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二.弗敢加也 加:虚 夸 《曹刿论战》
三.何加焉
加:
益处 《鱼我所欲也》
一.同乡之先达 乡: 家乡《送东阳马生 序》
这是出自不同篇目中的 一词多义
二.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同“向”,先前
古今异义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 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 缩小。例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子女”的意思,现在专指妻子,词义缩小 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 义发生了转移。
● 何以战? ● 吾谁与归? 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委婉等,要根据上下文
灵活、贯通地翻译出来。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01
01
留、删、换
02
是从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的 角度而言的
○ 德隆望尊 望:声望
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
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当:
一.当奖率三军 二.今当远离
应当 将要
《出师表》
朝:
一.朝服衣冠
早晨
二.皆朝于齐
朝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这是出自相同篇目中的一词多义
加:
乡:
《鱼我所欲也》
一.大王加惠 加:施 予 《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文也是写人记事,所以问答题主 要考查的仍然是理解内容、赏析人物、 提炼主旨、畅谈感悟。
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
点。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上册)陈涉世家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三.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四.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
(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选文【甲】《唐雎不辱使命》(略)【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同“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②酒既酣( )(2)下列与【甲】文“以头抢地尔”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徒以有先生也B. 因以匕首刺王僚C. 计日以还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月光静静地照着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国雄1147由分享时间:2021-04-24 18:53:21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 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 名词:耻辱)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宜多应者(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5) 为天下唱()(6) 广故数言欲亡( )(7)尉果笞广( ) (8)并杀两尉 ( ) (9)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上使外将兵。
(3)等死,死国可乎?(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初三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连用了几个动词,折射出了诗人的心情。
2、诗歌运用了几处比喻,“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比喻了。
3、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分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5、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4、诗的颔联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大漠之行中诗人的之感。
三、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商女:后庭花:2.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 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是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指出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陈涉世家》选自著名()家、()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二、课文思路图示1、起义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起义准备:策略口号:舆论准备:3、起义经过:并杀两尉,,,建立政权三、词语归类1通假字谪戍渔阳九百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固以怪之矣将军身披坚执锐2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古今义)等死,死国可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今亡亦死比至陈或以为死三、重点语句1会天大雨,道不同,度已失期。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今诚以无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
是经()朝()所编。
二、文章内容理解本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秦王前倨后恭,“使人谓”---“不说”---“”---“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唐雎先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挺剑而起”两人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不同的性格。
秦王是,的纸老虎;唐雎是,的伏虎英雄。
三、词语归类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秦王不悦2古今异义虽然受地于先王 以大易小 3词类活用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 轻寡人与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耳。
”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对》一、文学常识 陈寿,字( ),西晋史学家,著成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与《 》、《 》、《 》并称“四史”。
二、词语归类2词类活用先主器之 与亮情好日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重点语句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师表》一、文学常识“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
基本特征是“ ”。
《出师表》是 (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率师北伐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
二、文章理解 1三条建议:2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本文贯穿全文的感情可以用“ ”六个字来概括。
三、词类归纳1古今异义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未尝不痛恨叹息于桓灵也C诚宜开张圣听D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一词多义遗效为3词类活用攘除奸凶深入不毛此皆良实亲贤臣,远小人四、重点语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输》一、文学常识墨子,名()中国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
二、课文内容理解1墨子劝说的三步骤:2三个人物形象墨子公输盘楚王三、词类归纳四、重点语句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夫子何命焉为?”3“吾义固不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5“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7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9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孟子二章》一、文学常识孟子,名()字()又字(),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二、课文理解1两篇文章中心论点分别是“”,“”。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战争制胜的条件的论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从而阐明了治国平天下要靠“得道”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用具体事例作论据,说明了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经过多面的艰苦磨练才能有所作为,然后又由人才的造就类推到治国的道理。
三、词类归纳四、重点语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一、课文理解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的作用是:文章中心论点是:2第二段运用了论证方法有:《庄子故事两则》 一、文学常识庄子,名( )战国时宋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内容理解《惠子相梁》庄子用的故事作喻,讽刺惠子 表明自己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6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文章理解1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主要内容是:2曹刿“远谋”表现在:战前着眼于 ,战时 ,战后 ,体现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见解;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 ,战时 ,战后 。
四、重点语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本文记叙邹忌以切身的经历来启发齐王纳谏的故事,用的方法是: 邹忌劝说的最大特点是: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列子,名()又名()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
二、主要内容本文是一则寓言,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文中刻画人物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方法,愚公不愚表现在:智叟不智表现在:三、词类归纳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9河曲智叟亡以应。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