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G7

合集下载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文化差异

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文化差异

研究课题: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文化差异班级:高一(1)班指导老师:杨习娟组长:陈丹霞组员:黄丹玉从西方电影和音乐看文化差异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人类实际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都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每一种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差异就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一、西方文化的开放与东方文化的保守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诞生于半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变得内敛,这种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保守的文化传统和主观的社会心理。

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均处在半岛之上,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航海贸易繁荣,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

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海洋形成其开放变易的文化品格,铸就了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文化传统和革故鼎新的精神。

由于地域与社会环境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突出的差别就是其文化的开放性。

电影方面,欧美电影《朱诺》反映出了东西文化开放程度的差异。

《朱诺》这部电影里面充满了幽默,但更多是对人性的表现,对“性”以及“未成年人问题”的综合反映。

高中生朱诺大大咧咧,是个可爱的精灵鬼,正经历着青春期到成人的蜕变。

这一天她突然做出决定:要和帅气的田径队员布里克共尝禁果。

朱诺这次可闯了大祸,她一不留心竟然珠胎暗结,接下来的麻烦可想而知。

和布里克谈婚论嫁显然还为时过早,然而堕胎是犯法行为。

朱诺和好友商量,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然后交给一对善心的夫妇抚养。

然而,父母终究得知了朱诺的秘密,反应并没有朱诺料想的那么糟糕——一家人因为腹中的孩子团结起来,共商计策,为她分担怀孕的点滴苦乐。

从西方的电影及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西方的电影及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西方的电影及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和西方电影及音乐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文化,它们将会改变或支持我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观点。

”这话听起来是有些抽象,作为青少年阶段以及二十来岁的前几年,我们会发现生活将教导我们——我们需要不同的文化,正如我们需要睡觉、需要舞蹈,需要提醒我们身体和精神的自由。

一、电影方面我们小组的人员在研究周期类先后观看了两部电影,如下便是我们的种种观点。

蒂姆·波顿(Tim Burton)在西方的受欢迎远不止在青少年中,这位怪才导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被称为成年版的《爱丽丝》。

在这部主旨为“成长”的电影中,遗留了大量由蒂姆·波顿营造出的如同《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的哥特鬼魅气息。

在片中的爱丽丝已经19岁了,她再也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被不喜欢的人逼婚、守着财富名利,在人世间看到不少阴暗面的她却被迫自欺欺人。

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她第二次掉入了仙境。

在那里,她见到了有如动物园般丰富多彩的各色人物——一只喜欢虚张声势的睡鼠、精神错乱的“疯帽子先生”、名叫阿布索伦的毛毛虫、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白色皇后”......而东方优秀的、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在大多数东方人心中非宫崎骏(Miyazak)的电影莫属。

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会发现梦想是如此的自由!以至于我们会感觉到想象中的烟火在头顶上燃放,随着梦想像花儿一样绽开!《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便是宫崎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少女荻野千寻误入了一个神奇的小镇,千寻害怕极了,这时白龙出现了,他轻轻地对千寻说,别怕别怕,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在经历了困难重重“成长的洗礼”过后,终于,千寻离开了这里,她想再回头看一眼那个小镇,想看一眼白龙,可是想起白龙告诉自己不能回头,于是咬着牙随着父母走出了隧道。

她是否还能见到白龙,没有人知道......“原只是为了孩子创作的此片,《千与千寻》却让更多的大人醒悟到已经失去的纯真与热情。

电影音乐中中西视听文化差异浅析

电影音乐中中西视听文化差异浅析

关键词:电影音乐;中西;视听文化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伸,文化意志的灵魂。

中西音乐的渊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

中国传统音乐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敏锐、细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

而西方艺术中的激情,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音乐已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很多电影因为音乐而出名,比如印度的歌舞,武侠电影里的古风音乐,西部电影中的爵士和摇滚。

一、中西方影视音乐在文化表达上的差异从音响上说,西方音乐追求音响的厚实、丰满和立体感,追求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中国音乐却在这个方面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音乐大多数都不会在音响上做很强的处理,反倒是会有意地去规避它。

