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简史(1)复习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史复习1

西方音乐史复习1

欧音史复习名词解释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使用罗马教会礼拜仪式,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在西方音乐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

其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日课:于6世纪本笃创立修道院时设立,是修道院规定每个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日课在时间和进行顺序上都有严格的规程,每天八次,日课音乐主要有吟诵诗篇、交替圣歌和赞美诗。

弥撒: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10世纪逐渐发展演化成一套比较定型的礼拜仪式,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

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常规弥撒的歌词一般不发生变化,有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附加段:起源于9、10世纪,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者插入新的材料,形成一个扩展,意在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

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是新的歌词,也可以是新的旋律材料,或者两者同时附加。

继叙咏: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由诺特克创造。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称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也被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宗教剧:10世纪末从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演变而来,包括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

最开始由神父在教堂的讲经台上表演,后走出教堂庭院,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用世俗化的方言取代拉丁语,而且民间艺人常常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由于这样的做法对基督教教规有所破坏,后被禁止在公开场合表演。

奥尔加农:起源于公元9世纪,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完整版)外国音乐史大题复习资料

(完整版)外国音乐史大题复习资料

外国音乐史大题复习资料2011年简述题:《一》简述巴赫的艺术成就?艺术成就:(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的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

《二》简述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风格成因?风格成因: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其风格源于莫奈的一幅画作《印象:日出》,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

风格特点:(1)印象主义音乐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论述题:《三》论述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概况?题解:19世纪的德奥作曲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沃尔夫、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兴盛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在近代欧洲文化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那个宣扬个性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的时代,浪漫主义的音乐是对人间喜怒哀乐一切情感最直接的表现。

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从舒伯特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完整版)外国音乐史资料

(完整版)外国音乐史资料

外国音乐史资料一、名解(必考)1、交响诗 :雏形是 19 世纪的音乐会序曲,由李斯特开创,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

2、音诗:从体裁形式上和内容表达上,与交响诗有很多共同点,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更偏向于对情节、事物的详细描述,甚至在音乐中发掘深刻的真理性内容,形成一系列仔细的描述。

3、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靠近即兴创作的体裁,曲式稍自由,带有狂想气质,基本由对照的两个段落构成,分别是自由性的主调性前奏和对位性的赋格段。

4、瓦格纳乐剧:由浪漫主义期间的瓦格纳创建,是一种以戏剧为目的,音乐为手段,手段一定听从目的,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密切联合的一致有机体。

5、音乐会序曲:是管弦乐序曲的一种产生于19 世纪早期,是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管弦乐作品。

由门德尔松开创。

二、填空题1.里拉琴为希腊本地正统乐器的代表。

2.中世纪宗教音乐,单声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

3.多声部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克劳苏拉、经文歌。

4.音乐理论家圭多与六声音阶,圭多教课工具被称为“圭多手”。

5.教会调式:公元7— 9 世纪,中世纪的教会调式系统应圣咏音乐的分类之需而得以产生。

6.9 世纪的记谱法,纽姆谱。

11 世纪圭多总结出四线谱, 13 世纪弗朗科有量记谱法。

*7. 泰尔潘德创立了古希腊第一所音乐学校。

*8. “强力公司”它是俄公民族乐派的中心组织,于1857— 1862 年在彼得堡渐渐形成,作曲家有:居伊、鲍罗廷、巴拉基列夫、穆索尔基斯、里姆斯基萨科夫,别名“五人公司”*9. 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10. 美国乐剧一般在百老汇演出,百老汇有一场《演艺船》,主题歌《老人船》。

*11. 瓦格纳的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世纪世俗音乐歌手:法国游吟诗人,12 世纪南部特罗巴多,北部特罗威尔。

德国恋诗歌手文艺中兴期间(1300 — 1650)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迪费、班舒瓦。

迪费(认识)对应宗教改革与帕勒斯特里那的音乐创作P27巴洛克期间( 1600 — 1750)1.歌剧的定义:歌剧是联合音乐、诗歌、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因素,以故事情节为基础,以歌唱形式为主体的一种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西方音乐史 复习提纲

西方音乐史 复习提纲

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第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5世纪)第一节、古希腊音乐一、古希腊的音乐发展状况1、音乐与神的崇拜2、诗歌的繁荣(1) 史诗: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2)抒情诗歌的繁荣较早的抒情诗作者萨福、阿西乌斯、泰潘德。

3、古希腊的戏剧(1) 特点:希腊的“悲剧” 集音乐、诗歌、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音乐(尤其是声乐)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独白或对白都是用歌唱来表达, 歌唱的同时也有器乐简单伴奏;合唱是载歌载舞的;舞蹈动作简单.(2)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二、古希腊的乐器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三、古希腊的音乐理论1、音阶和调式理论在当时的古希腊,音阶的构成以四音音列为基础。

