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位的主观检查
7种主观测量隐性斜视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7种测量隐斜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隐斜是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的情况下,一眼与另外一眼的相对方向不一致时的双眼位置。
通过对比各种隐斜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从而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隐斜;测量方法;比较分析1 隐斜的基础知识斜视是指视轴偏斜,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眼疾[1]。
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注视目标恰在双眼视轴的交点上,当融合机能受到干扰时,双眼或者单眼视轴偏离原注视目标,称为隐性斜视[2]。
隐性斜视为潜在的眼位异常,人眼患病率高达90%以上[3]。
隐斜在日常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危害非常大。
隐斜可以分为内隐斜(ESO)、外隐斜(EXO)、隐性上斜视(hyperphorial)、隐性旋转斜视。
2 隐斜的病因分析隐斜是能够被融合机制控制的潜在眼位偏斜,其中解剖因素、调节因素、眼镜因素、神经支配这4个因素会使双眼产生一定的隐斜。
隐斜的主要原因在于双眼解剖上的眶轴均稍向外侧展开约25°,双眼为了视物需要一定的集合,从而来抵消解剖上的外展,这一集合量值的多少常是隐性斜视的主要成因[4]。
其次由于调节引起产生的隐斜也比较常见。
继而是眼镜因素,患者因为配戴的眼镜不合格,从而发生隐斜,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是近视眼或者远视眼发生过矫或者欠矫现象引起的,还有初次配镜的患者等。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神经支配因素导致的隐斜现象。
7种主观测量隐性斜视方法的比较分析井云3 隐斜的7种测量方法当患者存在融像需求时,隐斜和聚散需求之和称为运动融像,即聚散的刺激,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隐斜的测量方法。
隐斜的测量方法主要有7种,且均为眼位的主观测量方法。
3.1 马氏杆透镜检测(Maddox rod test)该检查是通过将人眼的物像改变成线状,为了让双眼看到的物像不同,从而达到消除融合的目的,继而暴露眼位。
马氏杆视标是由5m距离或40cm距离白色圆形点状视标组成,我们可以通过马氏杆透镜观察白色点视标的位置。
以测量远水平眼位为例进行分析,首先要核实眼位是内隐斜还是外隐斜。
四种基本眼位的检查方法

(4)视野弓角膜映光法:像检查周边视野一样,让病人坐好,下颏放在下颏架上,头部顶住弧形架,一只眼注视视野计中央的圆孔,把点光源放在视野弓的上缘,照在病人的角膜上,逐渐移动光源的位置,使偏斜眼的角膜映光点逐渐移到瞳孔中央部位。这时候,点光源在视野弓上的位置就是偏斜眼的斜视度。
虽然我们常常用点光源做视标为儿童检查眼位,实际上最理想的是调节视标。用调节视标替代点光源视标,可以发现调节因素对眼位的影响,这样对诊断和调整眼镜度数都有重要意义。
当验过第一眼以后,你就确定了病人的主要问题,例如右眼处于内斜视斜位。然后第二步就应该确定病人是否能够交替注视,通过遮盖左眼即注视眼,偏斜眼右眼则被迫外转以便注视目标。如果病人能够用右眼维持注视眼位,甚至左眼打开遮盖以后仍然能用右眼注视,这时你就可以得出结论,病人患交替性内斜视,两只眼的视力基本相等。如果病人不能用右眼维持注视眼位,说明病人不能交替注视,右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视。
如果注视眼前马氏杆柱镜的方向保持水平不变,仅仅旋转麻痹眼前的马氏杆,这时候马氏杆的旋转方向即是旋转斜视的方向。
4.双视标检查法 这种检查方法适合麻痹性斜视,在为病人检查斜视角时,先查第一斜视角,再查第二斜视角。这类检查法要求病人必须具备正常视网膜对应。
