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民俗:彩船和龙灯
恩阳古镇——耍龙灯 烧袱纸 婚礼 丧礼 祝寿等民俗

人生礼俗:耍龙灯烧袱纸婚礼丧礼祝寿一、耍龙灯耍龙灯,早在汉代就见之于文字记载。
从此以来就成为人们增添节日气氛,抒发欢乐情操,表达某种愿望,恭喜发财吉祥的一种活动方式。
在偏僻山区,算是形式最优美,规模最宏大的文娱节目,年舞不衰,百看不厌。
那时所见的有水龙、火龙、彩龙三种。
水龙。
是遇上大旱之年以求雨的所舞的一种龙。
它用柳枝和竹片纺织而成,分龙头、龙身、龙尾共九节。
由九名青壮男子擎舞,并由六人组成乐队,两人吹锁呐,四人敲打击乐器。
耍水龙的人三天前要坚持三件事:一要净身;二要戒荤;三戒房事。
耍水龙开始时要先到龙王象前给水龙开光点像,并装一瓶净河水,再组织农民若干,每人手捧信香三柱,就开始在乡村院户或集镇街道舞龙求雨。
农民越聚越多,队伍相当庞大。
他们认为这种活动可以惊动龙王,感动上帝,普降喜雨。
实际上这是靠天吃饭的思想自我愚弄而已。
火龙。
有两种造型,一种是用竹片编成,龙头、龙身、龙尾,造型逼真。
彩画眼、角须、鳞,于春节期间夜晚舞动,接受烟花喷烧,万人围观,非常热闹,一种是用柏皮火把组成,于天旱时夜间沿路游行,乞求天降霖雨,点点烧成串,远看蜿蜒一龙。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或九或十一或十三或十五节,耍单不耍双,启舞停舞有俗规。
求雨火龙一遇天雨就停耍。
彩龙。
是春节期间白天晚上游行舞的有彩色的龙。
以竹为骨架,糊以纾纷,绘以彩色,姿雄气神,栩栩然如传说之龙,如雕刻绘画之龙,这是“中国龙”的活现,人们都以崇敬的心情争相观看,沐浴吉祥。
耍彩龙的队伍规模很大,一般由前导队,鼓乐队、高跷队、彩台队、彩龙队、彩狮队、彩船队组成。
曾记得有这样一些小调:1、龙灯进店把头抬,保佑今年鸿运来,万事顺遂财源好,一文去了万文来。
2、龙灯进屋把口中张,恭喜老人身健康,要活八百彭祖寿,永如青松立山岗。
龙灯表演,除请雨的水龙和火龙已不流传外,彩龙彩狮至今仍是节日、盛会和旅游点的精彩节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二、烧袱纸烧袱纸,是春节、清明节、月半节由在世子孙给已死祖先焚烧冥币表示孝道的祭祖活动。
关于灯的散文推荐

关于灯的散文推荐流传千古的“囊萤夜读”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但它却从侧面反映了读书人非常需要一盏灯,一盏真正属于自己的灯。
我出生于农家,童年时,村里除操办红白喜事的几十上百人大场面或到野外开路捕鱼用松樠火,日常都是用竹篾照明。
供神、守岁等通宵照明用茶油点灯,那浅浅的灯盏盛着茶油,一条草芯或细带子盘在油盏里,点火的一端伸出灯盏外沿,另加一个三象的小木板框挡风,耗油虽不多,但麻烦的是过不了多久就要移动一次灯芯。
不久,青年人走夜路有手电筒,生产队记账夜校教学有煤油灯,大队部有高挂明亮的马灯,放映电影时还有电灯,让世代静寂的乡村热闹了许多。
那时候,不知多少乡村人家梦里都晃着一盏明灯。
上中学时,教室装有日光灯,室外也有白炽灯。
只是那灯昏黄时居多,本如“瞌睡人的眼”,眨不了几下或小憩或干脆睡几个小时也是常事。
教室的日光灯,有时大放光明,有时亮几分钟忽闪一阵,有时闪几下通宵不亮。
春末夏初洪水期大都这样。
那时学生没有课业负担,觉得晚自习纯属多余,灯亮时上下桌交谈说笑,灯暗时挥拳擂桌子、吹口哨,直到走廊哨声响起,才渐渐平静下来。
只有少数自觉的同学相邀相伴到教工宿舍,围在老师的桌前,听老师讲不老的革命红色故事。
初为人师时,学校强调勤工俭学。
自办砖瓦厂扩建校舍,办分校造林育苗,开荒造田是主业,而怎么备课批改作业,阅读书刊提高业务水平,却不作要求。
教工宿舍由学校提供一个白炽灯泡青年教师25瓦,45岁以上的老教师40瓦。
我因自学《古代汉语》《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另一个青年教师自学《数理化丛书》,相约自买灯泡,学校负责人从窗外看到我们两个房间电灯跟老教师一样亮,第二天上午厉声责问仓管员。
经查确属我们到供销社自买后,才愤愤离开保管室。
他两个手分别提着左右裤管两边,边走边嚷:“整天抱着书有什么用,我不读书照样当校长!”我们听了深为内疚,于是换回学校统一分配的灯泡,同时自行添加蜡烛照明。
这时,我更加盼望有一盏能够照亮书本的灯,盼望着像学生作文所写的那样:夜深了,老师窗前的灯光还是那么明亮!不久,教育形势发生了急转弯,新任领导强调青年教师不能满足于抄教案照本宣科,要下苦功夫钻研教材,还要不断拓展阅读视野。
汉阴十大特色菜

