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郑州晋王庙为李靖而修

合集下载

沁阳历史简介

沁阳历史简介

•沁阳古称覃怀、河内,位于东经112°46′至113°02′与北纬34°59′至35°18′之间,河南省西北部,京洛之通途,晋豫之要冲。

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交界;南眺黄河,南与温县、孟州相连;西望王屋,同济源市接壤;东连广袤的平原,与博爱县毗邻。

沁阳历史上古道纵横,兼有水运,交通比较发达。

古之通衢要道有四纵、六横,二十三个驿铺。

四纵道是太行道、古?道、古商道、古盐道;六横道是古?国道、西北盐路、小官路、大官路、沁孟路、汴梁官道。

现有焦(作)柳(州)铁路沿山麓从市境北部穿行。

新(乡)济(源)公路与太(原)洛(阳)公路交叉于中部市区,长(垣)济(源)高速公路在市区南横贯穿越,交通公路网络发达。

沁阳山川秀丽,太行雄峙其北,群峰挺拔,有阳洛山、悬谷山、神农山、药仙山、红岭山、九峰山、栲栳山等。

沁河横贯市区中部,丹河南出太行汇于沁河,济水从市境西南流淌而过,其间泉涌渠流,星罗棋布,水系发达。

沁阳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暖而干旱,夏热而多雨,秋清而气爽,冬冷而鲜雪。

境域地形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

地质古老,矿藏丰富,系河南省高铝矿区之一。

太行沃土的滋养,沁水丹浆的哺育,炎黄先祖的圣德,使这里英贤辈出,俊杰代出。

列入国家史籍典册的就有50多位,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如于姓始祖?叔、周室,王太师皇父;东汉清正尚书乐松、汉孝子丁兰;三国时一代儒宗王象、晋孝女杨香、北齐科学家张子信;唐“北门学士”范履冰、玄宗时的内宰相王琚、人称“小司马”的史学家司马贞、才子诗人元稹、边塞诗人张谓、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宋代翰林学士卢多逊、著名女书画家向皇后、浪子宰相李邦彦、被范仲淹、欧阳修称奇的“谋略干臣”张旨;金代佛学家行秀、元代儒学家、天文学家许衡、蒙古汉军都元帅、淮阳王张弘范;明代儒学家何瑭、科学家、乐律学家朱载?;清代画家白云上、台湾分府知府张玺、宝岛禹王曹谨;现代革命先驱杨介人、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特级战斗英雄马绍孔、武术大师傅振嵩等。

重大考古发现

重大考古发现

2重大考古发现郑州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嵩山,北临黄河,东面黄淮大平原,四季分明,水源丰沛,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图2-1)。

旧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绵延不断;新石器时代,形成了李家沟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大河村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其中仰韶大河村文化中晚期出现文明因素综合载体,河南龙山时期文明社会逐渐走深走实,为夏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夏商时期,郑州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王城岗遗址、古城寨遗址、新砦遗址、花地嘴遗址、东赵遗址、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望京楼遗址、白寨商城等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在秦汉及明清的帝国时期,郑州虽不是都城,但仍为畿内要区或经济文化重地,发挥着积极的枢纽作用。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这片中原大地上的文明不断传承和积累,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迹,造就了郑州辉煌的历史文化。

经过文物普查,现在郑州有不可移动文物8000多处,其中史前及夏商周时期城址40余处,有4项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1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2-1 郑州市重要古遗址分布图8图2.1.1-1 织机洞遗址远景图2.1.1-2 美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帕蒂一行到织机洞遗址考察910图2.1.1-5 织机洞遗址刮削器图2.1.1-4 织机洞遗址尖状器图2.1.1-3 织机洞遗址发掘地层2.1.2 郑州老奶奶庙遗址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的樱桃沟景区内,贾鲁河东岸的黄土台地上。