这就很能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

中国音乐大多数以和为美,很难从中国电影的配乐中听出非常明显的某个乐器(特殊需要除外),但是在很多西方的影视音乐中是很容易听出某种乐器的(比如鼓、萨克斯、小号等)。

(一)含蓄内敛的华夏文化由于题材的问题,《战狼》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文化在配乐上对影视作品内敛、含蓄风格的影响。

所以在这里会引用中国风比较浓郁的武打系列电影《叶问》,来体现中国文化在配乐上的特点。

电影《叶问》是一部商业电影,《叶问1》到《叶问4》的音乐是由日本作曲家井川宪次制作的。

在采访中,井川宪次表示自己在音乐制作方面不单单参考了叶问的剧情,更是在配乐中加入了“和”的概念。

在井川的认识中,叶问是当时中国武者的代表,他身上有着属于中国人的无可比拟的内敛和含蓄。

在配乐时制作人加入了二胡的元素,在中国大鼓铿锵节奏的衬托下,由弦乐群演奏的乐曲为降A调主题音乐《一代宗师》,而之后加入的人声合唱更是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整部影片的配乐充满了东方神韵。

(二)激情张扬的西方文化《银河护卫队》的主人公是一个“学艺不精”的赏金猎人,《银河护卫队》的音乐也相对诙谐幽默。

由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全球化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以及各国文化迅速交融,日益深化。

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已经作为商业或者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

电影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在电影中充分的显示出来。

中西方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以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将通过电影这个文化载体讨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异。

关键词:电影、文化差异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它就像一个容器,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融入其中,作为人对未来的展望,现在的理解和过去的总结。

1.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对比《集结号》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汤姆·汉克斯所饰演的米勒上尉在参军前是一个教师,刚刚经历过诺曼底登陆的弥勒上尉接到了上级命令去拯救二等兵瑞恩,他是整个小队的核心和领导者,他没有考虑过任务的价值,在他心里军令如山。

在拯救瑞恩的过程中队员一个一个的战死,最后找到了瑞恩,可是留给了观众一个问题:“这值不值得?仅仅是为了拯救一个二等兵,虽然这个二等兵是家族里的最后一个人。

”[1]《集结号》是2007年12月18日上映的一部以国共第一次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国电影,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

张涵予饰演的九连连长谷子地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接到一项阻击战的任务。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班级:艺术管理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

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

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

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

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

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

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

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

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

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摘要: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

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

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正文: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之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华和糟粕。

生于不同的土地,长于不同的环境,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屹立于七块大陆之上。

或是针锋相对,或是胶乳相融,两种文化从时间的沙漏遗漏,抑或张扬,抑或安分地拥着蓝色星球。

有幸,我们可以在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尝试着接受、理解另一种文化。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多元化的潮流中,我们得以更加充实、圆满。

也只有了解了、正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正视自我,知己知彼。

和谐,由此而生;生命,由此完满;文化,由此精致;世界,由此安宁。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

从电影文化浅析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

“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

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

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智力的觉醒。

影视音乐的中美文化差异

影视音乐的中美文化差异

自影视音乐上的中美文化差异中国的文化更悠久同时也更保守,相对缺乏活力与创造性,且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限制。

美国则不同,他们因为没文化底蕴,因而好学,思维活跃,创新,无所约束。

神话体系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多以神仙、妖魔为角色,西方魔幻故事中大多是精灵、矮人、魔法师、骑士之类的。

中国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传说故事当中的神仙妖魔的道行用时间来计算,年龄越大,其能力也越强,这种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

这样子就让中国人民有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

西方巫师的成长则是靠自己不断的实践学习,只与你的资质及勤奋程度有关。

这就断就了中国人与外国人观念的不同。

题材像西方的动画片,大都满含着称王称霸的野心,适合儿童,或是男孩热血的性格特征。

而中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都类似天真美好的童话故事,好人永远会战胜坏人,只能适当开发童智,永远只适合和平国家的低幼龄儿童。

