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经验挂图

合集下载

商洛市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监测防控策略

商洛市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监测防控策略

陕西农业科学2021,67(01):79-81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商洛市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监测防控策略张明珍,文家富,杨雪竹,赵世垒,冀若岚(商洛市植保植检站,陕西商洛726000)摘要:2019年6月13日,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陕西省商洛市,正值春玉米小喇叭口期,夏玉米苗期,为草地贪夜蛾产卵、低龄幼虫取食幼嫩叶片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对本地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总结了2019年商洛市草地贪夜蛾防控4项措施,按照2020年农业部对草地贪夜蛾防控“三区三带”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农作物生产实际,提出“科学布防监测点、精准监测预警,培养乡镇兼职测报员、全面开展宣传培训,加强试验研究、探索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防控策略,全面加强防控,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防控策略中图分类号:S8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88-5368(2021)01-0079-03Occurrence,Monitoring and Control Measures of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in ShangluoZHANG Mingzhen,WEN Jiafu,YANG Xuezhu,ZHAO Shilei,JI Ruolan(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Shangluo,Shangluo,Shanxi726000,China) Abstract:The first invas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in Shangluo occured on June13in2019, which was in the trumpet mouth stage of spring maize and seedling stage of summer maize.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oviposition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and the young larvae feeding on young leaves were pro­vided.The situation had a serious threat to maize production.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d four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in2019.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ee Belts and Three Zones measures of the Chins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by2020,Scientific Arrangement for Monitoring Points,Accurat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township part一time surveyors will receive training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nd explor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system,so as to minimize the damage caused by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Key words: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Occurrence and damage;Control measures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生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⑷,2018年12月迁入中国闵,2019年12月已入扩散至26个省(市、自治区)⑶。

草地贪夜蛾形态识别及防控对策

草地贪夜蛾形态识别及防控对策

株率控制在 10% 以下;小喇叭口至
⑶ 生 物 防 治 措 施: 采 用 保 护 利
大喇叭口期保功能叶为主,被害株 用自然天敌、人工释放天敌及施用
率控制在 20% 以下;穗期保穗为主, 生物农药等措施。有研究发现,草
被害穗率控制在 10% 以内。应急防 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有夜蛾黑卵蜂、
控防治处置率达到 95% 以上,总体 岛甲腹茧蜂、缘腹绒茧蜂等,捕食性
部 逐 渐 变 常发育。苗期危害严重时,破坏生
细。 气 门 长点,形成枯心苗。
33
编辑:杨风光
大田作物 nyzszz@
防控对策
化性等特性诱杀成虫。采用性诱剂、
1. 防控目标
杀虫灯、食诱剂等多种方式诱杀成
根据玉米生长期确定防治重点, 虫,降低成虫种群数量,减少成虫产
玉米小喇叭口以前保苗为主,被害 卵量,压低基数,减轻下一代危害。
Y” 形 纹 也
圆形刻点,刻点中央凹陷。
更 明 显, 有
些个体左右
发生规律及危害习性
颅侧区具有
草 地 贪 夜 蛾 无 滞 育 现 象, 在 适
不规则形状
幼虫头部
宜区域,如中、南美洲、新入侵的非
的淡黄色斑
洲大部以及南亚、东南亚和我国的云
点。高龄幼虫体色和体长多变,体 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可周年
色 有 淡 黄 色、 繁殖,一年可发生多代。11 ~ 30℃
状结构。
甘蔗、谷子、大麦、小麦、水稻、荞麦、
蛹:长椭圆形,
棉花、燕麦、花生、大豆、
长 14 ~ 18 毫 米,
豌豆、黑麦草、甜菜、苏丹
胸 径 4.5 毫 米 宽,
草、烟草、番茄、洋葱等 75
初化蛹时为白色,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 种植抗性作物:选择种植对草地贪夜蛾具有一定抗性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通过种植抗性作物,可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

