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论翻译标示语的语用失误

论翻译标示语的语用失误翻译标示语是指在双语对比中,用来区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标示符号,如汉语中常见的港台翻译中标示“繁体”或英语中常见的“译自XX语”。
这些标示语不仅具有指示作用,还承担着语用功能,即传递出翻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影响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交流。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因为翻译者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的现象在翻译标示语的使用中,常见的语用失误有以下几种:1、单一的翻译标示语有的翻译者往往在翻译文本中只使用一个翻译标示语,如“原文”、“翻译”等,这种做法忽略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使得读者无法得知当前是在读取原文还是翻译文本。
2、错误的翻译标示语有的翻译者在使用翻译标示语时出现错误,比如在中文翻译中,把“original version”误翻为“创始版本”,把“translation”误翻为“转换”等,这些错误的翻译标示语不仅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还会造成误导和歧义。
3、顺序颠倒的翻译标示语有的翻译者在标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时,常常颠倒先后顺序,如“译自XX语”中,“自”和“语”位置颠倒,“XX来源于XX 语”中,“来源于”和“语”位置颠倒,这种顺序颠倒的语用失误不仅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还会使文本难以阅读和理解。
二、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1、粗心大意有的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视翻译标示语的使用,或者直接使用机翻的语言模板,这些导致了一些翻译标示语的错误和缺失。
2、语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造成翻译标示语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
因为语言自身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不同,导致了在翻译标示语的使用上产生了差异,比如中文翻译中的“译自XX语”,在英语中的正确翻译是“Translated from XX Language”。
3、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造成翻译标示语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导致了在翻译标示语的使用上存在差异。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Ⅰ. 绪论
跨文化交际,是指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形成多文化融合的过程。
英汉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指英语为母语国家与汉语为母语国家之间进行交流时,经常会遇到语用失误现象,而这些失误也会带来误解,降低联系的效果。
Ⅱ. 英汉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1. 文化差异: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一般而言,不同的文化氛围并不能代表同一种真实性。
汉语与英语不同语言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差异,意味着不同文化社会信仰体系及不同认知特征,这将会使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一些未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的语用失误。
2. 语言的表现能力:从英汉二者的词汇形式上看,英语重视发音,而汉语重视拼音,两者在表达上的细节也是不同的。
这也会造成跨文化的交流当中出现一些意义的误解与表达上的失误。
Ⅲ. 改善英汉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1. 多方参与学习英汉:在英汉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尝试彼此学习和了解彼此语言文化背景,且将两门语言即英语与汉语并行学习,尝试通过双语阅读材料,以较快的速度跟上双语学习的步伐,以提升双语交流本领。
2. 加强跨文化交际训练:此外,双方还需多参与在英语与汉语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训练,不断解决好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发音及英语环境下的汉语发音问题,以提升双方的跨文化交流本领。
Ⅳ. 结论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连接双方的效果降低,影响双方的沟通效果,必须被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多参与英汉跨文化交流,加强跨文化交际训练,将有效改善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维护双方和谐发展。
【推荐下载】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Thomas 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表达方式或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等等。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不是指在一般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人在交际时喜欢用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当然来回答一些问题,在同外国人交往时,这errors) ,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一习惯往往也被带到英语表达中。
但英文中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of course 意味着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的期效果的失误。
Thomas ( 1983 : 91 112) 将跨事。
还用问吗? 听者会很不乐意: 你什么意文化语用失误区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思,觉得我愚蠢吗? 此类因汉英词语一一对应linguistic failures) 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种(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 1 ] 。
在英汉口译过程中, 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近年来很多文章已讨论过这方面的内容,本文不再详述。
这里语言-语用失误表现为将汉、英词语等同,违反主要谈一谈修饰语的翻译问题。
汉语里修饰语使用得较多,例如: 顺利进行,胜利完成,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努力做到, 认真贯彻,广泛开展,严肃处理等等。
但翻译时,汉语中的修饰词不一定统统照译,而应仔细推敲,决定如何处理。
英译文中修饰词过多会显得装腔作势,原来想强调的反而削弱了。
如: 进一步简化手续,及时地积极地从国外引进技术,并且认真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消化和推广工作。
We should simplify procedures and take prompt action to import urgently needed technology and organize scientists , technicians and workers to assimilate and popularize imported technology. [ 3 ] 如果照字面在simplify 前加上further , 在prompt 后加上and vigorous , 在organize 前加上earnestly 或actively , 在workers 前加上the mass of , 文字会显得重复和累赘,反而不能很好传达原文的意思。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作者:夏金玉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5期不同国家的人在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总会遇到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习语。
