于稚蚕的生长发育。

二把场占总面积50%,用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的柞树均可放养。

四龄以上柞蚕喜食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成熟叶片,这样的叶片有利于蚕体生长和绢丝腺的生长,是蚕采食的主要场所,占蚕一生食叶量的80%以上。

窝茧场占总面积的30%,以四年生、五年生柞树均可以。

柞蚕在此吃少量的柞叶后控沙营茧,是柞蚕做茧的场所。

蚕场更新应每年进行一次,蚕民应根据自己柞蚕场地面积,树龄情况确定自己合理投种量。

三、收蚁技术充分做好收蚁准备工作,收蚁用具事先要经过清洗与严格消毒。

春柞蚕卵面消毒方法

春柞蚕卵面消毒方法

春柞蚕卵面消毒方法赵文耀【摘要】探讨了春柞蚕卵面消毒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期刊名称】《辽宁丝绸》【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2页(P25,7)【关键词】柞蚕卵面;消毒;方法;注意事项【作者】赵文耀【作者单位】凤城市鸡冠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辽宁,凤城,118100【正文语种】中文为预防蚕病,必须严格卵面消毒。

消毒的时间以出蚕前1~2天为最好,因距出蚕的时间短,再感染病原的机会少。

但实践中,常考虑其它因素,如天气原因而提前几天。

1.浴卵又称浴种。

卵面消毒前先用清水或0.5%苛性钠(火碱)溶液洗掉卵面上的粘液、蛾毛等粘附物,以利消毒时药剂与卵壳充分接触,增强消毒防病效果,浴液温度18~20℃;用苛性钠溶液浴卵,须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双手轻轻揉搓,经1分钟取出,立即用清水脱药,控去水分,以备消毒。

2.甲醛、盐酸混合液消毒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浓度为36%的甲醛原液,按0.5kg甲醛+0.25kg盐酸+5~5.5kg水的比例配制混合液,液温24~26℃,浸卵30分钟,到时取出,用清水充分脱药后薄摊于经消毒的塑料纱上晾干。

春期外温较低,为保证药液在30分钟内温度不低于23℃(尤其在苛性钠脱药时采用河水),常把混合液温度兑到28~30℃甚至更高,这样,当卵投到药液中时,能保证在目的温度范围内。

