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灵根孕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合集下载

西游记情节概括及每回梗概(整理)

西游记情节概括及每回梗概(整理)

《西游记》1--30回情节概括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大禹治水时的一块定海神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之后大怒打出御马监直至南天门,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二者皆被悟空打败。

孙悟空向玉帝要求封他为“齐天大圣”,否则便要打到灵霄宝殿。

太白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悟空得知自己不受王母宴请便骗了赤脚大仙化作他的模样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悟空被击倒后又被二郎神的犬咬了,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如来与悟空斗法,并承诺悟空若能一个筋斗翻出他的手掌心,便把天空让给悟空。

《西游记》每回概括

《西游记》每回概括

《西游记》每回概括
请你提供一下(西游记》具体的回目标题或者范围(比如某几回),这样我才能按
照要求为你完成每回的概括。如果你没有具体指定,那我从第一回开始为你进行示例
哈。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概括内容:
在遥远的东胜神洲,有一座傲来国。这傲来国附近的海里,有一座花果山。这花
果山可不得了,山上有块仙石,受了天地的灵气,经过长时间的孕育,竟然从里面蹦
出了一只石猴。

这石猴一出生就机灵得很,跟其他猴子相处得特别好。后来,它带领着猴群找到
了水帘洞,大家就推选它当了猴王。

可是这石猴心里总觉得不安,它知道自己和其他猴子不一样,它想要长生不老。
于是,它就决定离开花果山,去寻找能够让它长生不老的办法。它漂洋过海,历经了
好多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西牛贺洲。在那里,它拜在了须菩提祖师门下,开始认认
真真地学习修仙之道。祖师看它很有灵性,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孙悟空。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修炼,孙悟空学会了好多本领,像七十二变、筋斗云这些厉害
的法术。等它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向祖师辞行,准备回到花果山,去保护它的
猴群和家乡。

原因:这一回是整个(西游记》故事的开端,它介绍了孙悟空的诞生和它早期的经
历。通过描述石猴的成长和它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为后面它大闹天宫、保护唐僧取经
等一系列故事埋下了伏笔。比如说,如果没有它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就不会去拜师学
艺,也就没有后来那些精彩的故事。

西游记 每回标题

西游记 每回标题

西游记每回标题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一粒丹砂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西游记》第一回概要与考题(含答案)

《西游记》第一回概要与考题(含答案)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概括: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膳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1.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孙行者为下面哪洲人氏?()
A 东胜神州
B 西牛贺洲
C 南赡部洲
D 北俱芦洲2.孙悟空乃一石产灵猴,因寻得水帘洞,石猴被众猴奉为“美猴王”。

其“孙悟空”之名乃()
A 如来佛所赐
B 观音菩萨所赐
C 唐僧所赐
D 菩提祖师所赐
3.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四象:日月星辰
5.五形:水火山石土
6.三才:天地人
7.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膳部洲、北俱芦洲
8.石猴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

9.石猴出世,惊动天庭,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查看。

10.“山中无甲子,寒岁不知年。


11.水帘洞门口的石碣(jie)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2.众猴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石猴为“千岁大王”。

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3.石猴从东胜神洲经过南膳部洲到达西牛贺洲,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得菩提祖师。

14.斜月三星洞口有一石碑,上书“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

西游记001 第一回.pdf

西游记001 第一回.pdf

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憺漪子曰:《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

何以知之?曰:即以其书知之。

彼一百回中,自取经以至正果,首尾皆佛家之事,而其间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婴儿姹女、夹脊双关等类,又无一非玄门妙谛,岂非仙佛合一者乎?大抵老释原无二道,世尊曾言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而紫阳真人亦言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是言仙不能离佛,言佛不能离仙也。