习语措辞简练,琅琅上口,寓意深刻,包罗万象。
对于我国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不同,误用误解英语习语的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时有发生。
要克服这一障碍,我们首先必须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英语习语语用失误现象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习语及语用失误的含义关于习语,至今仍然存在多种定义。
这里,为研究方便,我们采用骆世平的观点: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意义的简单相加。
这是一种相对广义的习语定义,它不仅把约定俗成的短语包括在内,还涵盖了意义稳定的短句。
对于语用失误,英国语言学家Thomas把它定义为“不能通过听到的话理解其含义”,并将其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为语用者缺乏正确理解或恰当使用会话双方当时共同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来表达用意的能力而产生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说话人不能在不同的说话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实例分析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英语习语语用失误也可大体分为两类:习语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习语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1.习语语用语言失误(1)只理解习语的字面意义并不知其真实含义而引起的语用语言失误。
英语中的大部分习语是隐喻习语,其真实意义与字面意义不等。
这一特点使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成为理解对方话语真实含义的障碍。
例如,临考前,美国教授问他的一位中国学生:“Did you bum the midnight oil last night?”学生听后,非常吃惊,不解其意地回答道:“No.It is also not allowed to burn the oil in the dormitory.”显然,学生是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bum the midnight oil,并不知道这是个习语,意思是“开夜车”,结果导致误解了对方话语的含义。
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引言:在全球化和英语国际地位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语用失误的问题。
语用失误在言语交际中常常导致误解、不适当的回应和不成功的社交互动。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语用失误1. 礼貌用语失误中国学习者常常受到中文礼貌用语的影响,在英语交际中过度使用或缺乏使用。
例如,他们可能在不恰当的场合下使用“谢谢”或“对不起”,或者未能用适当的礼貌用语表达谢意或道歉。
2. 语气和语调失误中国学习者在语气和语调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信息的误解或不适当的言辞。
他们可能过度表达或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或者使用不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来表达观点。
3. 不恰当的指代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代词时常常出现指代不明确或错误的情况。
他们可能未能清楚地指代先前提到的人或物,这导致交流的不连贯或误会。
4. 社交礼仪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习者可能不熟悉或不理解英语国家的社交礼仪,导致社交交往上的困惑。
例如,他们可能在社交场合中不懂得适当地使用眼神接触、身体语言或笑声。
二、语用失误的原因1. 第一语言的干扰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通常会受到母语中语言习惯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将中文的语用习惯直接应用于英语交际中,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2. 文化差异英语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面临跨文化交际困难。
中国学习者可能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三、解决语用失误的方法1. 语用教学的重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中引入与语用有关的话题和活动。
通过模拟真实的语境和情境,学习者可以增加对英语交际中语用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语言背后文化含义的理解。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学术探讨·觋晤学囿 2007年9月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赵建良安荣勇 (1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 河北大学外语教研部河北保定)【摘要】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常常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语用失误。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一些语用失误现象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目的语语用迁移1 引言什么是语用失误?冉永平在其《语用学现象与分析》一书中说到:“根据Thomas(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的产生就是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某一或某些话语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
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问题尤为重要。
”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对目的语的语言知识掌握不够,而造成所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的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比如,下面是外教A和中国学生B的对话:A: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at book?B:Yes,I could.说话人A的目的在于请求B帮忙。
而B显然没有领会A的意图,只按一般的语法规约进行了回答。
这很可能是因为B套用语法知识,认为一般疑问句用yes或no来回答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下面是一位英国客人和中国女主人的对话片段:Guest:Your dress is really beautifu1.Hostess:Ah,itg only an ordinary dress.本来女主人是出于礼貌用自贬的中国模式表示谦虚,但英语文化中对于称赞则一般是要接受并表示感谢,因此这一差异就会导致交际障碍。
客人对这一回答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会认为女主人对自己的称赞不领情,甚至以为女主人对自己欣赏衣服的品位表示怀疑。
这个语法上正确、而语用上错误的回答就是因为中英两种文化中对赞扬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今天,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英语过程中所犯的语法、句法或词汇方面的失误。
尽管语用失误并不影响及其他人的理解,但它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分析语用失误的成因。
一般而言,语用失误是由语言学习者自身缺乏知识所导致的。
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因缺乏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犯语法、句法或词汇的错误,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另外,语言学习者也可能由于缺乏英语使用常识而犯语用失误,比如由于没有遵循关于语法的“习惯”而犯的失误。
此外,语言学习者可能会在使用英语时,因为对某种语言的干扰而犯语用失误。
