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化学--冀然--浅谈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及研究前景
二氧化碳转化高附加值产品及其应用价值

二氧化碳转化高附加值产品及其应用价值2024-03-03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创造经济价值。
以下是一些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和其应用价值的例子: 1. 化学品合成:CO2可以用作化学品合成的原料,例如用于生产聚合物、有机化合物和燃料。
通过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将CO2转化为甲酸、甲醇、乙酸、丙酮等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2. 储能:将CO2转化为化学能源可以实现长期储存和再利用。
例如,通过将CO2与水反应生成甲醇或氢气等可燃气体,可以将CO2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介质,以供后续使用。
3. 碳酸饮料和气泡饮料:CO2被广泛用于碳酸饮料和气泡饮料的制造过程中,为饮料提供起泡和口感。
将CO2回收并重新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并减少对大气中CO2排放的贡献。
4. 燃料:将CO2转化为可再生燃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通过电化学CO2还原,可以将CO2转化为甲醇、乙醇和甲烷等可燃气体。
这些燃料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能源储存和工业应用,以减少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5. 建筑材料: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CO2作为原料制造建筑材料的方法。
例如,将CO2与碱性材料反应,可以生成碳酸盐矿物,类似于天然石灰石。
这些碳酸盐矿物可以用于生产混凝土、砖块和其他建筑材料,减少对传统水泥的需求,并将CO2永久地储存在建筑材料中。
6. 化学品和中间体:CO2可以用作合成化学品和中间体的原料。
例如,将CO2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甲醇、甲醛和乙酸等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工业和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7. 温室蔬菜培植:将CO2直接应用于温室蔬菜培植过程中,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通过增加温室中的CO2浓度,可以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并提供更多的碳源供植物生长,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引言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这类材料通过引入特定的化学结构和某些添加剂,使得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现状。
一、金属离子整合型聚合物金属离子整合型聚合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它基于对金属离子与聚合物中官能团的协同作用实现其独特的性质。
通过离子交换机制或配位反应,金属离子可以与聚合物上的官能基或离子基相结合,构建出三维的网络结构。
这种金属离子整合型聚合物具有高度结晶度、热稳定性高、特殊的电学和光学性能等特点,是一种新兴的功能型材料。
二、响应式聚合物响应式聚合物是指在特定外界刺激下发生物理和/或化学反应的材料。
例如,光敏聚合物是一种响应式聚合物,可用于光控制的器件或材料。
在紫外线或蓝色光照射下,光敏聚合物可以引起分子链的断裂或结构改变,从而实现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三、共价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共价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由有机聚合物和无机化合物通过共价键相连构成的三维网络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热稳定性、高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光学性能以及电子发射等。
共价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以通过自组装或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是一种新兴的改性技术。
四、记忆性聚合物记忆性聚合物是指在特定刺激下能够自动恢复到原始形态的聚合物材料。
这种材料主要通过形状记忆效应实现,即在加热的过程中,聚合物发生形状改变并固化,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冷却,形状存储在聚合物中,接下来通过加热来触发形状恢复。
这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机械工程、电子和光学领域。
五、功能性涂层材料功能性涂层材料是指在基础材料表面覆盖一层能够赋予材料特殊性能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如,涂层可以赋予材料化学和氧化腐蚀性能、耐磨损性、抗污性和光学性能等。
其制备手段包括溶胶-凝胶、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及离子束沉积等技术。
它在计算机保护涂层、生物、化学传感、防护材料和化学反应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并展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如抗紫外线塑料、防火材料等。
其次,高分子材料的轻质、高强度特性使其成为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可以用于制作隔热材料和弹性材料。
此外,高分子材料还可以用于建筑装饰材料、管道材料等方面,在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前景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高分子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降低汽车的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
其次,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可以制作汽车的外部零部件和车身结构件。
此外,高分子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汽车内饰件,如座椅、仪表盘等,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能。
三、高分子材料在电子行业的应用前景高分子材料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首先,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导热性能,可以用于制作电子元器件的外部包装材料和散热材料。
其次,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可塑性,可以制作电子材料的密封件和连接件。
此外,高分子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电子产品的外壳材料和显示屏材料,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高分子材料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前景高分子材料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用于制作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
其次,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药物控释性能,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和生物材料。