四音音列可以根据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种不同的音阶,它们分别是多里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其各种变体,是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氏族部落的名称为其命名的,排列方式自上而下。

2、音乐社会功能的学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利士多德等人认为,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重视音乐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四、总结古希腊音乐的特点:织体:单声部音乐,即使有合唱、伴奏,也是以同音或八度伴和。

旋律和节奏:自由,与诗歌的韵律、节奏一致。

调式:古希腊调式,排列自上而下,以希腊部落民族定名。

记谱法:用希腊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记谱.第二节、古罗马音乐一、古罗马的音乐特点1、基本沿袭希腊音乐,但由于罗马人崇尚武艺,因此铜管乐器相当发达.演出规模极度扩展,最多时达几百件乐器。

图拉真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2、古罗马人的音乐观念和希腊很不相同:在古希腊,人人都参与音乐活动,认为音乐是健全人格、有着高尚修养的表现;古罗马却仅仅把音乐看作一种纯粹的娱乐,失去了希腊艺术的高尚与纯真。

二、基督教音乐兴起基督教于公元1-2世纪在罗马帝国产生、流传。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整理1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整理1

二、中世纪(约476-1300年)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开端,出现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音乐创作思维由单声向多声(复调)音乐过渡。

音乐分两类:宗教(艺术音乐)、世俗(民间音乐)2.音乐文化:a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①形成经过: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雷高利一世为了规范各地区的音乐礼仪形式而编写的宗教歌曲集,约公元9世纪在查里曼大地的强力推广下,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发展。

②历史意义:西方艺术音乐的第一批作品,唯一的单音音乐形式,西方近代音乐创作的基础。

③基本特征:无伴奏、无固定节奏、内容选自《圣经》、拉丁文歌词。

④用途:日课经文、做弥撒b复调音乐①主要形式:奥尔加农(第一种)(organum)第斯康特(discantus)孔杜克图斯(conductus)克劳苏拉(clausula)经文歌(motot)②“古艺术”(Ars Antiqua):13世纪以巴黎乐派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

③巴黎乐派:中世纪古艺术时期形成的复调乐派。

代表人物:莱奥南、佩罗坦(关于人物要答乐派或国籍,还有其具体成就)c音乐理论①教会调式:(12种大小调体系的前身)②记谱法:发展线索(字母法—纽姆谱—四线谱—有量记谱法13世纪—五线谱)③代表人物:圭多·阿雷左(意)音乐理论家,创立了四线谱和唱名体系。

D世俗音乐—骑士音乐①发展时期:(11—13世纪)②音乐家称呼:<法国>游吟诗人:南部: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北部:特伦威尔(Trouvere)<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三、文艺复兴(约1300-1600)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第一个发展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2.音乐文化:a“新艺术”(Ars Nova)14世纪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

代表人物:(法)维特里、马肖(意)兰迪尼b尼德兰乐派:15-16世纪以北欧低地国家为中心形成的乐派在创作上一方面对复调技术进行全面探索,一方面形成最早的“和声因素”(主调因素)是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乐派。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古希腊音乐文化1.古希腊音乐体裁:①综合艺术形式的“乐”②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③悲剧诶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底斯2.乐器:里拉(乐微的原形)、基萨拉、奥洛斯3.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毕达哥拉斯,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坒律”4.古希腊的音乐是被诗歌规律所支配。

5.古希腊的调式是以四声阶级为基础,早期的里拉有四根弦空弦演奏四声音阶的四个音简答:古希腊的音乐风格特征?①它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有支声复调,但不系统,也不重要②它是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但这种即兴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发而是在一种形式法则的控制下进行的。

③它是音乐,舞蹈与诗歌三位一体的,音乐的节奏,节拍与诗歌和舞蹈相一致,音乐与诗歌尤其不可分离。

6.音乐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7.古罗马皇帝中最喜欢音乐的是尼禄。

8.弥撒:天王教大型礼拜仪式,产生于六世纪前后,九世纪逐渐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礼拜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天和一些特殊宗教节日中举行。

弥撒曲,天主教会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二中世纪音乐文化简答:中世纪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答:①约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②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是在两片不同的园地里培植起来的,一片园地是教会的温室,另一片园地是世俗的土壤。

教会音乐出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它的平铺自叙的,朗诵性质的音调和节奏,服从于散文式的经文歌词。

世俗音乐是从民调歌舞发展起来的,它的整齐的匀称的节拍和结构,是与诗歌的韵律,乐器的演奏和舞蹈的动作相适应的。

事实上,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

到了中世纪后期,两者渐渐合流,从而为近代欧洲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一)1.古希腊时期的主要乐器有:拨弦乐器里拉和基萨拉;吹管乐器阿夫洛斯管。

