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拓展延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物 。——《易经》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献给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的同学们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
人生不再是一部童话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走近贝多芬(2)
主要作品: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 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 《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 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 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 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 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 几件事?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走近贝多芬(1)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 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 父亲学音乐。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 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87年起 任音乐教师,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 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贝多芬一生坎坷,28岁他耳朵疾病开始, 50岁完全丧失了听觉,他忍受了29年的 病痛折磨。
脸 部
头部/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色的眼
的特写
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 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由上到下
描画贝多芬
找出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词语,用 下面的句式概括他的个性特征。 从 _______ 中,读出一个 _______ 的贝多芬 从“两 _极__宽___ ”读出一个_敢__于__挑__起_ 整__个__生__命_ _的__重__荷__ 的贝多芬。 肩
课件2: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由客人对贝多芬的描写和访问,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 的人?
独立而骄傲 严肃而善良 追求自由
沉郁而坚强 热爱自由 献身音乐
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会 被命运所征服。——贝多芬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 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 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
出声快速阅读课文,试以拜访者的身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二:
用“我从
看到
了的贝多芬”的句式说话。
肖像描写是对一个人容貌、神态、身材、服饰等的描写。 好的肖像描写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气质、特有的精神世界,达到 以形传神的效果。
关于贝多芬 贝多芬: 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波恩的 一个音乐世家,年少时便显出了音乐天赋,8岁开始登台演出,在音 乐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8岁时开始耳聋, 晚年全聋。但他仍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 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最为著名)。
你是如何理解“巨人”两个字的?
在无声的寞中创造音乐的辉煌,用痛苦谱写“永恒”的快 乐,深深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了命运的主宰者。正是贝多芬 这样的坚韧不屈成就了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永远值得后人缅 怀、追忆。
模拟“现场采访’对话,品味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独特 的内心世界。
分小组讨论交流你对贝多芬语言的理解,勾画难句全班讨 论交流。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直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是人的思想外衣,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好的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和个性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 貌。达到言为心声的效果。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是一个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严肃而 善良,热爱自然,追 求自由,献身音乐的 音乐巨人。
• 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 运的咽喉”坚强不屈的 人还有许多,请结合自 己的了解,简要介绍他 们的事迹,并谈谈自己 获得的启示。
张海迪
海伦
司马迁、孙膑、桑 兰、霍金、邓小平 三落三起……
主要事件
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勾画描写贝多芬的句子,并说说这些 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以形传神
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 两肩极宽 命运的担子的顽强的精神 衣服陈旧不整洁, 不拘小节,生活窘迫 衣服后面脱着失 效的助听器 弹奏出世界最美妙、 有力的大手 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 脸,火一样的头发,深邃 的眼睛,长而笨重的鼻子, 紧闭的嘴,方形下巴
——以声传神 直接描写
2、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 乐!
音乐是贝多芬的生命,乐队只能 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他 对生命的抗争和内心丰富的情感。
女佣介绍 厌恶别人打扰,要 的是孤独和安静, 不让女佣帮忙
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从侧面揭示人物精神品质。
外貌描写 表现独特 的个性气 质和精神 世界。
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 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 的生的意志。
1、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 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பைடு நூலகம்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 “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 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 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 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 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乐圣”地位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 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 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 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 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以深刻、锐利的眼 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 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 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 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为人类留 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拓展延伸
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
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
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海伦· 凯勒(1880-1968)
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 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 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 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 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 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 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 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 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 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
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
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 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 音乐永远陪伴他。
我要紧紧的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贝多芬
生平简介
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要点: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或表现 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进行描写,要以形传 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
选取同班一个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 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
肖像描写的方法:
(1)细致观察。 (2)多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3)抓住人物突出的特点。 (4)用词准确、传神。 (5)反映人物生活境况、精神世界。 (6)采用合理顺序,如:从远到近、从 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等。
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 和苦难的压力 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 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外貌描写——刚毅、顽强、执着的人, 透着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
行描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 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幻灯片 6返回
学习外貌描写的手法
