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最新版)

合集下载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提示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提示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提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提示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却是一种致命的毒气。

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丧命,因此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提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监测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一旦浓度超过安全限值,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居民及时逃生。

在家中、办公室、车辆等封闭空间都应该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2. 定期检测燃烧器具燃烧器具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来源,因此定期检测燃烧器具的运行情况非常重要。

检查燃气灶、热水器、暖气炉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燃气泄漏或不完全燃烧的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确保燃烧器具的安全性。

3. 避免在封闭空间使用燃烧器具在封闭空间使用燃烧器具会导致一氧化碳积聚,增加中毒的风险。

在室内使用燃气灶、热水器等燃烧器具时应及时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在野外露营或野外烧烤时,也应避免在帐篷、车辆等封闭空间使用燃烧器具,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4. 防火安全意识火灾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防火安全意识要做好。

不要在卧室、客厅等易燃的地方使用明火,如蜡烛、香薰炉等。

炉灶周围不要堆放易燃物品,使用电器时要谨慎,避免电线老化或短路引发火灾。

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报警、逃生,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 学会正确逃生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或火灾,正确的逃生方法可以挽救生命。

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通风、打开窗户,以便排出一氧化碳。

逃生时要避免受到烟雾或一氧化碳的威胁,选择逃生通道时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开燃烧器具的区域。

6.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氧化碳中毒有时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变化时更要注意身体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的征兆,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是由燃烧不完全产生的。

一氧化碳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氧化碳预防措施:1.维护燃煤炉具和煤气设备的安全:煤气炉、热水器等燃煤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燃烧完全、无泄漏,以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积累,特别是在冬季使用燃煤取暖的地区。

2.定期清理烟囱和烟道:烟囱和烟道内的积碳、灰尘等杂物会影响燃烧的完全性,导致一氧化碳的产生。

定期清理烟囱和烟道,保持畅通,有助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3.室内通风和换气: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室内通风和换气是非常重要的。

开窗通风能帮助将室内的有毒气体排出,减少一氧化碳的积累。

4.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设备。

它能及时检测到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在超过安全范围时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是非常必要的。

5.合理使用燃气设备:在使用燃气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不要长时间开启燃气炉具、燃气灶具等设备,也要避免在封闭空间内使用煤气设备。

同时,要及时关好燃气设备的阀门,防止燃气泄漏。

6.注意车辆尾气和室内停车:尽量减少在封闭空间内使用发动机工作和燃烧燃料的车辆,以免车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积聚。

7.健康教育和安全意识提高: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教育人们如何正确使用燃气设备、注意通风换气和生活细节等,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检查和维护燃煤设备、改善室内通风、安装报警器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提高公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对人体的危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氧化碳预防措施:1.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开窗通风、安装排气扇、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法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特殊是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等燃气设备时,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及时排除燃烧产生的废气。

2.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燃气设备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来源,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燃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更换老化的管道和阀门,确保燃气燃烧彻底,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3.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的设备,一旦检测到超过安全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适当的措施。

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4. 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因此需要避免在封闭的空间中长期停留,特别是在使用燃气设备、汽车封闭车箱等环境中,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5.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公众宣传和教育是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一氧化碳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醒大家关注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

总结起来,一氧化碳预防措施包括室内通风、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以及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暴露时间,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难以察觉的有毒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冬季取暖或使用燃气设备时,容易因燃烧不充分或通风不良而产生一氧化碳。

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
1. 室内通风:在冬季使用燃气设备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

可定期开窗通风,或使用排风扇等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 燃气设备检查:定期检查燃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确保燃气管道、阀门等不漏气。

同时,检查燃气灶具是否有故障或缺陷,如有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3. 安装报警器:在燃气设备附近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并提醒人们一氧化碳的泄漏。

4. 避免长时间接触:在使用燃气设备时,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如烧水、煮食等操作。

特别是在睡觉时,应避免将燃气设备放置在卧室。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的燃烧情况,确保燃气能够充分燃烧,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6. 燃气燃烧充分:在使用燃气设备时,应保证空气充足,使燃气能够充分燃烧。

在烧水、煮食等操作时,应避免中途离开,以免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

7. 注意热水器使用: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
确保空气流通。

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热水器,以免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

8. 学习相关知识: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相关知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总之,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注意通风、检查燃气设备、安装报警器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我们的健康安全。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通过吸入含有一氧化碳气体的空气引起的,一旦中毒,可能会导致轻度头痛、恶心和呕吐,甚至严重的中毒会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因此,为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下面将对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1. 室内空气通风: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并避免封闭空间长时间停留。

2. 使用合格的燃气设备:使用各类燃气设备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正常工作及燃烧。

3. 定期清洗烟囱和燃气设备:燃煤和燃气设备的烟囱、燃烧室等应定期进行清洗,以保持石棉、尘土和堵塞物的清除,以防止一氧化碳积聚。

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可以及时发现室内一氧化碳超标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5.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加热设备:不使用不合格的加热设备,如烧煤炉、暖气炉等。