双视标检查法是指病人两只眼分别注视各自的视标,而且是用各自的中心凹注视视标。这样,在各个诊断眼位上检查到的是主观斜视角,也是客观斜视角,因为二者相同。
这种类型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Lancaster屏、Hess屏和同视机。
(1)Lancaster屏:病人戴红绿眼镜,红绿色镜片可以左右交替检查仪器包括:一个红色条状光投影仪、一个绿色条状光投影仪和一个屏幕。由黑线把屏幕等分为边长7cm的小方格,检查距离是2m,在这个距离上每一个所对视角是2o。检查时病人的头部保持稳定。根据常规,开始检查时右眼戴红色镜片,检查者用投影仪向上投射红色光条,让病人用自己的投影仪向屏上投射绿色条光,并要求病人主观上把两条光重合在一起。记录两色光条的相对片,再重复检查一遍,得出两眼分别注视时的眼位。这种检查分离了两只眼,仅仅能够用于正常视网膜对应病人。
远眼位的检查方法

远眼位的检查方法
远眼位的检查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棱镜分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测量眼位偏斜的方法。
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准备好综合验光仪、棱镜、视标等工具,并确保被检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首先,被检者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远用屈光度数和远用瞳距置入仪器。
然后,检查者将旋转棱镜移至视孔前,右眼前放置6ΔBU棱镜,左眼前放置12ΔBI棱镜。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双眼的融像功能,从而能够测量出眼位的偏斜量。
接下来,被检者需要注视视标。
此时,他们应该会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方(为右眼所见),一个在左上方(为左眼所见)。
检查者需要指导被检者注视下方的视标,同时用余光看上方的视标。
然后,检查者逐渐减少左眼前的BI棱镜度数。
在此过程中,上方靠左的视标会逐渐向右移动。
当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对齐时,记录此时的BI棱镜度数,即为远距离水平眼位。
同样地,为了测量垂直眼位,被检者需要注视上方的视标,同时用余光看下方的视标。
检查者逐渐减少右眼前的BU棱镜度数。
在此过程中,下方靠右的视标会逐渐向上移动。
当上下两个视标水平对齐时,记录此时的BU棱镜度数,即为远距离垂直眼位。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模糊、分开或重合,检查者应立即作出记录,并根据情况调整棱镜度数或检查方法。
此外,还需要注意排除视疲劳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远眼位的检查方法需要细致、耐心和准确的操作。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定量地测量出眼位的偏斜量,为后续的视觉矫正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主观验光有哪些方法

主观验光有哪些方法主观验光是指检查时只凭被检查者主观的感觉。
这需要被检查者高度合作。
如果在小瞳孔下检查,由于调节因素的影响,屈光度数很难准确,故必要时应散瞳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的方法如下:(1)视力检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先查远视力,然后再查近视力,远、近视力的检查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远视力好只能说明是中心视力良好,并不能排除屈光不正、调节异常或某些眼病;如果近视力好,远视力差,除近视外很可能无其它眼病。
因此,对远视力和近视力的分析,能初步判断被检查眼有无屈光不正,或判断出是哪神屈光不正,以及有无眼病等。
(2)镜片矫正法:根据患者的视力,将镜片放在被检眼前进行视力矫正,以主观视力进步的情况,确定最适宜矫正镜片的度数,故称镜片矫正法。