诵读· 释文(6~8自然段)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 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 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 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 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 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 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 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 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 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 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主要事件:
“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贝多芬和“客人”会面 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角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材分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何为的一篇人物传记,他通过写一次会见,描写了主人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抓住人物特征,用词精当而生动。
而且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他不但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更真实,更容易打动学生。
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育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外貌描述和语言描述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顽强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述来刻画人物的方式。
教学难点体味语言,明白得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学习进程(一)知识链接贝多芬 (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
身世于德国波恩的音乐世家,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伟大的成绩。
他一生坎坷,没有成立家庭。
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可谓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闻名)小故事:贝多芬曾经给他的爱惜人一名亲王写信。
那时这位亲王让他按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个作品。
贝多芬毅然拒绝,而且在给亲王的信中说:“亲王过去有,此刻有,以后也有。
但贝多芬只有一个。
”是什么让贝多芬得以傲视一切权贵?)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二)、预习指导1.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深邃___迟疑___磐石___纽扣___喧嚣___重荷___巴望____警惕翼翼______2.请你把以为本文重点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说明。
(三)、整体感知1.记叙线索──“客人”造访贝多芬的通过。
(请你自读课文,归纳“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进程。
)女佣开门────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2.请归纳要紧事件3.本文所写的内容并非复杂,但作者的高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精练精析(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喧嚣.(xiāo) 女佣.(yònɡ) 磐.石(pán)B.弄.堂(lònɡ) 门槛.(kǎn) 重荷.(hè)C.佣.金(yōnɡ) 深邃.(suì) 模.样(mú)D.丧.钟(sànɡ) 捏.弄(niē) 踌躇.(chú)2.下列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演奏拼命清晰小心冀冀B.巴望灵魂捉弄零乱不堪C.悲剧燃烧麻烦杂乱无张D.睁扎嗓子耳聋惹人注目3.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 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孤独, 有“永恒”为伴。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A.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
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面对挫折”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
(1)【名人故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贝多芬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一些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答:(2)【鼓励弱者】生活中的弱者有很多(如孤儿、残疾者、贫困者等),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请结合身残志坚的事例用排比句式写一句话来鼓励他们。
答:(3)【巧对对联】有同学写了歌颂贝多芬的上联,请你选择一个文学人物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搏命运风浪,巨人谱写英雄乐章(贝多芬)下联: ( )二、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6~9题。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1)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静,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相关课外阅读)13音乐巨人贝多芬

重点语段训练13*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教材简析: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二、作者简介:何为,当代著名作家。
原名何敬业,笔名:晓芒、夏侯宠、夏奈蒂等。
1922年4月出生在定海状元桥旁的横弄堂,汉族,祖籍浙江定海,中共党员。
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第一篇作品《路》,发表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青年文艺》一栏上。
上海孤岛时期,先后在《译报》、《译报周刊》、《文汇报》及《大美报》副刊撰稿,并参加党领导的文艺通讯运动,同时被委派编辑《大晚报》文艺周刊。
1940年出版第一本集子《青弋江》。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4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上海《文汇报》记者,上海电影文学研究所编剧,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辑,江南电影制片厂编辑,福建省电影制片厂编辑组长,福建省文联、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顾问,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我从这里起步》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作品奖,《陀螺和巧克力》获1991年《福建文学》全国散文征文奖,《故乡与祖国》获首届《散文天地》作品评奖的优秀奖,《何为散文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第二次考试》成为当时中学语文正式教材,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行世界各地。
三、贝多芬简介: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血型:O。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巨人贝多芬》
备课人:郝建波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
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课的主人翁贝多芬都有概念性的认识,而且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喜欢阅读。
而在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中,对于刻画人物,有了一些感受,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贝多芬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对音乐的执著精神,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1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是学习文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揭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1.文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揭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
六、教学方法: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倾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
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
就
像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却失去了听力。
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预习检测,感知情节。
1、读准这些词语。
门槛头颅重荷深邃踌躇巴望
锁闭磐石下颏
2、阅读本文,找出本文的记叙线索,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看客人访问贝多芬期间写了哪几件事?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此环节疏通课文,明确了记叙的主要事件,熟悉课文
三、走近贝多芬——阅读引导,把握人物。
我们知道贝多芬在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那生活中的贝多芬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近贝多芬,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
分析:外貌描写【整体】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坚强(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特写】拿起一枝笔。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刚毅(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
)】
【局部】--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
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不拘小节,艺术家性格】
--脸: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刚毅、坚强、沉郁、执着(无比生的意志)】ppt 总结
明确:一个平凡的人:有人访问,感动流泪;无端打扰,不耐烦;面对耳聋不免叹息。
一个伟大的人——意志坚强,不向厄运低头;面对打击,决不消沉;独立处理日常杂务,用
“心”观察思考人生。
其实贝多芬的的形象在不同的人眼里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比如从女佣——见证人的角度,介绍他的基本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
(1--5)
从客人的眼光,描写再现他的形象。
(6—9)
从主人公的角度,展示它的内心世界,表现其性格。
(10—27)
写作方法指导: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运用修辞,丰富语言。
四、语言描写:
找出贝多芬的语言描写,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些话的?请谈谈你的感受。
b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五、走进贝多——赏析感悟,延伸拓展。
1、跨越时空的对话:再次欣赏《命运交响曲》,听老师读“名人评语”: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丰子恺
六、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不屈的信念。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难免有凄风苦雨、险滩急流,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我们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作业设计
1.整理课堂上的外貌描写,写在作业本上。
2.积累人生的逆境与不幸方面的名言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