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小型转运设施设置实例研究

合集下载

金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的建设发展

金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的建设发展

图 1 碰 撞 式 中 转 站 示意 图
先 通 过 人 力 车 或 电 动 车 将 垃 圾 运 至 卸 台 , 后 然
座投 资 3 O余 万元 。2 0 0 0年 , 区站前 区 、 市 金磐 小 区 新建 了拉臂 压 缩式 中转 站 。2 0 0 2年 新 型 压块 式 垃
牧 稿 日期 : 0 00 — 0 2 1—82
通过人 工将 垃圾推人 料斗 中 , 待料 斗装满后 , 将专用 垃 圾车倒 车倒人 车位 , 通过 机械碰撞 打开料 斗底 口,
设 压 缩 式 中转 站 , 后 对 解 放 门进 行 改 造 , 用 广 西 先 采 南 宁 、 州 雄 奔 设 备 建 设 了工 业 园 区 、 田等 地 的 中 杭 低
华 的城 乡建 设虽然历史悠久 , 在新 中国成立之前其 但
发展速度却比较缓慢。14 年金华市区的建成 区面积 99 仅为 18k 2基础设施 落后 , . 6m , 绿地 面积稀少 , 供水 、 环
建 设 走 上 了正 常 轨 道 。 之 后 又 相 继 在 凤 凰 山 、 贸 国
街、 青春路 、 中村 小区 、 江滨小 区 、 五一路 等地段 建立
了碰 撞 式 垃 圾 中 转 站 。 1 9 9 6年 , 区 又 在 苑 、 市 E 兰 溪 门 、 盘 桥 等 地 建 成 了 6座 行 吊 式 垃 圾 中 转 站 , 河 每

2 0世纪 6 、O年 代 , 区收 集 的垃 圾 主要 堆积 07 市
在 解 放 门 的 溪 滩 边 。 垃 圾 堆 积 多 了 , 拖 拉 机 等 农 用 用 车 将 垃 圾 运 往 郊 区 村 庄 进 行 肥 田 消 纳 。 随 着 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 市 区进 行垃 圾 堆 放 已严 重影 响市容 在 环 境卫 生 。1 8 9 2年 , 政 府 在 市 郊 山 嘴 头 村 征 地 市 0 6 h , 入建 设 资 金 1 . 7 m 投 O万 元 , 设 垃圾 临 时堆 建 放场 , 这是市 区垃 圾 中 转 的雏 形 。当 时 的垃圾 还 没 有最终 处理场 所 , 般 都 是根 据 附 近农 村 对垃 圾 的 一

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程研究

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程研究
程, 是 垃圾 源 头 管 理 与 无 害 化 处 理 及 资源 回 收之 间 的 重要 衔 接 部分 [ 。
1 . 2 . 3 减量化程度低 , 转运费用高
在 到 达 大 型 垃 圾 转 运 站 前 由于 收 运 流 程 对 生 活 垃 圾 基 本
没有实施减量化 , 包括压缩 垃圾减水减量 , 所 以在众 多资源 叠 加 的 情 况 下 垃 圾转 运 费 不 但 没 有 减 , 反而增加 了不少, 区 政 府
转 运 至 生 活 垃 圾卫 生填 埋 场 。整 个 过 程 只 需一 次转 运 , 不 再 经 过 垃圾 中转 场 和 大 型垃 圾 转 运站 。
( 2 ) 改造成小型压缩转运站 。
图 l 某市中心城 区生活垃 圾收运现状流程图
1 . 2 存在 问题 1 . 2 . 1 前端 收运 方式 落后
垃圾车定时将部分垃圾斗运送至垃圾中转 场进行集 中, 然后用
大 吨位 的对 接 式 垃 圾 车 将 垃 圾 运 送 到 大 型垃 圾 转 运 站 ( 转 运 总 规模可达 1 5 0 0 d d ) , 垃 圾 经 过压 缩 后 转 运 到卫 生 填 埋 场 。 部 分 垃 圾将 由垃圾车直接运送到大型垃圾转运站 , 经过压缩后转运到 卫 生填 埋 场 , 该 城 区 垃 圾 收运 的具 体 流 程 见 图 l 。
每 年投 入 在 垃 圾 收运 方 面 的 费 用就 达 上 . 1 改造 目标
本次需要对转运系 统的前端垃圾收集 方式和终端 垃圾转 运 设 施 进 行 升 级 改造 , 并 预 留 一 定 的 弹性 空 间 以满 足 该 区 域 生
活 垃 圾 的增 长 需 求 。
2 . 2 改 造方 案
2 . 2 . 1 方案 选择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转运设施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转运设施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一转运设施一、一般规定1.1垃圾转运设施的新建、改(扩)建应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方式相适应,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1.2垃圾转运设施宜布局在服务区域内靠近生活垃圾产生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位置。

