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专题检测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如图为某月近地面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月Ⅰ、Ⅱ两区域平均风力相比较()A.Ⅰ风力大B.Ⅱ风力大C.风力相当D.无法比较4.该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6.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
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
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检测题)(含参考答案)右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据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答案 1.B 2.D 3.B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
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
读图完成4~6题。
4.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C.赤道附近大陆西岸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5.图乙所示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B.冬、夏季风均偏强C.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D.冬、夏季风均偏弱6.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 4.B 5.A 6.D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该月份()A.甲地盛行东北风B.甲地盛行西南风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答案7.C8.C9.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答案9.D10.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湘教版必修1——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专项练习题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示意三圈环流模式中某一环流圈,其中a、b、c、d代表气流运动方向,完成下题。
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形成极锋,乙处形成低气压B.乙处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C.甲处冷暖气流相遇上升形成低气压D.甲处形成低气压,乙处形成高气压美国夏威夷地区瓦胡岛(21°30'N,157°50'W)大范围连续性降水少,但受岛屿内高大山地影响,夏季阵性降水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瓦胡岛阵性降水多发期间,控制该岛的大气环流是()A.热带气旋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3.瓦胡岛山体高大是由于()A.生物风化较弱B.降水侵蚀强烈C.海水侵蚀较弱D.内力作用剧烈4.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如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示意图。
图中①①①①处分别吹()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南风、东北风、西风、西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高度跨越地球的对流层和平流层,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极端天气的出现常与极地涡旋有关。
极地与赤道之间温差越大,极地涡旋越强、越稳定。
北极极涡中心数量不固定,随极涡强度不同呈现出单中心和双中心变化特征,若暖气流北上挤压北极极涡,造成北极极涡不稳定,中心易分裂。
下图分别示意极涡稳定期和不稳定期。
完成下面小题。
5.2021年2月,美国南部多日遭遇罕见低温和暴雪,主要原因有()①极涡稳定期,冷空气南下至美国南部①极涡不稳定期,大量暖空气到达美国北部,形成暴雪①冷空气势力强盛①南部离海近,水汽量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与北极极涡比较,南极极涡结构稳定,原因有()①高原为主,海拔高①下垫面性质单一①南下暖流影响大①极夜天数较多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北极极涡冬、夏季比较()①夏季较稳定①冬季强度大①夏季多双中心结构①冬季不会出现双中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8.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图。
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带答案

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带答案)1. 什么是气压带?气压带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大气压力分布区域。
它们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2. 列举主要的气压带及其特点。
•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特点是气压较低,空气上升,形成热带风暴和雨林气候。
•高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和南的中纬度地区,特点是气压较高,空气下沉,形成草原和沙漠气候。
•极地低压带: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气压较低,冷空气下沉,形成冰原和寒带气候。
3. 什么是风带?风带是指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区域,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形成的。
4. 列举主要的风带及其特点。
•赤道地区的副热带风带:由于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形成从东向西的东北贸易风和西北贸易风。
•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位于赤道以北和南的中纬度地区,空气向极地低压带流动,形成从西向东的西风。
•极地地区的极地风带: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空气向赤道高压带流动,形成从东向西的极地风。
5. 解释副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副热带风带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赤道上升后,向北和南流动。
在北半球,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空气向东流动,形成东北贸易风;在南半球,空气向西流动,形成西北贸易风。
6. 解释西风带的形成原因。
西风带的形成是由于中纬度地区的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引起的。
赤道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后,向北和南流动,而中纬度地区的高压带的空气下沉,形成气压差。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中纬度地区向东流动,形成西风。
7. 解释极地风带的形成原因。
极地风带的形成是由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高压带和中纬度地区的低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引起的。
中纬度地区的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后,向北和南流动,而极地地区的高压带的冷空气下沉,形成气压差。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极地地区向东流动,形成极地风。
8. 解释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
气压带和风带是紧密相关的,气压带的形成决定了大气的垂直运动方向,而垂直运动又会导致水平的风流形成。
气压带与风带试题及答案

气压带与风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个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 极地高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赤道低压带D. 副极地低压带答案:C2. 盛行西风带主要位于哪个纬度区间?A. 0°-30°B. 30°-60°C. 60°-90°D. 90°-180°答案:B3. 以下哪个风带是由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驱动的?A. 信风带B. 西风带C. 极地东风带D. 赤道东风带答案:A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形D. 海洋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气压带和风带是全球性的?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高压带D. 极地东风带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正确2. 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的。
答案:正确3.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没有风带。
答案:错误四、填空题1.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风向偏转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科里奥利效应2. 信风带的风向在北半球是________,在南半球是________。
答案:东北风;东南风3. 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________。
答案:西风带五、简答题1. 请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们控制着地球上的风向和降水分布。
例如,赤道低压带通常与热带雨林气候相关,而副热带高压带则与沙漠气候有关。
风带影响着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2. 描述一下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机制。
答案: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热带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极地方向移动,到达30°纬度附近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使得气流偏转,导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个高压带通常与干燥和稳定的气候条件相关。
气压带与风带测试题及答案

