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及经济损失预测

合集下载

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

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

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刘晓飞1,胡劭骥1,陈 鹏2,吕建平3,吴学尉4,彭明春5**,叶 辉4**(1. 云南大学 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2.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3.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云南 昆明 650034;4. 云南大学 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5. 云南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又称秋粘虫,是近两年经云南跨境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对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云南是草地贪夜蛾重灾区,也是境外草地贪夜蛾向我国内地迁移扩张的重要陆路通道. 探究并揭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云南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基于文献分析及前期研究,系统阐释了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影响云南草地贪夜蛾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对策. 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明确的针对性,为开展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了科学指引.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迁移;种群;防控对策;云南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21)01−0190−08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具有极强繁殖能力和迁飞能力的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从2016年开始经3 年时间入侵了非洲、亚洲50 多个国家和地区[1].2019年1月该虫由缅甸入侵中国云南,7月扩散至全国22省区,成为我国重大突发性、暴食性玉米害虫,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长期性威胁[2].云南省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北迁虫源地之一[3]. 云南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影响明显不同于我国其它省分及世界其它地区.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及前期研究,对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辨析了云南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生态学特征,提出了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思路和对策.1 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基本规律1.1 发生区域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发生区可以分为周年发生区、季节发生区和非发生区. 周年发生区是指草地贪夜蛾可以周年发生的区域,大体位于北纬24°以南的低海拔地区,包括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普洱、红河、文山、保山等地州市. 此外,部分高纬度低海拔河谷地区也存在局地周年发生区,如怒江州的六库、福贡,大理的宾川,丽江永胜,楚雄元谋,昆明东川,昭通巧家等地. 周年发生区大约覆盖云南30%~40%的国土面积. 草地贪夜蛾在周年发生区可全年为害,年繁殖6~10代(图1(a)).在季节发生区,草地贪夜蛾仅出现于气候温暖的月份,涵盖周年发生区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主要包括玉溪、昆明、曲靖、楚雄、大理、昭通、丽江、迪庆等地州市[4]. 与周年发生区不同,季节发生区收稿日期:2020-10-20; 接受日期:2020-12-11; 网络出版日期:2020-12-16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领域科技计划(202001BB050002).作者简介:刘晓飞 (1982−),男,河北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入侵生态学.** 通信作者:彭明春 (1966−),男,云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GIS/RS 应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E-mail: ***************.cn.叶 辉(1956−),男,天津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昆虫生态学. E-mail: *************.cn.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3(1):190~197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DOI: 10.7540/j.ynu.20200127的区域面积随季节变换发生扩张或退缩. 2—6月随气温回升,季节发生区面积由南向北,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步扩展,于9月达到最大,最北可达北纬28°,最高达海拔在玉龙县太安乡(海拔3 024 m).在此期间,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适生区范围也至最大,涉及除昆明市官渡区外的云南所有行政市县域. 进入10月随气温下降,季节发生区面积逐渐退缩,于12月消失于周年发生区北界. 由此,草地贪夜蛾实际发生区域也是随季节推移而发生相应改变,或扩张或收缩. 例如,草地贪夜蛾于每年3月出现于昆明,至4—5月才可能发生于迪庆.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纬度发生的时间不同,所能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尽一致. 在季节发生区内的世代数比在周年发生区的要少5~8代不等(图1(b)).非发生区定义为草地贪夜蛾在全年都不会发生的区域. 2019年全省129个县市内,仅丽江市玉龙县的鲁甸乡没有草地贪夜蛾发生. 由此可见,云南可能不存在全年都不发生草地贪夜蛾的县级行政区域,但在局部范围内,比如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等地北部地区等地的县以下行政单位或自然地貌单元,存在不适于草地贪夜蛾发生的地方[4-5].