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七位社长书法手迹欣赏

合集下载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印章的妙用
❖ 书画作品为何要盖章? ❖ 资料链接:1:作者的章:通常有引首(形状多为随形的)、和落款
(通常为正方形)。这是坚定作品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引首章的内容 比较随便,如作者的号、书斋名称……,落款章一般为作者的名字,通 常为“XX之印”、“XXX印”等,阴文、阳文都可以,有的画作中作者 在毛笔的提款中署上了自己名字的名(2或3字),而用一个章(印文就 一个字)表示自己的姓。 ❖ 资料链接2:收藏、鉴赏章:这件作品在表示各个时期流传的经历,如 果被众多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收藏家收藏过,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作品的 真实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中国画装裱时可以把名人的鉴赏章裱在 后面,一定要小心。所以鉴定时不能仅仅依靠印章。而历代皇家收藏的 作品一般有皇帝的鉴赏专用章,加盖这些章的位置是有规范要求的。
❖ 《词集考》 ❖ 《清词年表》 ❖ 《全明词》
饶宗颐的史学作品
❖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 《九龙与宋季史料》 ❖ 《选堂集林·史林》 ❖ 《潮州志汇编》
饶宗颐的目录学作品
❖ 《潮州艺文志》(合著) ❖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饶宗颐的楚辞学作品
❖ 《楚辞地理考》 ❖ 《楚辞书录》 ❖ 《楚辞与词曲音乐》
丁辅之
❖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 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书画 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 之, 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 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 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 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 海内。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 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 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 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 其璀璨芳菲。幼承家学。一度同 王禔供职于沪杭铁路局。公余之 暇,探讨金石书画。
篆 刻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学观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学观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学观作者:冉明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4期[摘要]西泠印社自成立以来,跨越了晚清、民国至新中国,先后经过六任不同时代走出的社长,并由他们对西泠印社进行不断的革新,使之成为“天下第一社会”。

本文侧重分析西泠印社自创社以来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和启功六位社长的印学观念,由此梳理出20世纪和21世纪初印学界在西泠印社引领下的印学风尚。

[关键词】西泠印社社长印学观风尚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讫1904年创社始已走过近140个春秋,百余年来引领着印学创作和研究的风尚。

而西泠印社社长是印社的引路人,其篆刻创作与理念对西泠印社的发展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因此,梳理西泠印社历任社长的印学观可侧面窥探百余年来印学之风,以期对学术史有所裨益。

一、吴昌硕——师古不泥,返本开新吴昌硕(1844-1927),本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朴,中年后更字昌硕,69岁始以字行,又署昌石、仓硕,多别号,常见有老缶、大聋、石尊者、苦铁、老仓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金石学家,“后海派”代表人物,于1913年西泠印社结社10周年之际担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的篆刻在师古的基础上形成苍劲浑厚的金石之趣,“吴氏之后,作印者什九皆效其体”。

吴昌硕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痴迷篆刻,14岁开始治印,“性不好弄,独好刻印”,又研习经史,精于诗、书、小学之道,22岁考中秀才后远离科场,肆意金石,深厚的学问与其篆刻相得益彰。

吴昌硕出生于浙北,交游于苏杭,使其兼受浙派和皖派两大印学流派影响。

吴氏初学浙派,早期印章中常题有“拟钝丁老人”“拟曼生司马”“仿钱乃清”之类的边款,深得丁敬、陈曼生、钱松之法。

30岁后徙居苏州,转师邓石如、吴让之等皖派之风,此时边款多“为笃翁仿完白山人”“此刻流走自然,略拟仪征让翁”之语,兼收邓氏的率意自然和吴氏圆转之法。

在熟练掌握浙派切刀和皖派冲刀技巧的基础上,吴昌硕又深刻认识到浙派和皖派的精髓实则来自秦汉古玺印,感慨“活水源头寻得到,派分浙皖又何为”,遂冲破门派的界限壁垒,正本清源,直追秦汉。