汉阴十大“陕西名菜”新闻作者:县小吃办供稿发布时间:2012-04-12 查看次数:147 放大缩小默认今年3月15日和去年12月1日至2日,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委赴汉阴现场考察评审,决定认定汉阴汉水蒸盆子、白火石汆汤等十大汉阴传统菜为陕西名菜,炕炕馍、涧池烩面片等八大汉阴小吃为陕西名小吃。
汉阴十大陕西名菜分别是:汉水蒸盆子、白火石汆汤、鲫鱼荷包蛋、墨鱼汤、家明卤猪肝、双干炒腊肉、腊肉红薯粉条、酸辣茴香小鱼、酸辣肘子、野鲶鱼炖豆腐。
汉水蒸盆子特色:肉烂汤鲜,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色泽诱人。
原料:猪肘1000克,全母鸡1000克,鸡蛋饺,五花肉,墨鱼干2个,莲菜400克,胡萝卜1 50克,香菇,木耳,青葱,姜,大蒜苗,醪糟汁,料酒,各种大料(花椒、胡椒、草果、八角、小茴香、香叶、干辣椒、苜蓿等),红枣,枸杞,盐,味精,土豆粉。
轶闻故事:汉阴县的汉阳镇蒸盆子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相传汉王三十里一驿站,沿汉江一路行军打仗,安营扎寨,为节省时间,就将猪蹄、当地盛产的莲耦,连同百姓送来的鸡一古脑全放大锅内烹煮,后经历代逐步改良,最终形成了与紫阳蒸盆子迵异的一道菜肴。
正宗的汉阳蒸盆子,需提前三天备料,一只乌肉土鸡是少不了的,另备四支猪蹄,最好加一支一斤半左右的野生甲鱼,加入莲耦及十几种大料及祖传秘方,上蒸笼用大火烧开,温火再炖上十个小时左右,放入香菇、木耳、黄花及提前做好的肉糕,依次放入,再用温火炖。
将出锅时才放鸡蛋饺了点缀,撒点香葱、蒜苗上桌。
正宗的蒸盆子配四碟下酒小菜,可供八个成年人吃好吃饱。
墨鱼汤特色:其味特鲜,开胃提神,墨鱼味浓郁,风味独特,老少皆宜。
原料:猪五花肉50克,干墨鱼50克,土鸡蛋2枚,高汤750克,红薯粉10克,盐2克,葱花10克,姜丝10克,大料。
制作方法:1、头一天晚上将墨鱼用水泡好备用,第二天做的时候将泡发好的墨鱼洗净,将墨鱼骨掏出,切丝。
2、将猪五花肉、葱、姜切丝备用。
3、坐锅点火倒少许油,放入肉丝、姜丝煸出香味后倒入高汤,依次加盐、米醋调味,汤烧开后放入墨鱼丝用水淀粉勾芡,加入鸡精即可。
西安的新年民俗文化

西安的新年民俗文化虽说有十里不同俗之说,其实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大同小异。
像一个滚动的雪球,在五千年的转动中,携风带雨,层次叠加,脉络重重,却仍然是一个同心圆。
春节民俗,各地大同小异。
凡是华人,不论在哪儿,都过春节,都把过年当作辞旧迎新的仪式。
陕西是周秦文化肇始之地,千百年来,农耕文化发达。
而老西安是一个典型的俗浮社会,穿衣戴帽、骑马坐轿、行当把式、四时风物,全有自己的讲究。
城有城俗,乡有乡约,你是无论如何都该知道一些老西安的节俗和礼俗的。
所谓入乡随俗,说得就是这个理儿。
这里我说说老西安城的年俗。
老西安人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个“节”单指春节,不与其它节日混同。
说年俗,其实并不是说年节之下四城四乡的热闹,也不是说年末岁尾张灯挂彩的形式。
我说说春节的禁忌与物候,捎带着也说一些趋吉和避凶的俗浮的讲究。
掐指细数,每年老西安城仅大大小小的民间祭祀活动,就有200多次。
这还没算各行当、各乡帮自己的活动。
陕西农村一带的过年,是从农历的腊月初五拉开了序幕。
腊月初五:“煮五豆”一大早,就把苞谷、小麦、大米、小豆、黄豆等粮食和豆类掺在一起煮着吃,凑够五种以上材料就可以,而且要多煮一些,从初五起每天掺一点进去吃,一直吃到腊月初八。
“煮五豆”,寓意五谷丰登,连年能有好收成,“吃五豆”也是享受一年来辛勤的劳动果实。
腊月初八:“吃腊八”农村一般进入“数九”后就开始杀猪,选择这个季节杀猪,一是到“数九”天后,也没有什么新鲜饲料可以喂了,二是这个时候杀的肉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
到初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吃腊八”,所谓的“吃腊八”,就是吃腊八粥,主要是包“扁食”,将“扁食”和红白萝卜、白菜、肥瘦肉丁、豆腐丁和大米一起煮,还有的顺便擀几个面片,搓几个“麻食”,凑够八样一起来煮。
“包扁食”大有讲究,“扁食”又叫“背抄手”、“疙瘩”,各地的说法不同,但做工却是一样,都是擀面后,切成方片,中间包馅,对折后(下边的皮稍微高一点),把上方两个边子向背稍弯,再把两头弯回在一起,捏紧就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叫“背抄手”的原因,做工十分类似包饺子,只是“擀皮”和“包”的工艺不同而已。
汉阴概况