此外,高分子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材料,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建筑、汽车、电子、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3、高分子催化剂与高分子试剂:在化学合成领域,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 高分子催化剂与高分子试剂,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副反应,降低环境污染。 其中,负载型高分子催化剂以其高效、可回收的优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
4、医用高分子:医用高分子材料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 科研人员对医用高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相容性、降解性以及功能性上。 例如,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等生物降解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 药物载体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开发具有药物控释、靶向治 疗等功能的医用高分子药物。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 的分类
03 三、未来展望
02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 的研究进展
04 参考内容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的材料,其价值在于能 够进行精确的分子设计,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这种材料在众多领域中都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能源、医疗、环保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功能 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高分子膜:高分子膜在分离、过滤、渗透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 来,科研人员在高分子膜的制备技术、性能优化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 要的突破。例如,通过纳米纤维构筑的多孔高分子膜在海水淡化、燃料电池等 领域展示出优异的性能。
2、高分子纤维:高分子纤维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环保等领域。一种新型的高分子纤维——碳纤维, 因其具有超高的强度和模量,被视为“黑金”。科研人员正在致力于提高碳纤 维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料主要分为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功 能高分子材料。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涉及高分子膜、高分子纤维等;化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则包括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等;生物功能高分子材料则 涉及医用高分子、生物降解高分子等。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导电机制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合成、物理法合成以及生物合成等。
其中,化学合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化学合成方法主要包括聚合法、掺杂法和复合法等。
聚合法是一种通过聚合反应将导电单体聚合而成的方法。
常见的导电单体有咔唑、噻吩以及苯乙烯等。
通过在聚合反应中引入这些导电单体,可以使得聚合物材料具备导电性能。
掺杂法是一种将导电剂掺杂到高分子材料中的方法。
导电剂可以是金属、碳纳米管或者是导电聚合物等。
通过将导电剂与高分子材料进行掺杂,可以形成导电网络,从而使得材料具备导电性能。
复合法是一种将导电剂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的方法。
导电剂可以是金属纳米颗粒、纳米碳管或者是导电聚合物等。
通过将导电剂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可以实现导电性能的提升。
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制主要有两种,即载流子的离域和载流子的局域。
载流子的离域是指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载流子在整个材料中自由移动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好,电导率较高。
载流子的局域是指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载流子只能在特定的局部区域内移动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差,电导率较低。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制与导电剂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不同种类的导电剂对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金属导电剂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而碳纳米管导电剂则可以增加材料的导电性能。
三、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传输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在电子器件领域,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柔性电子器件,如柔性显示屏、柔性电池等。
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目前,高分子化学材料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牢不可破的联系。
本文研究了多分子化学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多分子化学材料的地位和趋势。
关键词:高分子化工材料;应用现状;发展方向一、引言高分子化学材料在化学材料中非常重要,在化学材料中也有重要的研究方向,这在许多行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各种技术的继续发展,高分子化学材料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专业人员成为高分子化学材料生产率的更高标准,从根本上满足了多元化开发的实际需求。
二、高分子化工材料概述高分子化学材料是一种以高分子为基础的复合材料,也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材料。
目前,从工业生产的高分子化学的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纤维、涂料工业材料和其他类高分子材料化学过程非常简单,不仅材料种类非常多样,因此拥有其它高分子化学材料没有可比性。
三、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和局限性1.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与其他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表现出了很强的优势,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的强度比其他材料强,也表现出更强的耐磨性;其次,高分子材料本身的耐腐蚀性似乎更强,在使用中越能发挥更多的功能;第三,高分子材料比透射化学材料看起来更轻,种类也更丰富,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
2.高分子材料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军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
但目前,中国大部分高分子化学材料的生产工艺似乎仍相当落后,因此大部分供需现象将会存在。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进口技术要求较高的高分子材料,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没有长期的帮助。
三、常见的高分子化工材料1.高分子智能材料目前,智能高分子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各行业,这种材料也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大多数高分子智能材料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大多数智能聚合物基材料在寒冷的天气中以固体的形式出现,而在炎热的天气中可以传输90%的光和热。