其次,我们也必须研究语用失误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首先,语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知识,这样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便不会由于缺乏语言知识而犯语用失误。
同时,老师也应该经常纠正学生的语用失误,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英语使用习惯。
而且,老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关于语法、句法和词汇等方面的测试,从而纠正学生可能会犯错误的地方。
另外,老师还需要提醒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要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而要重视正确的英语发音,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更加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
最后,获得真正的英语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多练习,学生应该多练习英语的口语,尤其是那些容易犯的错误,多练习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也能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总之,语用失误是让许多英语学习者头痛的问题,而它的成因也有很多,此外,它也对英语教学有许多的启示。
因此,一方面,语言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知识和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多练习,从而减少犯错的可能性,才能让英语学习者获取真正的英语学习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

mdi t il t i t 学生听后, i g l a g ?” n h o s n h 非常吃惊 , 不解 I a. ’lh et 等等。而在跨文化交流中, adY a ebs” i t … lt . 其意地回答道 : N . i ao ntaoe o br I “ ot s l o lwd t un 非本族语者对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比较生疏。例如, I s l 一
特点 , 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 的语用失误 。 会使听话 人误解话语意义 , 导致交际中断。 例如 。 一位
二、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 语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I 中国护士在给一个美国高龄老太太喂药时说: O e “ pn 我罔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英语习 lor i m u ,p a .不料老太太很生气, u b ot l s ” y g h ee 大声喊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说话人不能在不同的l用到了某个英语习语并想当然地认为对方能充分理说话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l解自己的话语而此时若此习语使用得并不恰当就特点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 学与 管理 》 教
20 0 9年 5月 2 O日
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
⑩河北 防灾科技 学院 夏金 玉
—r 同国家的人在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j eo edrir” 一 ▲ ii t o ty 显然 , t ln h h mo. 学生是按照字面意义
/\时, l 总会遇到其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习语。 } 习 去理解br t i it i u emd g l nh n h o,并不知道这是个习语,
因为语用 者缺 乏正确理解或恰 当使用会话 双方当时 i 共 同的语 言形 式和语用功能来表达用 意的能力而产 } ( 误用习语引起 的语言语用失误 。 3) 在跨 文化交际 中, 有时 . 们有意识或无 意识地 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引起汉英习语翻译语用失误的原因来探讨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以期避免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关键词:习语;翻译;语用失误;语用等效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等。习语的本质特点是意义表达上的双重性,一重意义为形象或字面意义,一重意义为抽象或深层意义,并且由于复杂的文化背景制约,两重意义往往难以重合,甚至相去甚远。英汉两种语言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习语。英汉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特别集中,并且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文化差异无所不在, 译文与原文的完全对等通常很难达到,因此习语翻译成为翻译中的难点。鉴于文化差异与习语的密切关系,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习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 以期避免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一、语用失误及其主要类型 1983年, Thomas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在 Thomas看来,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这一概念现在已被我国学者普遍接受。在此之所以用“失误”( fail2 ure)而不用“错误”( error) , 是因为语言的使用本身并无所谓对错之分,它主要涉及说话方式是否妥当、得体,是否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语用规则不同于语法规则,它源于文化,是一种进入言语行为的文化准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族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这就是语用迁移。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因此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语用失误又分为语用- 语言失误和社交- 语用失误。语用- 语言失误是语言使用规则的迁移造成的。语言使用规则因不同文化和社会而存在着差异。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套用母语模式,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种套用在另一种语境中是否恰当、得体。社交- 语用失误是社交语用规则的迁移造成的,是因为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如身份、话题等而造成的语言选择形式上的错误。 二、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一)语用- 语言方面的失误即翻译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层面上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无法如实地再现原语语言信息。汉英习语翻译中常见的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字字对译,照搬语用规则逐字翻译,将汉语中的句式结构照搬到英语中,忽略语用规则的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成语“人山人海”,如果按字面翻译成Peop le mountain peop le sea,这就是中国式英文,老外很难理解。指人多时, 外国人通常只说 There is a large crowd of peop le. 如果看到电影院门前大排长龙,也只说There is (was) a long movie line. 2. 片面理解,忽略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含的意义,包含字面意义和暗含意义。翻译习语时根据语境辨认原文的暗含用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字面用意往往不是原文的用意。例如“挂羊头,卖狗肉”, 如果翻译成“He advertises mutton, but sells dog’s flesh. ”或“He hangs up a sheep ’s head at the shop2 front and sells dog meat”,这两种译法,恐怕老外都难理解,尤其谈到“狗肉”,他们更会反感,因为狗是他们最爱的宠物。