气压带与风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2020·枣庄模拟)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
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1~2题。
1.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置会有一定幅度的移动B.非洲分布最广C.天气状况单一D.气温年较差大2.此时,图中K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1.A 2.A第1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随之移动,故赤道无风带的位置会有一定幅度的移动,A项正确;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故B项错误;受赤道无风带影响的地区,空气对流显著,天气特征多变,故C项错误;位于热带地区,故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错误。
第2题,根据等压线大小可知,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K地盛行东南风,故A项正确。
(2019·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图2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B.乙C.丙D.丁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3.C 4.B第3题,根据图1可知,该日全国降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图2中丙显示,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受低压控制,且其槽线位置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C对。
图2中甲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A错。
图2中乙显示长江流域被高压控制,天气晴朗,B错。
图2中丁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D错。
第4题,冬季时,我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图2中乙显示我国西北方向存在一个强高压,且其影响几乎覆盖全国,B对。
甲、丙、丁三图整体上气压值较低,且有许多低压中心存在,不可能出现在冬季,A、C、D错。
高三气压带风带练习题

高三气压带风带练习题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重要形成因素,它们的存在对于我们准确预测天气变化、认识地球气候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高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的主要气压带是()A. 亚热带高压带、南北极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副极低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南北极高压带D. 副极高压带、南北极低压带2. 位于赤道附近,西风带和东风带相遇的地点叫做()A. 赤道B. 副热带高压带C. 副极低压带D. 副热带低压带3. 东亚地区的北风和西风形成的天气现象是()A. 气旋B. 快速气流C. 暖湿气流D. 温暖低压带4. 西伯利亚的冬季气温寒冷,主要原因是()A. 西伯利亚地区气压低B. 西伯利亚地区气压高C. 西伯利亚地区风向多变D. 西伯利亚地区受西风影响5. 热带气候的特点是()A. 温度差异较小,降水丰富B. 温度差异较大,降水稀少C. 温度较低,降水较多D. 温度较高,降水稀少练习题二:填空题1. 亚洲大陆北部靠近北极圈的地区属于()。
2. 赤道附近地区的气压带是()。
3. 东亚地区夏季的主要风向是()。
4. 靠近西伯利亚地区的副极低压带会形成大范围的()。
5. 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在()。
练习题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在地球气候中的作用。
2. 请简要描述副热带高压带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影响。
3. 解释为什么两个相向而行的气流容易形成锋区和气旋。
练习题四:解答题1. 请绘制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并简要说明不同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解释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带在冬季会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天气。
以上是关于高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练习题,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做题,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和把握。
加油!。
{高中试卷}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af1c0cbfc4ffe473268ab6a.png)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一、单项选择题读右边模式图,回答1~2题。
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解析: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①为低纬信风带。
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旱,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B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解析: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海洋的干燥的西北风。
答案:C3.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冬季盛行由陆地吹向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解析:赤道低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冷低压;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答案:C4.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A5.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A.赤道低压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C.西伯利亚高压D.副极地低气压带解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夏季暖空气的主要源地,来自这里的夏季风使我国东部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答案:B6.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欧大陆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出现低压中心,切断了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1~3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3.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5.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6~7题。
6.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8~9题。
8.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A.M—赤道低气压带B.M—副热带高气压带C.P—副极地低气压带D.N—极地高气压带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B.MN之间为东南风C.MN之间为西北风D.NP之间为东北风10.下列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的是①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②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③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④30°~40°大陆东岸形成季风环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1~13题。
(能力题)11.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1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读下图回答14—15题13.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1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15.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A.向西北方向B.向东北方向C.向西南方向D.向东南方向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6.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D.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17.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信风B.西风C.夏季风D.台风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8.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19.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北信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2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双选)A.甲表示1月份、冬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完成22—24题22.该日,南半球正处于()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23.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24.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常年炎热干燥 D.常年温和湿润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25~27题。
25.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2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②→① B.①→④C.③→④ D.③→②27. 太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9.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D.能增加地面辐射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A 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 处上升,B 处下沉C.B 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 流向B31.若A 位于海洋,B 位于陆地,则此时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图3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4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2~33题。
32.由图3和图4可知( )A.a 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 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 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 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 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 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33.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4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回答34~35题。
34.若a 、b 、c 、d 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乙>甲>丁>丙C .甲>乙>丁>丙D .乙>甲>丙>丁 35.若a 、b 、c 、d 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甲→乙→丁→丙→甲B .丁→丙→甲→乙→丁C .乙→甲,丙→丁D .乙→甲→丙→丁→乙36.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图10)中,正确的是 ( ) 图2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
据图回答37—39题。
37.该海域位于A.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中纬度(注:低纬度对流层厚度17-18千米;中纬度为12-13千米;高纬度7-8千米。
)38.若A 、B 、C 、D 四处的气压值分别陆地 海洋 山 谷市区 郊区 郊区 冷 热热山 谷 A B C D图10 热力环流示意图是P A、P B、Pc、P D,则A.P A>P B>Pc>P D B.P D>Pc>P B>P A C.Pc>P D>P B>P A D.P B>P A>P D>Pc39.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并达到强盛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日地平均距离大于1.5亿千米B.该海域对流层厚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C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D.济南市的昼长夜短,盛行东南季风40.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A.绿地面积B.建筑物面积C.工业化程度D.人口数量4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2()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43.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44.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45---46题:45.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6.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有差异B.箱底辐射有差异C.箱内空气吸热有差异D.箱内空气辐射有差异二、综合题47、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1)判断近地面风向:风从______吹向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季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的气压是______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______强盛的季节。
(4)请在上图中画出该地此时的热力环流图。
4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乙气候分布于我国________。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________,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________。
(填甲或乙)(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
完成下列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线(晨线或昏线)。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4)这一天,A地昼长小时,E地夜长小时。
(5)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C点是点。
(6)此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50.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层、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