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何区别?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何区别?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何区别?一、化学性质的概念及特点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特征和性质。

与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涉及到物质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改变。

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解析化学性质的概念及特点。

1. 反应性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特点之一。

不同物质在反应中的行为和特征各不相同。

例如,氧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燃烧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而铁在与氧气接触时则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

物质的反应性不仅与其种类有关,还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有关。

2. 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质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指的是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和特征。

例如,酸和碱可以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反应,产生带电的离子。

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对于电池、电解池等电化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性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体现。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化学键和电荷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例如,金属在与非金属元素结合时,通常表现为被氧化,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表现为将金属元素还原。

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特点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和性质。

它与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无关,主要涉及到物质的质量、形状、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外部特征。

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解析物理性质的概念及特点。

1. 惰性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惰性,即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例如,铁的质量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玻璃的透明度也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物理性质的惰性保证了它们可以作为物质的特征指标,用于物质的鉴定和分类。

2. 不涉及化学反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不同,不涉及物质内部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改变。

物理性质是通过对物质的测量和观察得到的结果,反映了物质的外部特征。

例如,水的密度和沸点是其物理性质的体现,而水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则属于其化学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内容】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易升华、延展性、 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内容】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 稳定性、活泼性、毒性等
【讨论】你能举一些表现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吗?
,将燃烧匙内的硫加热,硫粉熔化(① ),继续加热, 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④ )
例题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 ,他对此金属做了这样一个的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
_切_下__一_小__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_浮__在_水__面_上_ , 并与_水_发__生_剧__烈_反__应_,__放_出__氢_气_ 。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 动,发出“嘶嘶”声,并立_即__熔化成一_个__闪_亮__的_银__白_色__小
C.石墨用于做电极 导电性 物理性质
D.用液氢和液氧发射火箭 利用氢气和氧气反应
放出的热量作为推动力,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 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 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助 燃性、毒性、 腐蚀性等
物质不需要 发生化学变 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 性等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 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 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举例说明。
答:食物变质的判断方法:①目测一下食物颜 色是否正常,看有没有异样物质;②接触一下 看质感有没有变,例如有没有回潮、结块等; ③闻一下有没有不好的气味;④包装食品查看 日期,看包装有没有破损、胀气,以及储存环 境的卫生情况。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3篇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3篇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除了常见的燃烧、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还有许多其他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也各不相同。

1.氧化性:氧化性是指化合物或元素引起其他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

在氧化反应中,氧化剂接受被氧化物质所失去的电子,而被氧化的物质则失去电子。

氧化性很强的物质会使其他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氧化性大的元素包括氧、氟、氯、溴等。

2.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化合物或元素接受其他物质的电子的性质。

在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被还原的物质则加入电子。

还原剂通常都是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例如金属、亚硝酸等。

3.酸性和碱性:酸性和碱性是描述物质在水中的化学性质的概念。

酸性物质可以产生氢离子(H+),碱性物质可以产生氢氧离子(OH-)。

可以通过PH值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PH 值越小表示物质越酸,反之越碱。

4.结晶性:结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晶体的能力。

物质的结晶性与其分子构造有关,成键方式相同的分子通常具有相似的结晶性。

5.腐蚀性:腐蚀性是指物质对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腐蚀性很强的物质通常会对金属及其他材料造成破坏,例如酸、碱等。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包括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折射率等。

1.状态:物质的状态通常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也有薄膜、胶体等复杂状态的物质。

固体物质的分子排布整齐,仅能在界面上移动,液体物质的分子排布不规则,可以流动,气体分子排布随机,具有高度的自由度。

2.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越大表示物质越重,反之越轻。

密度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物质的种类。

3.电导率:电导率是指物质导电的能力,通常与物质的化学成分、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

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例如"蜡烛能燃烧”,在化学性质的描述中,常常伴随着“能、可以、会、易、具有”等的字眼。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可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

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

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蒸汽。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性质

硬度 小
密度 小 大
熔点 燃烧 能 燃烧 不能 燃烧
生锈 不会 生锈 会 生锈
低 高
银白色/ 铁钉 银白色 无 灰色

铁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 的性质。 的性质。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 硬度、熔点、沸点等。 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பைடு நூலகம்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木棒受力折断。
A、 B、F、G、 K、M 、 、 、 、 、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2、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A、镁带能燃烧 、 C、纸张能撕碎 、 E、铝丝很软 、 B、镁带是银白色金属 、 D、铁丝会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F、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 、
注意
二:1、水变成水蒸气 、
2、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 、 三:1、粮食酿成酒 、 2、粮食能酿成酒 、 四:1、木头制成桌椅 、 2、木头可以制成桌椅 、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 性质的语言中 有“可、易、 能、会”等表 示具有能力的 字眼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含义、区别以及常见的例子。

