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杀虫剂杀灭幼虫效果的现场观察

合集下载

小飞虫杀虫实验报告(3篇)

小飞虫杀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杀虫方法往往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杀虫方法,我们进行了小飞虫杀虫实验。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杀虫剂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比较不同杀虫剂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

2. 评估不同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

3. 探索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杀虫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小飞虫(蚊、蝇等)2. 实验试剂:农药A、农药B、农药C、农药D3. 实验工具:培养皿、天平、温度计、计时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农药A、农药B、农药C、农药D分别编号为1、2、3、4组。

2. 实验步骤:(1)取一定数量的小飞虫,分别放入四个培养皿中。

(2)在每个培养皿中滴入相应编号的杀虫剂,观察小飞虫的反应。

(3)记录小飞虫死亡时间、死亡数量、死亡形态等数据。

(4)将死亡的小飞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变化。

(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杀虫剂的杀灭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杀虫效果:农药A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最佳,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效果较差。

2. 死亡时间:农药A对小飞虫的致死时间最短,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致死时间较长。

3. 死亡形态:农药A对小飞虫的致死形态为触角和翅膀脱落,农药B为触角脱落,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致死形态不明显。

4. 内部器官变化:农药A对小飞虫的内部器官损伤较严重,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内部器官损伤不明显。

六、实验结论1. 农药A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杀虫剂。

2. 农药B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次之,可作为一种辅助杀虫剂。

3. 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较差,不建议使用。

4.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杀虫效果、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杀虫剂。

七、实验建议1. 在进行杀虫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杀虫生物实验报告

杀虫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2. 了解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和作用机制。

3. 分析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虫种: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蚜等。

2. 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3. 化学杀虫剂:敌敌畏、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4. 实验设备:培养皿、显微镜、培养箱、天平、移液器等。

三、实验方法1. 杀虫剂筛选实验(1)将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分别稀释至一定浓度。

(2)将实验虫种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溶液中,置于培养皿中。

(3)观察并记录不同杀虫剂对实验虫种的杀虫效果,包括死亡率、触杀效果、熏蒸效果等。

2. 杀虫剂作用机制实验(1)将实验虫种分别放入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中,观察并记录虫体的反应。

(2)通过显微镜观察虫体内部结构变化,分析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3. 生物杀虫剂应用实验(1)将实验虫种放入培养箱中,分别施用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

(2)观察并记录害虫的死亡情况,分析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杀虫剂筛选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生物杀虫剂在杀虫效果上与化学杀虫剂相当,且具有以下特点:(1)苏云金芽孢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触杀效果,对其他害虫效果较差。

(2)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多种害虫具有触杀和熏蒸效果,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3)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害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但杀虫效果较慢。

2. 杀虫剂作用机制实验(1)生物杀虫剂通过干扰害虫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使其死亡。

(2)化学杀虫剂通过触杀、熏蒸等作用,使害虫死亡。

3. 生物杀虫剂应用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以下优势:(1)生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性,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2)生物杀虫剂在环境中降解速度快,不会残留,对环境友好。

(3)生物杀虫剂对害虫的抗药性发展较慢,有利于长期防治。

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其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

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其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

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其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被广泛用作生物杀虫剂。

它通过产生特殊的杀虫晶体蛋白(Cry蛋白),对某些昆虫的幼虫具有高度的杀虫活性,对环境和人类安全无害。

本文主要探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筛选方法,并研究其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筛选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采集土壤样品,将其接种到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如T3培养基。

将培养基孵育在适宜的温度下,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以保持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纯度和活力。

接下来,用半定量法检测培养基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数量。

可以使用琼脂糖平板法,将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平铺在琼脂糖平板上,然后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苏云金芽孢杆菌形成的典型菌落呈灰白色,巨大菌落的培养液显示菌落明显,以及青霉菌类在菌落表面的出现等都是筛选的重要指标。

然后,根据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活性筛选。

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转接到含有蚊科幼虫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观察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效果,并进行杀虫活性测试。