【免费下载】 西泠印社历任理事名单

【免费下载】 西泠印社历任理事名单
西泠印社历任、历届社长、理事会名录
1904 年成立 第一任 (1913 年) 吴昌硕 第二任(1927 年) 马 衡
第届理事会(1963 年)
张宗祥 潘天寿 傅抱石王 许钦文 孙晓泉 孙晓泉 (兼) 张英田 诸乐三 邵裴子方介堪 方去疾 沙孟海高式熊 钱君陶 唐醉石罗叔 子 阮性山 程十发 建社六十周年大会
高式熊 余 晖 黄镇中 王 芳 吴作人 陆俨少 杨招棣胡铁生 徐邦达谢稚柳 陆抑非高占祥万学远史济煊朱屺瞻谭建丞吴青霞 丁茂鲁 马国权 方去疾王伯敏 毛昭晰 叶一苇叶潞渊 刘 江 朱关田吕国璋 启功余正 吴长邺 李 明 杨鲁庵茅大雄 周哲文 陈大羽陈佩秋 陈振濂 金鉴才赵朴初 胡效琦 高式熊钱君陶 黄涌泉 黄镇中郭仲选 商向前 程十发韩天衡 蒋北耿 熊 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 建社九十周年大会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是一部集当代著名书画家书法作品的著作,全书共收集了116位中国当代名家的书法精品,这些作品极其珍贵,件件都是精品,在其它地方极难见到,希望大家欣赏后对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篆刻《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本书主编是著名画家阎正先生。

本书顾问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

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为书作序。

本书封题由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一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二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封二封三下面这3张图片之所以每一次发文时在正文前重复出现,是因为这几位书法大家的题写实属难得一见,目的是为了让没看到的朋友们都能欣赏到,同时也是体现了这本书的珍贵!舒同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启功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沙孟海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税额题扉本文这次还是按顺序选取了21位书法名家的作品,21位书法家分别为:刘子善、刘云泉、刘自读、刘叶秋、刘炳森、刘海粟、刘艺、刘江、刘顺、朱关田、朱复戡、朱焰、邢士珍、沙曼翁、沈鹏、沈延毅、沈觐寿、李长路、李志敏、李苦禅、李宗海。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名家书法精品正文:一、刘子善。

刘子善,一九二六年生,安徽全椒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金石学会副长,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安徽分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出版有《刘子善书法选集》、《刘子善书正气歌楷草两体》等著作。

刘子善先生德艺双馨,凡认识他的人,对其人品、书艺无不钦佩有加,他从不将书法作为邀名射利的手段,而是作为人生应有的一种修养,他的创作,是在完善自我艺术的同时来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

二、刘云泉,号鲶公,斋馆锄园、朵庐,一九四三年生,四川省射洪人。

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审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邵裴子(1884—1968),原名闻泰,又名长光。

浙江杭州人。

西泠印社社员,理事。

幼丧父,依靠母亲刺绣度日,16岁进学,19岁中举人。

后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课班学习英文三年,又以官费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经济。

1909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高等学堂英文教习、教务长、校长。

1913年去北京,在财政部任职,兼政治大学英文教授及教务长。

北伐前夕返回杭州,应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之聘,任浙大教授,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28年接任浙大校长。

1935年离开浙大,赋闲杭州,专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翻译和校对书籍。

抗战期间,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会长。

解放后,邵裴子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参加民革后,任民革浙江省副主委、中央委员。

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对于古代美术品之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多所贡献。

善书法,最擅行楷,清劲挺秀,饶唐人韵味。

精鉴赏,尤深于识别陶瓷。

编有《宋诗三百首》,撰有《唐诗绝句选》、《林和靖附林和靖事》等。

陈锡均(1879—1963)字伯衡,江苏淮阴人,住杭州,室名“石墨楼”。

西泠印社社员。

曾任浙江寿昌县知事、绍兴酒捐局局长等职。

喜藏碑帖与金石书籍,罗致碑帖声名籍甚,为研究碑版专家,识者及同好咸奉若祭酒,由是博得“黑老虎”魁首之雅谑。

此喻虽欠雅训,亦实至名归之定评。

其所藏碑帖每种均亲自考证或题识,不下数千种。

诸如《司马温公家人卦》、吴越钱鏐《凤凰山排衙石刻诗》、吴越王钱弘俶《金涂塔铭文》、《杭州石物洞造像拓本》五十八种、《桐庐县令独孤勉等题名》、《葛洪处州南明山题字》等珍品均有收藏。

伯衡先生解放前任浙江通志馆编纂。

195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任常务委员,从事碑碣及拓本之鉴别整理。

1953年转职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曾著有《碑版金石录》、《历代篆书石刻目录》(不分卷)以志心得,迄未付梓,甚为可惜。