更重要的是,离不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古代历史,或是其他国与现实的东西缺乏动画片所需要的想象能力。

很多题材会被认定为‛反动‛‚不健康‛,有些甚至被说成主题灰暗而不准发表,当然更不可以有抨击社会的内容,这样就给动漫创作很大的限制,少了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中国的比较著名的动画都是以神话传说为背景,但美国的大多把现代人的思想向往和梦想等做为背景,更加资料化、多元化。

伦理型文化与功利型文化中国传统伦理的总体取向是重义轻利。

作为支配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

从而导致科学在古代中国失去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

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道德与理性的分离,使中国传统出现反理性的倾向,从而阻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发育。

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

毫无疑问,这种功利主义对于催生后世资本主义萌芽取着催化剂地作用,这也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论东方电影与西方电影的文化差异文 / 葳蕤以爱一般而言,就电影这种文化来说,它具有全球性和统一性,但从现在的电影文化派别来看,由于地理的差异和文化性质的侧重不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分别被赋予了各自不同民族区域的不同特色。

一、电影中的突出体现不同历史在《霸王别姬》中,对于京剧的描写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也是通过电影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京剧的美丽。

在影片的开头,影片细致地描写了京剧班子里角儿是怎样炼成的。

影片通过对小豆子和小石头这样两个角色的描写,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下付出的艰辛以及这样两个小人物内心对世界的价值观。

在电影中,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将人物命运硬生生地掰成两段。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一个事件曾经被作为很多电影的题材,而在这部片子里,导演从京剧角儿这样的一个视角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质。

他体现了革命与传统的交锋,从而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剧,惨烈,疯狂。

而在西方电影文化中,不同民族的电影都包含各自的历史事件。

《辛特勒名单》、《美丽人生》分别是美国人以及意大利人拍摄的关于德意志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残杀的历史事件。

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黑白意境,将这样的死亡赋予了不同的感**彩。

但是,这又不仅仅是描写历史事件的电影,历史作为一个背景,正式上演的还是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温情和人性的亮点。

历史作为一个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充分闪耀在电影文化中,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将历史还原,使观众对历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会。

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传承的时间悠久,因此,题材显得丰富,西方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文化带,又具有它自身的特色。

历史的全然不同和经历的全然不同导致了东西方电影文化本质上的差异。

二、传统文化以及科技文化的差异中国的许多导演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都表示,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弃。

于是这也成全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色彩。

在《孔子》中,中国坚持千年的儒家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发扬的很好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影表现的价值观
一、个人英雄主义:是指不突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强调个人力量而去 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 迪士尼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大大颠覆了中国传统认知的女子,她不再受中国 传统礼教的约束,也缩短了“木兰代父从军”所表现的中国文化对“孝”的 重视。而是侧重于木兰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这一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木兰自我 的梦想。在迪士尼叙述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西方个人英雄主义, 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将国家和人民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民族英雄主义:为了民族利益和民族理想敢于斗争、勇于自我牺牲的思 想行为。 由中国导演马楚成所拍摄的《花木兰》则将花木兰的“忠”和“孝”集中地 表现和高度进行了赞扬,花木兰是不忍年迈的父亲去参战,是因为孝顺才有 替父从军,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孝道的提倡和奉行。此外,电影对于 民族主义精神的体现尤为重要,处处彰显了中华民族儿女为民族利益而放弃 个人利益的五四精神。在电影中的很多台词设计上也体现着花木兰这个角色 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国家而活。她的种种表现都显示出与西方个人英雄 主义精神截然相反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为了国家随时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利 益。
六、收获和体会
这次研究性活动使我们不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还了解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在这个文化交汇、融 合的时代,对文化有各方面的了解,对我们来说,无疑是 大有裨益的。而且,研究性学习还使我们的思考能力更强, 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更有经验了,课余生活也充实了 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获得了很多乐趣,增进了友谊。