6.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并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含有一氧化碳的环境中。

二、应急处置预案:1. 发现中毒者后,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处或开放窗户门通风。

2. 先紧急换气,再打开门窗通风,尽最大努力减少中毒人员吸入一氧化碳的数量。

3. 确认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况,如果已经发生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诉接线员中毒的情况和具体地址。

5. 避免接触中毒人员的血液或体液,以免交叉感染。

6. 如条件允许,可以在进行急救的同时,给中毒者进行氧气吸入,以促进一氧化碳的排除。

7.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和观察。

8. 进行医学检查,确定中毒的程度和损害,以便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9. 进一步开展救治和康复护理工作,督促中毒者进行治疗和康复。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预防措施引言概述: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往往由于不彻底燃烧而产生。

它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和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内容:1. 室内通风1.1 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定期开窗通风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空气,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积累。

1.2 安装通风设备在没有条件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安装通风设备,如新风系统、排风扇等。

这些设备可以循环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减少一氧化碳的浓度。

2.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烧设备2.1 检查燃烧设备的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阻塞或者损坏会导致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顺利排出,增加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

因此,定期检查和清洁排气管道是非常重要的。

2.2 清洁燃烧设备燃烧设备的积灰会影响燃烧效果,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

定期清洁燃烧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行,可以有效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3. 安全使用燃气设备3.1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可以及时检测到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3.2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燃气管道的泄漏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

因此,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有泄漏,及时修复,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4. 注意燃烧安全4.1 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烧设备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烧设备,如炉灶、取暖炉等,会导致一氧化碳无法排出,增加中毒的风险。

因此,应该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燃烧设备。

4.2 不长期使用燃烧设备长期使用燃烧设备,如炉灶、取暖炉等,会增加一氧化碳的积累。

因此,使用燃烧设备时要控制使用时间,避免长期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

5. 加强宣传教育5.1 宣传一氧化碳的危害性加强对一氧化碳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识。

5.2 提供预防措施的宣传资料向公众提供一氧化碳的预防措施宣传资料,让人们了解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避免事故发生。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四篇)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四篇)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但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有毒气体。

由于它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事故,尤其在冬季使用燃气取暖设备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有一份合理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1. 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

确保室内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如安装新风系统、保持门窗通风等。

2.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燃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不会泄漏一氧化碳。

3. 安全使用燃气:正确使用燃气设备,避免将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长时间开在密闭的空间内。

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关键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更换电池。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在室内使用煤炭、木炭等燃烧物品。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通常是不明显的,但可以通过以下一些体征来判断是否中毒:1.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2. 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 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4. 皮肤苍白、口唇发绀等循环系统症状。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二)1. 立即逃离现场: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要立即逃离中毒现场,尽量接触新鲜空气。

2. 打开门窗:如果条件允许,打开门窗,增加室内外空气交换,尽量排除室内的一氧化碳。

3. 呼救: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请求帮助,并告知中毒事件的发生。

4. 抢救伤者:如果有条件,进行简单的急救,如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展开心肺复苏等。

5. 就医: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6. 预防二次中毒:在处理中毒事件后,应彻底清除一氧化碳,查找泄漏源并处理。

四、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责任追究,有以下一些规定:1. 监管责任:监管部门应对重要场所、建筑物、工业企业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设施运行正常。

一氧化碳治理十条措施

一氧化碳治理十条措施

一氧化碳治理十条措施
一氧化碳治理的十条措施如下:
1. 在中毒环境内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防止一氧化碳浓度过高遇明火发生爆炸,并立即开窗通风。

2.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室外通风处。

解开中毒者衣领,清除中毒者口鼻分泌物,使中毒者保持通畅的呼吸。

3. 当中毒者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时尽快将其转移出中毒环境,检查中毒者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对中毒者进行急救。

4. 若中毒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状,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5.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6. 中毒者如果出现肌肉痉挛等症状,可肌肉或静脉注射安定10毫克。

7. 在一氧化碳中毒早期,要给予中毒者吸氧高浓度、高流量吸氧。

8. 如果中毒者昏迷程度较深,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入高
压氧舱进行治疗。

并用冰袋放在中毒者头颅周围降温,以防止或减轻脑水肿症状的发生。

9. 睡前要检查室内煤气阀门等,保持在关闭状态。

10. 销售板炭、煤炭的商家要制作“用炭安全宣传单”,在销售时向购买者宣讲安全用炭常识,并将宣传单附在商品包装明显位置销售。

请注意,以上措施并不全面,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最新版)一、编制目的为了更好的贯彻南网公司“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企业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更好的实现项目工程施工“零”事故的安全工作目标。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通过组织员工学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和应急救援知识,通过现场认真落实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稳定生产。

结合-----500kV送电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线路施工存在基础人工挖孔桩开挖、地点-----冬季天气寒冷等实际情况,项目部编制了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二、安全工作目标本工程安全总目标:“创无事故工程”(1)不发生人身重伤及设备损坏事故;(2)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3)不发生我方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4)不发生一般职业健康危害、食物中毒事件。

