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史

合集下载

简述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

简述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

简述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甲骨文阶段: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字体,约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公元前14世纪,主要用于刻写龟甲和兽骨,用于记录祭祀活动和财物等。

2. 金文阶段:金文是战国时期的一种书法字体,主要用于刻写青铜器的铭文,形态更加刚健有力,笔画更加规范和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篆书阶段:篆书是秦汉时期的一种书法字体,它是以古文化遗产中的大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篆书字体规范、规整、紧凑、刚劲,成为后来书法字体的基础。

4. 隶书阶段: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正式字体,出现在东汉时期,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疏朗、方正规矩,具有强烈的官方与正式化色彩。

5. 楷书阶段: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书法字体,最早由三国时期的王羲之创造,成为人们平日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最常用的书法字体之一。

楷书的笔画规范、端庄优美、平和朴实,是中华文化中最为传统的字体之一。

6. 行书阶段:行书是隶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字体,它既有楷书的规范、端庄,又有隶书的与众不同、自由、洒脱。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大书法家,是这一字体的代表人物。

7. 草书阶段:草书是中国书法中具有特殊韵味的一种字体,是宋元时期由行书演变而来的。

草书具有灵活自由、质朴典雅、富于表现力的特点,被誉为“书法之艺术、书法之胆、书法之精华”。

明代的张旭、唐伯虎、杨凝式等大书法家,是这一字体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程,是一条从繁复到简约、从刚硬到柔美、从规范到自由发展的历程。

每一种书法字体的诞生和演变,都是在前一种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每一种字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韵味和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 5、李世民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幵 序》,唐太宎撰文幵乢。碑高 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 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 廿六日”颠白乢九字。贞观事 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 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此碑行乢28行,行44字至50字 丌等。 清钱大昕亍:“乢法 不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 其心摹手追乎史军者深矣。” 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乢 法王史军,鸾翔凤翥龙蛇绕, 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 拜倒。” 此碑乢法浑然天成, 笔画结实爽利 ,无做作之态, 实开八大山人之行楷乢先河。
• 2、秦朝时
• 篆书 • 《说文解字序》说:“秦 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 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 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 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 主要作品介绍: • 1)泰山刻石 • 《泰山刻石》癿作者是秦相李斯。 《泰山刻石》癿乢体是秦统一后 癿标准字体,小篆。唐张怀瑾称 颂李斯癿小篆是:“画如铁石, 字若颠动”,“骨气丰匀,斱圆 妙绝”。
• 3、汉朝 • 隶书 •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叱上关键癿时期,更是隶书大盛癿时代。汉代
狂草开辟了道路。
隶书又称分书戒八分,笔法丌但日臻纯熟,而丏书体风格多样。 • 在隶书成熟癿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癿隶变,发展行书,真书也已萌 芽。书法艺术癿丌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癿行草及笔势飞动癿
• 主要作品介绍:

• 3、柳公权
• 其楷乢清健遒劲,结体严谨, 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 “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 》和《神策军碑》。 • 《玄秘塔碑》:楷乢。唐会
• •
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事月立,原 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 癿乢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 最大癿楷乢范本之一。 《神策军碑》、:楷乢,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 是柳公权癿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 知癿《玄秘塔》乢体颟格更有特色, 结体布尿平稳匀整,巠紧史舒,也 是较好癿临写范本。

书法的发展史演变过程

书法的发展史演变过程
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 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明中至清——抒情扬理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 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 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感谢欣赏
一、隶书始创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来。有秦隶、汉隶。汉隶在 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
二、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三、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四、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 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
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 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二、东汉
汉代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 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 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 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是汉隶成熟的标记。
隋唐五代——求规隆法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 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书法
书法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 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 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中国书法一直散 发着东方艺术之美,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
放异采。
一、商至西汉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古代书法

王珣是王羲之 的侄子。乾隆皇帝 因收藏有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 和王珣的《伯远帖》 而把自己的书房命 名为“三希堂” 。
智永《真草千字文》和龙藏寺碑是隋代书法的典范
5.唐代
到了唐代,从北碑南帖中又演变出正楷、 草书等不同的书体,并衍生出众多的书法流派, 中国的书法艺术由此蔚为大观。唐代的影响远 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可谓“书至初唐 而极盛。”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 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 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 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 提的大书家。
• 欧阳洵的行书也很出色,其 中以《梦奠帖》为最佳。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 帖》,七十八字,无款,但 流传有序。郭天锡在跋中曰: “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 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 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 也。” • ..《化度寺碑》碑立于唐贞 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 行,行书33字。 此碑书法 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 《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 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 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 更为最善,而《 邕禅师塔铭》 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 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 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 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 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 其独到的地方。
西周中期的 铜器铭文渐渐变得 规整起来。卫盉铭 文与甲骨文韵味相 去较远,没有了大 盂鼎那种明显带甲 骨文笔意的装饰笔 画,圆劲浑厚、刚 柔并济、别具风貌。
卫盉及其铭文
散氏盘及其铭文
西周宗妇簋铭文
有的铜器 铭文把字写在 用线条划成的 方格内 ,横 竖成行,呈现 出方块字的雏 形。
春秋战国时代在正式 场合使用的文字仍然沿着 西周金文的方向发展。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石鼓文、秦朝—小篆、汉朝—隶书、三国—楷书、两晋—行书、隋唐五代—楷书、宋朝—行书、元朝—楷书。