百年印社 鸿儒来栖——饶宗颐当选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百年印社  鸿儒来栖——饶宗颐当选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有 人 誉 称
“ 北钱( 锺书) 南饶”“ 北季( 羡林) 南饶” 饶宗颐稳镇南国, , 蜚 声海外 , 演绎出一个将近百年的文化传奇。 当今之世, 能集经 学、 佛学 、 史学 、 考古、 文学、 书画、 音律、 梵语于一身而扬名 海内外, 堪称 “ 大师中的大师” 唯有饶宗颐。 者, 让人意外的是 , 在近一个世纪之后, 饶宗颐大师站到了 鸿儒雅量, 众望所归 西湖边、 来到了孤 山一. _一—2 1 2q3 , 卜 _ 01 )1t 闻名中外的文化 年1  ̄ 社团西泠印社召开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 全票通过了现 但 是 ,自2 0 年 启功先 生 离世后 , 05 这个 位子谁 能来 居香港的饶 宗颐担任第七任社长。 这是社长空缺了六年多后 坐 呢 ? 的再次接班。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陈振濂说 : 当时, 西泠印社内 1月1日, 2 6 西泠印社在香港举行第七任社长颁证仪式 , 部做 过一个调查, 重点问题是两个 : 首先是问大家 , 西泠印 9岁高龄的饶宗颐先 生正式执掌西泠印社。 4 社 第七任社长 , 是在社 团内部产生还是从外面延请, 还有一 个就是请大家推荐具体人选。 历任社长, 名冠寰宇 结果, 大部分人赞同社长一职从外面请 “ 高 ’ 当。 担 西泠 印社创立于10 年( 9 4 清光绪三十年) 由浙派 篆刻 , 这也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人的博大胸怀。 最早的时候 , 家丁仁、 王裎、 吴隐、 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 , 是中国现存历 西泠印社 四位创始人叶为铭、 吴隐、 王裎、 丁仁, 都是虽无社 史最悠久的人文社团, 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 成 长之名而有社长之 实的, 但一到推举 名义时, 四位又都互相 就最高、 响最大的专业学术团体 , 影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 谦让。 直到11年, 93 才从外面延请了 昌硕出任社长。 吴 遗产 “ 篆刻艺术”、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首 金石篆刻 这样的风格一直保持到现在。 当时, 请大家推荐具体人 ( 西冷印社) ”的传承代表组织,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全 并 选时, 饶宗颐就是焦点之_。 西泠印社社长的头衔太重了。 曾 附建有 中国印学博物馆 , 拥有 “ 中国驰名商标… ‘ 中华老字 经有一个说法, 西冷印社社长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 第一是艺 号”“ 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等称号。 在国际印学界地位尊 术大师( 画 、 书、 印方面) 第二是学术泰斗 ( ; 有理论著述)第 ; 崇, “ 有 天下第一名社” 之盛誉。 三是文化名人, 也就是必须要有社会影响。 而西冷 印社历任社长, 均为大师级人物 , 是西泠印社的 像之前的社长 , 沙孟海 、 赵朴初和启功, 他们的影 响显

吴昌硕 西泠印社记 赏析 01

吴昌硕 西泠印社记 赏析  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西泠八家

西泠八家
△钱松 (1818-1860)
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室名未虚室。
浙江杭州人。与富阳胡鼻山人胡震交易最深,同时往返沪杭之间,与上海诸名家游。
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浑朴,气势非凡,虽列“西泠八家”殿军,实乃溯汉追秦,推陈出新之巨擘。
赵之琛深叹其能:“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细审其迹,天资之外,盖得力于尝摹汉印二千方,人莫及也。
卒年五十九。著《小蓬莱阁诗钞》等。
4、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安徽新安(今歙县),一作安徽黟县人,寓浙江杭州西湖。擅篆刻,宗秦汉,师法丁敬,并有发展,风格清隽,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为杭郡四名家,再加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为西泠八家。亦工诗善书,长于绘事,性孤介,非其人不予。书兼工四体,真书法褚遂良,古隶笔意超逸,高出流辈。山水潇洒清润,得董其昌法。老年入李流芳一派。花卉有恽寿平气韵,兰竹亦超脱,为浙中画家巨擘。曾作《溪山素秋图》、《蕉竹幽兰图》、《春林归翼图》等轴。传世画迹有《蕉林学书图》卷、《题襟馆图》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著有《冬花庵烬余稿》。
西泠八家是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
1、丁敬(公元一六九五年至一七六五年) 清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年,年七十一岁。与金农友善,常相唱和。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同举“博学鸿词”。敬诗造语奇堀,最工长篇;一生清贫,又好金石,工篆刻,家富收藏,篆刻宗秦汉,又不囿成规,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开“浙派”之先河,为时所称。印谱为“西泠八大家”之首,海内奉为圭臬。善写梅,亦擅兰、竹、水仙。著有《龙泓山馆诗钞》,《清史列传》,《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等传于世。浙派兴起于清代中叶,与皖派一起被称为清代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其开山祖就是丁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泠印社七位社长书法手迹欣赏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113年西泠印社七位社长书法手迹。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岁月流长,我们的每一天……把日子过成诗……用诗般感受日子的美满……“天下第一名社”、113年历史的西泠印社七位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书法手迹。