发生区类型划分揭示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时空动态分布规律,为我们科学制定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1.2 迁移规律 云南草地贪夜蛾由缅甸北部迁移而来,首次迁入记录为2019年1月11日江城[4, 6].有文献提出草地贪夜蛾可能于2018年12月已经入境云南[3]. 简言之,草地贪夜蛾应于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这段时间,从缅甸北部迁入,从此成为云南省玉米的主要虫害.迁移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行为特征,也是草地贪夜蛾得以在云南广泛分布大范围为害的关键成因. 草地贪夜蛾进入及在云南境内的迁移行为可分为跨境迁移与境内迁移.从生态学看,云南南部与缅甸北部均属草地贪夜蛾适宜栖息地,同为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区. 在周年发生区内,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增长,势必导致其在空间扩张,在西南季风气流的驱动下,飞越国界向云南迁移,即所谓跨境入侵,或跨境迁移. 跨境迁移是针对国界而言,在云南发生的时间和规模主要取决于中南半岛种群的数量及迁移时间,其可发生于冬季,也可出现在夏季,从理论上讲可周年发生.境内迁移系指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境内的迁移,主要发生于周年发生区向季节发生区,以及季节发生区内各局地之间,是草地贪夜蛾随春季气温回升表现出的由南向北的扩张现象. 根据2019年和2020年的监测数据看,境内迁移速度快疾,如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见于云南南部边境普洱市江城县,4月便抵达滇东北昭通,其间仅用时约100 d 便完成直线距离约为500 km 的迁移行程. 适生区分析表明,3—4月云南绝大部分地区均已适宜草地贪夜蛾发生,仅从气温等生态条件看,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已可以在全省大范围内分布.若以哀牢山为界,云南西部为纵向岭谷区,高山深谷横向排列纵向伸展;而云南东部则呈现出由南向北从低海拔丘陵向高海拔高原面延伸的地形图 1 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的气候适宜度及季节变化Fig. 1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change of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Spotter frugiperda in Yunnan第 43 卷刘晓飞等: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191特征[7]. 东西两侧独特的地形地貌,规定了草地贪夜蛾适生区的季节性变化样式及地理分布格局,对草地贪夜蛾迁移路径及迁移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纵向岭谷区,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隔了草地贪夜蛾东西向联系,将草地贪夜蛾限制于河谷坝区.河谷适生区(如在独龙江、怒江、澜沧江等河谷区)随季节性气温回升向北快速延伸,形如北向伸展的生态廊道. 河谷地形地貌特征为草地贪夜蛾迁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理和生态条件,成为草地贪夜蛾向北迁移的天然路径,也是草地贪夜蛾向北迁移的必经之路.云南中部地区的地形地貌主要表现为低纬高原特征,对草地贪夜蛾迁移具有一定的海拔阻滞效应.例如,元江坝区的平均海拔为400 m,昆明坝区的平均海拔为1 900 m,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180 km,草地贪夜蛾在2019年从元江到昆明分别用时大约90 d. 已有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在适宜风速下单晚迁飞距离可达几百公里[8],显然,草地贪夜蛾在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移用时较之平原地区更长,暗示草地贪夜蛾迁移行进因受海拔抬升高原阻滞作用而有所减缓.对适生区分析表明,与在云南西部呈条块状的分布格局不同,云南东部适生区分布样式近乎呈全域性宽范围的. 东西两地差异显著的适生区样式,很好解释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东部的迁移进程快于西部,东部发生面积大于西部的现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云南各地特定自然生态条件,特别是地形地貌特征,确定了草地贪夜蛾迁移路径及在云南境内的基本迁移规律.1.3 种群数量 如果仅考虑种群的生物学因素,草地贪夜蛾数量增长主要涉及种群的迁入、迁出、繁殖及繁殖代数. 从理论上讲,在非人为干预情况下,草地贪夜蛾在周年发生区可持续繁殖,世代数高,虫口基数大,加之境外种群大规模迁入,种群增长较快. 所以,云南周年发生区内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量最大.季节发生区草地贪夜蛾发生相对较晚,种群基数小,世代数较少,种群数量相比较低. 如果从全区域年平均发生量来看,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的区域变化特征较为明显[4]. 即便在季节发生区内,草地贪夜蛾种群大小也将因所在地区而有所不同. 例如,草地贪夜蛾在季节发生区南部的昆明发生于3—12月,而在其北部的迪庆仅出现于4—10月. 显然,由于草地贪夜蛾在昆明发生早,发生期长,繁殖代数多,迁入种群量大,种群规模明显大于香格里拉.一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随着种群繁殖代数减少,迁入种群数量下降,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将呈现梯度降低. 从2019年与2020年连续2 a的监测结果看,位于季节发生区南部地区的昆明、曲靖、大理、保山等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显著高于迪庆、丽江等地[4].在时间分布上,草地贪夜蛾种群变动呈现季节性变动规律. 无论在周年发生区抑或是季节发生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增长高峰大多发生在最适温度范围和玉米受害窗口期,结合种群迁入和迁出因素,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高峰期在6—8月,低谷期出现在冬季12—翌年2月.2 影响草地贪夜蛾发生的主要因素2.1 气温 温度是决定草地贪夜蛾发生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阈值为12 ℃,上限温度阈值为39 ℃,适温区为20~35 ℃,最适温区为25~32 ℃[9]. 不同学者有关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影响的研究还包括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繁殖温度、过冷却点、体液冰点等,所得结论并不完全相同[9-12],这可能与试虫的区域性差异有关,并受不同食物以及不同饲养温度影响[6, 13-14]. 