我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演变至今的。

1.甲骨文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

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甲骨文有图画性和象征性,笔画以直为主,两端尖细中部略粗,章法纵有列,横无行,结构以纵向为主,运用对称等来求得形体的稳定美观。

2.金文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钟鼎文。

殷商后期到战国是我国青铜器铭文的盛行时期,西周达到鼎盛时期。

3.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3.1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秦统一前的六国文字等。

狭义的大篆遗存石刻石鼓文,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

从书法的要素上看,无论是线条、结构、章法,还是空间,都工整,有小篆风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是大篆文字的尾声。

3.2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国文字,创造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就是小篆,又称“秦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大篆”的特点有着古象形文字的特点,粗犷。

“小篆”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均匀,圆转流畅。

结构平衡,体正势圆,字形修长,大小相同。

4.隶书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宽扁,横长竖短,隶书的产生标志着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4.1秦隶秦隶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整理,去繁就简,字圆方,笔划改曲为直。

改连笔断笔,便于书写。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简史

草书: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两种,二者互有其影响和各
自的流派。 初期的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名为“章草”,比隶书 简捷。章草改变了横平竖直,笔笔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 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检束的字体。但仍隶意,不同 于今草。
今草:今草的来源相传是汉朝的张芝从章草加以变化 而成的,当时的书家对张芝非常推崇,称他为“草圣”。
元怀墓志:平正工整,茂实刚劲而又娟秀温润,俨然已是 唐人楷书的景象。书刻精妙,字口清晰如新,便于临摹学习, 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
(四)隋代书法 1、概述 隋代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 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
劲。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
下开唐朝新风, 布局平正疏朗, 字体端严妍美, 骨秀肌丰,十 分适合初学楷 书者。
苏慈墓志:乃 隋文帝仁寿三年 所立,此碑楷法 成熟而工整,方 中带圆,兼有南 帖和北碑之双美, 集秀丽与雄劲于 一身,风格和欧 楷相近,章法整 齐,结体平正。
(四)唐代书法 1、概述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书至初唐而极盛。” 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 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此后有创 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 京、孙过庭等。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 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 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之态。
(三)魏晋书法 1、概述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 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时代。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 然 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 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 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学 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 之),尊王羲之为“书圣”。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中国文字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殷墟文字”。

据考古发现,甲骨文是最早期的成体系的古汉语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由于缺乏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所以每当人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占卜,所以才会在甲骨上面刻上了文字,并且因为古人相当重视占卜,所以甲骨文就这样慢慢的传承了下来,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进步,最终慢慢的演化成为了后来的汉字。

2.金文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金文运用了约八百年,从商代末期到秦灭六国。

金文课略分为四种,即商朝金文(其最长之文,仅有四十余字)、西周金文(金文逐渐兴盛,多记载天子之事)、东周金文(多记录王公大成之事,全盛时期)、秦汉金文(金文渐渐衰败)。

3.篆书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容易书写。

4.隶书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5.楷书我国的楷书,虽然在东汉时期已经有萌芽,但是真正文人化的楷书的出现还是在魏晋时期,楷书从民间萌芽走向书法正统,作为一种时尚被当时的文人士大所学习。

这也是我们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汉字。

6.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不论年代,凡是写的潦草的字都算是草书。

草书起始于汉朝,是为了是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草书的特点是跌宕落笔,运转龙蛇,一气呵成。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可简单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中国书法发展史详细介绍如下:1、先秦书法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3、汉代书法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4、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5、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6、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6、五代书法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8、元代书法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9、明代书法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

法帖传刻十分活跃。

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10、清代书法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简化,线条均匀,字 呈竖势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小篆特点:
字体优美,更趋简化,线条均匀,字呈竖势追求对

四、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常见的 一种庄重的字 体,。隶书起源 于秦朝,由程邈 整理而成,在东 汉时期达到顶峰, 书法界有“汉隶 唐楷”之称。
隶书特点: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呈扁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 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 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 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 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 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 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 “金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 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乙瑛碑》
《张迁碑 》
五、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 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成熟于东晋、盛唐继续 发展。有章草(隶草)、今草、狂草之分。 特点:结构简约、笔画连绵、勾连不断,书 写自由。

六、楷书
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 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始于汉末,通行 至今,长盛不衰。 特点:章法规整、结构严谨,体势上呈长方, 笔画平直、均匀。

颜筋柳骨
颜真卿 柳公权
七、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 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 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 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 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 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金文作用: 内容多是记述重大事件,如纪念祖先、记录赏赐、 记述战功或王命等
三、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前221年),推行“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 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 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 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 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 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 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 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 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更
中国书法演变史
张燕

中国书法的种类: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篆书

汉字的演变: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甲骨文
行书
大篆(大篆的形成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和籀文三个时期 )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 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 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 为 “殷契”,是殷商时代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 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 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 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 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 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 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 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王羲之东晋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印刷体:宋体、仿宋、黑体
宋体: 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笔 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 仿宋体:

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 黑体:
又称方体或等线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 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
过 过
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