3.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卵面消毒除不加盐酸外,其它步骤与混合液消毒相同。

1.用0.5%苛性钠液浴卵,时间不得随意延长,以免影响孵化。

2.购甲醛原液时,应注意观察沉淀物的多少,甲醛原液的沉淀物,多系保存过程中长期处于低温环境而生成的另一种化学物质——三聚甲醛。

沉淀物多,甲醛浓度降低,故不能使用。

3.消毒地点应远离制种点、缫丝厂等场所。

应选择河的下水流脱苛性钠,在河的上水流脱甲醛溶液或甲醛、盐酸混合液,在上风头晾卵。

所有消毒、晾卵用具物品必须事先洗刷消毒。

消毒人员必须明确分工,严禁浴卵,消毒、晾卵人员混用;接触消毒卵的人员,应事先穿着干净衣服,现场洗手,一切为了防止再感染。

春柞蚕卵面消毒方法

春柞蚕卵面消毒方法

防病效果 ,浴液温度 1 0E 8 2  ̄ ;用苛性钠溶液浴 3 . 消毒地点应远离制种点 、 缫丝厂等场所。 应 卵 , 戴 耐 酸碱 防护手 套 , 须 双手 轻 轻 揉 搓 , 1分 选 择 河 的下 水 流脱 苛 性 钠 , 河 的上 水 流脱 甲醛 经 在 钟取 出 , 即用 清水脱 药 , 去水 分 , 立 控 以备 消毒 。 溶 液或 甲醛 、 酸混 合液 , 上 风头 晾卵 。所有 消 盐 在 2甲醛 、 酸混 合液 消 毒 . 盐 毒、 晾卵 用具 物 品必 须事 先洗 刷 消毒 。 选 购 正 规 厂 家 生 产 的 浓 度 为 3%的 甲醛 原 6 消 毒人 员 必 须 明确 分 工 , 禁 浴 卵 , 严 消毒 、 晾 液 ,按 05 g甲醛 + . k 盐 酸 + — . g水 的 比 卵人 员 混 用 ; 触 消 毒 卵 的人 员 , 事 先 穿 着 干 . k 02 g 5 5 55 k 接 应 例 配制 混合 液 , 温 2 ~6 , 卵 3 液 42 ℃ 浸 0分钟 , 时 净 衣 服 , 场洗 手 , 到 现 一切 为 了防止再 感染 。 取出 , 用清水充分脱 药后薄摊于经消毒 的塑料纱 4试 验 证 明 , 甲醛溶 液 或 甲醛 、 酸 混合 液 . 用 盐 上 晾干 。春 期外 温 较低 , 为保 证 药液 在 3 钟 内 消毒 ,其温度不可低于 2 ℃,3 0分 3 2 ℃以下 ,温度越
术不当等 的影响 , 能破坏柞蚕与外界环境 的协 低。从 15 年代开始 , 都 90 对柞蚕 的全套放养技术持 科 调 与平 衡 , 重 时 , 妨 碍柞 蚕 的正常 生 长 发 育 , 续地 进 行 了改 革 创新 。暖 茧 孵 卵标 准 的制 定 , 严 便
以致 引起发 病 。2 0世纪 5 0年代 , 蚕 微 粒子 病 、 研人 员 研究 出种茧 和种 卵 有效 积 温 分别 为 2 6C 柞 3  ̄

柞蚕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柞蚕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柞蚕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作者:孙静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8期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是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产业。

但是,在柞蚕生产中,为害柞蚕的虫害种类很多,对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柞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做好柞蚕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一、防治原理防治柞蠶虫害,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运用各项防治措施,开展群众性的防治保蚕运动,才能达到消灭害虫、增加蚕茧产量的目的。

柞蚕虫害的发生是离不开蚕和柞树的,又一同受周围环境条件及其他生物条件的多方面影响。

防治柞蚕虫害就是要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找到对其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从恶化生活条件、改变生物群落、直接消灭3个方面,根据具体的发生源地、传播为害习性和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防治措施一般采用植物检疫、蚕业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必须因地制宜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综合防治方法(一)蚕业技术防治法蚕业技术防治法,是利用或改变蚕业生产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结合柞蚕害虫防治的需要,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

1.选用抗虫性强的蚕种。

选用检验合格的种茧和抗虫性强的蚕种。

2.稚蚕保护育。

春蚕期利用土坑育、河沟插芽、稚蚕室内育等方法起到防虫保苗的作用。

3.室内产卵。

春秋季节蚕室内制种产卵,可以避免蚕及蚕卵遭到鸟、虫、兽等为害。

采用卵面消毒方法可起到防虫害的目的。

种卵消毒,于出茧前1 d,用浓度为3%的甲醛溶液,在25 ℃的温度下,进行卵面消毒30 min后,用洁净同温度的水脱药2~3遍,晾干后收蚁。

4.选择蚕场。

柞蚕场与蚕的生长发育和害虫的发生为害有一定关系。

如春蚕选用向阳避大风、通小风的把场,不仅可减轻绒茧蜂、瓢虫等虫害,还有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利用柞蚕寄生线虫和黑广肩步行甲发生重的蚕场放春蚕,尤其是作春蚕的把场或二把场,可错过线虫和步行甲的发生时期,避免或减轻虫害。

柞蚕卵卵面消毒、管理与发育进程预测

柞蚕卵卵面消毒、管理与发育进程预测

柞蚕卵卵面消毒、管理与发育进程预测作者:熊兴何杨君王兴涛赵希富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8期[摘要] 本文详述了柞蚕制种之后卵面消毒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技术要点、蚕卵的管理要素与胚胎发育进程观察,为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S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271-011 卵面消毒的必要性与要求刚产下的柞蚕卵面上不仅粘附有鳞毛、蛾尿、灰尘等脏物,而且还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蚁蚕孵化时会随着卵壳被一起食下,造成蚕体感染病害,幼虫孵化前必须进行卵面消毒。

1.1 重视消毒工作各种病原物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刚制种结束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较多。

不仅要重视卵面消毒,而且对保卵的房屋、用具等均要全面彻底消毒灭菌。

消毒后的房屋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消毒后再感染。

1.2 严格控制消毒温度目前卵面消毒常用的几种药品,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对病原物最大的杀灭效力,消毒才能彻底。