1.3新建垃圾转运设施宜合并设置,各类垃圾的转运、暂存区应相对独。

1.4新建、改(扩)建垃圾转运设施,宜配置环卫停车场、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等,并满足供水、供电、环保、安全、通信、消防等方面的要求。

1.5垃圾转运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6转运设施运行维护应专人负责,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转运设施的各类设备技术指标及性能应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二、垃圾转运站2.1垃圾转运站的类别、规模应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收运模式确定,新建转运站应按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既有的转运站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类改造。

转运站的建设、改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的规定。

2.2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维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的规定。

2.3转运站应满足下列要求:1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和作业能力应满足垃圾分类收集覆盖范围的需求。

2进站垃圾应来源明确,来源不清的垃圾不应进入垃圾转运站。

3转运站应保持干净整洁,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和维护,以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转运站应配备相应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噪声、臭气、污水排放指标等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5转运站站内应设置清晰的垃圾分类导向、功能提示、安全警示等标志,在醒目位置张贴站内管理制度或规范。

6转运站应有健全的管理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垃圾的来源、种类、转运量、去向等。

三、大件垃圾拆解中心3.1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宜结合大件垃圾实际拆解需求设置,可与转运站、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等统筹建设。

3.2大件垃圾拆解后的材料应按材质分类回收与再利用。

3.3大件垃圾拆解应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及零部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5的要求预先拆除,并按种类分类贮存和处理。

小区垃圾桶的配置调查与分析

小区垃圾桶的配置调查与分析

小区垃圾桶的配置调查与分析垃圾的收运是环境问题中最直接影响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小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志,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的小区万科东荟城的垃圾桶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特别提出了垃圾分类在现有垃圾桶配置下无法落到实处的问题,并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提出优化小区垃圾桶配置以完善垃圾分类的对策。

标签:万科东荟城;垃圾桶的配置;调查与分析一、城市垃圾及垃圾桶配置的基本概况1、垃圾的基本概况根据世界人口总数进行估算,每年人均产生三百公斤的垃圾,而把六十年产生的废弃垃圾全部堆放在赤道带上,可堆成高五到十米、宽一公里的巨大垃圾墙。

这就等于整个地壳的岩石圈和水圈外又镶上了一个垃圾圈。

垃圾废弃物一直在侵蚀着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污染着全球的环境。

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为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问题也更加显著。

近二十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城市垃圾产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被垃圾困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垃圾问题己经成为与人们自身利益密切关联的重大化会公共管理问题。

据研究,一个地区的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垃圾产量也较高。

垃圾的收运成为环境问题中最直接影响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垃圾收运由三个部分组成:收集-清运一转运。

垃圾的收集是指把各家各户的垃圾收集到垃圾桶等较小容器中;清运则指将垃圾桶里的垃圾经过近距离的运输置入垃圾转运站等临时处理设施中;转运则指将垃圾经过较长距离的运输运至垃圾处理厂等设施中最终得到处理。

而作为垃圾收运系统最基础部分的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桶的种类、大小、规模等等配置问题,将直接影响垃圾收集的成功与否,我们力求做到满足环保、经济、实用的要求。

2、城市垃圾桶配置的基本规定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有关垃圾桶的配置规定如下:(1)生活拉圾收集点选址和配置的规定①生活垃圾收集點的配置应当满足垃圾分类的需求,垃圾分类方式与收集方式相协调。

