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共15页

合集下载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衣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衣

建筑──谈我国四大民居
宋元以来,传统建筑造型上开始著眼于建筑组 合、形体变化及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美学形式。 例如:北京西郊园林等建筑群的组合,显示建 筑匠师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灵活妥善地运用各 种建筑体型进行空间组合的能力和高度敏锐 的尺度感。清代单体建筑造型也 创造出更富於艺术表现力的形 体。如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拉萨布达拉宫等优秀实例。
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和由此而引 起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这种变革表 现如下: ① 房屋建造量 急剧增长,建筑类型不断增多 ②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型建筑材料。 ③ 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④ 建筑业的生产经营 19世纪西方建筑界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是复古 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 和拉丁美洲扩展。
中国民生百年变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 迁(20世纪初~21 初~21世纪初) 世纪初)
——历史展览
——历史展览
民国时期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 村的茅草房大量存在,在沿海 城市,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 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 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 的生活使供了方便。新中国成 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 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 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 视频欣赏 改善。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 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 体。其中园林 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 的范畴里,建筑指兴建 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 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具有高 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名居 三、清代建筑风格
四、近代建筑革命
1.建筑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现代建筑是 一场革命,而不是渐变;2.自由空间布 局;3.开放性的形式;4.建筑追求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5.民主主义的目标;6.健 康的城市结构;7.新区域主义的规划思想; 8.新的纪念性形式; 9.新的地点创造。

新中国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以来 中国服饰的变化
8年1班 王礼达
目录
一、第一阶段:1949—1977 新中国成立之初 二、第二阶段:1978—1991 社会主义新时期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四、第四阶段77 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扫除建国前的陋习,尤其体现在服 装的变革上。各式的长袍马褂被列宁服、中山装取代,显得更加朝气蓬 勃。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一时期的衣着消费十分的简 易与单调,服装多以购买布料 自己制作或到裁缝店加工为主, 成衣消费寥寥无几。
健美裤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与此同时,帽子也一改往日面貌,不再是老红军帽与鸭舌帽。男士礼帽开 始传入。红色导演帽扣在时髦女性的钢丝头上。牛仔帽、网球帽、贝雷帽、水 手帽、钟型帽、太阳帽、棒球帽五彩缤纷。连自己编织的毛线帽也风行过一段 时间。
女士太阳帽
男士礼帽
女士贝雷帽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90年代中期,“的确良”纯棉的文化衫火遍了全中国。王朔的痞子气开
始流行,连带印有被称为不健康文字的T恤衫也被炒热。比如“挣钱真累”, “没钱苦”,人们在衣服上书写自己的情绪。
售卖文化衫的店主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在1995年,喜爱日本卡通的年青一代开始喜欢充分展示上身线条的紧身T恤, 也开始把裙子改短,迷你风逐渐露出了苗头。同时,HOT组合席卷全亚洲,韩 风一夜吹起,满大街都是穿着调裆的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的年轻人。之后哈 韩的风潮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
80年代人们的服装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在千禧年到来之前,20世纪90年代服饰扫尽世纪末的浮动不安,显现出明亮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ppt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ppt

后一孙中子中 几种中山的山 十直山装口装 年翻综是袋为 ,领合在,服 中有了广下装 山袋西泛身的 装盖式吸是一 大的服收西种 准 为四装欧式。 服 流贴与美长上 装 行袋中服裤身 服式饰,左 。, 成装服优由右 为,装点孙各 中定的的中有 国名特基山两 男为点础提个 子中,上倡带 喜山设形而盖 欢装计成得子 的,出的名和 标此的,。扣
具 有 开 启 民 智 的 意 义

