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3.2.3 基因与性状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1.2.2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含解析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1.2.2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含解析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目标导航 1.分析图示,识别染色体的结构,概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2.结合实例,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以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变异1.染色体的形态结构(1)最为典型的时期 有丝分裂中期。

(2)类型:根据着丝粒位置不同而区分。

⎩⎪⎨⎪⎧ ①中着丝粒染色体:如19号染色体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如12号染色体 ⎭⎪⎬⎪⎫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④端着丝粒染色体有的还有随体2.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变异的因素:(1)生物体内代谢作用的产物。

(2)物理因素:如X 射线、γ射线。

(3)某些化学药品等。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1.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1)猫叫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

(2)果蝇棒眼:果蝇X 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

2.染色体病的概念 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统称为染色体病。

三、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在家蚕育种中,人们常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在蚕卵阶段根据颜色获得农业生产需要的黑色蚕卵,以提高蚕丝产量和质量。

2.人类适量服用某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延缓衰老,是因为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染色体断裂的频率。

1.判断正误(1)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2)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统称为染色体病。

( )(3)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4)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都是对人类不利的。

()答案(1)×(2)√(3)√(4)×2.连线: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类型结构图示a.倒位①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b.易位②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c.缺失③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重复④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答案a-②-Ⅲb-③-Ⅳc-①-Ⅰd-④-Ⅱ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变异1.探究活动(1)实验原理: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3.2.4~5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人类基因组计划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3.2.4~5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人类基因组计划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2.结合具体实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3.阅读教材,简述基因组的概念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重组DNA 技术(转基因技术)1.概念重组DNA 技术又称为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

2.操作步骤(1)获取目的基因⎩⎨⎧ ①目的基因:人们所需的特定基因②获取方法⎩⎪⎨⎪⎧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供体细胞切割利用mRNA 逆转录等人工合成(2)体外重组DNA 分子 ⎩⎪⎨⎪⎧ ①常用载体:有细菌的质粒或病毒DNA ②过程:将外源DNA 插入载体,使两种DNA 分子连接起来(3)重组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①方法:显微注射等方法②受体细胞:如受精卵 (4)筛选与鉴定:在全部的受体细胞中,真正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很少的,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筛选和鉴定出能够表达所需遗传性状或所需产物的受体细胞。

3.意义重组DNA 技术人为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转移,目的基因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在体内得以表达,还能将获得的新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1.转基因生物(1)概念:由于目的基因的导入,引起原有遗传物质组成改变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2)类型: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3)应用:转基因生物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例如,转基因生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人们提供质量更高、营养成分搭配更合理的膳食等。

(4)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转基因食品(1)概念:用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制造的食品、食品原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都可以称为转基因食品。

(2)优点: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去除食品不良特性、延长食品贮存期限等。

高中生物中图版高一必修2练习:3.2.3_基因与性状_word版

 高中生物中图版高一必修2练习:3.2.3_基因与性状_word版

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答案 D解析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才相同。

2.同一株水毛茛,浸在水中的叶与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形态不同,原因是()A.基因发生了改变B.环境决定生物的性状C.基因未发生改变,性状受环境的影响D.水中叶片脱落了答案 C解析既然是同一株水毛茛,说明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二者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因为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其变化的方式是基因内()A.碱基对发生改变(替换)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C.增添一小段DNAD.缺失一小段DNA答案 A解析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组成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突变,由T—A→A—T。

4.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正常人将()A.产生基因突变,使此人患病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C.产生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解析将贫血人的血液输入正常人体内后并不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物质,不会因此而发生遗传物质、遗传性状的改变。

5.下图中,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的是()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D.图中基因的遗传将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答案 D解析从图中看出,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是等位基因,它们是由于突变而产生的复等位基因。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逆性等特点。

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位于两对及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因此几对基因既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体的同一细胞中,更不可能同时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练习:3.2.3 基因与性状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练习:3.2.3 基因与性状含解析

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答案 D解析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才相同。