可以通过观察幼虫的死亡情况、体表异常和生长抑制等指标来评估杀虫活性。

选取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进一步研究。

可以通过形态学观察、鉴定晶体蛋白类型和测定晶体蛋白的产量等方法,对选择出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深入研究。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主要依赖于其产生的Cry蛋白。

Cry蛋白在蚊科幼虫的肠道内起到杀虫作用。

当幼虫摄入含有Cry蛋白的培养基时,Cry蛋白与幼虫肠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使幼虫肠道发生溶解和结构破坏,最终导致幼虫死亡。

Cry蛋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昆虫的杀伤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生物几乎无毒性。

研究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蚊科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研究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苏云金芽孢杆菌处理组的幼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处理组的幼虫体长、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不仅能有效杀死蚊科幼虫,还能抑制其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效果观察

病虫害防治效果观察

病虫害防治效果观察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和农民收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本文将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据此提出改进方案。

一、1.病害防治效果观察在田间观察中心,我们选择了不同处理方案,并根据不同处理方案的防治效果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

在作物患病早期,我们喷洒了适量的化学药剂,以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观察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可以有效地防治作物病害,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其次,我们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或者使用生物农药,我们希望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病原体的数量。

观察结果显示,生物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病害,但需要注意合理选择天敌和生物农药,以及掌握适宜的使用时间和数量。

最后,我们还尝试了无农药防治方法。

这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观察结果表明,无农药防治方法对于预防病害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虫害防治效果观察在田间观察中心,我们还对不同的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

对于化学农药防治,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药剂,并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进行喷洒。

观察结果显示,化学农药可以较好地控制虫害数量,但也容易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另外,我们进行了生物防治的实验。

通过引入天敌或者使用微生物农药,我们希望达到有效的虫害控制效果。

观察结果表明,生物防治方法在减轻虫害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合理选择天敌和微生物农药,并掌握适宜的使用方法和时机。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无农药防治的试验。

这包括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措施,如利用陷阱和植物间作等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无农药防治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虫害,但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病虫害防治效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化学农药具有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正确使用bb类生物杀虫剂

正确使用bb类生物杀虫剂

正确使用bb类生物杀虫剂
bt类生物杀虫剂仅有胃毒作用,且附着力差,所以只有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如用以除治棉铃虫,则应针对其幼虫孵化后取食卵壳,二龄后在苞叶内蛀食幼蕾的习性,掌握住一下要点:
一、适期用药
棉铃虫一般由产卵到孵化需3一5天。

所以一般用药除治的最佳时机是:大部分卵变黄并有少部分发灰时。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预测预报发生卵高峰日的前5天开始,每天下午到棉田观察卵量和卵色变化,抓住用药最佳时机用药。