西泠印社是一个艺术学术社团,也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虽然占地不过一万平方米,却见证了中国100年的文化发展历程。

西泠印社,被认为是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

西林印社创建于1904年,至今已有113年历史。

百余年间共选出社长七名,分别是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

西泠印社选社长要求颇为严苛,所选之人杰都是艺术界名望、地位、实力数一数二的大师。

吴昌硕被认为是一代艺术宗师,在艺术各个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其中,他的石鼓篆书,广为称道。

吴昌硕病逝后,西泠印社发展已经颇具规模。

但随后而来的抗战爆发,文从沈梦了解,印社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直到吴昌硕离世20年后的1947年,才选出第二任社长,马衡。

马衡是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他精通,金石书法,长于篆书,名气弱于吴昌硕。

马衡1955年辞世。

之后,西泠印社,有几年萧条期。

从1957年开始,相关人士又着手西泠印社恢复工作。

1963年,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纪念会的日子,81岁的张宗祥,被选为社长。

可惜两年后,他就离世了!西泠印社的发展和大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张宗祥离世不久,文化进入十多年停滞状态,直到1979年,才正式恢复。

年纪年近80的沙孟海,当选第四任社长。

沙孟海书法,沉雄茂密,气势磅礴,其大字榜书,为人赞赏。

沙孟海离世后,著名学者、宗教领袖,赵朴初接任社长。

赵朴初为西泠印社的发展多次资助,贡献非浅。

赵朴初的书法,结构谨严,潇洒,不受拘束。

2002年,90岁的启功当选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

他的名气很大,书法作品广为流传!2011年,94岁的饶宗颐获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现在,饶宗颐已经满一百岁,他堪称为数不多的、仍在世的国学大师。

七位社长,见证100年文化辉煌的历史,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值得了解,值得尊重!《黄帝内经》天才的时间医学思想,2500年前,就已经有了精辟表述。

时间医学,从《黄帝内经》中走出来,走进了当代世界医学。

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黄帝内经》的时间医学,是极其天才精辟的学说。

甚至可以说是极为超前,极为先锋的学说。

当代西方医学才刚刚开始研究。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岁月流长,今后的每一天……把日子过成诗……用诗般感受日子的美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心若自由,日日是好日,时时终南山。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不妨也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诗一样吧!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饱含着生活追求,处处透露出,高雅的品味和独特的审美。

虽然生活节俭,但也绝不将就,屋内家具坚持一个原则,要买就买最好、最合适的。

而那些精致的细节,却会汇成优雅的生活。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每到丰收的季节,箩筐都被装得满满当当,院子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将吃不完的果蔬,装进瓶中密封、腌制起来。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还能将菜籽榨成纯纯的植物油。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随随便便就能做出一桌丰盛的午餐。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将草莓做成美味的果酱,赠与远方的亲友。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或是做成美味的草莓蛋糕,添上一壶茶,慢悠悠地过生活。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经常用文字记录下细小的点滴,还配上可爱的图。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鸟儿的水盆。

欢迎,来洗个澡吧!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日升月落,岁月流转,四季更迭,岁月静好。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把日子过成诗。

简单而精致,优雅而从容。

- 生活方式-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理想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个如画般的世外桃源,有鸟语花香,无人世纷扰。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很暖,日子很慢......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够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吃好每一顿饭,睡好每一次觉,画好每一次妆,过好只会越来越精致的每一天。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心之所向,才能身之所往。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只求此一刻的简单、从容。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就从为自己准备一顿精致早餐开始吧。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莫过于咬上一口美味的满足了。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就从做一件赏心悦目的小事开始吧。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把围绕在身边的那些,该扔的东西都扔掉,当你的房间变得整洁明亮,桌子上的绿植或插花散发出清香,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而明快了。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那就读一本书或来一次远行,心或身,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只需要做自己就好。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那都是灵魂散发的香气。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岁月很长,人海茫茫,生活是一场修行,别回头,也别将就。

即使是平凡的日子里,也每天开开心心起舞吧。

将动人的故事和浪漫的爱情与你分享,愿你做一个心里有爱,爱有未来的人,无论刮风下雨,日出日落。

把日子过成诗,89岁的初夜91岁的世纪金源……还有着一个诗意的世界。

把日子过成诗,人与自己相和,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题写书名书画作品刘先银书画作品刘先银书画作品刘先银书画作品刘先银书画作品刘先银书画作品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先银书画作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