2.同一株水毛茛,浸在水中的叶与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形态不同,原因是()A.基因发生了改变B.环境决定生物的性状C.基因未发生改变,性状受环境的影响D.水中叶片脱落了答案 C解析既然是同一株水毛茛,说明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二者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因为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其变化的方式是基因内()A.碱基对发生改变(替换)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C.增添一小段DNAD.缺失一小段DNA答案 A解析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组成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突变,由T—A→A—T。

4.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正常人将()A.产生基因突变,使此人患病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C.产生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答案 B解析将贫血人的血液输入正常人体内后并不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物质,不会因此而发生遗传物质、遗传性状的改变。

5.下图中,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的是()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D.图中基因的遗传将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答案 D解析从图中看出,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是等位基因,它们是由于突变而产生的复等位基因。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逆性等特点。

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位于两对及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因此几对基因既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体的同一细胞中,更不可能同时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3.2.3基因与性状 教案(中图版必修2)

3.2.3基因与性状 教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课标要求1.概述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概述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3.概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含义,明确其来源和意义。

3.阐明基因突变的含义,明确其类型、特点及诱发因素。

4.写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教学地位本课时所学内容是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及可遗传变异的两种重要来源,其关键是基因突变,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知道基因突变的实质。

由于它还与遗传病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作为基础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考中,对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性状的影响的考查尤为突出,还常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育种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人工诱变的方法过程、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等。

●教法指导1.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可以用英文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导致句子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完全变化三种情况,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密码子对应相应的氨基酸的知识,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三种情况。

使学生明确基因突变不一定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对于基因突变的具体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癌症的相关问题并展示一些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基因突变的原因,归纳哪些因素会诱发基因突变,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对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除了实例展示外,可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含义即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细胞核基因),而合成蛋白质是在细胞质里进行的(基因可比喻为导演,蛋白质可比喻为演员)。

●新课导入建议“你见过这样的老鼠吗?”“你见过这样的青蛙吗?”图片展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的老鼠和青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变异呢?”由于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到底什么是基因突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与性状一节内容。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2.3 《基因与性状》课件(共32张PPT)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2.3 《基因与性状》课件(共32张PPT)

课堂小节
(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

1、基因与 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性状的关
因系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与 性
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 局部交叉互换
3、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突变
CAT
……
……
GAA …
GT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变化 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 红细胞呈镰刀状 红细胞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资料2.囊性纤维病 CFTR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 CFTR蛋白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 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 黏液清除困难,细菌繁殖,肺部感染
比例 9 : 3 : 3 : 1
这个规律为什么叫自由组合?
二.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减Ⅰ后期
B
B
b
b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四分体时期
B
b
bB
b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 生重新组合的现象。
类型: 基因的自由组合:
分支酶不能合成,说明淀粉分支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基因控制性状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
1.关于基因重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性状=
基因

高中生物 3.2.3基因与性状课件 中图版必修2


10
第十页,共37页。
资料4:
DNA中插入(chā rù)了一段外来 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
的基因
淀粉分支(fēnzhī)酶不能正常合成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 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
蔗糖不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 (hánliàng)升高
蔗糖合成为淀粉,淀粉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得
D
B.非同源(tónɡ yuán)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
因重组
C.同源(tónɡ yuán)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
交换而
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A 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xìngzhuàn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
g)的关系 而影响生物性状
(jīyī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n)与 性 状
基因(jīyīn)重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

局部交叉互换
基因突变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6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红细胞
(圆饼状)
(镰刀状)
蛋白质 氨基酸
正常 (zhèngchán g)
谷氨酸
异常 (yìcháng)
缬氨酸
直接
(zhíjiē) 原因
RNA … GAA…


…… GUA …… 根本
原因
DNA
CTT ……

高中生物《基因与性状》学案1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基因与性状》学案1 中图版必修2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知识梳理]:1、探究活动:红细胞性状改变的原因、填出相关内容蛋白质正常异常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RNA CTTCATDNA GAA GT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①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性状。

如。

②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

从而影响。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

③生物的性状不仅受的控制,也会受到的影响。

因此,有些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概念:生物体在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3、基因重组类型意义: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了许多新的,从而使后代出现多种新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概念;是指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和发生时间:。

