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考试题
热质交换原理试卷和题库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1.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热质交换设备分为_________、________、蓄热式和热管式。
2._ __与___两者的共同作用称为对流传质。
3.蓄热用固液相变材料的热性能要求为:合适的相变温度、较大的相变潜热以及合适的导热性能。
4.吸附空气中水蒸气的吸附剂称为干燥剂,干燥剂的吸湿和放湿的机理是____由干燥剂表面的蒸汽压与环境空气的蒸汽压差造成,当前者较低时,干燥剂吸湿,反之放湿_______________。
5.吸附剂的再生方式有____加热再生方式______、_____减压再生方式_____、____使用清洗气体的再生方式____、___________。
6.湿工况下表冷器的析湿系数的定义:_,,其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 _ ____。
7.蒸发冷却所特有的性质是_______ _ ________。
8.在冷却塔的热工计算中,一般要求冷却水出口温度 t2比当地气温条件下的湿球温度 ts高____3~5______℃。
二、分析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温度为30℃、水蒸气分压力为2kPa的湿空气吹过下面四种状态的水表面时,试用箭头表示传质和总传热的方向。
水温t50℃30℃18℃10℃传热方向气水气水气水气水传质方向气水气水气水气水2.如何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的类比性?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会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传递,也可以是由漩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对三类现象的分子传递和湍流传递分析可以得出这三种传递现象背后的机理是相同的,它们依从的规律也类似,都可以用共同的形式表示:传递速率=扩散系数×传递推动力,清楚地表明了“三传”之间的类比性。
(4分)另外,从动量方程、热量方程和扩散方程及相对应的边界条件可以看出它们在形式上是完全类似的,也清楚地表明了“三传”之间的类比性。
(完整word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期末考题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流体的黏性、热传导和质量(分子扩散)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2、 将热质交换设备系统由于过程不可逆而产生的熵增与两种流体中热容量较大的流体的热容量之比称之为(熵产单元数),常用来作为热质交换设备的评价指标。
3、 按不同的工作原理,热质交换设备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
4、 (浓度差)是产生质交换的驱动力,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5、 由于扩散传质引起的热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杜弗尔)效应。
6、 二元混合气体作为理想气体用分子动力理论可以得出质量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关系为:D( 312D P T - )。
7、 ( 相变贮能)是利用固-液相变、液-汽相变、固-汽相变和固-固相变过程来吸收和释放热量,进行蓄冷和蓄热的一项技术。
8、 准则数Pr 表示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相互关系;准则数(Le )表示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9、 雷诺类似率表述了对流传热、传质和摩擦阻力之间的关系,它们以准则数(Sh ,Nu ,Re ,Pr ,Sc )形式的表述形式分别为Nu Re Pr 2f C =⋅、(Sh Re Sc 2f C =⋅)。
10、 吸附剂吸附除湿过程是( 放热 )过程,吸附热一般( 大于 )水蒸气的凝结热。
11、 菲克扩散基本定律A A ABd d C m D y=-(kg/m 2.s )中的A m 为扩散物质A 的(相对扩散)通量。
当混合物以某一质平均速度υ移动时,其坐标应取随整体平均速度的动坐标。
12、 系数D ,a ,ν具有扩散的性质,它们的单位均为m 2/s ,它们分别称为(分子扩散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动量扩散系数)。
13、 浓度差是产生质交换的驱动力,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14、 二元体系中,由于存在温度差引起的扩散,称为热扩散,也称(索瑞特)效应。
15、 吸附剂的再生方式有加热再生、(减压再生)、使用清洗气体再生和(置换脱附再生)。
供热考试

供热知识考试卷(1)岗位姓名分数一、填空(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1、在整个采暖季节,系统流量维持设计()不变,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只调节()温度的高低,称做集中质调节。
2、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3、供热管道的连接方式有()、()和()。
4、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有()、()和()三种。
5、室内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经济比摩阻为()。
6、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热负荷计算时应考虑()。
7、循环水泵运行和停止时,压力保持不变的点称为()。