垃圾压缩转运站建造方案

垃圾压缩转运站建造方案

第1页 共13页
二、垂直式垃圾压缩机主要特点
1)压缩力大,能够达到120吨压力,可将垃圾压缩成坚实的块状,易于运输; 2)采用地下压缩和储存垃圾块,避免了垃圾外露,减少了异味和扬尘,改善了 工作环境; 3)压缩机主要工作机构置于地坑内,使转运站外观简洁利索; 4)地坑内布置排污管道,直接将污水排到收集井内,这样运输垃圾块不会产生 污水撒漏现象; 5)采用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使设备的自动化较高,减轻操作人员的 劳动强度;
四、垃圾转运站基本设备配置(推荐)
配套设备 垂直式压缩机 日处理量小于80吨 日处理量小于150吨 数 量 1台 2台 1套 1套 1~2台
第7页 共13页


喷雾除尘、垃圾除臭系统 污水排放系统 垃圾转运车
根据日处理量和运 输距离确定
五、配套车厢密封式垃圾转运车
垂直式垃圾压缩转运站对运输车辆的要求不高,一般普通自卸车即可胜任,
效果图3:
说明:房屋使用面积约80~100平方米,砖瓦尖顶二层小楼结构,一楼为 工作间和操作间,二楼为办公间,在楼旁还可建卫生间。 效果图4:
说明:房屋使用面积约60~70平方米,砖瓦尖顶结构,大门内为工作间和操作 间,小门内为小院子,内有办公间。
第10页 共13页
效果图5:
说明:房屋使用面积约80~90平方米,砖瓦尖顶结构,右侧为工作间和操作间,左 侧为办公间。 2、适合于一站两机方式的房屋 效果图1:
方案1:四立柱单缸结构垃圾压缩机
待机状态 1)技术参数: 型号:QDZ120LYSJA
压缩垃圾
推出垃圾
设备外形尺寸(长x宽x高): 5240x3600x7250(毫米) 垃圾块尺寸(长x宽x高):1850x1600x1100(毫米) 垃圾块重量:3吨 最大压缩力:120吨 压缩工作时间:120秒 垃圾块密度:>0.9吨/立方米 工作压力:20兆帕 设备功率:(11+7.5)千瓦(380伏)

城市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方式的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方式的探讨
城 市生活垃 圾 内河集装化转运方式 的探讨
孙旭 王娇 韩 笑
f 中国 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 总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高、 对集装箱结 构要求较低 、 效 率高 、 环保效果 好等特点 , 适合 大 中型 中转 站 。
2 . 2码 头 装 卸 工 艺 垃圾集装箱装卸船 和前 方堆 场作 业采 用集装箱装卸桥 , 后 方 堆场装卸作业采用集装 箱正面吊或( 铲车 ) , 水平运输采用集装 箱
大 的垃 圾 袋 上 门收 集 , 然 后运至垃 圾房 , 环 卫 公 司 采 用 后 装 式 压 输 , 促进 城市 环境卫生事业发展 , 提升城市 国际形象 。 缩车清运 。 3 . 2实现 生活 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 的 物 流 1 . 3垃 圾 收 集 车 一 集 装 箱 垃 圾 房 一 集 装 箱 拉臂 车 根据 城市 固体 废弃 物处置 发展 规划 , 在相 当长 的时间 内市 个 集装 箱可 服务 8 0 0户 居民 , 服务半径 较大 , 多 由物业公 区仍有 大量 原生 垃圾 运 往填 埋场 处 理 。生 活垃圾 内河集 装 化

进, 市 区原 有码头将 逐步拆 除 , 原有 散装水 陆联运 系统的布局 面 平衡 、 安全生产和提 高装卸效 率 , 码 头装卸船 作业设定 合理的 吊 临重要调整 , 迫切需要 寻找新的生活垃圾运输方式 。 装作业位 置和顺序 , 加强组 织管理 。
1华 东地 区某城 市市 区生 活垃 圾收 运 系统现 状
O 引 言
运输专用车。 目前我 国沿海城 市产生 的大部分生 活垃圾采用 散装水 陆联 根据码头转运装卸集装箱作业 的不同特点 , 分别采用相应 的 运 的方式运 到生 活垃圾填埋场 。由于水陆联运散装运输方式作业 工艺流程 , 对靠泊 的集装箱运 输船舶采 取先卸后装 , 装 载集装箱 工 艺的缺 陷 , 致使转 运过程存 在 比较严 重的二 次污染现 象 , 无 法 的 船 舶需 要先 挖 “ 井” , 卸 出 几个 箱 , 然 后 采 取 卸 一个 空 / 满 箱 再 装 适应 沿海城市 的建设 和发 展要求 。随着 内河整治工 程的逐步 推 个满/ 空箱 , 循环交替的作业程序进行操作 。为确保船舶装载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环境卫生转运设施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环境卫生转运设施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环境卫生转运设施5环境卫生转运设施5.1一般规定5.1.1环境卫生转运设施一般包括生活垃圾转运站和垃圾转运码头、粪便码头。