①西方崇尚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儿童教育更是以趣味性为主。形式新奇,还可以丰富儿 童的想象力,和对引起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②东方注重从小教育儿童善恶分明。赞美真诚、善良、友好、正义等美好品质和精神,批 判贪婪、忘恩负义等不良风气。还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孩子们科学知识。

思想上: ①:西方讲求客观、理性、深刻而且严肃。 ②:东方较为传统,注重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和慧根,比较主观。


(三)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 规范,有大量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结论:
东西方的古典音乐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 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①西方古典表现形式以交响乐为主,讲究和声方面的协调,以金属制乐器为主,如:号、 各类簧管,还有大提琴、小提琴等。表演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气势恢宏 壮阔,气氛激昂热烈。 ②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情景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和合”“精神”。中国 的传统乐器种类多样,材质各不相同。丝竹管弦,萧、笛的清幽,琵琶、古筝的悠扬, 锣、鼓的热闹欢快,无论是独奏还是和鸣,均散发无尽的韵味。 ③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而且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西方古典音乐着 重美学及功能性,比较客观,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 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且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 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二、研究的目的
从电影、音乐比较而出的差异性为同学所熟悉,有趣而丰
富,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文化差异的兴趣,进而对其他领域 的差异进行比较,增进对外来文化的了解,使文化更好地 融合。 了解两种电影和音乐的特点,影射中西文化特点,培 养自己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研究的计划

(一)准备阶段





(三)思维方式
中国人一向重视伦理道德,所以在电影的叙述中一般比较沉默和严肃,侧重于说教, 而西方电影则重于平等和自由,让观众去体会和感受。在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趣味性和严肃性的结合,在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若干个美国式的 细节和趣味点,在人物塑造上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活。而中国拍摄的《花木兰》则是刻 画了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将花木兰表现得完美和无私,并且影片侧重于还原当时 的历史事件,气氛比较沉重,也侧重于说教。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造就不同的艺 术成就。 结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铸就了不同的文化特质,也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巨大 的差别。 教育上:
七、参考文献

1.王嘉陵.《西方音乐简史》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

3.李青、韩菲.电影折射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中国《花木兰》与 迪斯尼《花木兰》[J].大众文艺,2013(5)

4.周引莉.中西电影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J].红河学院学报,2011(5)

5.李玲.论中西七声调式之异同[J]
从西方电影与音乐 看中西文化差异
高二18班第4组
课题研究成员
课题研究组长:陈碧儒(02)
组员:王枫、何浩桦、张秀兰、林依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国力日渐强大,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增强,许多外国人
来到中国发展事业,因此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就显得异常重 要。文化差异涉及的领域很广泛,所以经过组员商量决定 可以从电影和音乐这两个贴近生活的方面作研究讨论。
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 制定一套良好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在图书馆和网络调查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准备好问题采访老师 和学生。 (三)总结阶段 全组成员讨论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得出结论,由组长负责将讨论结果 撰写成研究报告。





四、正文(音乐)
(一)乐器




2.电影部分
一)引言

电影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也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更加形象化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花木兰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典型的尽忠尽孝的人物,无
论是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还是中国拍摄的《花木兰》 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二者虽然取材同一个故事,但 是在对内容的改编上和设计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反映出中 西文化所表现的不同的英雄价值观。


(二)音调
我们中国最早的调式为五声调式也就是说只有 1 2 3 5 6这五 个音给成一个完整的音阶。只要是这 几个音组成的歌曲就形成了最有我国特色的民间 音乐。而欧美等则不同,他们用的完整的七声调式。 而且欧美音乐最大的特点不是在于旋律,而是在于和声方面。也就是说,中国是对世界上旋律贡献 最大的国家,而欧美则是对和声方面的贡献比较大。简单来说,一首歌里如果没有4 7这两个音存在。 他必然是一首中国的民间歌曲。当然现在中国的流行乐除外。
(1)西方乐器种类、材质与演奏特点
四、正文(音乐)

(2)中国乐器种类、材质与演奏特点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 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 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 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 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 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6.胡伟阳.从西方电影`音乐看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