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精要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幽默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一文中的主要词汇和句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直观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春天的景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使用动画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配以轻松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气息。
然后,以幽默的方式提问:“如果春天是一个人,你觉得他会是什么样子,会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他们心中的春天。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描绘春天的关键词句,然后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和解释。
(2)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引导他们从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体验春天。
(3) 设计互动游戏“ 春意连连看”,将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语与对应的图片配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探讨与创作(15分钟)(1) 提出问题: 你能否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春天?”鼓励学生创新表达,拓展思维。
(2) 分组活动“ 春的诗篇”,每组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小诗,然后分享给全班,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4. 总结与延伸(10分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描述春天的词汇和写作技巧。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春天的踪迹,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互动游戏的完成情况、小诗创作的质量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之一(四季美景)”,这个单元,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
这里描写了美的的景物,描写了美的情感,其中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一篇略读课文《雨的四季》和一个习作。
【教学目标】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美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1、默读法。
学习默读,重在强调重在强调一气呵成地通读全文,遇到生僻字,可先跳过,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2、感悟法。
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
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第二篇:2017(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群星闪耀”,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
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一篇略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一个习作。
【教学目标】1、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4、在阅读中,能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内容】一、故事导入: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
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他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小时侯的一段生活经历给我的启示。
那么这是一段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这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二、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2021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精要版)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
的内容没有联系。
理解探究
全诗围绕“观”字展海上的日月
理解探究
诗中哪几句描写是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主要 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 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 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 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 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 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中国古代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 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他善诗 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同 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 品”。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 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 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整体感知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研读诗歌
叙事 写景
实写 虚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点明“观沧海”的位置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一部分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本诗的第三层,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 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 读者面前。
诗歌解读
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
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
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精要:第一单元-文档资料

第 1 页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精要:第一单元 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新的学段后语文学习的第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内容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影响重大。因此,我们编者在第一单元的组织安排、编写设计上倾注了更多的思考与情感。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是:《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包括《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皇帝的新装》《金鸟》《牛郎织女》《小溪流的歌》。这五篇课文有一课文言文、四课现代文,现代文包括两篇外国童话、一篇中国童话和一篇中国民间故事。本单元还有一个写作实践、一个拓展链接和两首需要诵读的诗词。所选课文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单元内容丰富;课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体裁活泼多样。 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一个单元放在第四学段七年级上册之首,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 1.课文内容符合小学毕业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小学向初中的过渡衔接。 2.以《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引领全册,实际也是引领整个学段,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初中第一学期从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之根的神话学起,帮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始风貌,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3.集中学习这类以联想和想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有第 2 页
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单元的要点为: 1.三则神话的内容。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结合注释和译文大致了解每则神话的内容。 2.基本的叙事方法。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记叙文,对记叙这种表达方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习《金鸟》一课可以让学生感到只有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从而学会用这种方法讲故事、写文章。 3.民间传说产生的背景。民间传说是在一定区域中广泛流传、有一定意义、反映一定民众愿望的故事。这种故事开始时在民间口耳相传,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有文人搜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于是有了书面文本,流传得也就更广泛。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产生都是有一定背景的。 4.童话的主要特点。这个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皇帝的新装》《金鸟》《小溪流的歌》都是童话,而童话的主要特征是充满了奇异的联想和想像。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童话、了解童话、感悟童话、欣赏童话。 5. 童话的写作。本单元的写作教学既考虑到课文的选编,也考虑到少年儿童有学习写作童话的愿望,因此安排了三项第 3 页