超临界CO2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临界CO2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总结了超临界CO2在链增长反应和逐步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指出超临界CO2在聚合反应中能作为溶剂使用而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并且在应用超临界CO2技术进行的聚合反应中,表面活性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超临界CO2 聚合反应表面活性剂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鉴于化工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人们正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无毒无污染的物质来代替有机溶剂。
超临界CO2作为超临界流体的一种,它在环境化学中能出色地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并且,CO2可看作是与水最相似的且比较便宜的溶剂。
它能从环境中得来,用于化学过程后可再回到环境,无任何副产物,完全具有绿色的特性;此外,CO2有较温和的临界条件。
这些优点决定了CO2能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它正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1 超临界CO2的性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1]。
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特殊的溶解度、易改变的密度、较低的粘度、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扩散性等, 因此在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O2是超临界流体技术中最常用的溶剂,其临界温度为31.05°C ,临界压力为7.37MPa 。
由于它的临界温度不高,因而可在室温附近实现SCF 操作技术,所以能节约能量。
它的临界压力也不算高,因此设备加工并不困难。
2 利用CO2进行高分子合成研究的历史回顾1960年,Biddulph 和Plesch 报道了在-50°C 的液态CO2中异丁烯的阳离子聚合反应。
1968年,Hagiwara 等在一法国专利中报道了在大于常压,-78°C 到100°C 的CO2中进行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烯腈及醋酸乙烯酯等烯类单体的自由基均聚与共聚反应,得到了较高分子量的各种聚合物,聚合产率为15%~100%。
二氧化碳“化身”高分子材料

二氧化碳“化身”高分子材料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近年来,全世界在利用化石燃料过程中每年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达340亿吨,其中只有约20亿吨被海洋吸收,7亿吨被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自身平衡的能力,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近日,记者获悉,大气污染治理研究专家、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朱维群的一项科研成果——“二氧化碳高效封存利用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成功启动,这意味着解决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问题有了可行方法.【总页数】2页(P36-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J], 林海琳;崔英德;王飞镝
2.地方高校EFL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身份焦虑研究 [J], 胡晓榕
3.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J], 崔卫;靳文广;朱海亮
4.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进展 [J], 周忠清
5.二氧化碳化身原料制造聚氨酯泡棉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pesnauseonysudyandresachnofrcmmercause 浅谈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 合成、应用及研究前景
系 别: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班 级:电厂化学0901 姓 名: 冀然 浅谈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应用及研究前景 冀然 (环化系,电厂化学,0901班)
摘要:随着全球CO2排放量的逐年递增,CO2
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显得尤其重要。简述了二氧
化碳合成高分子的合成应用及研究前景,指出CO2功能高分子材料中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二氧化碳高分子合成;应用 研究前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lobal CO2 emissions has been increasing, CO2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ppea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Describes the synthetic polymers: synthesis of carbon dioxid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spects in CO2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to discuss and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CO2 polymer synthesis、application research prospect
二氧化碳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碳源;也是污染环境的废气,它不活泼且难以利用,同时也是宝贵的财富。长期以来因石化能源燃烧和代谢而排放的CO2,树木的砍伐,使得“温室效应”越来越突出,碳循环被打破。因此将其再生为有机物或高分子化合物,是控制环境污染,确保碳循环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减轻“温室效应”或者说是解决“温室效应”的一种方法[3-4]。CO2是一种配位能力较强的物质,它具有与金属形成种种络合物的能力[1]。自1969年日本京都大学的井上祥平首次报道了CO2可与环氧化物开键开环共聚生成全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塑料后[2],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成为高分子合成化学的重大成就。本文将简述二氧化碳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应用及研究前景。
1 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的合成
功能高分子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原来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使其成为更高性能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另一类是具有新型功能的高分子[5]。而功能高分子材料[6-9]又分为: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等[10]。
1.1二氧化碳聚合树脂质的合成 CO2和其他化合物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过程。能与CO2发生共聚的单体有环氧化合物、烯类单体、拨基化合物等。此外CO2,还能与二胺、碱金属的二经基盐或二酚盐发生缩聚反应。CO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合成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的反应是固定的重要成果。可代替传统的光气法,具有原料价格便宜,来源广泛的优势。