可分别用远视镜片、近视镜片、散光镜片以及老视镜片等进行矫正。
(3)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交叉柱镜是一混合柱镜片,在互相直交的两个子午线上,力量相等,符号相反,校正柱镜片的力量和校正柱镜片轴向。
散光矫正器为任意变换度数的交叉柱镜,可测试近视、远视、散光及轴向。
(4)散光表检查法:是主观检查有无散光和判断散光的轴向位置的一种简便验光方法。
(5)云雾法屈光检查:在被检眼前加一较强的凸球镜片(+3.00D~+4.00D),使被检眼的睫状肌呈休息状态,被检眼变成暂时性的近视,远视力模糊,如在云雾之中,故称云雾法。
由于被检眼的睫状肌处于休息状态,进而过到静止时验光的结果。
此法对不能进行散瞳验光,如青光眼患者最为适合。
(6)针孔片及裂隙片检查法:针孔片是中间有一直径为1毫米圆孔的圆形黑色金属片,根据针孔成像原理,可判断视力减退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还是由眼病引起的。
当针孔对准视线,视力能提高时,被检眼必有屈光不正;如在针孔镜下,视力仍无改善,则表明被眼有损害视力的眼病。
裂隙片为中间长25毫米,宽2毫米的裂隙黑色圆片,对于低视力又不能作出满意检影验光的患者,可用此法检查。
(7)二色试验法:红、绿二色试验法是应用于屈光检查的方法。
视功能检查标准步骤

视功能检查标准步骤一、病史采集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
2.病史记录:询问患者是否有眼科疾病史、手术史、用药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家族遗传史等。
3.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视觉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复视、眩晕等,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程度和变化情况。
二、视力检查1.远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视力表,测量患者远距离(5米)的视力。
要求患者头部固定,视线与视力表保持水平,逐行检查并记录视力值。
2.近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近视力表,测量患者近距离(30厘米)的视力。
要求患者头部固定,视线与视力表保持水平,逐行检查并记录视力值。
三、屈光度检查1.电脑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快速验光,获取屈光度数据。
2.主观验光: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精确验光,确定患者的屈光度。
要求患者注视综合验光仪中的视标,根据医师指示进行调节,直至达到最佳矫正视力。
四、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1.眼位检查:观察患者双眼是否对称,有无斜视或高低眼位等异常。
2.眼球运动检查:要求患者眼球向各个方向移动,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有无眼球震颤、斜视等异常。
五、瞳孔及对光反射检查1.瞳孔检查: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形状、位置是否正常。
2.对光反射检查:分别测试患者的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观察瞳孔对光刺激的反应是否正常。
六、色觉检查1.标准色觉图谱筛选:使用标准色觉图谱测试患者的色觉敏感度。
要求患者识别图谱中的颜色和图案。
2.异常色觉测试:针对异常色觉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色觉检查,以确定色觉障碍类型和程度。
七、对比敏感度检查1.使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测试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测试是评估患者在不同亮度条件下的视觉功能,包括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感知能力。