8、采暖系统由()、()和()组成9、设计采暖系统时,系统的最高点应设(),最低点应设()。
10、水力稳定性是指其他用户流量改变时,保持本身()不变的特性。
二、选择题(3x6=18 分)1、低温热水采暖系统是指供水温度为()的采暖系统。
A、≥100℃;B、≤100℃;C、<100℃。
2、下列室内采暖管道,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有()的管道。
A、≤DN32;B、≥DN32;C、>DN32。
3、单层外门的外门开启附加率()双层外门的外门附加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
4、通行地沟净高为()。
A、1.8 m;B、1.4m;C、1.2 m;D、0.5 m5、按地带法计算地面传热系数时,地带的划分是按建筑物()进行划分的。
A、内表面向里2 米;B、建筑轴线向里2.5 米;C、外表面向里2 米;D、内表面向里2.5 米6、组成地面的()为保温材料时,该地面为保温地面。
A、所有材料;B、一层材料;C、几层材料。
三、判断题:(2x6=12 分)1、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是指距地面4m 高度范围内的温度。
()2、计算房间采暖热负荷时,凡高于4m 的房间均须进行高度附加。
()3、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供回干管坡度一般为0.003。
()4、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与建筑高度有关。
()5、室内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经济比摩阻为30~70pa/m。
中国石油大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在线考试模拟题2

秋季学期《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在线考试补考(适用于4月份考试)
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
A:质量浓度
B:摩尔浓度
C:质量分数
D:摩尔分数
参考选项:A
密度大的气体和液体在多孔固体中的扩散一般为()。
A:斐克型扩散
B:克努森型扩散
C:过度区扩散
D:不确定
参考选项:A
在喷淋室中当水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湿球温度,则空气的焓将()。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都有可能
参考选项:A
对于管内层流传质过程,当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都充分发展之后,对流传质的宣乌特准则数为()。
A:非定值
B:定值
C: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D:随着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参考选项:B
在传质中,紊流扩散的通量要远大于分子扩散的通量。
A:对
B:错
参考选项:A
在冷却塔中,水的最终温度只能达到空气的进口温度。
A:对
B:错
参考选项:B
在一元体系中也会产生质量传递。
A:对
1。
2014热质交换题库ch1

Ch1绪论知识点:1.热质交换是传递热量和质量的设备,热量是指全热量,包括显热的传递和潜热的传递。
2.按工作原理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分为表面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换热器3.表面式换热器冷热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表面式换热器存在固体传热面,以中间间隔面为传热面,因此存在接触热阻,传热效率低于混合式换热器。
4.蓄热式换热器冷热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蓄热体传给冷流体。
蓄热式换热器存在固体传热面,以蓄热体为传热面,存在接触热阻,传热效率低于混合式换热器。
5.混合式换热器又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混合进行换热。
混合式换热器不存在固体传热面,不存在接触热阻,传热效率高于表面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
6.管式、板式换热器都属于表面式换热器。
7.按流体流动方向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分为顺流式、逆流式、叉流式和混流式换热器8. 混流式换热器中,当冷、热流体交叉次数在四次以上时,可根据两种流体流向的总趋势,将其看成逆流或顺流。
9.叉流式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10.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为材料的换热器可用于处理有腐蚀性的介质的换热。
11.三种传递现象的含义,各自发生的条件,各自的基本定律。
填空题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动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牛顿粘性定律。
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傅立叶定律。
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质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斐克定律。
(3分)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梯度时,会发生动量传递;当存在___温度___梯度时,会发生热量传递;当存在质量浓度梯度时,则发生质量的传递现象。
质交换的推动力是浓度差,热交换的推动力是温度差,动量交换的推动力是速度差。