(5)不发生因施工及施工管理原因而导致的设备事故和电网事故。

三、一氧化碳中毒防范重点本线路工程防一氧化碳中毒主要为三大部分:1、地基岩土线路途经----煤矿区,在基础开挖施工阶段,严防人工挖孔桩坑内岩土一氧化碳渗透中毒。

2、严防人工挖孔桩基础爆破、放炮等产生的一氧化碳造成的有害气体中毒。

3、冬季,天气寒冷,严防使用煤炉取暖及使用液化气时不慎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四、一氧化碳是什么?输电线路施工作业中,要想行之有效的采取措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首先我们就要认识并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

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冰点为-207℃,熔点—199℃,沸点—191.5℃。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

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O2=2CO2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CO+CuO=Cu+CO2CO+ZnO=Zn+CO2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CO+3Fe2O3=2Fe3O4+CO2Fe3O4+CO=3FeO+CO2FeO+CO=Fe+CO2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

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五、一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凡是碳或含碳物质在氧不充分时燃烧,均可产生CO气体。

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以及生产金属羰化物如羰基镍[Ni(CO)4]、羰基铁[Fe(CO)5]等过程,或生产使用含CO的可燃气体(如水煤气含CO达40%,高炉与发生炉煤气中含30%,煤气含5%~15%),都可能接触CO。

炸药或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含CO约30%~60%。

使用柴油、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也含CO约1%~8%。

六、为什么呼吸过多的一氧化碳会中毒?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一氧化碳具有强毒性,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冬季到来,天气寒冷。

在使用柴炉、煤炉取暖时,如通风系统不畅通,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近年来煤气取暖器和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使CO中毒大为增加。

工业上,炼钢、炼焦、烧窑、煤矿瓦斯爆炸、爆破等都可产生大量CO,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

因为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称之为“沉默的杀手”。

人体吸入CO后,往往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的症状后仍不知何故,从而继续处在高浓度的CO环境中,直至死亡。

CO进入体内后,一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氧运输量明显减少;另一部分直接与细胞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a3结合,抑制组织细胞内呼吸。

故CO中毒时临床表现与血中HbCO水平可能不一致。

七、一氧化碳会中毒症状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1919年Haldane首先描述CO中毒症状。

发病机制:CO+Hb→HbCO→低氧血症→组织缺氧(主要);CO+肌红蛋白、细胞色素α3→损害线粒体功能,阻断电子传递链。

延缓NADH 的氧化,抑制组织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

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

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的后遗症: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

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

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中度中毒:患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

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可能。

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证实有严重的脑水肿。

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

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apraxia)、失认(agnosia)、失写(agraphia)、失语(aphasia)、皮层性失明或一过性失聪等异常;还可出现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

此外,短暂的轻度偏瘫、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癫痫大发作等均有人报道。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

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去脑强直,预后不良。

除上述脑缺氧的表现外,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

部分患者心律不齐,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

约1/5的患者发现肝大,2周后常可缩小。

因应激性胃溃疡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偶有并发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及筋膜间隙综合征(compartmentsyndrome)者,因出现肌红蛋白尿可继发急性肾功衰竭。

有的患者出现皮肤自主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四肢或躯干部皮肤出现大、小水疱或类似烫伤的皮肤病变,或皮肤成片红肿类似丹毒样改变,经对症处理不难痊愈。

听觉前庭损害可表现为耳聋、耳鸣和眼球震荡;尚有2%~3%的患者出现神经损害,最常受累的是股外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等,可能与昏迷后局部受压有关。

八、一氧化碳中毒如何及时抢救治疗1、治疗的第一步是尽快将病人移至无CO的地方或打开门窗,吸新鲜空气;如存在暂时困难,抢救者自己戴上面罩然后立即给病人戴上氧气面罩,直到将病人移至安全地点。

2、第二步并且是最重要的步骤为给病人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常压氧疗)吸入高浓度氧。

将CO排出血液的最快途径为采用高压氧舱治疗。

凡是疑为CO中毒的病人均应尽快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最好在中毒后6h内进行。

对于有昏迷、心血管疾患或心脏缺血和持续的精神和(或)神经疾患的CO中毒病人,应定期进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缩短康复时间和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CO中毒迟发脑病,病程在半年内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能有效,一年内亦应积极争取。

最近一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于妊娠妇女是安全的。

除上述措施外,应采取其他支持疗法,包括:①使用能量合剂。

②大量使用维生素C:每次1~2g加入液体静滴,1~2次/d。

③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减轻组织反应,与甘露醇合用对脑水肿的防治有效。

一般首选地塞米松,10mg静注,2~3次/d。

④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尤其在有低血压或休克时可选用。

该药不仅对于急性CO中毒有作用,而且对于迟发脑病亦有作用。

⑤如患者有高热、抽搐、重度脑水肿和中枢性呼吸衰竭,可考虑进行冬眠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