汉阴概况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北为秦岭,南为大巴山,与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古称西城、安阳、汉宁、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至今,全县辖14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据2010年人口普查为305687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
汉阴县境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
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为浅山丘陵。
境内最高处凤凰山主峰海拔2128米,最低处漩涡镇,海拔290米。
县城位于月河川道中部,海拔360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汉江在境内流长21公里。
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时。
气候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
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721.82万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 0060.15万千瓦,水面3.1万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资源汉阴自然资源丰富,以矿产、动植物资源最为突出。
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砂金、脉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岗岩、石英砂,煤炭等1 9种,产地64处,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铁锈红瓦板岩之乡和黄金大县。
全县有耕地面积50万亩(其中水田46.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1.05亩。
汉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境内有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庙、文峰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是汉阴人民的骄傲。
交通汉阴交通便利,阳安铁路、十天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
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18个乡镇。
旅游风景区主要有:观音河水库、龙寨沟奇石景区、两合崖景区、森林公园。
可爱的汉阴(县情简介)

可爱的汉阴历史渊源:汉阴县历史悠久。
境内阮家坝、杨家坝等地发现有新石器等文化遗址,并出土了石斧、石铲等磨光石器。
汉阴秦时为西城县地。
汉始置安阳县,晋改安康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称汉阴,县城位于汉水南岸的社溪。
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县城迁至汉水北面100多里的新店(即今县址),仍沿称汉阴至今。
元撤销县制,辖地划归金州。
明初复置汉阴县。
清改汉阴厅,辛亥革命后复置汉阴县。
1949年11月29日解放。
1958年并入石泉县,1961年恢复汉阴县建制。
地理位置: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北枕秦岭,南依巴山,凤凰山东西横亘,汉江、月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三山夹两川地貌。
今县城位于安康月河川道。
其境东与安康市毗连,西与石泉县接壤,南与紫阳、镇巴、西乡为界,北与宁陕县相邻。
汉阴地处南北过渡带,地貌多样。
山川,谷地,丘陵地带兼而有之。
气候温和湿润,风景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县14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
阳安铁路、316国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月河川道人口密集。