2.要求患者对测试仪中的不同空间频率的条纹图案进行识别和判断,医师记录测试结果,分析对比敏感度是否正常。
(完整版)眼外部一般检查法

睑球粘连
结膜动脉瘤
结膜乳头
结膜色素痣
泪阜肿物
结膜松弛
结膜增生
翼状胬肉
暴露睑结膜(翻眼皮)
下睑: 嘱患者向上看,于下睑中央睑缘稍下轻轻 向下牵引下睑。
上睑(双手法):嘱患者向下看,右手食指放在 睑板上缘之眉下凹处,左手固定上睑中央部睫毛 ,牵引睫毛和睑缘向前上翻转时,右手向下压迫 睑板上缘。
角膜染色
玻璃棒一端蘸少许2%荧光素溶液放于结膜囊内 1-2滴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正常:不被染色 60岁以上正常人鼻下方可有5-9个很小染色 异常:角膜上皮剥脱、浸润、溃疡等明显染为
绿色 记录染色部位、大小、深浅、边缘情况 溪流( seidel )试验:嘱患者向下看,荧光素从
眼睑皮肤
皮下出血 水肿 气肿:食指中指轮替轻压眼睑捻发音 皮疹 瘢痕 肿物:向下看触诊上睑
向上看触诊下睑 硬度、压痛、耳前淋巴结
播散性黄瘤
皮肤肿物
肌力
上睑下垂
眼睑闭合不全
真性、假性、部分性、完全性 (拇指用力横压眉弓上方,嘱患者用 力睁眼,不利用额肌协助,只用提上 睑肌) 真性完全性:完全不能睁眼。 真性部分性:仍可睁开 假性 :眼睑痉挛等暂时上睑下垂
Schirmer试验
BUT试验
泪道检查法
泪点:轻轻向下牵引下睑内眦部,患者向上看, 观察下泪点位置,大小,是否闭塞
泪囊:暴露泪小点同时,按压泪囊,观察有无分 泌物自泪小点流出,如有炎症,应检查红肿及压 痛范围,有无波动感及瘘管
泪道:泪溢患者点一滴荧光素入眼,然后点数滴 生理盐水,令患者瞬目,放入同侧鼻孔棉球,12min后擤鼻,观察棉球染色 染色阳性:泪道通畅 染色阴性:行泪道冲洗试验
主观验光_文档

主观验光主观验光是在获得被检查者初始屈光状态的基础上,在被检眼调节放松的情况下,根据被检者对不同镜片效果的主观判断,确定其屈光状态的过程。
包括单眼主观验光和双眼平衡两个阶段。
单眼主观验光的过程包括对球镜度数、柱镜轴位和柱镜度数的调整,前者有雾视法、视力法和红绿视标法,后者包括裂隙片法、散光表法以及交叉圆柱镜法。
双眼平衡的方法包括三棱镜雾视法、三棱镜红绿视标法、交替遮盖法及偏振视标法。
主观验光使用的主要仪器是综合验光仪,检查的基本流程为:雾视——散光表检查——初次MPMVA ——第一次双色试验——交叉圆柱镜检查——再次单眼MPMVA——双眼平衡——双眼MPMVA。
检查开始前,让被检者安坐与检查椅上,先进行仪器的消毒及调整等准备工作。
设置初始屈光度,调整瞳距,调节验光头的水平、垂直位置及镜眼距等。
遮盖左眼,开始右眼主观验光。
在右眼加置正镜片,雾视至视力0.3左右,并保持几分钟,确保被检眼调节充分放松。
逐渐减少雾视的量,通常每0.25D的变化能使视力提高一行左右。
当视力提高到0.5左右,指引被检者注视散光表视标。
询问“所有线条清晰程度是否一致”。
若回答:一致,提示被检眼无未矫正的散光;若不一致,提示有散光。
让被检者指出黑而清晰的标线所在位置。
用“30法则”计算出负柱镜的轴向。
例如,被检者看时钟1点和7点钟位置的线条最清晰,则散光轴向为1*30=30度方向。
将负柱镜轴对准已确定的散光轴向,每次增加0.25D负柱镜,直至所有线条一样清晰。
结束初次MPMVA,将红绿双色滤光片投影在视力表上,指引被检者看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先看视力表的绿色部分,再看红色部分,然后再看绿色部分,让被检者判断哪一部分的视标更清晰,或是两部分一样清晰。
如果绿色部分的视标更清晰,则减去—0.25D的球镜。
如果红色部分的视标更清晰则加上—0.25D的球镜,重复该步骤,直至两部分视标一样清晰或停留在绿比红清的上一步。
移去红绿视标并再次检查视力。
浅谈主观视力检查流程

浅谈主观视力检查流程作者:王晓霞来源:《卷宗》2017年第10期摘要:配眼镜不验光对眼睛有哪些影响?验光是配眼镜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确定眼镜度数,保证戴上后舒适、清晰。