一般认为,月平均气温低于12 ℃以下,草地贪夜蛾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越冬繁殖[9]. 这些温度指标限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区域,影响到草地贪夜蛾的种群过程,是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云南气候类型多样,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年平均气温在18 ℃以上,适合草地贪夜蛾周年生长;而在丽江,最冷月月均温在4~12 ℃,从10月至4月日均最低气温小于10 ℃,草地贪夜蛾在丽江发生于5—10月,不能在当地越冬. 温度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区域发生规律的主要影响因子.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对温度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差异. 各虫态按照对低温的适应性排序为:卵>蛹>幼虫>成虫,也即成虫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最低[6, 9].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迁移能力,可以通过向温暖地区迁移以躲避低温的不利影响,这是草地贪夜蛾成虫应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 2020年1月在云南全境范围内对草地贪夜蛾冬季种群的系统调192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查发现,从南到北草地贪夜蛾冬季种群虫态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如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地,越冬虫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而在怒江州福贡、兰坪等地区,草地贪夜蛾冬季种群仅发现幼虫和蛹. 这表明幼虫和蛹是周年发生区北部草地贪夜蛾越冬的主要虫态,同时也反映幼虫和蛹比较成虫有更强的耐受低温能力[9, 12].在云南的景洪、元谋等地方,5—6月的日平均温度高达32 ℃以上. 这样的温度条件超过了草地贪夜蛾的适温范围,对草地贪夜蛾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地夏季草地贪夜蛾种群为害较轻的原因.就云南大多数地区而言,6—8月的气温条件均适处于草地贪夜蛾适温区范围内,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生长繁殖,草地贪夜蛾种群增长快,草地贪夜蛾危害普遍较重[4].2.2 寄主 草地贪夜蛾的寄主种类较多,包括禾本科、菊科、豆科等76科353种植物[2, 6, 15]. 经长期适应性进化,草地贪夜蛾形成了分别以水稻和玉米为主要寄主的两种生物型,玉米型草地贪夜蛾主要取食玉米,水稻型草地贪夜蛾以为害水稻为主[15-17].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多为玉米型[18-19]. 尽管有云南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甘蔗、高粱、小麦及生姜的报道,但总体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主要为害玉米,对甘蔗、小麦等取食的影响极为有限,发生范围小、危害量少[6, 20]. 赵雪晴等[4]用烟草苗、大豆苗和蚕豆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进行人工饲养,发现后者经取食烟草苗和大豆苗后不能正常羽化,不取食蚕豆. 综合各种信息说明,云南草地贪夜蛾属于玉米型,因而在云南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应聚焦于玉米.玉米是云南第二大粮食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达166.67 万hm2 (2 500万亩) (云南省农业农情统计数据). 云南又是全国玉米受害最重的省区,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为害面积占全国玉米受害草地贪夜蛾为害面积的59.31%,达65.33万hm2 (980万亩)[6]. 云南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适合玉米生长,一年四季均有玉米种植,冬玉米、春玉米、夏玉米和秋玉米的种植面积分别为4.1(61.6万亩)、28.3(424.8万亩)、132.5万hm2 (1 987.3万亩)和1.9万hm2 (28.6万亩)(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提供数据). 云南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四季皆有玉米种植的习惯和玉米连作的种植制度,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连续不断的丰富食源,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大规模扩散迁移大范围为害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基础.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的心叶、茎杆、雄穗、花丝、雌穗等组织器官,偏好养分丰富的幼嫩组织和器官部位,对苗期至籽粒期玉米造成严重为害[21].苗期至籽粒期是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受害对玉米品质产量影响较大,故也是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关键期.鉴于玉米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寄主,玉米种植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分布范围. 但是,玉米种植区不等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区. 冬玉米是草地贪夜蛾冬季发生不可或缺的食物条件,气温与寄主对于草地贪夜蛾冬季发生缺一不可.2.3 种群基数 种群基数是种群增长的数量基础.种群基数是相对的,也可以视为种群增长前的数量. 在种群繁殖率、增长率、寄主和气温等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种群基数大,种群增长快,种群增长量就大. 草地贪夜蛾是迁飞性昆虫,种群基数由外地迁入种群与当地现有种群构成,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增长及灾害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周年发生区,种群基数是为当地越冬种群和春季迁入种群. 2019年对当地冬季种群调查发现,玉米百株幼虫虫量平均值为17.4头,其中普洱市思茅区达110头,普洱市西盟县、西双版纳景洪市玉米被害株率可达到90%以上. 可见,当地冬季种群构成春季草地贪夜蛾灾害形成的重要组成,压低冬季种群数量应作为当地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关键环节.周年发生区种群基数不仅对当地虫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外迁种群规模和迁移进程也有重要作用. 