二、正确喷施,科学用药
据调查,棉铃虫卵除产在顶端叶子的正面外,还有-部分产在产在棉株中部叶片及叶片背面。

为充分发挥药效,喷施bt时应喷酒全株,才能使棉株各个部位附着的卵都沾上药液,一般每亩用2OO倍药液3O一5O千克即可。

喷施前如在药剂中加入少量洗衣粉或酒,以增强其粘着性,则效果更好。

三、把握用药次数和间隔天数
用药次数要根据产卵持续时间而定。

如产卵期持续lO天,孵化期为3一5天,一般应自第一次喷药时起,每隔3天喷一次,每个世代3一4次,才能保证用药效果。

四、选择最佳喷药时间
一般在晴天下午5时以后用药,阴天可全天喷酒。

五、注意事项
配置时必须充分摇匀。

配好的药液必须当天用完。

遇雨补喷,在卵未孵化前喷药后遇雨更要补喷。

药剂要放在阴凉处保存,不能暴晒。

5种杀虫剂现场灭蚊幼效果观察

5种杀虫剂现场灭蚊幼效果观察
water
and after 1—38 d.they were from 99.7 1%to
type.Applied the mixture of Bti
rate
and Bs一10(10 mL/m’)for controlling mosquito larvae in
were
reed pond.After treatment 1 d,6—14 d,24 d,the
限公司提供。③50%马拉硫磷乳油,山东省德州农
药厂提供。④48%毒死蜱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生产。⑤10%高效氯氰菊酯,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 限公司提供。 1.2场地选择天津市宁河县、塘沽区、大港区有 蚊幼虫孳生的污水沟或苇塘进行灭蚊幼试验。 1.3方法在宁河县芦台镇崔村、塘沽区郑庄子和 大港区上古林东,分别选择有蚊幼虫孳生的苇塘或 污水沟,测量出其水体体积,在试验前用勺捕法每次 按孳生地大小分别舀3~5勺进行密度测定,然后按 下面剂量分别施用毒死蜱、10%高效氯氰菊酯均按
treatment and control
area).Then
spray insecticide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into the experiment spot.。Assessment of pretreat density and post—treatment density
of descent oflarvae density
99.53%,100%,93.01%
respectively.When Chlopyrifos and beta-cypemethrin application dosage were 1 g ai/m’and malathion 1,2 g ai/m’,

生物药剂防治樟萤叶甲幼虫试验

生物药剂防治樟萤叶甲幼虫试验

2 药效 分析 0 . 5 % 甲维 盐 的防 治 效果 达 9 6 . 5 5 % ;1 % 噻 虫
长达 8 个月 , 致使樟树生长缓慢 , 甚至死亡。作者采 用 0 . 5 % 甲维盐 和 1 % 噻虫 啉 粉剂 对 第 1 代 樟 萤 叶
甲幼虫 进行 了药 效试验 。
1 试 验
啉 的 防治 效 果 达 9 6 . 2 9 %; 对 照樟 萤 叶 甲幼 虫 平 均
自然死 亡率 只有 7 . 4 8 %( 表1 ) 。可见 , 0 . 5 % 甲维 盐 和1 %噻 虫啉粉 剂值 得在 今 后 防治樟 剂 防 治 樟 萤 叶 甲幼 虫效 果分 析
个处 理 , 共 8个 处 理 , 每 处理 3个 重 复 。选 择 2 4棵 受樟 萤 叶 甲幼 虫严重 危 害 的樟 树 , 进 行 喷粉 防治 , 每
处理 1 株树 , 排列顺 序为 : A 1 , B 1 , A 2 , B 2 , A 3 , B 3 ,
A 4 , B 4 。喷粉 前 , 每 个 处 理 在 选 定 的样 株 上 随机 抽 取 3根枝 条 , 调 查 和 统计 每 根 枝 条 上 的樟 萤 叶 甲幼
1 g / m ( A1 ) , 1 . 5 g / m ( A 2 ) , 2 g / m ( A 3 ) 和不 施
药对照( A 4 ) 4个 处理 , 1 % 噻虫 啉 ( 绿得 保 森 林 病虫 害防治研 究 所 , 2 2 . 0 0 ) 设 0 . 5 g / m ( B1 ) ,
1 . 1 试验地概况
试 验地设在浙 江省龙 泉市 ( N
1 1 8 。 4 3 ~1 1 9 。 2 6 , E 2 7 。 4 2 ~2 8 。 2 1 ) , 海 拔 高