一些老年人随便到街上买副花镜戴上,容易出现视疲劳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配老花镜前应先到医院对双眼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要看有没有白内障、青光眼以及眼底疾病,然后验光确定度数,再配老花镜。
关键词:主观视力;检查;流程眼镜确实是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眼镜的验配便成为一个复杂的、规范的的程序。
验配,顾名思义就是验光和配镜。
验光技术是我们视光学的主要专业之一,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核心技术。
配镜无疑也是一门专业性的技术,处方便是配镜的一个重要前提。
这些技术都是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强化技能的操作,才能提供出最清晰舒适的矫正视力。
在这里,我重点讲讲我们的验光专业性的部分技术。
1 验光步骤1.问诊,眼与眼镜的初步检查(眼外部、眼位、眼结膜及角膜检查;裸眼视力检查;戴原眼镜的矫正视力检查;原镜顶焦度、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及垂直互差等质量的检查。
)2.验光仪的调整,这是验光前及其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关系到验光师验出的处方的精确度。
3.客观验光(电脑验光仪或者检影验光)。
4.主观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
(1)测量瞳距:确定瞳距,便于在综合验光仪对瞳距做准确定位。
(2)测量裸眼视力:裸眼视力及配戴史,有助于在验光中的辅助判断。
(3)测量主视眼:判断主视眼像区分左右手一样,主视眼就相当于我们的习惯性右手,找出主视眼有助于进行双眼平衡测定,酌情提高主视眼的视力。
方法如下:①双手并拢法:测量双眼同时注视某一固定视标,双手伸开逐渐并拢,将双手并在一起的区域减到最小。
同时保证可以注视到视标,单眼判断,看哪一只能看到视标即为主视眼。
②WORTH标测定法:在左右眼前分别加红绿色片,让顾客注视WORTH视标,并询问顾客所观察到的下面一点为什么颜色。
如果顾客所看到的为红色,则使用红色滤光片的眼睛为主视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0/2020 8:21 AM
19
看远时因双眼视差较大,患眼被迫抑制 故症状较轻,久之发生患眼弱视
看近时因视差较小,为满足双眼融像而努力融合 易产生症状,闭上一眼目标立即清晰 故典型主诉为用单眼比用双眼注视省力
通常隐性上斜视无复视,因可取代偿头位 头位向下斜侧倾斜,下斜侧眉上挑,见抬头纹
4/10/2020 8:21 AM
3
病因分析
解剖因素 双眼解剖上的眶轴均稍向外侧展开约25° 双眼必须取轻度集合,抵消解剖上的外展才能实现融像 集合量值的多寡常是隐性斜视的主要致因 此外双眼外肌弹性的差异 眼外肌附着点位置异常 节制韧带结构异常 双眼黄斑中心凹位置的差异均可诱发隐性斜视
5
眼镜因素 屈光不正是隐性斜视的主要诱因之一 光学透镜对于屈光不正的干预同样是隐性斜视的诱因 矫正眼镜即使适度也会发生一过性隐性斜视 .近视眼初戴镜,可因调节加大形成一过性隐性内斜视 .远视眼初戴镜,可因调节放松形成一过性隐性外斜视
4/10/2020 8:21 AM
6
眼镜误矫则发生持续性隐性斜视 .近视过矫发生隐性内斜视,近视欠矫发生隐性外斜视 .远视过矫发生隐性外斜视,远视欠矫发生隐性内斜视
4/10/2020 8:21 AM
13
隐性外斜视(exophoria)
定义 眼位有向外侧偏斜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因而不表现出来。
临床表现 外隐斜刺激集合中枢 诱使内直肌及其协同肌张力增加
4/10/2020 8:21 AM
14
表现为集合近点移远, 近读时目标发生模糊互相重叠 额部、眼球后部疼痛,恶心,上睑沉重 近读时间过长发生调节痉挛。
隐性内斜视(esophoria)
定义 眼位有向内侧偏斜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因而不表现出来
4/10/2020 8:21 AM
10
临床表现 见于青少年调节力较强者,女性多于男性 轻症无症状,重症眼球有向鼻侧牵拉感,球结膜充血 视力常不能矫正到正常水平,立体视觉功能较差 发展到融合机能破坏时,出现双眼复视 则演化为内显斜视,症状缓解