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进入云南南部,形成的虫源基数相对较低,草地贪夜蛾于2月抵达周年发生区北界的玉溪,于2019月4日到达昆明,从玉溪达到昭通用了大约100 d的时间. 在2020年,玉溪已成为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地,虫源基数较高,草地贪夜蛾从玉溪到达昭通仅用了80 d左右(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提供数据).在季节发生区,当年首现迁入种群数量是为迁入地最初种群基数,种群基数规模决定了草地贪夜蛾能否继续向前迁移以及可迁移种群的大小.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世代较多重叠,迁移间隔时间较短.第 43 卷刘晓飞等: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193随时间推移,迁入种群相继抵达,就地繁殖,形成当地种群,继而种群外迁,如此循环往复. 种群迁入,种群繁殖增长,种群迁出,构成季节发生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时空变化的基本样式,推动了草地贪夜蛾北上迁移进程. 随着种群持续向前推进,前端迁移种群数量会渐递下降,迁移进程随之减缓,直至迁移终止. 2019年草地贪夜蛾迁移至北京昌平,由于虫源基数不够,北向迁移难以继续推进[6]. 在云南,丽江、昭通位于季节发生区北部,草地贪夜蛾经长途迁移,迁移种群规模以是强弩之末,迁入种群数量显著减少,草地贪夜蛾在当地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显著降低.显然,种群基数与种群发生危害和种群迁移进程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 明确并掌握这一种群时空变动特征,对于制定草地贪夜蛾防控对策,确定防控方向和重点至关重要.3 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对策3.1 加强虫源地防控 虫源这里指草地贪夜蛾种群来源,草地贪夜蛾大范围迁移扩散均源于虫源地种群. 从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着眼,虫源防控,严防虫害向外输出,应作为草地贪夜蛾防控的首选.周年发生区是草地贪夜蛾越冬场所,是季节发生区草地贪夜蛾的主要虫源. 周年发生区草地贪夜蛾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事关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大局,是阻断草地贪夜蛾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迁移大范围危害的关键. 所以,作为全省最初虫源地的周年发生区,虫源防控对云南草地贪夜蛾大发生具有全局性影响,应作为全省防控大局的重中之重.周年发生区冬季种群虫源防控的基本方略是,压低冬季种群数量,压缩冬季种群发生区域,阻止或减少草地贪夜蛾向季节发生区扩撒传输. 此举不仅对周年发生区草地贪夜蛾防控有益,对全省草地贪夜蛾总体防控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虫源也即害虫之来源,在不同地区虫源所在各不相同. 季节发生区南部地区,既是周年发生区草地贪夜蛾的迁入地,也是季节发生区北部区域的迁出地. 一般地,季节发生区南部区域草地贪夜蛾种群就是季节发生区北部区域的虫源,南部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很可能是北部地区的虫源. 所以,在确定虫源防控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周年发生区,还要考虑季节发生区;不仅要考虑区域因素,还要考虑地形地貌特征. 虫源地不仅是大区域的划分,更需要有较为明确的具体的地理位置. 只有确定了虫源地具体方位以后,虫源防控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举措有据.3.2 开展迁移阻截防控 草地贪夜蛾属于迁飞性昆虫,通过迁移实现大范围扩张,开展迁移阻截就是在草地贪夜蛾迁移过程中实施阻截,以防控草地贪夜蛾于迁移途中,阻止草地贪夜蛾向新区扩张.虫源防控是将草地贪夜蛾控制于迁出始点,阻截防控是将草地贪夜蛾防控于迁移途中,两者共同点是防止草地贪夜蛾向外输出扩张.开展草地贪夜蛾迁移阻截防控,首先是对境外草地贪夜蛾进行边境阻截防控. 境外传入是构成云南草地贪夜蛾大规模扩散迁移的重要组成,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4, 6]. 在边境及相邻地区开展草地贪夜蛾阻截防控,将草地贪夜蛾阻挡或控制于边境区域,其不仅将降低草地贪夜蛾对我省玉米作物的危害,同时还将极大减少草地贪夜蛾向内地扩张的种群数量. 边境阻截防控对于全省草地贪夜蛾整体防控具有战略意义,应作为草地贪夜蛾全省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其次,迁移阻截需要在草地贪夜蛾迁移途中进行多重多层次的梯次布防. 草地贪夜蛾迁移空域宽、跨度大、持续周期长,可能一次性阻截,或建立一条阻截带,均难以将迁移种群完全控制. 设置多重阻截带,开展多层次持续性的防控阻截很有必要.梯次阻截将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流气候等环境生态条件,结合寄主作物种植制度、空间配置,以及草地贪夜蛾迁移特征,制定合理的防控方案,综合有效的防控措施,统筹时空的防控配置.其三,迁移阻截应注重并围绕草地贪夜蛾迁移路径或要道展开.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纵向河谷山谷众多,为草地贪夜蛾迁移提供了通道便利,成为草地贪夜蛾相对固定的迁移路径,这就为我们利用这些天然地形开展迁移阻截提供了可能. 如在云南纵向岭谷区,独龙江、怒江、澜沧江等河谷山谷是外来入侵生物的重要迁移路径[22-24]. 在草地贪夜蛾迁移路径上实施阻截防控,可以降低阻截成本,提高阻截效率,起到防控效力倍增的效果.3.3 统筹全省防控工作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山川地貌,多样的地理单元,以及草地贪夜蛾大范围远距离迁移扩散特征,规定了云南在制定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中,必须明确目标,全域规划,分区治理,联防联控,实现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效194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力最大化.要确定全省草地贪夜蛾总体防控目标,基于不同地区的区位及地貌单元特点,明确各地的防控职责、目标和重点,做到全省统一部署,各地分块负责,地区间统防联控. 例如,就全省来讲,沿边境地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重点是防迁入,应构建防护屏障;周年发生区防控在于降低虫源基数,严防草地贪夜蛾种群迁出;而季节发生区防控应聚焦于迁移阻截,阻断草地贪夜蛾向新区扩张. 通过不同防控单元协同联动,形成区域性防控网络;基于跨时空防控整合,构建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体系.要做好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统一部署,针对各地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及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配套措施,在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上向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区段倾斜,统筹全省防控设施配置,优化防控设施区域布局,实现全省防控投入效益的最大化.