旅游景点:汉阴山川秀美,聚雄秦秀楚丽蜀于一地,处于我国罕见的富硒地带,富硒粮油甲天下,百里花海美名扬,是陕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在西北地区率先举办中国汉阴油菜花节,成为陕西每年最早举办的生态旅游节,跻身全国十大花卉类节庆之一。
境内旅游景点除久负盛名的汉阴古八景(月河环带、双乳对峙、三蜡直壁、卧龙盘踞、朝阳古洞、红崖古寺、凤岭叠翠、擂鼓奇峰)之外,还有现存于明清年间的文峰塔、文庙大成殿、明城墙、铁瓦殿,以及新建的“三沈”纪念馆、龙岗阁、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龙寨沟奇石景区、凤凰岭国家森林公园、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等。
双河口古镇被列为全省首批文化旅游古镇。
风景最绮丽最壮观的还数位于漩涡镇的凤堰万亩清代古梯田,几百余层梯田在凤凰山南麓连绵不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叹为观止。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陕西省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已建成全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
在汉阴县客家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汉阴县客家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吴明金2014年4月1日大家好!我叫吴明金,是从秦地迁入江西的客家人吴开宏的后裔,是从长沙迁堰坪的吴上钟的第七代嫡孙。
要说对客家文化进行研究,我是门外汉,因为我虽是客家人后裔,但我只是一只生在南山、长在南山、工作在南山的井底之蛙,生活面狭小,见识浅陋。
今天,我只能将我在南山耳闻目睹的一点客家生活和文化,用三个部分介绍给大家。
一·客家活动现象明末清初,因战乱和瘟疫,四川及陕南存活的人极少,肥田沃土无人耕种。
清政府做出了湖广填川陕的决定。
我国东南方居民分期分批迁往四川和陕南的平原地带,后迁来的人管先迁来的人叫本地佬,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世居于此,只是先迁来而已。
迁移的大方向是顺长江而上,到达四川盆地,一部分走到汉口,就进入汉江到达汉中平原。
还有少数人,只要遇到好地方就不走了,有部分人到了安康后,一支人进了月河川道,有几个长沙吴姓的人落到了汉阴南山堰坪。
最先到堰坪的吴家人是吴上锡、吴上钟、吴上铨、吴上铭、吴上钢,他们把长沙文化也带到了堰坪。
几年后,又来了几支长沙吴居住在堰坪周边。
首先,是他们带来了农耕文明。
现在我们看到的南山万亩古梯田的美丽画卷,就是他们留下的杰作。
它由黄龙洞河水系、东沟河水系、冷浴河水系、寺沟河水系、大涨河水系五个田坝子组成。
在这幅画卷中,看得见他们修田种稻、建宅立祠的活动踪迹。
他们最突出的贡献,要数对沟洫法的传播。
在这巨幅画面中,分布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大小池塘,每个池塘有多条通往田间的渠道,每个田坎上又留有放水缺口,这样就可将池中的水一直灌到田坝最底端。
遇到大雨或者稻熟时,排水也方便。
堰坪中间的三个塘、东沟河的双堰塘,都是南山有名的清代古池塘。
总之,沟洫法的运用,使粮食产量大增。
他们还带来了建筑文明。
再看古梯田画卷中,有用石头垒成的若干寨堡,设计合理,结构坚固。
不少瓦屋用生土筑墙,雕梁画栋,牢固而美观。
公用祠堂和官宦人家的房子,就更牢固,更美观了。
中国非遗文化龙舞介绍PPT

2.草龙
大荷花灯作龙头,蝴蝶灯当龙 尾,来回穿梭游走。而江苏流 行一种段龙,龙头、龙身和龙 尾都由红绸扎成,轻盈优美, 多由妇女舞弄,鱼贯走出许多 队形,犹如一条彩虹在空中蜿 蜒。龙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流 行最广的民间舞蹈,世界上华 人聚居区也以龙舞来表现社区 传统文化。
2.草龙
