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研究进展_代黎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曹琴;范伟;王凯伟
【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
【年(卷),期】2003(021)004
【摘要】目的: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方法:综合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类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有抗真菌药的结构改造和发现新的抗真菌母核结构这两方面,临床上多根据其作用特点而选择应用.
【总页数】4页(P225-228)
【作者】曹琴;范伟;王凯伟
【作者单位】武警8690部队医院药械科,江苏,宜兴,214222;第二军医大学药学本科九九级,上海,200433;武警8690部队医院药械科,江苏,宜兴,214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元子青云;陈安九;沈怡雯;龚晓健;王永庆
2.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J], 王瑾;龚丽萍;刘喆
3.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J], 王瑞;王金萍
4.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J], 韩轶群
5.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J], 高宁舟;沈杰;宋钟娟;刘奕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陈亮;刘力威;王志强;陈曦【摘要】伊曲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制剂工作者对它做了很多研究,国内外出现了很多产品和新剂型,关于其药代动力学、毒性和临床应用也出现诸多报道,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保健》【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进展【作者】陈亮;刘力威;王志强;陈曦【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第二代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它对犬小孢子菌、霉菌等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1]。
抗菌机理是通过阻断14α-去甲基,干扰麦角甾醇合成,使得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发挥抗菌作用。
本文就伊曲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剂型、产品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1 伊曲康唑药代动力学特征伊曲康唑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对血浆蛋白具有特殊亲和力。
陈钧等[2]比较了3种市售伊曲康唑胶囊的生物等效性,通过单剂量口服伊曲康唑2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试验显示,口服两种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峰时分别为4.17±1.25、4.27±1.16和4.00±1.07h,峰浓度分别为197±9ng·mL-1、216±7ng·mL-16 和272±109ng·mL-1,半衰期为25.2±4.9h、24.6±5.5h 和24.9±3.9h,AUC0→72h分别为3231±1195 ng·h·mL-1、3038±980ng·h·mL-1和4297±1299ng·h·mL-1,实验表明两种制剂与参比制剂并不等效。
抗真菌药物发现:过程和结果

抗真菌药物发现:过程和结果帅新嘉【摘要】最新的数据表明几种真菌疾病的全球发病率被低估.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很高,接近或超过耐药结核病与疟疾的死亡率.显然,新的抗真菌药物、疫苗和诊断工具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需要的.本文重点阐述抗真菌药物的发现策略,包括体外检测、化合物库和药物靶点鉴定的方法.鉴于基因组挖掘使得鉴定真菌特异性靶标成为可能;然而靶向这些位点的新化合物可能并不在现有抗菌管线中.因此利用专利过期的化合物进行“老药新用”可能是一个更直接的起点.此外物发现需要与结构生物学、同源建模和虚拟成像等技术整合以推动药物发现.【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年(卷),期】2018(039)005【总页数】5页(P369-373)【关键词】抗真菌药;复合库;发现;药物靶点;老药新用【作者】帅新嘉【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1 真菌病的全球发病率超过预期最新的数据表明每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HIV/AIDS,由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死亡率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相当,甚至已经超过疟疾。
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如由血液传播的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大多数都避开了实验室的鉴定,而导致了干预治疗的延误。
由HIV/AIDS患者中出现隐球菌性脑炎的病例可知,即使有良好的诊断测试条件,该病仍然非常普遍。
真菌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是我们对真菌病的监测水平却低得令人无法接受。
而侵袭性真菌感染仅代表了真菌疾病的一部分,皮肤癣菌病、阴道念珠病、过敏症和霉菌病等的发病率也远远超过非侵袭性真菌感染,并且至今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仍是未知的。
2 耐药性与治疗失败相关病人分离株(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副杆菌病)的最低抑菌浓度与念珠菌病患者的治疗结果直接相关。
分离株分为氟康唑敏感的、易受剂量影响的或耐药的几类。
如果该分离株是耐药的,那么使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抗真菌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徐波;蒋琰;张万年;盛春泉【摘要】目的综述抗真菌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本文结合自身研究工作,分析近5年文献,总结抗真菌药物靶标及其抑制剂的最新进展.结果β-1,3-葡聚糖合成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是目前研究最为集中的抗真菌药靶,其抑制剂显示了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结论优化现有药物化学结构和发现全新作用机制的先导化合物,对研发新一代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3(031)005【总页数】6页(P321-325,379)【关键词】抗真菌药物靶标;β-1,3-葡聚糖合成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作者】徐波;蒋琰;张万年;盛春泉【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崇明分局,上海202150;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如侵入性白色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曲霉菌病等)大幅上升,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2]。
这主要与免疫缺陷患者的急速增加有关,导管插管技术的普遍应用,广谱抗菌素的滥用,骨髓、器官移植和肿瘤放化疗,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加等因素引起免疫抑制,进而导致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和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其中白色念珠菌和烟曲霉菌感染分别占深部真菌感染的70%~90%和10%~20%[3]。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致病真菌(如毛霉菌属、镰孢菌属、结合菌属和足放线病菌属等)不断出现。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近况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近况
郑方算;黄涛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病原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具有许多复杂的耐药机制,包括固有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关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的临床、细胞和分子因素的资料不断积累,对真菌的耐药性机制的理解日益深刻.本文综述了目前全身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诊断、流行病学和病原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深入的了解耐药性,以便为将来预防和治疗难治性真菌病,制定出更好的检测方法.
【总页数】4页(P183-186)
【作者】郑方算;黄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 [J], 李晓哲;董海新;高岩;郭焕
2.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J], 孙长贵;曾贤铭;杨燕
3.我院真菌感染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J], 巴特尔;段宇宏;郭淑英
4.念珠菌242株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J], 尹晶晶
5.酶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J], 孙长贵;曾贤铭;杨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_陈江飞

4 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在氟康唑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成为第2代合成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曲霉菌属念珠菌属足放线病菌属等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侵袭性曲霉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以及患有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韩轶群【摘要】@@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体内菌群失调,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本文对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07【总页数】3页(P647-649)【关键词】抗真菌药;临床应用【作者】韩轶群【作者单位】250031,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体内菌群失调,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
本文对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凡具有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称为抗真菌药(antifungal agents),其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第一代以灰黄霉素为代表,20世纪30年代末从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第一个应用于临床,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深部真菌无效,现已停止生产和使用;另外还包括制霉菌素及两性霉素B,均属多烯大环内酯类,主要用于深部真菌的治疗。
第二代为咪唑类,主要有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
第三代为三唑类,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以及丙烯胺类的特比萘芬等。
2001年上市了第一个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及其它合成抗真菌药。
对于浅部真菌感染(局限在角质层、鳞状黏膜或角膜),主要采用局部用药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甲癣等)还需口服给药。
深部真菌感染(皮下和全身)则需全身系统用药,有时还需联合用药。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率显著增多,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
陈亮;刘力威;王志强;陈曦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保健》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伊曲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制剂工作者对它做了很多研究,国内外出现了很多产品和新剂型,关于其药代动力学、毒性和临床应用也出现诸多报道,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陈亮;刘力威;王志强;陈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伊曲康唑和局部抗真菌药物(2%酮康唑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伍绍萍;刘健;伍绍芬;刘英华;邹霞
2.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氟康唑三种不同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J], 周辉芹
3.不同剂量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足癣的疗效观察 [J], 朱玉明;洪梅;毕昱;高敏
4.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泛发性体癣的疗效观察 [J], 朱玉明;洪梅;
高敏;毕昱
5.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J], 高宁舟;沈杰;宋钟娟;刘奕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