今观书中开卷,即言心猿求仙学道,而所拜之仙,乃名须菩提祖师。

按须菩提为如来大弟子,神仙中初无此名号。

即此可见仙即是佛,业已显然明白。

而仙佛之道,又总不离乎一心,此心果能了悟,则万法归一,亦万法皆空,故未有悟能、悟净,而先有悟空。

所谓成佛作祖,皆在乎此。

此全部《西游》之大旨也。

世人未能参透此旨,请勿浪读《西游》。

又曰:自有天地,便有阴阳五行。

此阴阳五行,不但诸人离他不得,即仙佛亦离他不得。

然阴阳本无形象,总寄于五行之中。

五行有内有外。

在外者,凡天地间一切耳闻目见之属皆是。

在内者,不可见,不可闻,各藏于人之身中,在各人自修自炼,道家所谓攒簇五行,又云颠倒五行。

金丹大旨,其妙处止可心悟,而不可言传。

然人心妄念纷纷,何以收摄?所以篇中特揭出云“五行山下定心猿”,以见心不可定,仍须以五行定之。

盖心犹火也,不丽于木,则丽于空。

火无一刻而不燃,而猿又世间最跳跃好动之物,故以为人心之比。

按此书中师徒四众,并马而五,已明明列为五项矣。

若以五项配五行,则心猿主心,行者自应属火无疑。

而传中属以木母、金公,分指能、净,则八戒应属木,沙僧应属金矣。

独三藏、龙马,未有专属,而五行中偏少水、土二位,宁免缺陷?愚谓土为万物之母,三藏既称师父,居四众之中央,理应属土。

龙马生于海,起于涧,理应属水。

如是庶五行和合,不致偏枯乎?若夫心猿应为火,而传中或又指为金,(如三十八回金木参玄、四十七回金木垂慈、八十六回金公施法是也。

)沙僧本配金,而传中或又指为土,(如八十八回心猿木土授门人、八十九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是也。

西游记1到7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1到7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1到7回读书笔记一、故事内容概括。

1.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 开篇描述了世界的起源,从天地鸿蒙未分,到盘古开天辟地,世界逐渐形成。

之后着重讲述了花果山的诞生,山上有一块仙石,吸收日月精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猴。

这石猴出生后就表现出非凡的灵性,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他在花果山带领众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因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但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之术,毅然决定漂洋过海,去寻找神仙。

2.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 石猴历经艰辛,来到西牛贺洲,拜菩提祖师为师。

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

孙悟空在祖师处学习了七年的洒扫应对之礼后,开始学习长生之妙道。

后来祖师又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

但孙悟空因在师兄弟面前卖弄法术,被祖师逐出师门,回到花果山。

他发现花果山被混世魔王侵扰,于是运用所学法术打败混世魔王,夺回花果山,还从傲来国抢来兵器,武装猴众。

3.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 孙悟空为了让猴儿们有更好的兵器,到东海龙宫借宝。

他在龙宫强索金箍棒,这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得了此宝如虎添翼。

他还让龙王给他披挂,龙王无奈,招来其他三海龙王,凑齐了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

之后孙悟空又到地府,强销生死簿,把猴属之类有名者一概勾之,这一举动惊动了天庭。

4.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 天庭得知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后,玉帝本欲派兵征讨,但太白金星建议招安。

孙悟空被招安到天庭,官封弼马温。

开始他以为这是个很大的官,尽心尽职地养马。

但后来得知弼马温是个未入流的小官后,他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5.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 玉帝再次听从太白金星的建议,招安孙悟空,封他为齐天大圣,让他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在蟠桃园监守自盗,先把熟透的大蟠桃吃了个饱。

后来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有请他,他恼羞成怒,于是变作赤脚大仙模样,混入蟠桃宴,把仙酒、仙肴吃个精光,还把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偷来吃了。

西游记前7回梗概1000字

西游记前7回梗概1000字

西游记前7回梗概1000字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描述了世界的起源以及孙悟空的诞生。

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一块仙石孕育出了石猴。

这石猴一出世便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皇大帝。

之后他与花果山的猴群们嬉闹玩耍,发现了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之术,毅然决定远渡重洋拜师学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石猴历经艰险,拜在菩提祖师门下,祖师赐名孙悟空。

他在祖师处勤奋学习,学会了长生之妙道、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高强本领。

他因在师兄弟面前卖弄技艺,被祖师逐出师门。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先是打败了混世魔王,保护了猴群。

为了让猴群有更好的武装,他到东海龙宫索要兵器,拔走了定海神针铁,也就是如意金箍棒。

这金箍棒可大可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

他又向龙王索要披挂,搅得龙宫不得安宁。

之后,他到地府勾销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使得猴类超脱生死轮回。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孙悟空的行为惊动了天庭,玉帝本欲派兵捉拿,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招安孙悟空,封他为弼马温。

孙悟空初时不知弼马温官职低微,后来得知真相,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玉帝再次听从太白金星的建议,派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得知蟠桃盛会没有邀请自己,便心生不满。