5.1.2环境卫生转运设施宜布局在服务区域内并靠近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场所,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区段。

环境卫生转运设施的布置应满足作业要求并与周边环境协调,便于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利用。

5.3垃圾转运码头、粪便码头5.3.1水运条件优于陆运条件的城市,可设置水上生活垃圾转运码头或粪便码头;垃圾转运码头、粪便码头需有保证正常运转所需的岸线。

5.3.2垃圾转运码头、粪便码头应设置在人流活动较少及距居住区、商业区和客运码头等人流密集区较远的地方,不应设置在城市上风方向、城市中心区域和用于旅游观光的主要水面岸线上,并重视环境保护,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3.3垃圾转运码头、粪便码头综合用地按每米岸线配备不少于15m2的陆上作业场地,垃圾转运码头周边应设置宽度不少于5m的绿化隔离带,粪便码头周边应设置宽度不少于10m的绿化隔离带。

6环境卫生处理及处置设施6.1一般规定6.1.1城市环境卫生处理及处置设施一般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设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粪便处理设施、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处置场)等。

6.1.2应综合研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经济合理地确定各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并根据处理处置方式规划环境卫生处理处置设施。

6.1.3环境卫生处理及处置设施应设置在交通运输及市政配套方便,并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

在提高工艺水平,并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下,可适当压缩本标准确定的防护距离。

6.2生活垃圾焚烧厂6.2.1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不宜邻近城市生活区布局,其用地边界距城乡居住用地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用地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00m。

6.2.2生活垃圾焚烧厂综合用地指标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常见垃圾转运站改造方案

常见垃圾转运站改造方案

常见垃圾转运站改造方案垃圾转运站是城市生活中处理废弃物的重要设施,但由于转运站的位置和设计不合理,常常给周边居民带来环境和健康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制定常见垃圾转运站的改造方案。

本文将针对垃圾转运站的位置选择、建筑设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造方案。

一、位置选择垃圾转运站的位置选择是改造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应该将垃圾转运站远离居住区和人口密集区域,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和恶臭的影响。

其次,转运站应该尽量选择在容易进行垃圾运输的交通要道上,以减少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并提高垃圾运输的效率。

最后,位置选择还应考虑到垃圾转运站与垃圾处理设施的距离,以便方便垃圾的后续处理。

二、建筑设计垃圾转运站的建筑设计应该从功能性和美观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功能性方面,转运站建筑应该具备垃圾存放、分类、运输和监管等功能的设施。

要合理设置垃圾存放区,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此外,转运站建筑还应该设置清洁设施,包括水源设施和洗手设备,以便工作人员随时保持清洁。

在美观性方面,建筑物应该选用环保材料,外观设计符合周边环境的风格,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视觉影响。

三、环境保护改造垃圾转运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保护。

首先,转运站应该配备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压缩机和垃圾焚烧炉等,以减少垃圾在转运过程中的体积和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转运站周边环境的防护,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围墙和植物屏障等,减少噪音和恶臭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此外,还应建设垃圾处理车辆和设备的洗涤设施,以保持周边环境的清洁。

综上所述,常见垃圾转运站改造方案应该从位置选择、建筑设计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选择位置、科学设计建筑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改善转运站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垃圾转运站的改造工作,为城市的环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与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小型转运设施设置实例研究Ξ

王志刚ΞΞ 陈新庚ΞΞ 张淑娟ΞΞ摘要 分析了现行城市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设置的有关标准与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点修改建议。对广州市市区小型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进行了说明,估算了广州市小型垃圾转运站的需求量。关键词 设置标准 小型垃圾转运站 需求量