其实这句俗语的暗含意义是 “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做坏事”,老外对此倒有相近的说法: He app lied bait - and - switch tactics in business. (他经商的策略是先引诱顾客来,再改变货物的品质。) This store uses bait - and - switch policy. 或者简单地说: Say one thing and do another. 语用- 语言等效翻译强调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即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只求保留原作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其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因此,在翻译的重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用适合于译文语言环境的表达式来再现原作者的真实意图,确保读者对原作者真实意图的正确把握和识别。 (二)社交- 语用方面的失误即翻译时在考虑语言等效的同时未能全面考虑译入语和原文的文化、译文读者等语言内部或外部等语境因素。汉英习语翻译中常见的导致社交- 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风俗习惯造成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是社会群*考试~大体经过长期的生活而共同创造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并因此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民族情感,等等,这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些差异导致了中英民族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持迥然不同的态度。有些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两种语言中并不是对等的。以下就从对待颜色和动物的态度方面来阐释文化差异对汉英习语翻译的影响。从颜色的角度来看,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 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比如,汉语中红色表示喜庆,带有吉祥的意义。而英语中红色多有害羞、紧急的意思。例如怎样把汉语中的“你红光满面”译成英语呢? 显然不是Your face is very red (你脸红了) ,否则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处于窘境”。汉语中的 “红光满面”表示“身体健康, 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因此可以说: You look so healthy and full of pep. 或You look the very p icture of health and ener2 gy. 根本不必把“红”字译出来。其他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也可以引起不同联想,这里不再赘述。从大量用于描述动物的比喻来看,同样一个词虽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 但其中浸透着一种文化精神,蕴藏着一定的社会意义。我们知道“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意义完全不同。“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魔鬼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做是一种不祥的动物。所以汉语“望子成龙”中 “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可意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 2. 宗教信仰造成的文化差异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许多习语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而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基督教是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宗教, 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在汉语中有一句与佛教有关的习语“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人照字直译为:When times are easy, we do not burn the in2 cense, but when the trouble comes, we embrace the feet of the Buddha. 这种说法,老外会一知半解。英语里一般说法是:Worship God every day; not just in times of adversity. (要每天敬拜神,不是只在困难时。) 对学生也可以说: If you study hard every day, exams will not seem overwhelming. (如果你每天用功,考试就不会形成压力。) 摘要: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引起汉英习语翻译语用失误的原因来探讨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以期避免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关键词:习语;翻译;语用失误;语用等效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等。习语的本质特点是意义表达上的双重性,一重意义为形象或字面意义,一重意义为抽象或深层意义,并且由于复杂的文化背景制约,两重意义往往难以重合,甚至相去甚远。英汉两种语言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习语。英汉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特别集中,并且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文化差异无所不在, 译文与原文的完全对等通常很难达到,因此习语翻译成为翻译中的难点。鉴于文化差异与习语的密切关系,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习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 以期避免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一、语用失误及其主要类型 1983年, Thomas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在 Thomas看来,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这一概念现在已被我国学者普遍接受。在此之所以用“失误”( fail2 ure)而不用“错误”( error) , 是因为语言的使用本身并无所谓对错之分,它主要涉及说话方式是否妥当、得体,是否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语用规则不同于语法规则,它源于文化,是一种进入言语行为的文化准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族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这就是语用迁移。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因此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语用失误又分为语用- 语言失误和社交- 语用失误。语用- 语言失误是语言使用规则的迁移造成的。语言使用规则因不同文化和社会而存在着差异。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套用母语模式,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种套用在另一种语境中是否恰当、得体。社交- 语用失误是社交语用规则的迁移造成的,是因为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如身份、话题等而造成的语言选择形式上的错误。 二、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一)语用- 语言方面的失误即翻译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层面上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无法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