2011—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

该遗址最主要的发现是多个文化层的连续堆积,代表10多个古人类活动时期;发现保存完好的古人类居住面,有多个火塘成组分布,火塘周围是数量众多的石制品与动物骨骼残片。

第2和第6亚层,均是当时人类的居住区遗存:第2亚层中部是一个含大量炭屑与黑色灰烬的火塘,其周围是动物骨骼残片与石制品;第6亚层的堆积更厚,在平面上可见4处火塘呈半环形分布,火塘周围也明显分布有丰富的动物骨骼残片与石制品。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试题数:13,满分:1501.(问答题,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咧到耳根的大嘴巴……有“吃瓜群众”认为,三星堆是外星文明,三星堆奇异诡谲的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文物是外星人的作品。

真的是这样吗?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玉璋、玉琮等与黄河流域的出土文物形制一致,这显示了三星堆文物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

而大家所熟悉的青铜立人、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大气恢弘的文物,既昭示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也彰显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星堆文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出品”,其文物与《山海经》进行比对,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青铜神树就和记载的一样,在向上的树枝上站立着一只雄视四方的太阳神鸟。

此次三星堆发现的黄金面具“惊艳亮相”,与金沙出土的黄金面具是同款。

不止黄金面具,还有金沙金冠带和三星堆金杖上的纹饰、玉璋、象牙……两个遗址有不少文物“撞款”。

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部分文物之间的高度相似性,证明这两者同属一个文化系统,两个遗址之间也必然存在某种特殊联系。

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成果,可以认为,金沙文化正是对三星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两者共同成为古蜀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三星堆3号祭祀坑中发现的鸮形纹饰青铜尊,与在相隔1300多公里的殷墟出土的鸮形青铜器——赫赫有名的“妇好鸮尊”也有相似之处,都是“鸮”形,圆眼、尖喙、大耳,威严而神秘。

鸮,就是猫头鹰。

因为猫头鹰有夜视能力,在远古时代,鸮被认为是可以与人神沟通的使者,所以鸮出现在青铜器上,是一种崇拜。

三星堆出土的鸮形尊,腹部有独特的“饕餮纹”,其考古发现虽显示出古蜀文化的某些地方色彩,但在宗教、礼仪的价值维度,同中原文明之间没有本质差异。

可以说,三星堆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并最终汇集到一起,再次证实了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结合体。

古巴蜀所处的长江流域,也似黄河流域一样,同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六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六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1、一次完整的体育健身活动包括三个重要部分,依照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基本活动;B.准备活动—基本活动—放松活动;C.基本活动—准备活动—放松活动;D.放松活动—准备活动—基本活动答案:B2、戚继光的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干峰秋叶丹”可以用来臀喻下面哪个情境A.知难而上的奋斗勇气;B.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C.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D.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答案:D3、相对传统打印方式,3D打印的优点是()。

A.可用任何材料生产物品;B.大批量生产聚合物产品;C.可取代规模化的工业生产;D.满足少量化、个性化生产需求答案:D4、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引入中原。

A.汉灵帝;B.北魏孝文帝;C.隋文帝;D.赵武灵王答案:D5、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与商”指的是()A.星宿;B.人物;C.地名;D.官职答案:A6、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以忠孝闻名,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

A.山西介休;B.北京介山;C.河南尚介;D.云南介碑答案:A7、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耒耜经》;D.《农书》答案:A8、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和()。

A.人工修复、电脑修复;B.软件修复、硬件修复;C.画面修复、声音修复;D.综合修复、个别修复答案:C9、“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清代诗人王士祯这首诗写的是()。

A.成都;B.杭州;C.泉州;D.济南答案:D10、以下火情,可以用水进行扑救的是()。

A.电器起火;B.油锅起火;C.汽油起火;D.轮胎起火答案:D11、魏晋时期的()因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和提出“制图六体”而被称为地图学家。

A.阮籍;B.嵇康;C.裴秀;D.向秀答案:C12、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以五千年华夏文明为依托,以”()”的赛会主题为核心创作理念。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4届高三联合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4届高三联合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4届高三联合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