他先是偷吃蟠桃,搅乱蟠桃盛会,又潜入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

这一系列行为使得天庭震怒。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玉帝派二郎神杨戬前去捉拿孙悟空。

二郎神与孙悟空展开一场激烈的大战,二人各显神通,难解难分。

在太上老君的协助下,二郎神最终擒住了孙悟空。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孙悟空被投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未被炼化,反而炼就了火眼金睛。

他从八卦炉中逃出,再次大闹天宫,直打到凌霄宝殿外。

如来佛祖出手,与孙悟空打赌,将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以作惩戒。

西游记概括每回概括

西游记概括每回概括

西游记概括每回概括【篇一:西游记概括每回概括】西游记每回梗概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被悟空打败。

金星再次招来悟空。

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

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回 灵根孕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首先要说的是孙悟空出生前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出生可不简单,书上到底写了什么呢?古时候,人们将世界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shan)部洲和北俱芦洲。 在东胜神洲之中有一个国家名叫傲来国,国土临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很古老的山,叫做花果山,山的顶上,有一块巨大的仙石。从远古以来,这仙石就不断地吸收日精月华,有了灵气,里面孕育了一个仙胎。有一天,这石头进裂开来,生出了一个圆球样的石卵。石卵经风一吹,就化作一个石猴,这石猴挣扎着将眼睛一睁,立刻发出两道金光,直射云霄。这两道光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他正在凌霄殿上聚集众仙,忽然看见金光,于是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往下界察看。过了一会他们回报道:“是东胜神洲的傲来国里,花果山上出现了个石猴,那猴子睁眼之后眼发金光,直入云霄。但因为他吃了凡间的食物,现在金光熄灭了。”玉帝说:“原来如此,这事不用大惊小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石猴在山中,吃的是草木花果,喝的是山泉溪水,白天同山中各种野兽玩耍嬉戏,夜间睡在山石洞中,生活得自在快活。转眼到了夏天,天气很热,他和一大群猴子在山涧中洗澡避暑。只见那股山涧水流又大又急,一只猴子道:“这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顺着这涧往上寻找源流去吧!”于是群猴一起爬山,直至山涧的源流,它们看到了一股瀑布飞泉。一只猴子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再寻出这个水的源头,出来又不伤到身体的,我们就拜他为王。”石猴跳了出来,应声高叫道:“我去!”他一纵身,跳入了瀑布泉中。进去之后一看,里边是一座铁板桥。一股水从一石槽中流出,形成了外面的瀑布,遮住了这座桥,桥里面却好像有户人家,生活起居用具都有。 桥的正当中有一石碣(jie),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写到:“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看了喜不自胜,急忙回去告诉众猴洞内的情况,抽身往外便走,一跳跳出水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笑着说道:“没水!里面原来是一座铁板桥。眼前这股水乃是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那边有花有树,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灶、石碗、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刻着什么‘水帘洞’。我看这地方正适合做安身之处,里面足够大,咱们都进去住吧!”众猴听了,个个欢喜,都道:“你先走,带着我们进去!”石猴叫道:“都随我进来!”说着又使劲往里一跳。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抓耳挠腮,犹豫了一会,也都跳进去了。 