热质交换同时存在过程的推动力是焓差。
质交换的基本型式是分子扩散、对流扩散,其中对流扩散较强烈。
分子扩散是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而湍流传递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用。
菲克定律是表示质量传递现象的基本定律,表达式为,其中负号表示质量传递的方向是浓度梯度的负方向(或者质量是朝浓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
热质交换复习题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复习题一、填空题1.流体的()、()和质量()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2.系数D、a、ν具有扩散的性质,它们的单位均为(),它们分别称为()、()、();3.按不同的工作原理,热质交换设备可分为:()、()、()和();4.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和();5.对数平均温差总是()(大于或小于)相同进出口温度下的算术平均温差。
6.准则数()表示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准则数()表示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7.施密特准则数Sc=();舍伍德准则数Sh=();8.对于一般水的冷却条件,冷却塔的冷却极限与空气的()温度近似相等。
9.吸附剂吸附除湿过程是()(放热或吸热)过程;10.喷淋室热工计算常采用“双效率法”,这里的“双效率”是指()效率和()效率。
二、判断题1.在没有浓度差的二元体系中一定不会产生质量扩散。
()2.在空气与水进行热质交换时,温差是总热交换的推动力。
()3.干燥循环包括吸湿、再生和冷却三个过程。
()4.用固体吸附剂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可以近似认为是等焓加湿过程。
()5.湿球温度受传递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不完全取决于湿空气的状态,所以不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6.家用空调器制冷运行时,热量从室内空气传递到制冷剂的过程中,通过管壁时的热阻最大()7.静态制冰法的主要缺点是冰层热阻大,冷冻机的性能系数低。
()8.表冷器用来减湿冷却,喷淋室可以完成除减湿冷却以外的所有空气处理过程。
()9.湿式冷却塔和喷淋室都属气水直接接触式热质交换设备,均是用来处理空气的。
()10.增加排数和降低迎面风速都能增加表冷器热交换效率。
()三、简答题1.在给定Re准则条件下,当流体的Le=1时,试推导出刘易斯关系式。
2.要将夏季和冬季分别为W和W*点的室外空气处理到送风状态O,已知室内空气状态点为N,针对下面两种处理方案在焓湿图上定性表示出来。
(1)夏季:与部分室内空气混合→表冷器冷却减湿→加热器再热;(2)冬季:加热器预热→喷淋室绝热加湿→加热器再热。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期末考题解读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流体的黏性、热传导和质量(分子扩散)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2、 将热质交换设备系统由于过程不可逆而产生的熵增与两种流体中热容量较大的流体的热容量之比称之为(熵产单元数),常用来作为热质交换设备的评价指标。
3、 按不同的工作原理,热质交换设备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
4、 (浓度差)是产生质交换的驱动力,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5、 由于扩散传质引起的热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杜弗尔)效应。
6、 二元混合气体作为理想气体用分子动力理论可以得出质量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关系为:D( 312D P T - )。
7、 ( 相变贮能)是利用固-液相变、液-汽相变、固-汽相变和固-固相变过程来吸收和释放热量,进行蓄冷和蓄热的一项技术。
8、 准则数Pr 表示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相互关系;准则数(Le )表示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9、 雷诺类似率表述了对流传热、传质和摩擦阻力之间的关系,它们以准则数(Sh ,Nu ,Re ,Pr ,Sc )形式的表述形式分别为Nu Re Pr 2f C =⋅、(Sh Re Sc 2f C =⋅)。
10、 吸附剂吸附除湿过程是( 放热 )过程,吸附热一般( 大于 )水蒸气的凝结热。
11、 菲克扩散基本定律A A ABd d C m D y=-(kg/m 2.s )中的A m 为扩散物质A 的(相对扩散)通量。
当混合物以某一质平均速度υ移动时,其坐标应取随整体平均速度的动坐标。
12、 系数D ,a ,ν具有扩散的性质,它们的单位均为m 2/s ,它们分别称为(分子扩散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动量扩散系数)。
13、 浓度差是产生质交换的驱动力,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14、 二元体系中,由于存在温度差引起的扩散,称为热扩散,也称(索瑞特)效应。
15、 吸附剂的再生方式有加热再生、(减压再生)、使用清洗气体再生和(置换脱附再生)。
热质交换考试题

一、填空题1总热交换是潜热交换和显热交换的总和。