2. 调整播期: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合理安排作物的播期,使作物易受害期与草地贪夜蛾的为害期错开,从而减轻危害。

3. 清洁田园: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枯枝落叶等残留物集中处理,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越冬虫源。

二、物理防治1. 灯光诱杀: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同时,可配合使用色板诱杀,提高防治效果。

2. 性信息素诱捕:在草地贪夜蛾成虫期,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干扰雌虫交配,降低繁殖率。

三、生物防治1. 天敌昆虫: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茧蜂等,通过天敌昆虫的寄生和捕食作用,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2.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Bt、核多角体病毒等防治草地贪夜蛾。

这些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且防治效果较好。

四、化学防治1. 选择合适农药: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 科学施药: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采用喷雾、灌根、撒施等多种施药方式,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 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药害事故的发生。

五、综合防治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调查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进统防统治:积极推进草地贪夜蛾的统防统治工作,通过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供药、统一施药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3. 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草地贪夜蛾及其防控措施

草地贪夜蛾及其防控措施

2019.12经验交流草地贪夜蛾及'防控措施马盼盼1王冰2胡占菊1高岭巍1姬社林1王文娟1岳素可1黄凌杰'(1.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濮阳457000;2.濮阳市华龙区农业农村局河南濮阳457000;3.南乐县农业畜牧局河南南乐457400#摘要:继非洲猪瘟之后,今年又一个非洲物种入侵我国——草地贪夜蛾,已在多省、多地发现。

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该虫的传播路径%特征及危害尤其是对玉米的危害,并初步介绍了常见的防控措施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旨在为我国发现虫情地区及时有效控制地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提供参考&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特征;防控措施1草地贪夜蛾及其传播路径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

2017年,草地贪夜蛾草贪夜蛾,又叫秋粘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

这种害虫于作者简介:马盼盼(1987-),女,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工作。

电话:185********实行蕨菜人工基地化栽培,在出口创汇、助推林牧区农民脱贫、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速发展等方面前景广阔#4发展对策4.1树立环保意识,科学规划,合理采摘当前政府应主导,加大对野生蕨菜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制定野生蕨菜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积极依托太子山、莲花山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加大科研、资金及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开展野生蕨菜生物学特性、开发和保护的研,加野生蕨菜资源保护的推广力度,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枯竭及环境破坏$同时执法部应与推广部,利用机、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牧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实野生蕨菜持续发展,造方百姓。

4.2扩大人工栽培规模,建立栽培基地科研部积极与政府部,制定野生蕨菜生发展规划,人工栽培基,制掘,扩大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采取量稳定$同时相部应加制定野生蕨菜化栽培与生规,科培训基,在,栽培、、、加工的,时+基+农户的生制,推野生蕨菜发展$4.3提升加工水平,推动产业化发展野生蕨菜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野菜化发展扶及政,、菜加工野菜加工方面的人及,工,研制高加野生蕨菜,开发化的野生蕨菜及保,提高$同时政府应加政扶持力度,研发,既满本市场消费,同时应加口,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应野生蕨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此基,野生蕨菜人工栽培示范基,让农户看到生,大栽培,为市场供应更多的野生蕨菜$-224-经验交流2019.122016年传入非洲,并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个国家蔓延,导致非洲及亚洲部分区域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30%,重者毁种绝收。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害虫,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1. 机械防治:在受害区域设置荧光灯或蓝色光源陷阱,草地贪夜蛾容易受到光源的诱惑,会集中在陷阱处,方便进行人工捕杀。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来捕食草地贪夜蛾。

常用的天敌包括寄生性蜂类、捕食性昆虫等。

可以通过人工饲养和释放这些天敌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3. 化学防治:使用昆虫杀虫剂进行喷洒处理。

在发生草地贪夜蛾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农药喷洒,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

4. 土壤管理: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及时排除在土壤中的杂草,可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繁殖和孳生条件。

5. 旋转作物:通过轮换不同的作物种植,可以打断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减少其危害。