要做好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虫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旨在解决包括虫情信息收集、虫情信息处理及虫情信息反馈等基本问题,以为制定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协调各地防控措施提供根本依据. 虫情信息的收集应下沉到基层,要发动玉米种植户参与虫害信息的收集工作中来,保证虫情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覆盖面,破解当前虫情信息传输中的管理及技术瓶颈. 同时,由于境外跨境输入种群对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的重要影响,有必要与虫源国共同建立合作防控机制,实现虫情信息交流共享. 虫情信息处理将基于大数据分析评估虫情风险,监测虫情动向,预测虫情走向.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云南草地贪夜蛾监测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望不久对云南省草地贪夜蛾监测预报,以及防控方案制定等方面提供信息保障.致谢:感谢省丽江市植保植检站杨春震、江城县植保植检站杨学礼、昭通市植保植检站李平松、红塔区植保植检站代玉华为本研究提供了部分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数据.参考文献:王磊, 陈科伟, 陆永跃. 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扩张动态与发生趋势预测[J]. 环境昆虫学报, 2019, 41(4): 683-694.Wang L, Chen K W, Lu Y Y. Long-distance spreading speed and trend predication of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 in China[J]. Acta Environmental Ento-[1]mologic Sinical, 2019, 41(4): 683-694.吴孔明. 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J]. 植物保护,2020, 46(2): 1-5.Wu K M.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 in China[J]. Plant Protection,2020, 46(2): 1-5.[2]Sun X X, Hu C X, Jia H R, et al. Case study on the first immigration of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vading into China[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ocul-ture, 2019, 18: 2-10.[3]赵雪晴, 屈天尧, 李亚红, 等. 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春夏季发生特征[J]. 植物保护, 2019, 45(5): 84-90.Zhao X Q, Qu T Y, Li Y H, et al. Seasona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 in Yunnan in 2019 spring and summer[J].Plant Protection, 2019, 45(5): 84-90.[4]范正宽, 阿普前, 胡新才, 等. 2019年怒江州春夏季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 云南农业科技,2019(1): 141-143.Fan Z G, Apqian, Hu X C, et a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eadow noctuid moth in Nujiang Prefecture in spring and sum-mer of 2019[J]. Yun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1): 141-143.[5]姜玉英, 刘杰, 谢茂昌, 等.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J]. 植物保护, 2019, 45(6): 10-19.Jiang Y Y, Liu J, Xie M C, et al. Observation on law of diffusion damage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China in 2019[J]. Plant Protection, 2019, 45(6): 10-19.[6]Pan T, Wu S H, He D M, et al. Effects of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terrain on the eco-geographical pattern in Southwest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2, 22(5): 825-842. DOI: 10.1007/s11442-012-0966-6.[7]Westbrook J K, Nagoshi R N, Meagher R L, et al. Mod-eling seasonal migration of fall armyworm moth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16, 60(2): 255-267. DOI: 10.1007/s00484-015-1022-x.[8]Schlemmer M.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Lepidop-tera: Noctuidae) [D]. Evanston, USA: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8.[9]Hogg D B, Peter H N, Anderson R E. Assessment of early-season phenology of the fall armyworm (Lepidop-tera: Noctuidae) in Mississippi[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1982, 11(3): 705-710. DOI: 10.1093/ee/11.3.705.[10]Ali A, Lutterell R G, Schneider J C.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arval diet on development of the fall army-worm (Lepidoptera: Noctuidae)[J].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0, 83(4): 725-733.[11]第 43 卷刘晓飞等: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防控对策195。