跳过桥头,猴子们到了洞内,欢呼跳跃。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东汉末年,皇帝宠信太监,致使朝纲败坏,卖官鬻爵横行,贪污腐化成风。一时间,赋税徭役多入牛毛,再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离失所。在如此境遇下,人人自危,人心思乱,盗贼峰起,如朽木干柴铺满了中华大地,只待薪薪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屋露偏逢下雨,在中平元年正月内,瘟疫流行。贪官污吏不去领导百姓防病救灾,只思自己的快活,根本不理会百姓的死活,再加上流民较多,使得瘟疫大面积的传播。 腐败的东汉朝廷做法让三个野心家乐坏了,他们是巨鹿郡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张角精通医术,研制出了医制瘟疫病情的方子,并假借神仙之名,自称“太平道人”,给人们散药治病,解除了百姓的痛苦,收买了人心,被百姓尊称“大贤良师”。并且这三兄弟还云游四方,广收门徒,让他们的徒弟带着张角研制的药为百姓解除病痛。一时间,人们纷纷拜张角为师,致使他的门徒众多。当时主要城镇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中,家家都供奉“大贤良师张角”的名字。 张角为了有效的管理门徒,在他的势力范围内设了三十六方,大方有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方的首领,都称作将军。为进一步蛊惑人心,有效的控制门徒的思想,他编造了谣言,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自己以后造反埋下伏笔。并且要求他的门人,写上“甲子”二字贴在家中的大门上。 张角看到天下的形势对自己有利,便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最难得到的民心,现在民心已经向我们了,正是我们夺取汉朝天下时候,如果丧失这个机会,那就太可惜了。”于是,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向外宣言:“现在汉朝的气数已尽,将会有大圣人出世,大家要跟我走向正道,以图享受太平生活。”他们联络自己的徒众,号召百姓开始起义。天下百姓已经受够了东汉朝廷压榨,纷纷响应张角的号召,起义人数达到了四五十万。参加起义的人都头裹黄巾,被称作“黄巾”军。 黄巾军声势浩大,官兵望风而靡。这下可急坏了东汉朝廷。一方面,他们派出当时的名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伐,另一方面,下令地方官员自行招兵买马,来阻挡起义军的攻势。而出身于贫苦百姓的黄巾军,成员良莠不齐,在攻城略地、诛杀贪官污吏的同时,也在抢财掠物,戕害无辜百姓。 神州大地到处看到烽火连天,时时听到金戈铁马之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幽州涿县生活一位当世英雄,长得非常奇特,双手下垂能超过膝盖,两只大耳朵超过了腮部,眼睛转过能看见自己的大耳朵。他姓刘名备字玄德,本是汉室宗亲,却已经没落到以织席贩屦为生。玄德却不以家贫为耻,胸怀大志,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为理想,拯救天下为己任,匡扶汉室为目标。 玄德听到朝廷出榜招兵,出来打探,看到了两个相貌奇特的人,一个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一个身高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一打听,一位是卖酒屠猪的张飞(字翼德),一位是因杀了仗势欺人的恶霸正在逃命的关羽(字云长)。玄德看到他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认定是当世豪杰,便存心结纳,以便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好帮手。关、张二人,与玄德一谈如故,志趣相投,便到张飞家桃树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共议大事。 张飞献出家中资财,又受到附近乡绅的资助,三人开始招兵买马,治办军械。很快他们招得五百兵士,并开始训练。 这时,黄巾军将领程志远率领五万兵马来攻打涿郡。玄德率领关、张二人拜见幽州太守刘焉。刘焉听到他们自愿抗击黄巾军,心中自然高兴,就命他们率领自己招蓦的五百兵士前去与程志远对抗。玄德欣然领命,领军与程志远对垒。 当下两军相对,程志远派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性急,挺丈八蛇矛直出,邓茂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张飞一矛刺中心窝呜呼哀哉。