2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就会分别产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3潜热交换是发生热交换的同时伴有质交换(湿交换)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蒸发)而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的结果. 4流体的粘性、热传导性和质量扩散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5当流场中速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切应力;温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热传导;多组分混合流体中,当某种组分浓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会产生该组分的质量扩散;描述这三种分子传递性质的定律分别是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菲克定律。
6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热管式等类型。
表面式冷却器、省煤器、蒸发器属于间壁式,而喷淋室、冷却塔则属于直接接触式。
7热质交换设备按其内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可分为顺流式、逆流式、混合流式和叉流式。
工程计算中当管束曲折的次数超4次,就可以作为纯逆流和纯顺流来处理。
8温差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而焓差则是产生质交换的推动力。
9质量传递有两种基本方式: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两者的共同作用称为扩散传质。
10相对静坐标的扩散通量称为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而相对于整体平均速度移动的动坐标扩散通量则称为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11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主要有薄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
12一个完整的干燥循环由吸湿过程、再生过程和冷却过程构成。
13冷却塔分为干式和湿式。
由有淋水装置、配水系统、通风筒组成。
14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有两种方法: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UT法)。
二、名词解释热舒适性(人体对周围空气环境的舒适热感觉)、绝热饱和温度(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降温的极限)、传质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扩散系数(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每单位浓度降的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空气调节(利用冷却或者加热设备等装置,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新风(从室外引进的新鲜空气,经过热质交换设备处理后送入室内的环境中)、回风(从室内引出的空气,经过热质交换设备的处理再送回室内的环境中)、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分子传质(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扩散传质)、对流传质(:是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输过程)、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浓度边界层(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层中,该流层即为浓度边界层)、速度边界层(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层中,该流层即为浓度边界层)、热边界层流体流动过程中.在固体壁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雷诺类比(对流传热和摩擦阻力间的联系)、宣乌特准则数(流体传质系数hm和定型尺寸的乘积与物体的互扩散系数(Di)的比值)、施密特准则数(流体的运动黏度(v)与物体的扩散系数(D)的比值)、普朗特准则数(流体的运动黏度(v)与物体的导温系数a的比值)三、简答题1解释显热交换、潜热交换和全热交换,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填空题1、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动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牛顿粘性定律。
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傅里叶定律。
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质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菲克定律。
2、按工作原理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
蒸发器和冷凝器属于间壁式。
喷淋室属于直接接触式。
蒸气喷射泵属于直接接触式。
3、按照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热质交换设备分为顺流式、逆流式、混流式、叉流式。
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流动方式平均温差最大,顺流流动方式平差最小。