俗国长《早 ”竞垂请在 ,争,断百 这的不发日 就时利易维 把代于服新 变,机改期 衣请器元间 冠求生折, 作放产》康 为足;,有 学、宽认为 习断衣为上 西发博女书 方、带子 文易,裹《 明服长足请 的以裾,禁 一便雅不妇 项于步能女 重“,劳裹 要与不动足 内欧便;折 容美于辫》 ,同万发和
而当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异彩纷呈,想多 远方向发展。轻便,休闲成为市民服装的 主流,等级标志的服装以及与其相配套的 封建繁缛礼节也不见了。但各种各样的制 服还是很受人尊敬的。另外,伴随社会经 济突飞猛进,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选美文 化的影响等,现代人热衷服装独特,鲜艳, 创新。
民 国 时 髦 女 子
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 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 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 文明的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
民国初年,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愈演愈烈,妇女们在两个方面最先焕发出解放意识——婚姻和 服饰。女子本身开化的程度和仍然存在的公共标准,使女服的变化也体现了中西结合的趋势, 旗袍就是其中Hale Waihona Puke 典型的产物。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历史展览
──服饰百年变迁
一个世纪以来(20世纪初~21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一百 多年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和我们 的父辈、祖辈感受着。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之服饰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之服饰

清 末 底 层 百 姓
服 饰
服 饰 文 化 纷 出
1911 1949 ~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 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而传统着装习惯仍然具有一定的 惯性力量, 惯性力量,长袍马褂还是民国初 年北京街头最常见的服饰。 年北京街头最常见的服饰。 当然,童装也发生了变化。 当然,童装也发生了变化。
从服装的变化上,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 们内心观念的转变。 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 展为前提的, 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 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 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 追求个性” 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 提高的一个表现。 提高的一个表现。
人 光 顾 的 估 衣 摊
布 庄
服饰
1911~ 1911~1949
贫富阶层迥异
服饰
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中国妇女的解 放运动愈演愈烈, 放运动愈演愈烈,妇女们 在两个方面最先焕发出解 放意识——婚姻和服饰。 ——婚姻和服饰 放意识——婚姻和服饰。
女装变革
金 嗓 子 周 璇
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旧交替 新中国刚成立时,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 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 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 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 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 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 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 穿一条长裙。 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 机织的“洋布” 粗棉布、麻布。 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 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列宁装在参加工 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 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 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 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 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 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 最崇尚、青睐的“时装” 其中, 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 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 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 其革命。 其革命。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的变迁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的变迁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的变迁从20世纪初—21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这些变化就在人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的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其中服饰的变迁最为显著。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

无论服饰是否华丽,都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通商口岸外商云集,西方的服饰文化传入了中国,清末,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掀起了“剪辫易服”的风潮,纷纷剪去辫发,穿起西服。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20世纪30年代,海禁开放以后,外国衣料、西方款式源源输入我国,随之西方的工艺方法也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服装品类。

尤其是上海,人口集中,工商业和文化事业都比较发达,所以成为当时的妇女时装中心。

男子的服饰,初期仍如清代,从20年代起,上海等大城市的教师、公司洋行和机关办事员等,开始穿着西装,但多见于青年,老年职员和普通市民很少穿着,长衫马褂作为主要的礼服仍有一定的地位。

孙中山先生提倡的由西式服装改革成的中山装,对西式服装在中国的生存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革命者首先穿起了西式服装,一大批年轻人也纷纷改变自己的服装打扮。

西式的西服、连衣裙、制服、套裙等很受欢迎。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一批知识分子从国外带回西式服装,使人们认识到短装的许多好处,对长装装式起了冲击作用。

穿制服和西服等短装的人多了起来建国以后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49年开始的干部服热,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首先效仿的是青年学生,革命的热情激励他们穿起了象征革命的服装,接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效仿,许多人把长袍、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式样,还有人把西服穿在里面,外罩一件干部服。

这时穿长袍、马褂和西服的人已经很少了。

从1949年以后,穿中山装的人越来越多,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是形成穿中山装的热潮。

除去中山装之外,人们又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综合设计出“人民装”,其款式的特点是:尖角翻领、单排扣和斜插袋,这种款式既有中山装的庄重大方,又有列宁装的简洁单纯,而且也是老少皆宜。