程志远一看急了,便亲自拍马舞刀,直奔张飞。关羽看到,纵马飞迎。轮起青龙偃月刀,砍向了程志远。程志远注意力集中在张飞的身上,突然冒出了关羽,吃了一惊,防范自然措手不及,被云长砍成了两段。 黄巾军本是灾民、强盗组成的乌合之众,没有什么军事素养,一看到头儿死了,便无心恋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玄德大获全胜。刘焉听到后。喜出望外,亲自迎接,并犒劳将士。 刘焉看到刘备能干,便让他率领五千兵马前去解青州之围。刘备当然高兴,率领五千兵马去攻打围困青州黄巾军。这次可不太顺利,黄巾军分兵与玄德军混战,由于黄巾军人数多,玄德的军士抵挡不住,败退了三十里才停下来。玄德一看形势不对,便命关羽率领一千人马埋伏大山右,张飞率领一千人马埋伏大山左,自己率领剩余的人马去诱敌。黄巾军看到刘备又来攻打,便全体奋勇杀出。而玄德军一触即退,直到将黄巾军引到埋伏圈。这时,左边张飞杀出,右边关羽杀出,玄德又指挥军马回身复杀,在三路夹攻下,黄巾军不知对方有多少人马,军心大乱,立刻溃败。青州守军看到外围胜利,也从里面杀出,这样,黄巾军溃不成军,官兵大获全胜。 看到幽州已无战事,急于建功立业的刘备,率领自己的五百本部人马,去投与黄巾军正面作战的部队。由于刘备年少时,曾拜卢植为师,所以他就直接去找卢植。卢植深知学生刘备的才能,便拨给一千人马,加上他自己的人马,让他去颍川帮助皇甫嵩、朱儁。 这时,皇甫嵩、朱儁领军正与张梁、张宝对峙。皇甫嵩、朱儁依靠夜间大风,引火烧张梁、张宝营寨。一时间,火焰张天,黄巾军又无提防,人来不及披盔甲,马来不及备鞍子,营内大乱,被官兵杀得四散奔走。 张梁、张宝率领败残的黄巾军慌忙逃跑。忽然面前被一支尽打红旗的队伍拦住去路。这支部队,为首之将姓曹名操字孟德。曹操率领他的人马,趁势大杀一阵,斩得黄巾军万余颗头颅,张梁、张宝在部下死战保护下逃脱了。曹操拜见过皇甫嵩、朱儁后,便引军去追张梁、张宝去了。 曹操是什么人呢?他本姓夏候,由于父亲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便跟着姓曹。曹操小时候,喜欢打猎,喜欢歌舞,不务正业。但诡计多端,应变能力较强。曹操的叔叔看到他游荡无度,经常教训他,并且要求曹嵩严厉的管教他。曹嵩听了兄弟的话,经常批评教育曹操,曹操感到郁闷。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一天,曹操看到叔叔过来,突然栽到,装出象中风一样。曹操的叔叔一看急了,赶紧告诉曹父。曹嵩也慌忙赶来看曹操,却看到曹操根本没有病。便问到:“你叔叔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曹操答到:“我本来就没有病,只不过叔叔不喜欢我,故意说我有病。”曹嵩听后,相信了曹操的话。至此以后,曹嵩再也不相信弟弟对曹操的指责,曹操便可大胆的恣意放荡。但曹操过人的才能,很小就显示出来了,以致于当时的好多名流都认为,曹操必是将来安抚天下大乱的人,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二十岁时,当了洛阳北部尉,主管治安。他便在四个城门放了十多条五色棒,凡是有犯法的,不避权贵,都依法惩戒。当时有一个被皇帝非常宠信的太监蹇硕,非常有权势,朝廷官员人人都畏惧他。一天,蹇硕的叔叔夜晚提着刀在街上行走,被曹操拿住。曹操可没有管他的权贵之身,依法用棒狠狠打了一顿。由此,曹操威震,再也没有人在他面前敢公然犯法。 却说玄德引兵来助,黄巾军却败散。拜见过皇甫嵩、朱儁后,皇甫嵩、朱儁让他引兵复助卢植。玄德引兵回归,却看到卢植被囚禁在槛车之中。惊问缘故,得知朝廷派官员前来探视军情,而卢植与黄巾军对峙中,略受小挫。探视官员趁机索贿,遭到卢植拒绝,便怀恨在心,向朝廷说卢植不积极征战,怠慢军心,所以皇上下令逮捕法办。而代替卢植的是用贿赂出身的董卓。张飞当时要救卢植,被卢植阻拦。 玄德听到这件事,顿感心灰意懒,打算引军回涿郡。玄德引兵正向涿郡返回时,忽听到喊声大震,登高而望,看到汉军被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黄巾军打着“天公将军”的旗号,正在追杀汉军。玄德一看急了,三人引军而出,立刻攻击黄巾军。而张角杀败董卓,正在趁势扩大战果。突然被玄德三人冲杀,不明实情,只好退军,玄德三人救了董卓。 董卓到了安全地带,问起三人身份。玄德说还都没有官职。董卓一听,便忘了救命之恩,轻慢三人。气得张飞持刀行凶,被玄德、云长拦住。三人连夜率军离开了董卓,转身去投朱儁,受到热情接待。 时下,朱儁与张宝对垒。两军作战,张飞刺死了张宝部将高升,刘备用箭射伤了张宝。张宝败退到了阳城,坚守不出。朱儁率领人马团团围住了阳城。 皇甫嵩率领的那支官军,在曹操的协助下,谍报频传,大败张梁,并替代了屡战屡败董卓。恰在此时,张角病死,张梁成为黄巾军的总头领。皇甫嵩又在曹操的协助下,连连打了七次胜仗,在曲阳将张梁杀死,挖掘了张角的坟墓,将他们的头挂在高杆上示众,并替卢植翻了案。 朱儁军队听到了这些信息,军心大振,加大了对阳城攻击力度。而黄巾军听了这些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