此外,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等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降低受害程度。

总之,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

同时,及时监测和预警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 卵:卵呈圆顶型,直径0.4 mm,高为0.3 mm,通常100-200粒 卵堆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 前渐变为棕色。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5
• 幼虫:6个龄期,偶为5个。初孵时全身绿色,具黑线和斑 点。生长时,仍保持绿色或成为浅黄色,并具黑色背中线 和气门线。老熟幼虫体长35-50mm,在头部具黄白色倒 Y 型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 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如密集时 (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末龄幼虫在迁移期几乎为 黑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5
幼虫共6龄,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 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9 mm,头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 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50 mm, 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 “Y”型斑。幼虫 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 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 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 斑,头部呈明显的倒“Y”型纹。
今年1月以来该虫相继从境外迁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快速向北迁飞扩散目前发生区域涉及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庆河南安徽等14省区市的385据了解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传入非洲并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个国家蔓延2018年7月开始陆续传入也门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等9个亚洲国家
近日,农业农村部已在全国范围部署草 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全面 做好虫情普查和监测预警,要安排精干 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开展一次普查,重 点排查该虫对玉米、甘蔗、水稻、高粱 等禾本科作物种植区域的发生危害情 况,并实行严格虫情报告制度。

【农业】识别草地贪夜蛾,80张高清图片赶紧收藏

【农业】识别草地贪夜蛾,80张高清图片赶紧收藏

识别草地贪夜蛾,80张高清图片赶紧收藏!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

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卵阶段是在25℃的温度下持续3天。

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小时。

幼虫即毛毛虫更喜欢以新叶为食,由于它们的食性习惯,通常会各自找到一片新叶。

幼虫改变皮肤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离开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们变成蛹。

蛹阶段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持续约10~12天。

成虫的寿命约为12天,该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仅为30天。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别称:草地贪夜蛾,伪黏虫、秋行军虫、秋粘虫、草地夜蛾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01----- 为害玉米 -----02----- 成虫 -----雌性成虫雌性成虫雌性成虫雌性成虫(展翅)雌性成虫(侧面)雌性成虫(展翅腹面)雌性成虫(腹面)雌性成虫玉米心叶上雌雄性成虫雄性成虫(玉米上活虫实拍)雄性成虫雄性成虫(羽化不久)雄性成虫雄性成虫(腹面,足不全)雄性成虫出土不久的成虫03----- 卵 -----卵(底部扁平)04----- 幼虫 -----幼虫1-6龄、预蛹1龄幼虫1龄幼虫2龄幼虫(腹面、背面、侧面)3龄幼虫(腹面、背面、侧面)4龄幼虫(腹面、背面、侧面)5龄幼虫(腹面、背面、侧面)6龄幼虫(腹面、背面、侧面)老熟幼虫预蛹(腹面、背面、侧面)幼虫(头部倒Y形斑)幼虫(腹部末节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幼虫(头前部及口器)幼虫(胸足和腹足)。

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

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

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
玉米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对玉米田产生严重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来控制贪夜蛾数量,例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这些天敌可以帮助控制贪夜蛾的繁殖和扩散。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在施用前要仔细阅读并遵循杀虫剂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

3. 轮作休闲:贪夜蛾在玉米上越冬,因此轮作休闲可以打断其生命周期。

在连作玉米地后,建议将土地改种为其他非寄主植物,以减少贪夜蛾滋生的机会。

4. 陷阱诱捕:设置黄色粘板、光源或性信息素陷阱来吸引和捕捉贪夜蛾。

这可以有效减少成虫数量,从而降低其危害程度。

5. 机械防治:定期检查农田,手动捕捉贪夜蛾的幼虫和成虫。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玉米田,并可作为其他防治措施的补充。