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2020年第3期世界热带农业信息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公信乡位于云南省孟连县,是一个以傣族、佤族、以及拉祜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边境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虫害发生的概率较高,因此,做好公信乡的虫害防治工作,有效避免大量虫害的侵袭。

草地贪夜蛾又被称为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通过迁飞入侵的有害昆虫,不仅具备较快的迁飞扩散速度以及较强的繁殖能力,同时还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

2019年1月,云南省首次出现草地贪夜蛾,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共1246个县发现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玉米大约减产20%~72%。

因而,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早识别、早检测以及早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为防止草地贪夜蛾对农业产生较严重影响,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对草地贪夜蛾早期识别、监测、防控做了相关调查,现做详细总结。

1草地贪夜蛾的特点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以及蛹4个不同的虫态。

草地贪夜蛾成虫翅展约为32~40mm。

雄虫前翅颜色为深棕色,同时存在黑色斑点以及浅色暗纹,熊虫翅痣的颜色为灰色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尾状突出,这是草地贪夜蛾成虫显著特征;雌虫前翅颜色为灰色至灰棕色,后翅为灰白色,翅脉颜色呈透明状,棕色。

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

雌虫的交配囊不存在交配片。

草地贪夜蛾虫卵的形状为圆顶型,其高度约为0.3mm,直径约0.4mm,其卵上覆盖有鳞毛。

通常情况下,100~200粒卵会相互堆积从而形成块状。

在初产时,其颜色为白色或者浅绿色,到孵化前,颜色逐渐变为棕色。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可以分为6个龄期,个别草地贪夜蛾仅具备5个龄期,随着龄期的不断发展,草地贪夜蛾的体长以及体色会逐渐发生变化。

初孵时,草地贪夜蛾幼虫全身颜色为绿色,存在黑线以及斑点,头部颜色为黑色或者橙色;生长过程中,颜色或继续为绿色,或逐渐转变为浅黄色,同时出现黑色的背中线以及气门线。

草地贪夜蛾国内适生性研究

草地贪夜蛾国内适生性研究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86XIANGCUN KEJI 2019年9月(上)草地贪夜蛾国内适生性研究伦志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00)[摘要]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具备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衍倍数高、杂食危害重及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寰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

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以来,5个月内已扩散至我国十余个省、市(区)。

本文推测分析虫源侵入时间、侵入扩散区域、近期和未来发生态势,对提出应采取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迁飞性害虫;潜在地理分布;分布预测[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25-86-2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 )],又称秋黏虫,是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域的多食性害虫,普遍散布于美洲大陆,为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1]。

2018年7月中旬,在印度卡希莫加地域初次发现草地贪夜蛾,10月已迅速分散至多地,为害玉米等多种作物[2]。

因其具备巨大的繁殖力及迁飞能力,适生范围极广,对其进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对其潜在地理分布情况所进行的预测。

1虫源侵入时间2016年1月,非洲尼日利亚和加纳初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与暴发危害,很快蔓延至贝宁和圣多美等国。

与其他昆虫一样,由风携带长距离迁飞,合适风速下每晚迁移距离可达几百千米,给玉米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害[3]。

截至2017年9月,撒哈拉以南的28个非洲国家证实了草地贪夜蛾的暴发危害。

2018年12月,缅甸玉米田发现高龄幼虫,且报道了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情况。

我国与缅甸搭界,草地贪夜蛾入侵定殖缅甸已形成了迁入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域[4]。

2019年1月13日,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初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

截至2019年5月,该虫已蔓延至我国14个省、市(区)[5]。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元谋县青稞燕麦糜子田的发生为害特征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元谋县青稞燕麦糜子田的发生为害特征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元谋县青稞燕麦糜子田的发生为害特征云南元谋县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青稞、燕麦和糜子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这些农作物遭受到了一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害虫的严重威胁。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的入侵性害虫,其危害性极大,给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元谋县青稞、燕麦、糜子田的发生为害特征进行介绍。

一、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害虫,在中国近年来逐渐扩散至云南等地。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是青稞、燕麦、糜子等农作物的主要危害对象。

草地贪夜蛾的成虫是一种褐色的小型夜蛾,体长约2cm左右。

其幼虫主要以植物的叶片和茎秆为食,造成植物生长受阻,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云南元谋县,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主要集中在青稞、燕麦、糜子田地。

由于当地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这些田地成为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目标。

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特别严重,给农民的种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草地贪夜蛾的为害特征1. 叶片被啃食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主要以植物的叶片为食。

它们通过啃食植物叶片,造成植物叶片出现大片掉落和枯黄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茎秆受损除了啃食叶片外,草地贪夜蛾的幼虫还会啃食植物的茎秆。

这样会导致植物的茎秆出现断裂和折弯等现象,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也会给植物带来病虫害的侵袭,增加了植物的病害发生率。

3. 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导致青稞、燕麦、糜子等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

受到害的农作物也会出现变异、畸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民的种植收益直接受到了威胁,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三、应对草地贪夜蛾的措施针对草地贪夜蛾的严重危害,云南元谋县加大了害虫防治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迁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

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迁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

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迁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
作者:杨学礼刘永昌罗茗钟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1期
2 0 1 8 年1 2 月2 6 日, 江城县植保植检站在到宝藏镇水城村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越冬调查时发现未知螟虫为害,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安排部署,2019年1月11日,普洱市植保植检站组织江城县植保植检站在江城县宝藏镇、康平镇、整董镇等沿边地带开展草地贪夜蛾调查。