一、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反应会改变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性质是通过观察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得出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性质。

1. 活性活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倾向。

有些物质非常活性,容易参与化学反应,例如氧气、氯气、氢气等。

而有些物质不活性,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例如惰性气体氦、氖等。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性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失去电子或者获取电子的能力。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取电子。

例如金属在酸中能够释放出电子,变成正离子,被氧化;而还原则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种反应。

3. 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酸碱的性质。

在水中溶解度较高的物质通常是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酸性物质会释放出氢离子,碱性物质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4. 可燃性可燃性是指物质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并且产生火焰或爆炸。

许多有机物质具有很高的可燃性,例如汽油、甲醇、乙醇等。

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不涉及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物质在受到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而得出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性质。

1. 密度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值,通常以克每立方厘米为单位。

密度高的物质通常比密度低的物质更重。

例如黄金的密度非常高,所以重量较小的黄金块可以有较大的价值。

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都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3.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液氮用作冷冻剂(液氮做医疗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物理性质。

2)氮气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氮气作为灯泡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

4)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分离洁净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指将空气加压降温成为液态,再蒸发将液态氮除掉,剩余的主要是氧气了,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6)火箭起飞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7)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8)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9)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0)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11)潜水员潜水时携带氧气瓶,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12)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小,是物理性质。

13)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14)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爆炸,发生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二氧化碳可以水反应生成碳酸,在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6)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17)通常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饮料,利用压强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一、本质不同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特点不同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例如:物质的颜色是大量分子集体所具有的性质,是单个分子所不具有的。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

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未经教师允许绝不能用鼻子闻和口尝);
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和挥发性、吸附性、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性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 作标准) 密度/(g· cm-3)
物理性质比较
银 铜
(优) 100 99 金 铅

74 银
铝Hale Waihona Puke 铜锌61 27 铁



17 铝 ( 小) 锡 232 ( 低) 7.9 (良)
(大) 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 钨 铁 铜 金 银 962 铝 铝 660 铅
1994年: 清华朱令案
2013年: 复旦黄洋中毒案
1997年: 北大铊中毒案
MORE ……
二、物理性质
1、定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的性质
举例 : 醋、 糖水—— 铁丝、铝丝—— 金、 2、特性: 银 —— 味道 硬度 颜色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四川广元发生氯气泄漏多人中毒
1)请指出描述氯气发生变化的语句, 并说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请指出描述氯气的性质的语句,
并说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复习:
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如何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练习: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反应中火星四射 C、有大量的热放出 成 答案:D B、有燃烧现象发生 D、有与铁完全不同的黑色固体生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下列成语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答案: C B、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熔点/℃
(高) 3410 1535 1083 1064 铬 铁 银 铜 金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 标准)
(大) 9
4-5
2.5-4 2.5-3
2.5-3 2-2.9
1.5
(小)
3、相关的物理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点: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叫沸点
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帕斯卡 符号:Pa 大气压强:大气层受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离地面越高的 地方大气越稀薄, 那里的大气压强也越小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注意: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 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 要注明条件。
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的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A、镁带能燃烧 C、纸张能撕碎 E、铝丝很软 B、镁带是银白色金属 D、铁丝会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F、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
物理性质
B C
E
化学性质 A D F
区分下列物质,并说明是利用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1、酒精与汽油 2、空气与二氧化碳
3、白糖与食盐
信息阅读
用小刀将某金属切成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
与水发生剧烈的反映,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
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 一会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质软、密度比水小、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熔 点低 化学性质: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映、放出气体,并放出热 量
资料: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 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密度为3.170g/L,比 空气密度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制造化工 产品。它是一种有毒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 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 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 影响。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毫克, 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变化: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 例如:撕碎纸张、镁条燃烧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例如:纸张能撕碎、镁条可以燃烧、 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性质决定着变化,变化又体现了性质
阅读教材第八页找出


什么是化学性质?
什么是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化学变化是过程,化学性质是属性 化学性质常有特殊的字眼如:能、会、可以、能够、易等 3、常见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 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