内因:原因4、基因突变外因:特征:、、、和等。

意义: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从而产生新的,可能会引起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育种原理:优点:提高,增加,从而。

基因突变:发生生物中。

5、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重组:发生生物中。

染色体变异:发生生物中。

[学习指要]:比较几种育种方法:种类育种类型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优点举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杂交→自交→选种→自交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体上矮秆抗锈病小麦的选育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单倍体育种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加倍后得到纯种花药的离体培养,然后再加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矮秆抗锈病小麦多倍体育种染色体组成倍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典题解析]1、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解析:表现型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不管生活的环境是否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因为在表现为显形性状时,基因型可能纯合,也可能杂合。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与性状学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知识梳理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2)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或者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叉互换,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这种现象叫做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1)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就叫基因突变。

(2)在自然状态下,DNA复制时,碱基对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起基因突变;外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也可引起基因突变,这些统称为自然突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低频性、可逆性、多方向性和随机性。

(4)育种学家常应用自然突变的原理,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称为人工诱变。

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来源,从而利于选育出生产上需要的优良品种。

(5)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改变。

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

(6)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根本原因,性状是基因的外在表现。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改变生物性状,是可遗传的变异。

知识导学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基因突变(1)发生的过程及时间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2)基因突变与生物生殖的对应关系无性生殖中有丝分裂过程能发生基因突变;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过程能发生基因突变,因而在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存在因基因突变而发生的变异。

(3)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体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不会导致下一代个体产生变异。

有性生殖细胞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可经受精作用直接传递给后代。

疑难突破总结各种变异与育种的特点剖析:育种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各种方式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从中选育符合人类要求的变异,然后定向培育为新品种。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与性状学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与性状学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2.基因重组(1)原因。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

(2)结果:后代产生新的基因型,使后代出现多种新的性状组合。

思考:基因重组的本质或特点是什么?提示:基因重组是原有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所以也不会产生新性状;只产生新基因型,使原有性状重新组合。

3.影响性状的因素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有些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突变1.概念基因突变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原因(1)自然状态下,DNA复制时,碱基对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起基因突变。

(2)外界因素:①物理因素:射线、电离辐射等。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③生物因素:病毒、某些细菌等。

思考:基因突变的本质是什么?提示: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和新基因型,不改变基因数量。

3.特点(1)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无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低频性: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频率很低。

(3)可逆性:基因突变是可逆的,既可以由A突变为a,也可以由a突变为A。

(4)多方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基因A可突变为a(或a1或a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概述生物性状与基因、环境条件的关系。

2.结合实例,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3.结合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方式及意义。

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
(1)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如正常人通过合成酪氨酸酶形成黑色素。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有些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突变
1.概念
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发生时间:DNA复制时。

2.原因
(1)内因:基因结构改变。

(2)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3.特征
普遍性、低频性、可逆性、多方向性和随机性等。

4.意义
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可能会引起性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5.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优点: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来源,从而利于选育出生产上需要的优良品种。

6.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
(1)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生物中。

(2)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中。

(3)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中。

三、基因重组
1.概念
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自由组合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
局部交叉互换
3.意义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了许多新的基因型,从而使后代出现多种新的性状组合,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正误:
(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表明酶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3)一个基因影响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
(4)线粒体DNA 和叶绿体DNA 也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并控制生物的性状。

(
)(5)基因突变是DNA 结构发生改变,不论发生在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中都能遗传给后代。

()
(6)发生在配子中的基因突变,可遵循遗传规律传给后代。

()
(7)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
)(8)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9)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
(10)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分裂旺盛的细胞和停止分裂的细胞基因突变频率相同。

(
)答案(1)×(2)×(3)×(4)√(5)×(6)√(7)×(8)√(9)√(10)×
一、基因与性状的
关系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一系列步骤,基因控制性状有如下两种方式。

(1)直接途径:基因――→控制结构蛋白质――→控制细胞结构――→控制生物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间接途径:基因――→控制酶或激素――→控制细胞代谢――→控制生物性状,如白化病,图示如下:
2.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