七年级 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研究的是写景抒情的诗文。
写景抒情是指以自然、人工景观或民俗风貌为主要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运用多种方法,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姿态情态等特征,重在表达作者情感。
研究这类文章,需要用心体会,想象诗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四季美景。
还需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技巧的妙处。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包括品赏文学语言,提高鉴赏能力,表现景物的特点并个性化地表达对某地某季节的喜爱之情。
同时,需要深入理解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理解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掌握朗读技巧,重点研究重音和停连。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建议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一个真实情境中的自带动力的单元核心任务:年级即将开展“吟四季美景品生活情怀”朗诵会,作为参赛选手,学生需要自行选择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认真品析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借助重音和停连等朗诵技巧,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在此单元核心任务下设计单元核心问题:怎样有感情地朗诵文本?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单元核心任务,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展开五个阶段的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是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阶段是精讲《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分析理解文本,揣摩文本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第三阶段是研究朗读技巧,掌握重音和停连,练朗读;第四阶段是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开展班级朗读会;第五阶段是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参加年级朗读会。
针对学生分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被动研究转变为独立研究和思考,培养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果。
审美能力对人的生活品质和品位至关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研究经典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发现、感知和描绘美的能力,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研究资源包括《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等经典文章,以及《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春夏秋冬》和《人间·名家经典其他散文书系:山河湖海》等文本资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分类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选文文情并茂,多数出自于名家之手,主要特点是物象典型、意境优美、描写细腻、巧用修辞、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等。
学习这四篇课文,接受美的洗礼,汲取语文滋养,提高读写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人文主题四时之景语文要素想象情景,把握重音、停连,音韵之美;揣摩品味语言;修辞方法的学习:比喻、拟人单元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家生平及代表作品2.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静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3.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课型课时内容教学重点单元梳理课1课时教材结构和丛书的使用方法、把握双线、梳理字词、文常,初读感知课文。
定向,读写、理解、积累主题阅读课7课时春(精讲精练)1课时古诗词四首+《大德歌》(精讲精练)3课时写景·开动综合感官(1+1+X,计四篇)品修辞,赏美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夏感》)一草一木皆有情(《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观沧海》《秋思》)识作者;朗诗词,品美句;悟意境;感豪情;培养形象思维;背诵开动综合感官,写作练笔比喻、比拟,作用阅读的技巧,有感情朗读以读促写课2课时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我美丽的校园》多感官景物描写,写作单元梳理课课时安排: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教材结构和丛书的使用方法。
2.知道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素养要求,梳理预习字词、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阅读单元全部课文。
初步感知四篇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过程:1.分析教材结构,讲授丛书使用方法。
丛书是与教材共同使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
2.阅读单元提示,画出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
3.依次阅读1-4课并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及阅读感受。
4.分小组汇报各课重点字词和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5.当堂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备课精要
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新的学段后语文学习的第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内容对学生整个初中
阶段的语文学习影响重大。因此,我们编者在第一单元的组织安排、编写设计上倾注了更多
的思考与情感。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是:《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包括《女娲补天》《夸父逐
日》《精卫填海》、《皇帝的新装》《金鸟》《牛郎织女》《小溪流的歌》。这五篇课文有
一课文言文、四课现代文,现代文包括两篇外国童话、一篇中国童话和一篇中国民间故事。
本单元还有一个写作实践、一个拓展链接和两首需要诵读的诗词。所选课文古今中外的作品
都有,单元内容丰富;课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体裁活泼多样。
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一个单元放在第四学段七年级上册之首,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
1.课文内容符合小学毕业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小学向初中的过渡衔接。
2.以《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引领全册,实际也是引领整个学段,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初
中第一学期从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之根的神话学起,帮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始风貌,
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3.集中学习这类以联想和想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
创新能力。
本单元的要点为:
1.三则神话的内容。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这篇课文要让
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结合注释和译文大致了解每则神话的内容。
2.基本的叙事方法。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记叙文,对记叙这种表达方式有了一些
感性认识。学习《金鸟》一课可以让学生感到只有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从而学会用这种方法讲故事、写文章。
3.民间传说产生的背景。民间传说是在一定区域中广泛流传、有一定意义、反映一定
民众愿望的故事。这种故事开始时在民间口耳相传,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有文人搜集起来,
进行加工整理,于是有了书面文本,流传得也就更广泛。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可以让学生
了解民间传说的产生都是有一定背景的。
4.童话的主要特点。这个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皇帝的新装》《金鸟》《小溪流的
歌》都是童话,而童话的主要特征是充满了奇异的联想和想像。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童话、
了解童话、感悟童话、欣赏童话。
5. 童话的写作。本单元的写作教学既考虑到课文的选编,也考虑到少年儿童有学习写
作童话的愿望,因此安排了三项写作童话故事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生活体验
任选其中一项。对学生的第一次习作,不要设置太多的限制,提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想像合
理、把意思表达清楚,能反映学生的主观感受就应该鼓励。
6. 当代童话的代表作品。通过“拓展链接”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以英国女作家J.K.