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 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 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 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 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 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 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 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 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 滚”、“绞缠”、“穿插”、“窜跃” 等特征。
第一部分
龙舞的历史溯源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ragon Dance
1 龙舞的历史溯源
龙舞的历史溯源
1 据汉代学者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汉代已经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龙舞:
2 在祈雨雪的祭祀活动中,春季舞青龙,夏季舞赤龙或黄龙,秋季舞白
3 龙舞的传承价值
龙
中国古典舞是在提炼中国戏曲舞蹈和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 髓,并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舞蹈艺术的典菹, 它是中华民
舞
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的
从它的基本动律、舞姿形态及运动轨迹来看, 其体势,总呈现为一种回旋状
传
态,回旋状态即“ 圆” 一— “转”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中国古典舞动律形
龙,冬季舞墨龙;每次舞5~9条龙,龙可长达数丈。 经过2000多年的创造发展,中国民间龙舞已具相当高的技巧(包括扎 制艺术),表演形式也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阴民俗:彩船和龙灯
在山村,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春节的每一天,都是黄道吉日,火芯燎燃着这个月份,杆杆酒、包谷酒的气息染醉了这个月份。
农家人一年四季的企盼和期待都在这个浓缩的月份中得到了满足。
儿时的我们,等待过年的目的就是看彩船、狮子和龙灯了。
天刚麻麻黑,鼓乐就响起来,大人孩子的激情随之燃烧起来。
一对铜唢呐冲着天穹,吹得星星打颤儿;一套锣鼓家什,疯疯颠颠地叫嚣着,吵得青山摇发须。
随着一组牌灯亮到家门口,主人家一挂辫子炮响起,积蓄了一年的热情和喜悦和炮声一起释放出来。
最先到的是彩船,爹爹婶婶,全都兴致勃勃,身穿古装,扮成老戏里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的拿木浆,有的摇扇子,随着两声咳嗽,一声清唱:"一唱你家年年有,二唱你家四季发",主人家笑得咧开了嘴:"舀两升黄豆,取一壶包谷酒,谢船家吉言"。
山里人实在,各家不计东西好坏、多少,只讲究一个喜庆、热闹,一曲接一曲,惹的全村人都来围观。
接下来上的是狮子,这是有一定讲究的,主人家先上三柱香,一敬诸神,保佑风调雨顺年成好;二敬祖宗,保佑四季平安年年发。
接着摇头晃脑,踢腿舞爪的狮子赶开人群,打开一个圆形场地,赶的小孩攀上树杈,爬上墙头,狮子腾空、踢腿、舞臂、马步,威武豪放,矫健有力,搏得人们阵阵喝彩和掌声。
最后登场的就是火龙了,一组十二个篾糊灯笼,中间土布连接,灯笼中点着桐油灯芯,在夜晚舞起来,宛如一条矫健的火龙,张牙舞爪,腾空而起。
舞龙是大人小孩都爱的一个节目,这时主人家拿出平时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买花炮,烧火龙。
刹那间,花炮喷出红红的火花,烧向火龙,映红半边天空,火龙在火花
中上下盘施,左腾右挪,大人小孩都在人群中穿梭,笑声一片,把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
火龙舞结束了,鞭炮声响起,人们又一起涌向第二家。
尽管是同样的节目,人们仍然乐此不倦,直到天亮。
每年正月,爹爹、婶婶们都会用这古老、淳朴、有趣的游戏,在庆贺喜庆节日的同时,向人们展示着这古老的传统文化,展示他们对欢乐的渴求。
他们用激情的火炬,打破了山村贯有的平静,改变了日月的单调。
他们愿意就这样,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不停地走下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