4、按用途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分为表冷器、预热器、加热器、喷淋室、过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加湿器。
5、按制造材料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稀有金属材料。
6、质交换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热交换的推动力是温度差。
动量交换的推动力是速度差.热质交换同时存在过程的推动力是焓差。
7、质交换的基本型式是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较强烈。
8、对流传质系数的模型理论包括薄膜理论、渗透理论。
9、对于水-空气系统,当未饱和的空气流过一定量的冷水水面时,空气的温度下降,湿度增加,焓值不变。
10、大容器饱和沸腾的4个特性区为自然对流换热区、核态沸腾区、过度沸腾区、稳定膜态沸腾区。
11、凝结形式包括膜状凝结、珠状凝结,其中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要大于膜状凝结的换热系数。
12、冷却减湿可以使用表冷器或喷淋室设备来实现。
其中水温应满足下列条件小于空气的露点温度。
13、若表冷器中的水温小于空气温度,大于空气露点温度,可实现等湿冷却过程。
14、若喷淋室的水温小于空气露点温度,则可实现减湿冷却过程。
若水温等于空气露点温度,可实现等湿冷却过程。
15、热质交换同时存在的过程,其单位面积上的总热交换量等于传质系数和焓差的乘积。
16、未饱和空气与热水接触,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焓也增大。
17、空气与水接触时,假想条件是指接触时间无限长,水量无限大。
理想条件是指接触时间有限,水量无限大。
而实际情况则是接触时间有限,水量有限。
18、独立除湿对空气的降温和除湿分开处理。
19、干燥剂除湿包括吸附除湿和吸收除湿。
前者使用固体吸收剂,过程为物理过程变化;后者使用液体吸收剂,过程为化学过程变化。
20、若干燥剂表面的蒸气压大于空气的蒸气压,则空气被加湿。
若干燥剂表面的蒸气压小于空气的蒸气压,则空气被减湿。
21、硅胶的吸湿能力大于活性铝的吸湿能力。
22、固体吸附除湿有静态除湿和动态除湿两种方式。
23、吸附剂的再生方式包括加热再生、减压再生使用清洗气体的再生和置换脱付再生。
24、射流按流态不同分为层流射流和紊流射流;按进入空间不同分为自由射流和受限射流;按送风温度与室温的差异分为等温射流和非等温射流;按喷嘴形状不同分为圆射流和扁射流。
25、射流温度扩散角大于速度扩散角,说明热量交换比动量交换快。
26、扩散式燃烧的空气过量系数为0 。
火焰长度取决于理论空气量、火控直径、燃气出口速度、燃气温度、空气流速、火孔间距。
27、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叫做回火。
火焰离开火孔,最后完全熄灭的现象叫做。
若燃气的出口速度过大,可能出现现象。
若燃气出口速度过小,可能出现现象。
28、当燃气出口速度超过某一极限值,会发生现象,这极限值称为。
29、完全预混式燃烧看不见火焰,故又称。
30、液体燃料的燃烧方法有、、、。
31、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按燃烧现象分、、、。
按燃烧方式分、、。
32、强化气体燃料燃烧的途径主要有、、、。
33、喷淋室的四种主要管道是循环水管、溢水管、补水管、泄水管。
34、气体燃料燃烧器包括、、、、、、。
35、油燃烧器按喷嘴型式分为、、。
36、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公式是。
算术平均温差的计算公式是。
当满足条件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温差,误差为。
37、当空气掠过水面时,空气与水表面间的换热系数为20w/m2.k,那么空气与水表面间的传质系数为。
对流质交换系数为。
38、温度为t a饱和空气与温度为t w冷水面接触时,单位面积上的显热交换量的计算公式为。
潜热交换量为。
总热交换量为。
39、换热扩大系数又称析湿系数。
40、表冷器在干工况下换热扩大系数为 1 。
在湿工况下换热扩大系数为大于1 。
41、根据冷却剂种类不同,冷凝器可分为水冷冷凝器、空冷冷凝器、水---空气冷却冷凝器、靠制冷剂蒸发或其他工艺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凝器。
42、根据供液方式不同,蒸发器可分为满液式蒸发器、非满液式蒸发器、循环式蒸发器、淋激式蒸发器。
43、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传热过程包括降低过热、冷凝、再冷三个阶段。
44、蒸发器中蒸发温度下降,制冷循环的外部不可逆损失增大,制冷机的经济性降低,另一方面,传热温差增大。
45、水喷射泵如果应用于供热系统中对供水和回水进行混合,则工作流体为热网供水,被引射流体为用户回水。
喷射系数为。
46、蒸气喷射泵可用于蒸气供热系统,其中为工作流体,为被引射流体。
47、在喷淋室热工计算时,采用的方法为,它们为、。
48、冰蓄冷系统制冰方式包括和。
49、某R-22制冷系统,若冷凝温度为35℃,蒸发温度为5℃,则每kW制冷量在空气冷却冷凝器中放热量为,压缩机功耗为。
50、蒸发器中的冷冻水进出口温差为5℃,蒸发温度低于出口水温3℃,则蒸发器的对数平均温差为,算术平均温差为。
51、空气掠过水面,空气与水表面之间的传质系数为1kg/m2.s,则质交换系数为。
52、扩散式燃烧主要在区进行,部分预混式燃烧主要在区进行,完全预混式燃烧主要在区进行53、二元气体混合物,总压强不变,组分1与组分2互扩散,则组分1与组分2的摩尔扩散通量的关系是,质扩散通量的关系是。
54、湿空气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
55、含湿量是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的比值。
它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干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56、相对湿度是湿蒸汽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与同温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之比。