2.帕莱斯特里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六声部弥撒曲《玛尔切里教皇弥撒曲》证明复调音乐与虔诚的宗教精神不矛盾,避免了复调音乐被罗马天主教会排斥。

3.歌剧1600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标志着音乐上的巴洛克时期的开始。

早期第一部重要的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

4.J. S. 巴赫和亨德尔是巴洛克音乐达到顶峰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于1685年出生于德国。

5.奏鸣曲式: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

6.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7.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最早确立了交响曲中的英雄性构思,并且最早引入葬礼进行曲;第六交响曲“田园”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入合唱。

8.格利高里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传说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称为格利高里圣咏。

格利高里圣咏综合了多种古老的欧洲圣咏,最终形成于约8、9世纪,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主要运用于日课和弥撒。

格里高里圣咏是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歌唱的单身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节奏自由即兴,旋律音调平缓,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歌唱几种演唱方式。

9.《弥赛亚》是巴洛克大作曲家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组成,1742年首演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

“弥赛亚”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

此剧分三部分,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

合唱是此剧的核心,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大合唱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辉煌壮丽的顶峰。

10.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于1791年英年早逝。

他的创作涵盖了18世纪所有的音乐体裁,共作有600多部作品。

西方音乐史 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 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 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呕心历血啊呕心历血啊))全了 不用买书了不用买书了!! 来源来源:: 倪培雯的日志1.古希腊乐器:里拉琴是崇拜阿波罗(理性)的仪式所用的乐器,阿夫洛斯管是崇拜狄俄尼索斯(感性)的仪式所用的乐器2.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定义定义: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它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

格里高利圣咏最终于8-9世纪时被固定下来,成为欧洲天主教礼拜音乐中统一的圣咏形式。

演唱方式演唱方式可分为中齐唱、交替对唱和应答轮唱三种。

节奏节奏节奏:无重音、无固定节拍,由文字和自然音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旋律旋律风格风格可分为三种: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谱式谱式:采用四线谱。

3.罗马教会的圣咏可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常规弥撒常规弥撒: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附有降幅经)和羔羊经。

继续咏:是圣咏中阿莱路亚的扩展段落。

旋律冗长,有多节歌词,除去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中间的歌词是两两相对的,即两节歌词的音节和重音格局完全相同,而且配以完全相同的旋律,形成a bb cc dd…n 的结构`4.骑士阶层艺术体现了军人道德的人格准则:荣誉、忠诚和爱情。

骑士文化给予吟游诗人丰富题材。

中心主题: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

5.游吟诗人发原于法国东南部经济和文化最为繁荣的普罗旺斯地区。

南部成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成为“特伦威尔”。

南部使用卢瓦河以南方言“奥克语” 北部使用方言“奥依语”(后成为现代法语)6.德国的吟游诗人——恋诗歌手,社会背景与法国吟游诗人很相似,多为贵族和骑士,擅长吟诗作曲。