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

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清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

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

在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

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

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其中太庙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以符“左祖右社”之制。

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是当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称“天街”。

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沿街的里坊数目东西基本相等。

新郑文化岳村李家沟遗址

新郑文化岳村李家沟遗址

新郑文化岳村李家沟遗址哈雷郑义:非常感谢@刘五一市长寄来的关于新郑文化的六本书!特别是刘博士编著的具茨山岩画的这本。

我曾经很迷恋贺兰山岩画,反复去了很多次贺兰山。

一定找机会去看具茨山岩画和回郑国老家拜访我们有大才的刘兄!东雷!书交换不?还是将错就错新密史话张怀洲绪论追本溯源话新密新密位于中原腹地,西枕嵩岳,北望黄河,南界许禹,东接大平原,这里连接东西,汇通南北,是八方辐凑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走进新密,悠久历史扑面而来,令人心驰神往;璀灿文化夺目萦怀,不禁击节赞叹。

在这里,中华文明的悠远深长,民族智慧的光彩华章,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仁人志士的义胆忠肠,一幕幕历史活剧上演在溱水洧水河畔、浮戏具茨之间。

新密市原称密县,建县已有2200多年,县置源自古密国。

在上古,密县主要有三个古国,它们是补、密、郐三国。

补为三皇之世封国,是伏羲时代所建。

(《路史·国名记》)在牛店镇绥水边上有补国遗址,为伏羲后裔所建王城,一直沿用到春秋前期。

伏羲也称宓(fú)戏,因而伏羲时代活动的山,叫宓山,后来沿用成“密”(mì)(《名胜志》)。

到黄帝时代,黄帝二十五子,除姬姓外,有别姓十四人。

(《史记·黄帝本纪》)其中有结姓者,从结又分出一支,来到密地,叫密,建密国。

(《路史·疏仡纪·黄帝》)这是密国最早的密人,是黄帝三代孙。

在尧、舜、夏、商之时,新密属豫州之域。

周朝建立,大封诸侯,封密国为诸侯,治在大隗。

此时,密国属于有姓无爵国(《春秋·列国兴废说》)。

西周后期,密国后为周宣王所灭,密国之地归郐国。

郐国也是在周初封国,为子男小国。

郐为祝融之墟,早在帝喾时代(前2436~前2367)就居溱洧之间,春秋时(公元前769年),为郑武公所灭。

上古,密境还有华国,即华阳故城所在(今在新郑市)。

郑国东迁以后,“主苤隗而食溱洧”,密境的郐、补、华三国,就都归郑国了。

郑国在旧密国基础上建置新密邑,也叫新城。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根据拼音,写出字词,初识黄河。

ㅤㅤ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人类文明发展的yáo lán。

pān登至郑州邙山顶峰向下tiào 望,她时而xiōng yǒng péng pài,犹如páo xiào的野兽在奔腾;时而安静róuměi,如同一条丝带,穿越一望无际的平原;时而一泻万丈,如同伸出千万条臂膀,一展háo mài气势。

黄河,如一fú巨大的画卷,让人们目dǔ她的壮丽,感受她的韵味。

2.下列描述黄河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惊天动地暴发壮观B.浑浊洒脱险要C.雄伟慷概排山倒海3.歌曲《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宏,如“气势恢宏”一样形容音乐艺术的一组词语是()A.高山流水黄钟大吕余音绕梁B.天籁之音行云流水巧夺天工C.黄钟大吕栩栩如生天籁之音4.在“黄河,我爱你”主题演讲中,下列哪些材料可以使用?用“正确”“错误”表示。

(1)黄河孕育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少开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户外烧烤等污染源。

(3)树木可以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流失而变成沙漠。

(4)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闪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5)黄河精神就是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5.综合ㅤㅤ嵩山位于郑州市登封市,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屿少室山组成,共72峰。