ACaseStudyonMinitypeTransferFacilityofMunicipalSolidWaste(MSW).WangZhigangΞΞ,ChenXin’gengΞΞ,ZhangShujuanΞΞ.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ZhongshanUniversity,510275 GuangzhouAbstract ProblemsinthecurrentsetupcriterionanddesignstandardontransferfacilitiesofMSWarepointedout,andtwopointsofsuggestionforperfectionarepresented.InacasestudyonminitypetransferstationforGuangzhouCity,arevisedsetupcriterionisdemonstrated,andaccordingtoit,thenumberofminitypetransferstationsdemandedinGuangzhouCityisfiguredout.Keywords Setupcriterion Minitypetransferstation Numberdemanded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已成为许多城市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收集和转运每日产生的大量垃圾,并减少垃圾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我们根据《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对广州市收运系统做了现状调查,研究了小型垃圾转运站的设置问题。Ξ

1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设置的有关标准Ξ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规定〔1〕:

每0.7~1km2范围内设置1座小型转运站,

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

2

;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

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服务半径不大于200

m,占地面积不小于40m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规定〔2〕:

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2 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两点建议2.1 设施设置标准与转运站设计规范对小型转运站的规定并不完全统一。作为同一设施,在设施设置标准中和设计规范中应当有统一的要求。2.2 在以上两个规定中,只把服务半径、服务面积作为小型垃圾转运站设置与设计时的依据或标准,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在有完整规

划的新城区、开发区,如人口密度以及建筑密度等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则只采用服务半径和服务面积作为设置设计的标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老城区,如果只采用上述标准则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根据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的研究,我们建议把服务人口作为设置与设计标准之一。3 应用实例———广州市市区小型垃圾转运站(注)

的需求研究3.1 广州市市区小型垃圾转运站设置说明1995年广州市建成区面积约为259km2,总人口385万〔3〕,至1998年共建成小型垃圾转运站

31座,投入使用的26座,已定点未建设的30座。按CJJ27-89规定,小型转运站每0.7~1

km2设置1座,如果全部采用小型垃圾转运站则

需求量最少为259座。又据CJJ47-91,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与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两者服务面积分别约为0.8km2和12km2。按此两标准设置,需要量分别为320多

座与22座。不同标准,差异很大。据调查,天津市垃圾转运站的服务区域为1~1.5km

2

,服务人

・74・环境卫生工程2000年6月第8卷第2期

ΞΞΞ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510275 广州市收稿日期:1999—09—22

(注)广州市的小型垃圾转运站定名为“垃圾压缩

收运站”。

本文为《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口3000人。根据广州市已建成的小型垃圾转运站的调查,服务面积在0.3~7km2之间,服务人口从2000~90000人不等。市区内部,尤其老城区与新发展区,由于人口分布、土地面积、建筑密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整个市区范围不宜用同一个标准设置垃圾转运设施。为此对小型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规划如下:3.1.1 以旧城区为主的范围(以下简称旧区),包括荔湾、越秀、东山区全部,以及海珠区除赤岗街和新窖镇以外的区域,面积62.23km2。该区域建筑密度大、人口集中,设置标准可按部颁标准,即小型垃圾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以不大于500m为宜。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旧城区范围(54.4km2)规划期末(2010年)人口控制在200万人左右,即大于3万人/km2。小型垃圾转运站服务面积约0.8km2,服务人口近3万人。3.1.2 近中期重点开发的大型新居住区(简称大新区)见表1,面积约40km2。该区域将承担疏散旧城区人口的作用,对于改变广州城市面貌,树立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内交通方便、设施齐全,可考虑采用小型机动车代替人力车收集,故区内小型垃圾转运站的服务半径可以增大至800m,服务面积2km2左右,服务人口约4万人。3.1.3 市区其它街区(简称中密度街区),包括海珠区的赤岗街、芳村区、白云区、天河区及黄埔区的街区等,这些街区的土地面积一般在2~10km2左右,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比旧城区小得多,总面积为109.39km2。小型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以1km左右为宜,服务面积2~3km2,服务人口不超过3~4万人。3.1.4 市区建制镇,包括海珠区新窖、芳村区东教等,人口密度较小,小型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可以增至2km左右,收运服务面积10~15km