罗林创作的《哈利·波特》为杰出代表的当今童话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本单元课文中所有汉字,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识字量。
2.能使用字典、辞典查找所要检索的汉字、词条。
3.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书写正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二、阅读
4.能用普通话朗读童话、民间故事。
5.认识本单元课文虚构的的特点,认识童话、民间故事的形式。
6.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故事梗概,理解内容大意。
7.能认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及意义,能联系背景或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
8.欣赏本单元课文,加强情感体验,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9.诵读两首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拓展链接”,课外阅读《哈利·波特》,了解故事大意。
三、写作
11.写童话故事,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集中。
1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13.学习运用本单元诵读诗词中的名句描写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口语交际
14.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做到语言流畅,情节完整。
15.背诵两首诗词。
16.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注意正确使用普通话。
单元教学建议
1.识字与写字教学要落到实处。这个单元的文字除文言文以外,不晦涩,不冷僻,真
正的生字不是很多,但作为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单元,字词教学不可忽略。因此教师要以汉语
拼音为依托,以使用工具书为手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为途径,加强字词教学。字词教学要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切实为学生在初中阶段达到认识3000左右常用字,正确书写2000
个常用字的目标努力。
2.确立现代阅读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学
生爱读,要利用这一特点,教学中主要由学生朗读、理解、分析、归纳。在课堂上教师主要
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心得的交流者。对每一篇课文,教师不要做
过多的分析、讲解,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对于《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什么能得逞、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金鸟》中的小王
子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总变卦,最终还完成了父亲的使命;在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牛
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代表了什么样的势力;小溪流为什么一定要奔向大海,她路上遇到了
那么多劝阻,为什么不回头,不停步。这些问题不必由教师一一解决,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
流,得出恰当的结论。我们所提倡的阅读的创意表现在于阅读结论的不唯一上,所以要保护
学生的发散思维,允许有不同意见,对于来自自己思考的不同意见要鼓励,同时进行辨别,
使学生既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可得出合乎道德标准的结论。
3.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提供广阔
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我们
这套教材十分注意体现这些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更新写作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
由表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努力改变学生作文缺少个性,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心灵剖白
的现状。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想像作文,这也是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要“运用联想和
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的要求。初中一年级学生有一定想像能力,但由于头脑中储
存的记忆表象不足,生活阅历不丰富,因此想像的深度与广度都还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
的想像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像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
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周围
的事物,多体察社会的各种现象,扩大大脑及一表象的积累,这种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原料,
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彩,
学生的想像力必然增强,创新能力也必然随之增强。在完成单元写作训练任务的同时,要注
重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对作文的起草和修改等,都要有一
些常规的要求。指导学生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至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
单元评价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升入七年级的第一个单元,根据七年级仍然有识字任务的特点,学习
本单元不能忽视对于字词、作家作品等语文基础知识、常识知识的教学及检查落实。对于各
课生字要能够正确认读、拼写、掌握其意义与用法。要继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
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扩大识字量的积极性。
2.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可以在课堂上随机进行,
主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同时注意考查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的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和把握。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
3.本单元的课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
节。认识记叙的表达方式在传说、神话、童话中的广泛运用。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整
体把握和对人物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4.让学生认识本单元的课文都属于虚构的作品。了解童话、民间传说的基本样式。初
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故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考查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审美观。
5.指导学生写童话时要注意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考查应以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事
情叙述完整、人物有一定个性为本单元的要求。
6.指定时间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哈利·波特》的“拓展链接”片断和主要情节。对“拓
展链接”的考查可以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7.诵读并默写本单元的古代诗词,了解大意,通过课前提问的形式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