其中,峻极峰是太室山的最高峰,海拔1491.7米;而少室山的最高峰是连天峰,海拔1512米。

嵩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连,不少游人看得入了迷,纷纷____:“远赴人间山之宴,一观嵩山惊世颜。

”(1)文中前两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不用“说”来表达。

(3)开车前往嵩山的游客可以根据指示牌行驶,请你在指示牌中补充拼音信息。

2013年导游考试景点讲解(全)

2013年导游考试景点讲解(全)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沿途+景区讲解)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先生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我们由郑州出发,走连霍高速,经洛阳到孟津下车,大约两个小时后就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小浪底风景区主要由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坝后公园、西霞院水库、黄河西滩等几个风景区组成。

它是融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大省级生态旅游区。

2005年被河南省命名为“十大旅游热点景区”,06年获得“中国最具吸引人的地方的荣誉称号”。

车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此刻围绕在我们周围的是郑州市市区,大家请看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因良好的绿化,素有“绿城”之称。

郑州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它古属豫州。

公元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

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我们马上要经过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

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没有使人们失望(发达的经济引领着河南甚至整个中原地区)。

现在是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城市,甚至是中原崛起的领头军。

郑州商贸发达,商战连连,也有“商城”之称。

此时此刻我们正行驶在连霍高速上,这是一条平安和希望的坦途,它横贯中国大陆连接连云港和新疆霍尔木兹,全长4395千米,途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在河南共计611千米,目前有41%的部分为高速公路,其他为一级公路,连霍高速将成为中国高速公路的横向骨干。

朋友们,我们今天顺利的旅程正是得益于脚下这条黑色的巨龙,速度可真快,现在我们渐渐驶入洛阳,来洛阳就要对洛阳有所了解,接下来,我把洛阳介绍给大家:洛阳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其古城区在洛水之南而得名,洛阳历史悠久,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年,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郑州晋王庙为李靖而修
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郑州晋王庙为李靖而修(图)
文化中国-中国culture.china.com.cn时间:2010-03-05
责任编辑:钟明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晋王庙是为纪念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而修建的庙宇,遗址位于郑州市晋王庙村。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人。自幼熟读兵书,为其
舅隋朝名将韩擒虎所称道。隋末为马邑郡丞。高祖、太宗起兵反隋,李靖积极参
与到灭隋建唐的战争中,立下卓著功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大臣。曾任兵部
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死后陪葬昭陵。为纪念这位开国功臣,唐文
宗李昂开成元年(836年),朝廷在郑州为李靖建庙,称李卫公庙,并终年祭祀。

据史料记载,唐代以后,历代王朝对李靖多有加封,郑州的李卫公庙也不断得以
修葺扩建。后唐天成年间(927-930年),明宗册封李靖为太保。后晋天福中
(937~944年),石敬瑭旌表李靖为晋王。从此,李卫公庙又改称晋王庙,以后又
慢慢有了晋王庙村。宋太祖建隆(960~963年)、宋真宗咸平(998~1003年)、景德
(1004~1007年)年间,除了对庙宇进行了必要的修缮外,还扩建了两座殿堂,这
时的晋王庙已具规模。但随着岁月流逝,晋王庙逐渐破败。到了金章宗明昌年间
(1190~1195年),该庙到了如再不修就将倒塌的险境。这一危况被当时新到任的
郑州郭知州拜祠时看到,于是找机会耐心动员当地绅民重修晋王庙。以崔永为首
的郑州绅民积极响应郭知州的号召,对晋王庙进行了彻底翻修。

竣工后的晋王庙,殿阁辉煌,雕梁画栋,丹青绘像,表里一新,是州人常去的地
方。明清直至民国中期,晋王庙一直是郑州的主要庙宇之一,不断得到修葺且保
存完好。1944年日军攻占郑州后,晋王庙惨遭火焚,除宋真宗御制碑和一通修
缮碑外,其余建筑基本无存。

而今的晋王庙遗址,其上已基本盖满民居,仅留的宋真宗御制碑和修缮碑犹如一
对伤痕累累的姊妹,向世人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