它是表征湿空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含量的程度。
57、热湿比的定义是湿空气的焓变化和含湿量变化之比。
58、等焓加湿过程的热湿比为。
59、等湿冷却过程的热湿比为。
60、当湿空气温度小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则会出现结露现象。
61、湿空气的焓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62、1标准大气压的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为988Pa,则含湿量为。
63、湿空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为2000 Pa,空气相对湿度为50%,则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为。
64、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20℃的湿空气,水蒸气分压力为702 Pa,则水蒸气的密度为。
湿空气的密度是。
65、湿空气的含湿量为5g/kg干空气,饱和含湿量为20 g/kg干空气,则相对湿度为。
66、空气温度为40℃,含湿量为5 g/kg干空气,那么空气的焓值为。
67、空气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0%,若对空气进行等焓加湿过程,其热湿比为。
68、潜热比是空气与水的总交换热量和潜热量之比,通常用符号Y fai 表示,计算式为。
它与析湿系数的关系是。
69、液体除湿剂溶液的浓度与焓湿图上的相对湿度相对应。
70、为了表示空气处理的完善程度,用热交换效率和湿交换效率来表征,其公式为和。
71、液体吸湿剂溶液表面上空气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取决于溶液的温度和湿度。
72、等温减湿过程的潜热比等于1,升温减湿过程的潜热比小于1,降温减湿过程的潜热比大于1。
73、液体吸湿剂处理空气减湿幅度大于表冷器减湿幅度,温度降低幅度小于表冷器降温幅度。
一、判断题1、单独的分子扩散是不存在的。
F2、对流扩散形式在流体中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伴随着分子扩散。
R3、水-空气系统不能使用刘伊斯关系式来计算。
F4、空气的湿球温度就是绝热饱和温度。
F5、空气的湿球温度大于该空气的干球温度。
F6、湿球温度是空气的实际温度。
F7、饱和空气的干球温度等于湿球温度。
R8、空气的相对湿度就是含湿量。
F9、当壁面的温度大于水的温度,水就可以汽化。
F10、过冷水中浸入一块温度为150℃的热金属壁面,水会产生沸腾。
R11、当一个极度光滑的热壁面浸入水中,是不能产生沸腾的。
R12、壁面上的凹穴和裂缝全部可以成为产生气泡的汽化核心。
F13、不凝结气体的存在对沸腾换热是有利的,对凝结换热是不利的。
R14、固体吸湿剂对空气进行减湿处理与表冷器的过程相同。
F15、喷蒸气加湿可以实现等温加湿过程。
R16、通过调节水温,喷淋室能够实现多种过程。
R17、喷淋室不能够对空气进行等温加湿。
F18、饱和空气与不同温度的水直接接触时,只有显热交换。
R19、未饱和空气与冷水接触时,热交换和质交换同时发生,所以既有显热交换,也有潜热交换。
R20、未饱和空气与热水接触,温度升高,湿度减小,焓增加。
F21、要对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必须同时降温。
F22、在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空气的温度不可能升高。
F23、干燥剂的吸湿量越大,表面蒸气压越大。
R24、干燥剂的温度越高,干燥剂表面蒸气压越大,吸湿能力越差。
R25、在满足舒适度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送风温差。
F26、送风高度越大,送风温差可以取得越大。
R27、完全预混式燃烧的不完全燃烧损失几乎为0。
R28、完全预混式燃烧不易产生回火和脱火现象,是一种稳定的燃烧方式。
F29、空气与水表面进行质交换,实际上是空气与水表面的饱和空气层之间进行质交换。
R30、表冷器的干工况是指空气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没有水的存在。
F31、表冷器的湿工况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冷器金属表面上产生凝结。
R32、表冷器在湿工况下,其外表面的换热系数比干工况增大了 倍。
R33、表冷器外表面是否产生凝结水,其换热系数不变。
F34、喷水系数是指喷水量与空气量的比值。
R35、未空气空气在进入喷淋室处理后,可达到饱和状态。
F36、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越低越好。
F37、水喷射器中压力最高点在喷管入口,此处速度也是最大的。
F38、在喷水室中,通常要使用一部分循环水和冷冻水混合,喷水温度越高,所需冷冻水量越小。
R39、喷水室中喷管排水越多,热交换效果越好。
F40、在空调房间中,回风口应仔细设计,因为它对于室内的气流组织有很大的影响。
F41、完全预混式燃烧方式在燃烧时需要专门设置火道,燃气与空气混合物在火道内迅速燃烧。
R42、传热单元数是指两种流体热容的比值。
F43、机械露点是指空气经喷淋室处理后达到的状态。
R44、单级喷淋室处理后的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95%,双级喷淋室处理后的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100%。
R45、空调冰蓄冷系统属于潜热蓄冷,可节约电耗,因为它可以把夜间的冷量储存起来供白天使用。
R46、二元混合物中组分1和2等质量互扩散,则两种组分的质扩散通量与摩尔扩散通量相等。
F47、二元混合物中组分1和2互扩散,则1向2和2向1的扩散系数相等。
R48、湿空气的含湿量和水蒸气分压力是一一对应关系。
R49、湿空气的密度与干空气的密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