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杨小舟蛾大龄幼虫药效试验

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杨小舟蛾大龄幼虫药效试验
2 . 1 试 验 时 间
从调查表 1 知, 施药后第 1 d已有杀虫效果 , 3 %高
渗 苯氧 威 、 5 %甲维盐 试验 区虫 口减退 率达 3 5 %左 右 , 而 阿维灭幼脲胶悬剂 、 白僵菌粉炮杀虫效果不太 明显 ;
防治后第 5 d , 3 %高渗苯氧威 、 5 %甲维 盐试 验 区防效达 到 了高 峰 , 虫 口减 退率分别 达到 8 7 . 7 %和 8 6 . 4 %, 防治 效 果达 到了 8 7 . 6 %和 8 6 . 2 %, 而阿维灭 幼脲胶悬 剂 、 白
僵 菌 粉炮 试 验 区虫 口减退 率 只有 4 1 . 1 %和 4 1 . 5 %; 防 治后第 7 d ,整 个林 区幼虫平 均虫 口密 度只有 1 . 6 头/ 百叶 , 害虫 已下树 化蛹 。调查 树冠下地面 , 用3 %高 渗 苯 氧威 、 5 %甲维盐试验 区有少 量蛹和待化蛹 的老熟 幼 虫, 平均 2 ‘ 3 头/ m 2 , 而用阿维灭 幼脲 胶悬剂 、 白僵菌 粉 炮 试验 区大部 分幼虫 已老 熟下树 化蛹 ,平均 2 0 . 2头
表 1 药剂 防治效果调查统计分析表
现代园艺
2 0 1 4 年第 6 期
深水栽培水芹斜纹夜蛾安全高 效防治 用药试验
徐 蕊 , 张洪海 , 张海 艳 , 詹 国勤
( 1 江苏省金坛市农林局 2 1 3 2 0 0 ; 常州 市农业委员会 2 1 3 0 0 0 )
摘 要: 为了研 究在深水栽培务件 下, 水 芹斜纹夜蛾 高效防治及 用药的安全性 , 进行 了甲维 ・ 茚虫威 、 乐斯本和艾绿士 3种农 药防治 水芹斜纹夜蛾的药效试验 , 并对相应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 结果表明 , 这 3种药 荆都有 着较好的速效性 、 持效性和广谱性。但从安 全性 、 经济性和便 于推广方面考虑 , 对 于即将上 市, 收获的天数 少于 2 0 d的水 芹, 建议 选择使 用艾绿 士来防治水 芹斜 纹夜蛾 ; 对于 收获期较 长 , 大于 2 0 d 的水芹, 则建议选择 1 0 % 甲维・ 茚虫威 悬浮剂来防治水芹斜 纹夜蛾 。 关犍 词: 斜纹夜蛾 ; 深水栽培水芹 ; 高效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 ANG i ni n ZHANG ii J a ja g, Guln,M A x n De i
( at n t— pi e cTe m f xija g M i t r mma d,Ur mq ,8 0 1 ) He lh a d AniE d mi a o n i n l a y Co i n u i 3 0 1
讨 。
参 考 文 献
4 马 济 宏 .南 通 市 不 同人 群 齿 龈 内 阿 米 巴 感 染 的 观 察 ,南 通 医 学
院 学 报 ,1 8 ,9 4 : 6 99 ()24
5 马 济 宏 ,等. 口腔 毛 滴 虫 与 缘 龈 炎 等 口腔 疾 病 关 系 初 探 .南 通 医
Abs r c ta t 0ur xp rm e t e r e t 1 c l a pl e f c o Bi tc e tcde e e i n r po t d he o a e p y fe t f o i p s ii Ca i t ga ns
mos io l r a Is r s t s qu t a v . t e ul howe ha he e f c ~ 】i ots ts a t y c d t tt fe tofC3 4 s n a if c or ompa e t t r r d wih o he
7 吴 之 芳 , .齿 龈 内 阿 米 巴致 病 性 的 探 讨 .中 国 寄 生虫 学 和 寄 生 等
虫 病 杂 志 ,1 8 ,3 2 : 0 9 5 ()14
生 物 杀 虫 剂 杀 灭 蚊 幼 虫 效 果 的 现 场 观 察
张建 江 张桂 林 马 德新 .
( 疆 军 区 卫 生 防 疫 大 队 乌 鲁 木 齐 8 0 1 ) 新 3 0 I
维普资8 ・ 6
医学动物 防制 20 0 2年 6月 第 1 8卷 第 6期
1 Fa s u tEC,e 1 Cr i n us’ iia r st lgy & t ta . ag a d Fa tSCl c lPa a ioo . n h e . Lo d d n on:Le a& Fe ie ,1 7 bg r 9 0:1 1~ 2 3
2 例 , 其 中 2 例 , 两 原 虫 均 转 阴 , 阴 转 率 为 7 3 8 . 9 (3 2 ) 5 1 % 2 / 7 ,未 转 阴 的 4例 ,继 续 上 述 治 疗 ,