如用甲醛消毒,必须保持消毒液为23~25℃;用盐酸或硫酸消毒,消毒液温度要保持20℃;漂白粉消毒液温应掌握在18℃左右。

早春气温低,消毒时应有加温设备,保持规定的液温。

1.3 消毒药液浓度要准确卵面消毒药液浓度过高,影响胚胎生理;过低,则影响消毒效果。

因此消毒药液浓度一定要准确。

市售的药品应测定其成分含量,再按标准浓度配制。

消毒过程中,由于多次浸卵消毒,药液浓度会逐渐降低。

1.4 时间标准一定坚持时长标准。

2 卵面消毒标准与方法要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择防病药剂。

2.1 卵面消毒标准不同药液的消毒标准见表1。

盐酸、甲醛混合液消毒法也可采取先用3%的甲醛消毒30min后,再用10%的盐酸消毒10min。

甲醛和漂白粉主要以防治脓病与微粒子病为主;盐酸和硫酸则主要以防治软化病为主。

甲醛和盐酸混合液则对脓病、微粒子病及软化病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2 卵面消毒方法1.浴种柞蚕卵产下后3~5天或出蚕前1~2天,将蚕卵装入塑料纱袋等能漏水的容器内浸入清水中浴种,水温与自然温相同,轻轻揉搓洗去卵面附着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柞蚕卵出蚕前再消毒技术探讨
为了确保柞蚕丰收,消毒防病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河南柞蚕春蚕卵在3月中旬消毒后入催青室催青,一般于4月上旬出蚕。

蚕卵第1次消毒后在感温、运输、装孵卵盒等操作环节中,极有可能再次沾染病原;蚁蚕是柞蚕幼虫期抗病力最弱时期,且蚁蚕在孵化时都有啃食卵壳的习性,蚕卵虽经过1次消毒,也极有可能未完全杀灭病原。

为了防止蚁蚕食下感染,确保春柞蚕丰收,建议在河南各柞蚕区全面推广柞蚕卵出蚕前1天进行2次消毒工作。

一、原因分析
蚁蚕在食下极少量核型多角体病毒或微孢子原虫时,稚蚕期一般不会显现病症,而是要通过病原在柞蚕幼虫体内侵染、增殖后才表现病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d以上。

这期间因为柞蚕幼虫感染了病原,其排泄物会含有病原,进而造成柞蚕幼虫群体相互感染。

在环境条件适宜柞蚕生长发育时,蚕儿体质强健,潜伏期延长,幼虫会表现为健康蚕;环境条件恶劣时,会表现集中暴发蚕病或集中表现病症。

这也是柞蚕在壮蚕期、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容易发生柞蚕脓病大暴发的原因;而在低温多湿条件下,柞蚕表现为集中感染了微粒子病的病症。

如果柞蚕幼虫没有感染病原,环境条件再恶劣,柞蚕幼虫也不会表现出病症和暴发蚕病。

这也是推广柞蚕卵出蚕前1天进行再消毒技术的理论基础。

二、柞蚕卵面2次消毒试验结果
柞蚕卵出蚕前1天的2次消毒在河南柞蚕生产中还没有被应用,经过近3年出蚕前1天的消毒试验(见附表),蚕卵的2次消毒对孵化率没有不良影响;养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蚕期发病率显著降低,每年7月20日调查的死蛹率显著低于对照。

3年实验结果表明:卵面2次消毒技术可以在河南省柞蚕生产中推广应用,将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柞蚕卵面2次消毒技术要点
(一)认真调查柞蚕卵发育进度,确保在出蚕前1天进行柞蚕卵面2次消毒工作。

出蚕前3天每天调查蚕卵不少于10粒,发现有蚁蚕转青就是进行消毒工作最佳时期。

(二)柞蚕卵消毒前先用1%的漂白粉液浸泡孵卵盒30min以上,或蒸煮1h,并对收蚁工具进行消毒。

(三)催青室用烟熏剂进行消毒,或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消毒,密闭1h以上,或建立备用催青室,且进行2次以上消毒,同时也可用作柞蚕卵孵化收蚁室。

(四)柞蚕卵出蚕前1天用0.33%漂白粉液浸种10min或2%的甲醛液浸种30min,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晾干,装孵卵盒放催青室继续催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