眼位的主观检测
Sbjectives Determination of Ocularcentric
4/10/2020 8:21 AM
1
隐性斜视
/2020 8:21 AM
2
定义
隐性斜视的概念 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注视目标恰在双眼视轴的交点上 当融合机能受到干扰时 双眼或单眼视轴偏离原注视目标 隐性斜视为潜在的眼位异常 人群患病率高达90%以上
4/10/2020 8:21 AM
20
头位向眼位低的一侧倾斜 可促使上斜侧眼位降低,下斜侧眼位升高
隐性上斜视的代偿头位
4/10/2020 8:21 AM
21
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采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由于上隐斜的程度相对稳定 斜视量<10的患眼三棱镜缓解矫正效果较好 通常全量矫正偏斜度,或主张欠矫0.5 -1 将隐性斜视总量三棱镜度分到双眼镜片上 上斜侧三棱镜底向下,下斜侧三棱镜底向上
4/10/2020 8:21 AM
8
神经支配因素 核下神经疾患引起非共同性隐斜视 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功能异常 使单侧眼外肌麻痹或痉挛,表现为双眼隐斜量值不同 核上神经障碍招致共同性隐斜视 如年老、体弱、工作紧张、睡眠不足或酗酒嗜烟等 多发生外隐斜
4/10/2020 8:21 AM
9
隐斜视的分类
为了鉴别隐性斜视是 初戴镜的一过性反应还是确系眼镜的焦度误矫 建议新配眼镜者在持续戴镜4周后 戴着矫正眼镜进行隐性斜视检查 若仍然有隐性斜视,应考虑适当调整眼镜的处方
4/10/2020 8:21 AM
7
眼镜因素导致的隐性斜视
初戴眼镜
近视
远视
近视误矫
过矫
欠矫
远视误矫
过矫
欠矫
隐性内斜 隐性外斜 隐性内斜 隐性外斜 隐性外斜 隐性内斜
4/10/2020 8:21 AM
11
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采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远视焦量给足,近视则给予维持正常视力的最低焦量 AC/A过强者,可试在看近时加用正焦度镜片 采用递增底向内的三棱镜进行外展肌训练 增加外展幅度,可收到改善症状的效果
4/10/2020 8:21 AM
12
斜视量<15 者可试用底向外的三棱镜缓解症状 将三棱镜矫正总量度分至双眼镜片 .缓解棱镜可有效减轻症状,但不能治愈内隐斜 .矫正量值仅为隐斜视测定量的1/2或1/3 因矫正量越大越刺激集合中枢兴奋性增强 棱镜参考值的计算方法见专题教学内容
定义 双眼视轴有高低差异的倾向 但被双眼融合机能所控制,因而不表现出来 垂直向隐性斜视分为隐性上斜视和隐性下斜视(hypophoria) 因眼位高低是相对的,故仅讨论隐性上斜视
4/10/2020 8:21 AM
18
临床表现 隐性上斜视因眼位异常的程度较小,常不被发现 实则人群患病率多达30% 水平隐性斜视中有45%合并发生隐性上斜视 人眼的垂直向融合力小,易于发生症状 3 以上的隐性上斜视即可产生症状 表现为普遍性头痛,恶心
4/10/2020 8:21 AM
4
调节因素 双眼调节与集合不协调引发的眼位异常 称为动态性隐性斜视 调节过度常发生隐性内斜视 见于中度以上的远视未加光学矫正 早期老视或正视眼阅读时间过长或距离过近等 调节不足常发生隐性外斜视 如近视未加光学矫正或屈光参差等
4/10/2020 8:21 AM
调节衰退,疲劳体弱均可诱发外斜倾向
故临床认为低于6△的无矫正价值 外隐斜演化为外显斜视,发生双眼复视,则症状缓解
4/10/2020 8:21 AM
15
矫治原则 矫正屈光不正,采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远视焦量尽量低矫,近视焦量给足 集合训练,即将目标向双眼逐步移近,尽量克服复视 或用底向外的三棱镜,逐量递增三棱镜量值 尽量克服复视,用以锻炼内直肌
4/10/2020 8:21 AM
16
<15岁不考虑采用三棱镜 因三棱镜的替代可限制内直肌发育,使外隐斜进一步加重
>15岁的患者,斜视量<20 可用< 1/2隐斜量底向内的三棱镜进行缓解症状 将总量三棱镜度分至双眼镜片
4/10/2020 8:21 AM
17
隐性上斜视(hyperphoria)