周 后 复 查 全 部 转 阴 , 龈 炎 和 口 腔 溃 疡 症 状 明 显 缘
2 徐 秉 琨 ,等. 人 体 罕 见 的 寄 生 虫 . 中 华 医 学 杂 志 ,1 7 ,5 ( ) 99 95 :
ra l o x ei n .Th o s l e s ni t a u o ei lw wi i h a g t rp s dU — e ut f p r e me t ep si erao h t r s t nter n eo o o e S b s o d so h p
关 键 词 球 形 芽 孢 杆 菌 蚊 幼 虫 现 场 效 果
O b e v to n t o a e A p y E f e to o i s i i e C3 l an tM o q io La v s r a i n o he l c l pl f c f Bi tc Pe tc d ~4Ag i s s u t r a
a os n on nd.O n t t r ha ge d e o e ha he o he nd,t e s n i lt f dif r nt s c e o q t a v O h e s biiy o fe e pe i s m s uio l r a t C3 li fe e t,t o. Ad to ly,we d d noto e ve a r o ~4 t t r c e t e ~4 s dif r n o dii na l i bs r ny ha m fC3 1 o o he r a ur . Ke r Bi tc Pe tc d M o q t r a Lo a e Efe t y wo ds o i s ii e s uio La v c l fc
学 院学 报 , 9 2 2 3 : 8 1 9 ,1 ( ) 1 5
6 Cha de n lrAC. I r u t op r st l y ntod c i t a a ioog .& t d,Ne Yo k: on he w r
wi y。1 5 l e 9 5,1 5,1 8 0 1
摘 要 本 文 报 道 了球 形 芽 孢 杆 菌 C ~ 。 现 场 杀 灭 蚊 幼 虫 的 效 果 观 察 。实 验 表 明 ,球 形 芽 孢 杆 菌 C ~ 。 米 塞 。 对 按 蚊 及 刺 扰 伊 蚊具 有 一 定 的 杀 灭 效 果 ,但 不 及 其 他 的报 道 效 果 好 , 因 可 能 是 本 次 实 验 的 使 用 剂 量 偏 低 及 不 同 蚊 原 种 对 球 形 牙 孢 杆 菌 C。 的 敏 感 性 不 同 所 致 。另 外 ,未 观察 到 球 形 芽 孢 杆 菌 C。 对 其 他 生 物 的 影 响 。 ~
2 86
减 轻 。第 组 和 第 三 组 各 治 疗 2 O例 ,一 周 后 复 查 阴
3 孙 昌 秀 ,等 .齿 龈 内阿 米 巴 致 病 性 的 探 讨 . 中 国 寄 生 虫 学 和 寄 生
虫 病 杂 志 ,1 8 ,6 2 : 4 9 8 () 1 6
转 率 分 别 为 3 6 7 2 ) 2 6 5 2 ) 5/( / 0 和 5/( / 0 。建 议 缘 龈 9 9 炎 、口 腔 溃 疡 等 久 治 不 愈 的 口 腔 疾 病 患 者 在 临 床 对 症 处 理 的 同 时 ,有 条 件 需 要 时 进 行 口腔 毛 滴 虫 治 疗 药 物 ,有 利 于 患 者 及 时 痊 愈 。致 于 口 腔 毛 滴 虫 和 齿 龈 内 阿 米 巴 与 缘 龈 炎 、 口腔 溃 疡 等 口腔 疾 病 是 否 构 成 必 然 的 因 果 关 系 ,因 病 例 尚 少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