经排查,在宝藏镇水城村勐野坝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为害冬玉米。

调查农田地830亩(55.3
3 hm2),主要种植玉米、辣椒等冬季作物,其中冬玉米110亩(7.33 hm2),生育期为大喇叭口期,调查10.8亩(0.72 hm2),有虫株率6.0%,平均虫口密度0.4头/m2,最高6头/m2。

2 0 1 9 年1 月1 2 ~ 1 4 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会同普洱市植保站、江城县植保站赴宝藏镇调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证实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为害冬玉米的害虫为草地贪夜蛾,并指明是全国首例发现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
3 ~ 6龄幼虫;1月14日调查组在勐烈镇桥头村
4 9 亩(3.27 hm2)农田开展调查,其中10亩余(0.67 hm2余)的冬玉米地也发现了草地贪夜蛾为害。

2019年1月15日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的农科员,在康平镇曼克老村6亩(0.4 hm2)冬玉米地进行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

截止1月16日,江城县境内共发现草地贪夜蛾三个乡镇,面积126亩(8.4 hm2),其中宝藏镇水城村勐野坝冬玉米110亩(7.33 hm2)、勐烈镇桥头村冬玉米10亩(0.67 hm2)、康平镇曼克老村冬玉米6亩(0.4 hm2)。

云南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云南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22
Yunnan Nongye Keji
2019年增刊
云南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陈福寿!,王燕!,张红梅!,李向永!,赵雪晴!,尹艳琼!, 张礼生$,太一梅3,李志敏3,刘萍3,;爱东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美合作生物防治实验室,北京100193;3.昆明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昆明650034)
地理
境条件,为
草地贪夜蛾
适 生存环境
物,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
发生害。

地贪夜蛾 发生,根据0

治、 治
理”防治 ,云南作为草地贪夜蛾
收稿日期:2019-10-12 基金项目:云南省财政专项“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研 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000);云南省重点研 发计划(20191B007);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协同绿色防控 创新团队。 作者简介:陈福寿(1978-),男,云南大理人,研究员, 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工作,E-mail: chenfsh36@ 。
经过采集 和
,采集和收集得到草地
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2 5种,卵寄生性天敌昆虫
1种,幼虫寄生性天敌昆虫4种(牙1)。
表1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结果
目 膜翅目 膜翅目 膜翅目 膜翅目 膜翅目
科 赤眼蜂科
马蜂科 茧蜂科 茧蜂科 姬蜂科
种 Microplitis sp. Microplitis sp.
利用天敌昆虫 0以虫治虫”是害虫生物防治
的核心手段,云南省作为昆虫资源王国, 草地贪
夜蛾 发生 害,天敌昆虫 草地贪夜蛾
防控
中有重要的作用,明确云南省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作者:秦誉嘉蓝帅赵紫华孙宏禹朱晓明杨普云李志红来源:《植物保护》2019年第04期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两年内扩散至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自2018年底入侵我国云南以来,5个月内已扩散至我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

本研究基于MaxEnt分别利用草地贪夜蛾目前在全球的所有分布点以及全年分布点(去除季节性分布点)两套分布数据分别预测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以期为有关部门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需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全年监测及防控,在春、夏、秋季,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市(自治区)也需对该虫进行监测防控。

关于该虫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潜在经济损失的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 MaxEnt; 迁飞性害虫; 潜在地理分布中图分类号: S 435.13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90605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鳞翅目:夜蛾科)为谷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可为害353种植物[1]。

除玉米外,草地贪夜蛾还可以为害其他一些经济重要作物如水稻、甘蔗、高粱、甜菜、番茄、马铃薯、棉花以及牧草等[2]。

该虫起源于美洲,从潘帕斯草原、阿根廷北至美国佛罗里达南部及德克萨斯可全年发生,并可季節性迁飞至加拿大的魁北克和安大略[3]。

2016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西南部的尼日利亚及戛纳大暴发[4],两年内扩散至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5]。

2018年草地贪夜蛾在印度发生,也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泰国、缅甸、老挝、泰国等8个亚洲国家也发现该虫为害[6]。

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的发生动态和未来趋势

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的发生动态和未来趋势

农业科学 2019.08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的发生动态和未来趋势沈舰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沧源 677499)摘 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的发生动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重视防控工作、加大防控力度、与国外交流防治经验方法等防治草地贪夜蛾入侵的措施。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入侵;发生动态;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Occurrence Dynamics and Future Trendency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vading ChinaSHEN Jian-fan(Seed Management Station of Cangyuan Wa Autonomous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Cangyuan, Yunnan, 677499)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ency of the invas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to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vas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orts, and exchanging the control experience with foreign countries.Key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vade; Occurrence dynamics; Control measures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的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及经济损失预测作者:喜超姜玉英木霖郝若诗岳英李从荣桂富荣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9年第06期摘要:【目的】分析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其可能给云南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MaxEnt最大熵生态位模型,运用已知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模拟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概率,将结果导入ArcGIS 10.5进行重采样并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2017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市场价格法初步建立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