防治贪夜蛾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提高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施任何防治措施之前,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植保技术员的意见,以确保正确操作和安全使用农药。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蛹:体长比老熟幼虫稍短(墨西哥雄性1.3-1.5 cm,雌性1.6-1.7 cm),褐色,有光泽。
成虫:雄性体长1.6 cm,翅展3.7 cm,前翅斑驳(亮褐色、灰色、草色),有一中室,其中3/4部分为草色,1/4部分为暗褐色;雌性体长1.7 cm,翅展3.8 cm,前翅斑驳(暗褐色、灰色),后翅为草色,边缘暗褐色。
该害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9℃,有效积温559日·度。砂质粘土或粘质砂土适于化蛹和成虫羽化,与温度成正比,与湿度成反比。30℃以上时,成虫的翅有变形趋势。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6℃,138日·度完成发育。
该害虫是热带种类,适宜在温暖地区存活。据报道,幼虫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8℃,卵期和蛹期温度相对较低。在热带,一年可发生4-6代,北部稍冷地区则只发生1-2代,活动和发育在较低温度下停止。冰冻时,虫体阶段通常都会死亡。在美国,通常只在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南部越冬。在温暖的冬季,蛹在更北的地区也可以存活。
中文俗名:草地夜蛾、秋黏虫。
英文名:Fall armyworm;Alfalfaworm;Buckworm;Budworm;Corn budworm;Cornleafworm;Cotton leaf worm;Daggy's corn worm;Grass caterpillar;Grass worm;Maize budworm;Overflowworm;Rice caterpillar;Southern Aarmyworm;Southern grassworm;Wheat cutworm;Whorlworm。
一、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32~40m m ,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幼虫: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1~45m m ,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
幼虫也可随蔬菜、水果、草本观赏植物携带传播。
九、经济重要性
该害虫广泛分布于西半球较温暖的地区。大量幼虫会导致植物落叶及产量损失,然后幼虫以夜盗虫方式迁移到邻近地区。幼虫给植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可达10%-100%,当植株高度为40-60 cm时产量损失尤大。成虫白天躲藏在落叶层、杂草或荫蔽处,夜间较为活跃,可被亮光吸引,实现长距离迁移扩散。
该害虫在玉米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据统计,玉米发育中后期的轮生阶段55-100%的植株感染该害虫时产量损失15-73%(Hruska和Gould,1997)。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其为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更为严重,如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其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为害可分别造成72%和34%的玉米产量损失。
卵: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m m ,卵高0.3m m。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适宜温度下,2~3d孵化。
蛹:被蛹,体长15~17m m,体宽4.5m m ,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常在2~8c 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大田作物包括:玉米、水稻、高粱、大麦、小麦、荞麦、苜蓿、棉花、燕麦、粟、花生、黑麦草、甜菜、苏丹草、大豆、甘蔗、梯牧草、狗牙根、烟草、三叶草。
蔬菜中最常为害甜玉米,其它蔬菜偶发为害。
为害的其它植物:苹果树、柑橘树、木瓜树、桃树、草莓和一些花卉。
杂草寄主包括:剪股颖、剪股颖属(Agrostissp.)、马唐属(Digitariaspp.)杂草、石茅高梁、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牵牛花、牵牛属(Ipomoeaspp.)、莎草香附子、莎草属(Cyperusspp.)、藜、苋属(Amaranthusspp.)、蒺藜草、刺苞草(Cenchrustribuloides)等。
附件:
草地贪夜蛾技术资料
一、名称
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