图1 CO2与环氧物的共聚 1.1.2 共聚物离聚物的合成 人们通过在CO2共聚物中引入离子团从而使分子链间作用力增加,对CO2共聚物作进一步改性。刘姗[12]“分别采用含双键的三元共聚物接枝丙烯酸的办法和异氰酸酯类物
质扩链聚碳酸亚丙酯的方法合成了支链型含阴离子和嵌段型含阳离子的共聚物。
(1)在CO2顺丁烯二酸配、环氧丙烷三元共聚物(PMAPC)中以(BPO)为引发剂,加人丙烯酸单体(AA)接枝合成环氧丙烷三元共聚物(PMAPC)接枝丙烯酸聚合物(PMAPC—AA)。
图2 CO2三元共聚物与丙烯酸的接枝反应 (2)通过阳离子聚合法(二醇为起始剂),合成低分子量的聚环氧氯丙烷(PECH),进一步与三乙胺反应,一Cl原子处形成季铵盐酸盐,成为一段带有端经基并含有季铵离子的分子链(QPECH),首先以聚碳酸亚丙酯(PPC)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形成带有端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与QPECH缩聚形成嵌段型含离子共聚物(QEPPC)[13]。 图3 含季铵离子CO2共聚物的合成 2 二氧化碳树脂与其他高聚物的相容性
脂肪族聚碳酸醋可以与各种聚合物共混而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PPC分别与聚丙烯酸甲酯或聚丙烯酸乙酯、硝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共聚物是相容的;且PPC与聚苯乙烯、丙烯睛、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异酯等则组成两相共混物。由CO2和环氧化物共聚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虽不含芳香基团,但与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共聚物〔P(MA—AA)〕共混时,通过后者提供的质子也形成较强的分子间力的作用, 测试证明梭基与瑞基间形成了氢键。聚碳酸亚丙酯(PPC)与含有酯基的聚合物,如聚醋酸乙烯酯(PVAV)、聚环己内酯(PC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物质有良好的相容性。王东山[14]等在PPC用多醇和异氰酸酯制备聚碳酸酯聚氨酯时,在原料中混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某些烯类单体、三羚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以及等自由基引发剂,固化后形成互穿的聚氨酯网络和聚取代烯烃网络由于网络的缠结和互穿,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力学强度获得改善。
3 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3.1 脂肪族碳酸酯的应用 以CO2为基本原料与其他化合物在不同催化剂作用[18]下,可缩聚合成多种共聚物,其中研究较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具有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共聚物是由CO2与环氧化合物通过开键、开环、缩聚制得的CO2共聚物脂肪族碳酸酯[15-19]。
3.1.1 我国脂肪族碳酸酯的应用 2001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合作,经过3年攻关,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3kt/a“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母粒” 工业示范生产线,2004年通过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蒙西集团目前已批量生产的二氧化碳基塑料母粒主要有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物等3个品种[20],外观均为淡黄色粒子或无色透明粒子,二氧化碳单元含量为31%-50%。
2005年,中国石油吉林油田集团公司已开发了10kt/a二氧化碳生物降解塑料工艺包,该生产线于2007年7月底正式动工,预计年月建成投产。其产品主要是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21],主要用于代替目前不可降解的塑料,用于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医用材料。
2005年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与江苏玉华金龙科技集团共同成立了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中科金龙建成了世界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kt/a的二氧化碳基聚合物[22]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是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调节共聚, 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及聚氨酯泡沫塑料。 2003年采用中山大学孟跃中等开发出戊二酸锌插层纳米高效催化剂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天冠集团建成了5kt/a产业化生产线,利用该种降解塑料原料, 可生产一次性餐具、保鲜薄膜等,成本低且环保。
3.1.2 国外脂肪族碳酸酯的应用 美国空气产品与化学品公司通过购买日本专利技术,采用自己开发的有机金属铝催化剂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并于1994年最先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生产出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商品。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和他的一个学生2004年组建了Novomer公司,致力于推动其开发的月一二亚胺锌催化体系催化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制取可降解塑料技术的工业化[3]。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了纽约州能源部门和国家科研基金会的资助, 还和柯达等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2008年帝斯曼(DSM)化学公司也与Novomer公司签署了协议,投资利用二氧化碳生产“ 绿色” 聚合物的新项目。
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MCC)进行了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共聚合的研究,制得了热稳定性高,力学性能好又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聚碳酸亚乙酯,其物理性能在聚乙烯与聚丙烯之间,可采用通用塑料的成型方法加工成薄膜、片材、泡沫塑料、注塑品和中空制品。其在日本四日市建成400吨/年脂肪族聚碳酸酯生物降解塑料中试装置,计划建设10kt/a工业化装置。此外,日本开发的新催化剂及其工业化研究项目已经启动。
4 研究前景 4.1 从聚合反应和改性着手提高稳定性 聚碳酸酯等CO2聚合物由于具有不稳定端基,其稳定性和加工性较差,通常采用封闭端基法[23]提高其稳定性。另外聚碳酸酯聚合时,未参加反应的单体双酚和副产品NaCl相互作用产生HCl,它将催化聚碳酸酯的酯键水解,除去这些杂质能大大提高聚碳酸酯的稳定性。用共聚或共混方法也是提高聚合物稳定性的手段之一,如聚碳酸酯与2%~5%聚乙烯共混的产品,能提高聚碳酸酯的加工性。
4.2 深化CO2活化的研究, 创造更高的催化效率 除了利用大分子效应和多金属配合外,还应该注意采用高位阻鳌合剂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手段,最终的目标是提高烯烃聚合催化效率。
4.3 在聚合物中加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碎灭剂等.
在聚合物中加入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碎灭剂等。可大大增加聚合物的光稳定性。反之,则可通过光敏剂制备光降解聚合物。利用CO2特性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可控降解的研究思路,一是改变聚合物结构,在聚合物分子中引人羰基,定时使这些聚合物在光氧作用下被降解,使其重新进人生物循环二是开发光降解母料,在聚烯烃成型加工时,按一定比例加入事先配制好的含羧基母料,可获得既保证制品的使用期,又能降解的聚烯烃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