7.华丽奥尔加农:形式为素歌旋律在下方声部,被拖长值,上方旋律自由、活跃,多个音配以下方的一个音,形成华丽流动的花唱式风格。

其实质已成为衬托上方旋律的“持续低音”,13世纪后被称为“固定声部”或“定旋律”8.克劳苏拉:只有曲调没有歌词的复调短歌,以迪斯康特风格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音乐
(5世纪∽15世纪)
• • • • 教会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P16 中世纪的主体音乐 产生、形成、特点、运用、影响
复调音乐的兴起
• • • • 奥尔加农P25 狄斯康特P27(discantus)节奏模式 孔杜克图斯P30 (conductus) 经文歌
13世纪产生的上方声部(一个或两个)有独立歌词的 复调声乐曲。 是宗教音乐受世俗音乐影响的典型。文艺复兴时期重 要的音乐体裁之一。
• 巴洛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音乐体裁? • 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 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 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 鸣曲为主)、协奏曲P150、 托卡塔
3.巴洛克音乐的典型织体: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figured bass) P99 A华丽的高音部: B和弦(羽管键琴,管风琴,琉特琴) C通奏低音
• 古希腊的乐器 • 《荷马史诗》
• 第一阶段:5—10世纪 相对静止和缓慢的时 期(即兴和口头传诵为主,格里高利圣咏为代表) • 第二阶段:11—13世纪 中世纪音乐盛期
• (教会音乐和世俗音乐均极大发展)
• 第三阶段:14—15世纪
“新艺术”时期
(教会音乐的复调技巧和单声世俗音乐语汇的结合)
音乐美学
• 毕达哥拉斯 用数学方式来计算和解释音乐,得出五 度相生律。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柏氏认为音乐是数的艺术,音乐之美是各种数字比例 关系之美,同时,他又认为音乐的各种调式都能产生 不同的伦理教育作用。 • 波埃修斯(约480——524)强调音乐的道德影响力和 教育作用。 • 把音乐分成三类:1.宇宙音乐 2.人的音乐 3.器乐
• 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 • 其主要标志是世俗音乐 世俗音乐的发展。 世俗音乐 • 马肖和兰地尼
文艺复兴时期 1430——1600) ——1600 (1430——1600)
• • • • • 一、尼德兰乐派 〈法〉勃艮第乐派(迪费和班舒瓦) 〈法〉佛兰德乐派(拉索、若斯坎) 二、威尼斯乐派 〈意〉威尼斯乐派 (维拉尔特、加布里埃里)
16世纪的新趋势 16世纪的新趋势
• 法国歌谣曲(France Chanson)
• 这是一种四或五个声部的无伴奏世俗合唱,音乐轻快、 节奏鲜明。它不仅受到新兴市民的喜爱,在贵族中也 很流行。
• 意大利牧歌(madrigal)P74
• 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以较高水准的 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歌曲。
• • • •
“交响曲之父”海顿 古典主义成熟时期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快板,充满活力,主调上演奏的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或无展 开部的奏鸣曲式 •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典型的曲式结构是复 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 • • • •
• • • • •
巴罗克时期最著名的音乐家 巴赫、亨德尔的创作与贡献 巴赫的键盘音乐 十二平均律 亨德尔的清唱剧
古典主义音乐
• 新的思潮:启蒙运动 • 交响曲的形成
交响曲Symphony
• 意大利歌剧序曲 → • • • • • 脱离歌剧,独立演出 →“曼海 姆乐派” →“北德乐派” ——C、P、E巴赫 → 海顿 曼海姆乐派 将意大利式交响曲的第二和第三乐章之间增加了一个 小步舞曲,将交响曲规范为四个乐章。 旋律创作——鲜明的主调音乐风格 注重对比,加强器乐的表现力 取消数字低音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160பைடு நூலகம்——1750
• 音乐现象:1.歌剧的诞生P105
蒙泰韦尔迪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早期意大利歌剧的第一位伟大作曲家。 威尼斯歌剧乐派 那不勒斯乐派
声乐艺术的繁荣: 清唱剧 康塔塔 受难曲
音乐现象:
2.器乐空前繁荣,第一次与声乐平分秋 色 键盘音乐: 键盘音乐: 管风琴和古钢琴
巴洛克音乐的几个特点: 旋律: 旋律:气息较长,旋律空前华丽复杂, 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节奏: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 规整的这两种节奏。 调式: 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 “教会调式”。
巴洛克音乐的几个特点: 和声: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 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 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 力和情感色彩。 情绪: 情绪: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 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 三、〈意〉罗马乐派(帕来斯特里那)
• 他是历史上最大的天主教会作曲家,开创了庄严明净 的无伴奏合唱风格,世称帕莱斯特里那风格。
• 四、〈德〉新教音乐(马丁路德)
• 经过改革的新赞美诗称为众赞歌 众赞歌。众赞歌的歌词不再 用拉丁文,改用民族的语言(德语)。众赞歌的音乐 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外国音乐简史(1) 外国音乐简史(1)
复习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 西方音乐的源头 • 古代音乐(BC.11世纪∽5世纪) • 古希腊有哪些音乐形式? • 古希腊音乐对整个西方音乐有什么贡献?
• 1.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等密切联系 • 2.单声音乐 • 3. 分声乐、器乐两大类型,声乐为主;器乐用 于伴奏 • 4. 4.存在多种音阶调式,各有不同的表情意义 • 5.出现了文字记谱法(希腊字母) • 6.出现了职业音乐家,音乐学校,音乐比赛 • 7.音乐的社会作用得到充分重视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正歌剧、喜歌剧、德国歌唱剧 莫扎特的交响曲创作 古典协奏曲
• • • •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时期 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上的突破 贝多芬的其他创作 贝多芬的历史地位
• 世俗音乐
• • • • 1.拉丁歌曲 孔杜克图斯 戈利亚德歌曲 2.方言歌曲 游吟诗人
• 记谱法 • 古希腊:字母谱、符号谱P8 • 格里高利圣咏初期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得以流 传,后采用纽姆谱(Neum) • 后来,纽姆音符围绕着线记录下来(有线谱) • 公元11世纪阿莱佐的僧侣规多发明四线谱 • 13世纪五线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