异名:Laphygma frugiperdaGuenee, 1852;PhalaenafrugiperdaSmith & Abbot, 1797;Trigonophora frugiperdaGeyer, 1832;LaphygmamacraGuenee, 1852;Laphygma ineptaWalker, 1856;ProdeniasigniferaWalker, 1856;Prodenia plagiataWalker, 1856;ProdeniaautumnalisRiley, 1870;Noctua frugiperdaJ.E. Smith;Caradrinafrugiperda。
五、地理分布
亚洲: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也门。
非洲: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达加斯、马拉维、马约特、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留尼汪、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十、检查、监测
检查寄主植物叶部是否有幼虫,若发现为害迹象要认真检查周围是否有虫体存在。也可应用性信息素或灯诱进行监测诱捕。
三、应急防治措施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喷雾防治。防治指标: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率大于10%。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及国外应急防控该害虫的化学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室内药效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防效较好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化学农药以及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
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2018年在非洲造成高达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2019年1月13日确认传入我国云南省,截至5月10日已在我国13个省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及西北、东北玉米主产区等地蔓延,有可能形成局部虫灾。
成虫的近似种主要为S. exempta和S .littoralis。
四、寄主
该害虫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有记录的超过80余种。该害虫可大量取食寄主的茎和叶,严重为害重要的草本栽培经济作物。喜食禾本科植物,常为害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禾本科农作物,也为害棉花、十字花科、葫芦科、花生、苜蓿、洋葱、菜豆属、甘薯、番茄、其他茄科植物(辣椒属、烟草)及多种观赏植物等。最常见寄主有玉米、高粱、狗牙根、马唐属(Digitariaspp.)杂草。
二、发生规律与田间为害状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30℃,在28℃条件下,30d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卵量约1 500粒。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
欧洲:德国(根除)、荷兰(官方调查证实不存在)。
六、生物学特性
成虫夜间产卵,卵粘在寄主植物下层叶片的背面,100-300个卵块紧簇,有时分为2层,通常覆盖有雌虫腹鬃保护层。孵化需2-10天(通常为3-5天)。幼龄幼虫在轮生叶深处取食,1-2龄在幼叶表面群体取食,可出现典型的症状“叶窗”,可致生长点死亡。大龄幼虫会自相残杀,因此通常每个轮生叶中只有1-2头幼虫。幼虫发育至六龄的速度受食物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通常需要14-21天。大龄幼虫夜间活动,除非进入行军虫阶段,群集扩散,寻找其他的食物源。该害虫在土穴的茧中化蛹,也有少数在寄主植物的叶间化蛹,蛹期为9-13天。成虫在夜间羽化,产卵前飞行数公里,有时可远距离迁移。成虫平均存活12-14天,卵期2-5天。幼虫有6个龄期,在25℃条件下,1-6龄幼虫的发育期分别为3.3、1.7、1.5、1.5、2.0和3.7天;幼虫在白天的强光下会躲藏;幼虫期夏天时约为14天,寒冷季节约为30天。老熟幼虫钻入土表下2-8cm下结松散的茧化蛹,若土壤过硬,幼虫会用丝网把碎叶片和其他材料缠绕在土表结茧;蛹期夏天约为8-9天,冬天可达20-30天。成虫羽化3-4天后开始产卵,雌虫一般在其存活的前4-5天产下大部分卵,有时产卵持续可达3周;成虫寿命7-21天。成虫夜间活动,在温暖、潮湿的夜晚活动力更强。
二、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贪夜蛾属Spodoptera。
三、形态特征
卵:球形(直径0.75 mm),在产卵阶段为绿色,孵化前期变为浅褐色。卵成熟需要2-3天(20-30℃)。通常以卵块形式产卵,每卵块约包含150-200粒卵,在叶面上堆积为2-4层。卵块通常覆有起保护作用的灰粉色雌虫腹部毛鳞。每头雌虫可产卵1500粒左右。
幼虫:幼虫浅绿色至暗褐色,带有纵条纹。第6龄体长3-4 cm。幼虫有8只腹足,其中1对位于最后一节腹节上。刚孵化时为绿色,带有黑色线条和斑点,随着虫体发育仍保持绿色或变为淡褐色,具黑色背线和气门线。一旦种群密度大而食物短缺,老熟幼虫几乎全为黑色,进入行军虫阶段。大龄幼虫头部为典型的黄色倒Y形,背部黑色毛瘤具长毛(在每节两侧发白的背部区域),腹部末节的4个黑点呈正方形排列。幼虫通常为6龄,偶有5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