2

,

服务人口不超过4万人,采用机动车收集。3.1.5 小型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规模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垃圾转运量按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CJJ47-91推荐公式Q=δnq/1000计算,式中垃圾产量变化系数δ取1.15,垃圾人均产生量q

在2000年以前取1.0kg/(人・d),2005年至2010年取1.2kg/(人・d)。小型转运站日转运量

平均为40t。3.2 广州市市区小型垃圾转运站需求估算根据所拟设置标准,广州市区小型垃圾转运站设置需求估算见表2~表5。由估算结果可知,规划期间市区转运站需求量约为170座左右,2010年旧区需求量为78座,

中密度区和建制镇两者合计为96座。从分析结果还可看出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即随时间推移呈下降型、平稳型和增长型变化。对越秀区和荔湾区,在规划期间,部分人口要外迁,故小型转运站的需求量高于规划期各阶段之需求。为避免浪费建设投资,可参考深圳市的经验,采用永久性转运站和临时简易性转运站,将规划期末2010年的需求站作为永久性站址,其余采用简易性转运站。在平稳型中,有一部分虽总需求量未变,但随规划年份递进,其内部构成(即一箱站、两箱站的数量)发生了改变。例如,中密度街区中海珠区、芳村区和天河区的用地应按2010年需求量来设置或预留,车辆等设备可随需求量变化而增添。对增长型应按2010年需求规模预留用地。

表1 近中期重点开发的大型新居住区位 置功 能规划用地(km2)现人口

(万人)2010年规划人口(万人)

珠江新城市中心沙贝横沙开发区大沙岛北居住区洛溪大桥北发展区新洲发展区赤岗新区花地湾居住区珠江大桥南居住区天河区西部白云区白云区海珠区南部海珠区东北部海珠区北部芳村区芳村区北端新城市中心综合区居住区综合区综合区居住区居住区高层居住区 6.60

7.63

2.42

10.82

13.05(陆地9.85)

1.30

1.03

0.53

1.502.052.38

17.00

14.50

 10.00~20.00

14.00

14.50

1.05

0.80

 注:资料来源———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

・84・环境卫生工程2000年6月第8卷第2期表2 旧区小型垃圾转运站需求量土地面积a(km2)人口b(万人)小型转运站需求量(座)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建成量c(座)尚需量(座)2010年

越秀区8.9145.3843353317(8,9)12(3,9)11(2,9)3(1,2)8(1,7

)

荔湾区11.8052.7150454319(8,11)16(5,11)15(4,11)4(1,2,1)9(0,9

)

东山区17.2058.8259585822(9,13)22(9,13)22(9,13)4(4,0)18(5,13

)

海珠区24.3258.0060656626(16,10)29(19,10)30(20,10)3(2,1)27(18,9

)

合 计62.23214.3021220320084(41,43)79(36,43)78(35,43)14(8,5,1)62(24,38

)

 注:数据来源a:《广州市区街镇大全》;b:由《广州统计年鉴1997》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人口整理;

c:由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提供;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1箱站、2箱站和3箱站的数量。

表3 大新区小型垃圾转运站需求量规划用地(km2)规划2010年人口(万人)2010年小型转运站需求量(座)建成量

(座)2010年尚需量(座)

珠江新城市中心6.6017.004(0,4)4(0,4

)

沙贝横沙开发区7.6314.504(0,4)4(0,4

)

大沙岛北居住区2.4210.00~12.003(0,3)1(0,1)2(0,2

)

洛溪大桥北发展区10.8214.004(0,4)4(0,4

)

新洲发展区9.8514.504(0,4)4(0,4

)

赤岗新区1.301.051(1,0)1(1,0

)

花地湾居住区1.030.801(0,1)1(0,1

)

珠江大桥南居住区0.533.00~5.001(0,1)1(0,1

)

合 计40.0070.00~80.0022(1,21)2(1,1)20(0,20

)

 注:大新区位于中密度街区或制镇的一些特别的区域,其需求量亦为后者的一个部分。

表4 中密度区小型垃圾转运站需求量土地面积a(km2)人口b(万人)小型转运站需求量(座)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建成量c(座)尚需量(座)2010年

海珠区7.805 6 7 7 3(3,0)3(1,2)3(1,2)1(1,0)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