【结果】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适生区范围广泛,其高适生区面积达17.85万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0%;中度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6.09万和5.06万km2。

环境变量中,年平均温度对预测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最干季度降水、最冷季度平均温和最干月份降水,昼夜温差月值对草地贪夜蛾分布的影响较小。

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烤烟、薯类和甘蔗4类主要农作物10%发生面积水平上可能对云南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95亿~8.94亿元人民币。

【结论】草地贪夜蛾几乎能在云南全境适生,目前已扩散至全省120余个县,给云南省农业带来巨大威胁。

应进一步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严密监测虫情动态,在采取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开展生物防治等其他控制措施,避免其暴发成灾。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潜在适生区分析;经济损失评估;云南省中图分类号: S433.4;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06-1226-08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 the potential habitat of S. frugiperda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possible losses which were caused by S. frugiperda to agriculture of Yunnan Province were predicted. 【Method】MaxEnt maximum entropy nic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potential fitness probability of S. frugiperda in Yunnan by using known distribution point data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 data. The results were imported into ArcGIS 10.5 software for resampling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ccor-ding the area and yield data of main crops in 2017, and using the market price method, the damage loss model of S. frugiperda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nd the possibl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S. frugiperda were predicted.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habitats of S. frugiperda were widespread in Yunnan, and the highly suitable habitats (178500 km2) accounted for nearly 50%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Yunnan. The medium suitable habitats and less suitable habitats were 160900 and 50600 km2. Among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S. frugiperda,follow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driest season,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quarter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driest month, and mean diurnal range had less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 frugiperda. The possible economic losses on corn, tobacco, tuber and sugarcane at the 10% occurrence area level were as high as 395-894 million yuan. 【Conclusion】S. frugiperda is suitable for almost the whole area of Yunnan. It has colonized and spread in more than 120 counties in Yunnan, which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agriculture of Yunnan.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pread and harm of the S. frugiperda,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fforts, closely monitor the dynamics of the insect situation, and actively carry out biological control and natural enemy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pesticide control, so as to avoid the outbreak of disasters.Key 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 potential habitat distribution analysis; economic loss prediction; Yunnan Province收稿日期:2019-05-23作者简介:*为通讯作者,桂富荣(1973-),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来入侵生物研究工作,E-mail: furonggui18@。

喜超(1981-),主要从事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研究工作,E-mail:xichao@0 引言【研究意义】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中文名秋黏虫,英文名Fall armyworm(FAW),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杂食性害虫(Fleischer et al.,2005)。

其寄主植物广泛,能为害包括谷物和饲草在内的100余种重要经济作物(EPPO/CABI,1997;Robinson et al.,2008)。

在原产地除主要为害玉米外,还对甘蔗、高粱、番茄、土豆、大豆、棉花和牧草等经济作物产生重要危害(Day et al.,2017)。

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强,传播扩散迅速,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为害。

自2016年1月在西非的尼日利亚和加纳等地发现草地贪夜蛾后,很短时间内在贝宁、多戈等国家也被发现,随后2017年在非洲撒哈拉以南28个国家暴发为害,2018年1月蔓延至44个国家(郭井菲等,2018;FAO and CABI,2019),截至2019年6月,草地贪夜蛾已扩散至全世界近100个国家。

在我国,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由东南亚侵入云南和广西,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发现,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全国农技中心,2019)。

根据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统计,截至2019年6月,云南省除迪庆州外各州市均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并呈进一步暴发趋势。

因此,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其可能给云南农业造成的损失,对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国内外已有研究聚焦在草地贪夜蛾的生理生化和生物信息学方面(张来喜等,2011;韩士里等,2012;段云等,2016),但对其入侵风险和经济影响评估的研究不多。

李国平等(2019)开展了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种群对5种常用Bt 蛋白(Cry1Ab、Cry1Ac、Cry1F、Cry2AbT和Vip3A)的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该入侵种群对5种Bt蛋白均未产生抗性,可为将来建立以转Bt基因玉米作为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吴秋琳等(2019)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我国华南地区春、夏两季夜间平均风温场,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我国的迁飞轨迹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进入5月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

【本研究切入点】云南作为草地貪夜蛾扩散到我国的最前站,将成为受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传入云南以来,其在云南省120多个县发生为害,极有可能给玉米等农作物带来严重减产并造成损失,但目前尚未开展系统的适生区分析和经济损失评估。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各州(市)的适生区域,评估其对云南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2017年各县(市、区)玉米、烤烟、薯类和甘蔗等作物的产量初步预测该害虫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