百年变迁——服装.pptx

百年变迁——服装.pptx

上世纪80年代牛仔裤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流行开来, 至今不衰。图为当年当红影星张瑜穿着牛仔裤给 《大众电影〉杂志拍的封面照片。
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销全球。上 世纪90年代后,内衣外穿、无肩装、露脐装 在中国出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比基尼也开始悄悄进入中国的时尚 人群中,但还不能为普通大众完全接受。图为1986年 模特身穿比基尼。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 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 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的确 良”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 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 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 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 时间。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 大的弹性。后来脚蹬裤的材料变得多种 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 高弹力,且透风。
上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一 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 尚的标志。《街上流行红裙子》剧照。这部拍摄于 1984年的电影讲述了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 间的故事。
古朴的秦汉服装
富丽的隋唐五代服装
高雅的宋装
华贵的清装
堂皇的明装
next
返回
封建的旧中国,是权利与地位高度集中体 现的时代。这一点,仅从穿衣方面就可以表现 出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 固。女人们裹小脚最为突出,这个,无论从精 神还是身体都给当时的妇女带来了极大的摧残!
next
中国历代王朝对服饰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这种等级之差到清代更加森严,从皇帝及皇 族宗室戚属,至文武一品至九品官员,以及进 士、举人等,除箭袖、蟒袍、披肩、翎顶为王 公大臣的朝服外,其他服饰的四季色彩、质料 以及应用场合,都有严格的定制,绝不可有半 点马虎。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

袍服最大特點是袖口形狀似馬蹄, 因滿族人善騎射,把馬蹄形演變 清代男子主要服飾 在服裝袖口上。 有長袍、馬褂和馬 「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 甲。 「馬甲」也叫「背心」,它 女,都可以穿,是一種禮服。 的造型多樣,主要特點是在 婦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來是滿 馬甲上有彩繡裝飾。 族人的服飾,漢人也穿著。旗袍 款式寬大,腰身為筒式,後來才 逐漸變得窄小合身。
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代表孙 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 代表立国四维:礼、义、廉、耻。 • 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 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到新中国的成立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 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 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 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 重的敏感。
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为例, 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一、 服饰的变化
男服: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列宁装 ——绿军装 连衣裙 女服: 宽松肥大的旧式服装 ——旗袍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 民化 封闭 —— 开放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 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 钉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补子的鸟兽 纹样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皇帝有时还赏穿 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 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丝 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 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 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 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 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 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 大都花在这上面。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服饰.

清代皇后
皇后凤袍: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 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 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 只是图案有所不同。本图展示的 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 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彩 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 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 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 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 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 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中国民国及以后
近代旗袍
Ⅱ.时期:三十年代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 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 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殿定 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 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 表。
中国民国及以后
三十年代上海时装
时期:三十年代
连衣裙是二十年代有一部 分留学生及文艺界、知识界 人士,留学回国带进了中国 的。三十年代穿著者逐渐多 了起来,连衣裙的样式也不 断丰富起来,成为上海流行 一时的时装。 Nhomakorabea平天国号衣
清代太平天国的士兵平时只准扎巾 而不能戴冠,临阵打仗时才许戴盔。这 种盔帽大多用竹、篾、柳、藤编成,具 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名为“号帽”,或 叫“得胜盔”。一般在上面绘有各种花 朵及彩云,并在正中写“太平天国”四 字。士兵的平常服装,不甚严格,一般 多穿杂色短衫。遇有行军打仗之时,则 穿号衣。老年士兵可以不穿号衣,虽无 官职,也允许穿着短袄。另有“腰牌” 制度,凡天国兵士,都在腰带上佩挂一 块长方形木牌,上写部队番号及官长姓 名,并盖有火印,以此作为出入军营的 凭证。
在“男从女不从”的规范下,变化较 男服为少。后妃命妇,仍承明俗,以凤 冠、霞帔作为礼服。普通妇女则穿披风、 袄裙。披风是清代妇女的外套,作用与 男褂相似,其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 膝。披风之上,装有低领,点缀著各式 珠宝。披风的里面,还有大襟、大袄小 袄,小袄是妇女的贴身内衣,颜色大多 用红、桃红、水红之类。妇女的下裳, 多为裙子,颜色以红为贵。裙子的样式, 初期尚保存着明代习俗,有凤尾裙及月 华裙等。清末,在普通妇女中间,还流 行穿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